分水江水电站区域地质概况

1 工程概况分水江三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桐庐县瑶琳镇境内,工程以发电为 主,结合改善环境整个工程由挡水建筑物、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本 阶段拟对上、中、下三个坝址进行方案比较,其中中坝址为推荐坝址, 上、下坝址为比较坝址上坝址位于瑶琳镇洪石村;中坝址位于瑶琳 镇洪石村下游,距上坝址约350m;下坝址位于瑶琳镇潘家附近,距 上坝址约1.5km拟建拦河坝坝型为橡胶坝,坝顶高程24.5m,正常 蓄水位16.0m,库容90万m3电站装机容量为12MW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形地貌工程区以分水江为界,东部属天目山脉,西部属昱岭山脉,山体 呈北东〜西南展布,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间夹狭长的山间盆地, 地势西南和东南高,中间低洼,一般标高200〜1000m区内地貌形态主要属剥蚀构造地貌,局部在石灰岩及第四系地层 中分别发育有侵蚀溶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流域河谷中发育有二级阶 地,其中一级堆积阶地高出河谷2〜3m,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床 约 20m2.2 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侏罗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 奥陶系下统(0 )1上部为含炭质及少量钙质、硅质的泥岩及粉砂岩等组成,含星点 状鲕状赤铁矿结核;下部为兰灰色钙质泥岩为主,厚度107〜467m。
分布于测区的西北角2) 志留系下统(S )1大白地组(S d):砖灰色砂岩、泥岩及其组成的韵律层和韵律组,1厚度90〜423m分布于测区西南部3) 志留系上中统(S )2-3上部为紫色砂岩,肝色泥岩与风化成黄绿色砂岩或泥岩互层;中 部为砖灰色砂岩、泥岩组成韵律层及泥岩;下部为灰白色细-粗粒岩 屑石英砂岩偶含砾,厚度450〜723m分布于测区的东南角4) 泥盆系中下统(D)1-2唐家坞群(D tn): 上部为砖灰色、白色夹灰紫色细-中粒石英1-2砂岩及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砂质、钙质结核,往上过度为含石英砾 的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状砂岩;下部以砖灰色夹灰紫色厚层至块状细-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为主,夹薄层青灰色泥岩或粉砂岩,厚 度430〜1102m分布于测区的东南、西部、西北部5) 泥盆系上统(D )3西湖组(D x):白色中-厚层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砂砾岩、砾3岩,夹泥层、粉砂岩,厚度120〜300m分布于测区的中部、西南部6) 石炭系下统(C )1珠藏坞组(Cz):白色石英砂砾岩、石英砾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1交互,厚度 110〜229m叶家塘组(Cy):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炭质页岩及1薄煤层透镜体,厚度0〜45m。
分布于测区的中部、西南、西北部7) 石炭系中统(C )2黄龙组(Ch):上部为块状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含白色燧2石团块,厚度150〜280m分布于测区的中部、西南、西北部8) 石炭系中统(C )3船山组(Cc):上部为灰岩与球状灰岩互层,夹白云质灰岩,顶3部含燧石结核,下部为缝合线灰岩、块状灰岩,厚度193〜230m分 布于测区的中部、西北部9 )二叠系下统(P )1栖霞组(Pq):上部为中层含硅质灰岩与泥岩互层及透镜状灰岩,1下部为含燧石结核灰岩,底部为纯灰岩厚度177〜190m分布于测区的西北部茅口组(Pm):灰岩段(Pmi)含燧石结核灰岩,底部为燧石灰11岩,顶部为不稳定白云质灰岩厚度148m丁家山段(P m2)灰黑色1泥岩,间夹砂岩与泥岩互层厚度大于440m分布于测区的西北部 10)二叠系上统( P )2龙潭组(Pl):灰白色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黑色泥岩组成韵2律层,夹薄煤层、煤透镜体厚度大于286m分布于测区的西北部,出露面积较小11)侏罗系上统J )3劳村组(Jl):紫红色粉砂岩,夹流纹质凝灰岩、黄绿色粉砂岩、3砾岩及灰岩透镜体厚度250〜1000m分布于测区的中部与东南角。
黄尖组(Jh):流纹斑岩夹熔凝灰岩、凝灰岩、凝灰砾岩厚度3100〜1000m分布于测区的中部与东南部,分布面积较广 12 )第四系上更新统(Q ):棕黄色亚粘土及砾石层厚度5.7m3全新统(Q ):灰褐色粉砂及砂卵砾石层,厚度大于8m主要分4布于河流漫滩与阶地2.3 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I 1) “钱塘台褶带”(112)“华埠一新登陷褶带”(1114)“上方-罗村拗褶束”(W6)的北部印支期使整 46个古生界形成褶皱,燕山期构造运动使测区大部分构造复活区内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也发育,北东向构造线清晰,褶皱轴线普遍向北 东倾伏见构造纲要图)1)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以马金—乌镇深断裂(临安乐平—上沃附近通过) 为界,可分两个构造单元,此线西北为中洲一昌化拱摺带(III2)即 宁国墩一安吉大复背斜部分,东南为华埠一新登陷摺带(1114)即钱 塘江大复向斜的一部分次级褶皱发育,彼此大致呈北东—南西平行 排列,自西北向东南由短轴渐变成长轴,伴以准线形褶皱,单体规模 较大,脊线起伏,总体向北东倾伏,以轻微倾斜褶皱为主2)断层 区内断层发育,单体规模较大,构造线痕迹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 以高倾角逆断层为主,沿断层常有各种岩脉和小岩株入侵。
部分断层 具有多期活动性,挽近期无活动区内主要发育断层5 条,详见表 2构 造 纲 要 图区域性深大断裂一般性断裂背斜向斜3)地震区内地震活动主要受大断裂控制,据文献记载,工程区周边共发 生有感地震40 余次,其中最大震级为发生于1855年富阳城北一次5 级地震,震中处于昌化-普陀深大断裂与球川-萧山深大断裂交汇之 锐角三角形的端点;另外,据地震台资料,目前仅在1971 年 3 月16 日于浙皖交界处的宁国墩-桐坑断层上发生一次3.3 级的地震,其余 均为微震上述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最大不超过6 度综上所述,测区地震强度、频率都较弱,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公里,多为微震,属区域构造稳定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工程区地震 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可度),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为0.35s (按1区中硬场地考虑)表 2 区内主要断层情况一览表断层 编号性质产状宽度(m)地质描述F1不明10° 〜20° SEZ50〜85°3〜10由碎裂岩、断层角砾组成F2压扭性40° SEZ70〜80°20由糜棱岩、断层泥组成F3压扭性40° 〜50° SEZ70。
〜80°10由糜棱岩、断层泥组成F4压性40° SEZ60°3〜5由碎裂岩、断层角砾组成F5压扭性40° SEZ60〜85°5〜10由糜棱岩、断层泥组成2.4 水文地质测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 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运移、排泄主要受构造控制,常常沿构造带 或构造结合部位形成地下水富水区,而其它部位富水性较差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由石炭系和二叠系的中厚层、块状灰 岩形成喀斯特含水系统,根据地貌形态分为裸露型和覆盖型,由于本 区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局部喀斯特发育部位赋水条件较好,地下水 相对富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和更新统冲积、冲洪 积、坡积等多种成因形成的堆积物中,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富水 性因土层颗粒组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