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电磁铁)
生活中的电磁铁教学设计文山州文山市开化镇中心学校 XXX 电话:18913 邮编:663000科目科学课题生活中的电磁铁设计人XXX任教学校文山市开化镇中心学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的,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电磁铁实际上是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电磁铁与永久磁铁虽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本课主要让学生研究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不同之处,如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改变、磁极位置的改变等等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电磁铁大多有所了解,但部分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还是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哪些对电磁铁了解甚少的学生教学设计思想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电磁铁制作简单的工具给生活带来便利,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目标1、 归纳概括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2、 能通过探究性实验,概括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规律4、 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明确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探究以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为主,逐渐培养学生求知欲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指南针、电视资料2、 学生准备:电池、回形针,了解生产生活中电磁铁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激趣导入:工作者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磁铁是可以吸起铁的,那么只有磁铁能吸铁吗?2、示已做好的电磁铁:(1)不通电靠近回形针,有变化吗?(2)接通电源,你能发现什么?3、老师用电线将铁钉绕起来通上电,就能吸起铁质品像这样内部带有铁芯的、利用通有电流的线圈使其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二、制作电磁铁:1、要研究电磁铁,首先就要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想做吗?2、(1)师介绍材料:用火烧过已经消磁的铁钉、导线、电池、回形针 (2)介绍制作方法3、小组制作电磁铁并实验直到可吸起回形针4、提问:你们能比较出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吗?三、分辨电磁铁的两极:1、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知道?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可用指南针进行检验3、小组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1)为什么有的组钉尖是南极,有的组钉尖是北极?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学生互相观察,找出原因。
教师可以让各组重新验证一下5、如果电磁铁的钉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钉帽会是什么极? 6、学生汇报,大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四、比赛1、各小组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回形针呢?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吧!看哪个小组吸起的回形针多2(1)小组比赛 (2)小组汇报吸起回形针的个数3、为什么各小组吸上的回形针数量有多有少呢?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五、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仔细观察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假设一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学生猜测,教师板书2)如何证实你们的猜测?2、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1)示实验表格电磁铁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磁力大; ,磁力小实验设计: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实验结果: ,吸回形针 个; ,吸回形针 个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2)什么意思?学生分析理解,师适当指导3(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汇报实验方案,交流师适当指导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学生活动】5、各小组通过实验,你们的假设被证实了吗?(1)小组汇报,教师修改补充板书(2)通过各组实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说,师生共同总结)6、通过两节课的学习,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六、了解电磁铁的运用:1.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来介绍你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2.播放光盘,增加学生的见识3.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七、小结:1、经过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活动分组制作汇报交流小组探究交流汇报小组比赛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表单小组设计实验,完成并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课后拓展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简单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运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电磁铁消过磁的铁钉 电池 导线相同不同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因素:铁钉粗细、电池节数、导线粗细、绕线匝数……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磁铁的性质,知道了电磁铁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学生能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电磁铁工具,虽然还不算那么完美,但也体面了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