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入声字和辨别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收藏,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比如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古入声字 【入声 一屋】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犊渎牍椟黩毂复粥肃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独卡馥沐速祝麓镞蹙筑穆睦啄覆鹜秃扑鬻辐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复塾朴蹴煜谡碌毓舳柚蝠辘夙蝮匐觫囿苜茯髑副孰谷 【入声 二沃】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鹄蜀促触续督赎浴酷瞩躅褥旭欲渌逯告仆 【入声 三觉】觉角桷较岳乐捉朔数卓汲琢剥趵爆驳邈雹璞朴确浊擢镯濯幄喔药握搦学 【入声 四质】质日笔出室实疾术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毕恤蜜橘溢瑟膝匹黜弼七叱卒虱悉谧轶诘戌佶栉昵窒必侄蛭泌秫蟀嫉唧怵帅聿郅桎茁汨尼蒺 【入声 五物】物佛拂屈郁乞掘讫吃绂弗诎崛勿熨厥迄不屹芴倔尉蔚 【入声 六月】月骨发阙越谒没伐罚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阀讷殁粤悖兀碣猝樾羯汨咄渤凸滑孛纥核饽垡阏堀曰讦 【入声 七曷】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渴拨豁括聒抹秣遏挞萨掇喝跋獭撮剌泼斡捋袜适咄妲 【入声 八黠】黠札拔猾八察杀刹轧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入声 九屑】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舌洁别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咽噎杰彻别哲设劣碣掣谲窃缀阅抉挈捩楔蹩亵蔑捏竭契疖涅颉撷撤跌蔑浙澈蛭揭啜辍迭呐侄冽掇批橇 【入声 十药】药薄恶略作乐落阁鹤爵若约脚雀幕洛壑索郭博错跃若缚酌托削铎灼凿却络鹊度诺橐漠钥著虐掠获泊搏勺酪谑廓绰霍烁莫铄缴谔鄂亳恪箔攫涸疟郝骆膜粕礴拓蠖鳄格昨柝摸貉愕柞寞膊魄烙焯厝噩泽矍各猎昔芍踱迮 【入声 十一陌】陌石客白泽伯迹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驿麦额柏魄积脉夕液册尺隙逆画百辟赤易革脊获翮屐适剧碛隔益栅窄核掷责惜僻癖辟掖腋释舶拍择摘射斥弈奕迫疫译昔瘠赫炙谪虢腊硕螫藉翟亦鬲骼鲫借啧蜴帼席貊汐摭咋吓剌百莫蝈绎霸霹 【入声 十二锡】锡壁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寂翟逖籴析晰溺觅摘狄荻戚涤的吃霹沥惕踢剔砾栎适嫡阋觋淅晰吊霓倜 【入声 十三职】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特勒劾仄稷识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测冒抑恻肋亟殛忒嶷熄穑啬匐鲫或愎翌 【入声 十四缉】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粒揖汁蛰笠执隰汲吸熠岌歙熠挹 【入声 十五合】合塔答纳榻杂腊蜡匝阖蛤衲沓鸽踏飒拉盍搭溘嗑 【入声 十六叶】叶帖贴牒接猎妾蝶箧涉捷颊楫摄蹑谍协侠荚睫慑蹀挟喋燮褶靥烨摺辄捻婕聂霎 推荐精选【入声 十七洽】洽狭峡法甲业邺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掐夹恰眨呷喋札钾怎样辨识入声字? 第一、 查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印行的《辞源》,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字典》,以及各种版本的韵书,都是能帮助你分清字的四声的工具书,它对每一个字都注明是什么声,什么韵 第二、 形声字类推 凡用入声字作偏旁的形声字,大部份可类推为入声字如: “出”可类推:绌、黜、茁、屈、窟、倔、掘、崛等; “屋”可类推:握、渥、喔、幄等; “白”可类推:百、伯、柏、拍、帛、泊、珀、迫等; “复”可类推:腹、馥、覆、蝮、鳆等; “合”可类推:洽、恰、答、塔、鸽、蛤、郃等; “各”可类推:格、恪、胳、洛、络、貉、骆、烙、略、珞、落等; “曷”可类推:葛、喝、渴、偈、遏、歇、褐、羯、蝎、揭、碣、谒等; “甲”可类推:鸭、狎、押、钾、呷、匣等; “枼”可类推:喋、蝶、谍、牒、堞、蹀、碟等; “弗”可类推:佛、拂、咈、怫、艴等; “啇”可类推:滴、镝、摘、敌(敌)、适(适)等; “舌”可类推:活、括、刮、聒、鸹等; “辟”可类推:僻、癖、霹、壁、璧、劈等; “畐”可类推:福、副、幅、辐、蝠等; “及”可类推:汲、吸、趿、笈、级、圾等; “月”可类推:朔、刖、膝等。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大家可自行归纳不过此法并非万无一失,如“莫”是入声字,以它作偏旁的“摸、膜、漠、寞、幕、蓦”是入声字,而同样以它作偏旁的“模、谟、馍”等却是平声字,这就需要硬记了 第三、 背诵入声字做韵脚的诗词 如背诵陆游的《钗头凤》可以掌握“恶、薄、索、错、落、阁、托、莫”八个入声字; 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和毛丅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可掌握“绝、灭、雪、歇、烈、月、切、缺、血、阙、咽、铁、越”等十三个入声字; 背诵杜甫《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包括入声韵字一百二十个,去除重复的也有近百字 第四、 按地域区分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推荐精选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绝大部份变成了阳平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第五、 入声字辨别规律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ㄜ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这些没有明显规律的入声派平字一般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来自象形或会意等造字法,如"凸"字,所以感觉没有规律二是古今读音发生了变化,如"滑",本是从"骨"得音,《史记》里的《滑稽列传》正读是要读"gu,ji"的还有"俗"从"谷","扑"从"卜"等在一个就是字型简化变化的原因如"烛"字本来是从"蜀"得音的,写做"烛",简化后才成"烛"的所以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这些所谓"没有明显规律"的字就几乎都有规律了当然也肯定有一些个别现象,没有个别也是不现实的。
(一)、在现代汉语里,凡是是鼻音(-n 、-ng)的都不会是入声字因为入声字在其韵尾-b、-d、-g逐渐变化脱落后,不可能又加上一个辅音韵尾入声字发展到今天只可能是开音节 推荐精选 (二)现代汉语里,以b、d、g、j、z、zh等不送气塞音为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入声这是因为现代汉语阳平声字的来源有二,一是古时的浊音平声字,一是古时的部分入声字古浊音字在现代汉语里已全部变成清音其中平声塞音字变为送气音,仄声的塞音变为不送气音显然,根据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的音变规律,古浊平声字在现代汉语里进入阳平后,其声母只能是送气音,这也就是说,以不送气为声母的阳平字只可能是古入声字了如鼻、薄、白、毒、笛、独、国、决、昨、识等 (三)在现代汉语里,韵母为的卷舌音(即读zhuo、chuo、shuo、ruo的字)基本上是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里以uo为韵母的字有两个来源,一是古入声字,一是非入声字那些非入声字在现代汉语里都没有变为卷舌音,也就是说,以为uo韵母的卷舌音都是从古入声字变化来的所以我们碰上如"拙、桌、说、弱"等字,就可以判定为入声字了 (四)现代汉语里以ve结尾的字基本上都是入声字因为现代汉语的ve韵字,绝大部分来自古入声字,来自非入声韵的比较常见的字有"瘸、靴、嗟"三个。
所以对于"虐、略,绝、雀、雪、月等ve韵的字,很容易判断为古入声字 (五)现代汉语里,以m、n、l为声母的字,在阴平、阳平、上声里一般都不是古入声字,而在去声里则可能是入声字,因为m、n、l这三个声母在古时属于次浊音古时次浊音入声字在现代汉语里都归到去声里了,所以我们碰到"麻、马、泥、米、乃、牛"等字,就可以判定不是入声字了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ㄜ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例 kuo:阔括廓鞹扩 推荐精选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ㄉㄧㄝ字例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i:得 gei:给 hei:黑嘿 zei:贼 sei:塞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fo:佛缚 (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ˊ ,「靴」xue三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 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推荐精选其实辨别入声字很简单. 记住几个偏旁就行. 举个极端的例子, 江苏省的宿迁和淮安. 宿迁属于中原官话的尾巴上, 无入声. 淮安属于江淮官话, 入声非常重而且明显. 但宿迁人只要你和他说一下什么是入声, 他基本就能辨别出. 有些方言(离入声方言区较近的无入声方言区), 韵母可能存在不同现象. 比如宿迁方言, 八 和 巴, 两个a 是不同的, 一个是舌位靠后, 一个靠前.但它们同声调. 如果你的方言有入声, 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因为你直接读方言就能辨别出.然而随着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 有些不常用字年轻人会跟着普通 话发成相对应的声调. 北方方言除了江淮和西南小部分还有晋语外均无入声, 但入声字的派入和普通话有别, 所以如果你方言哪个字的声调和普通话有出入,那么那个字十有八九是入声字.好像叫古入声字常用表比较好吧~ 现在讲的今平古仄主要是说今平古上或今平古去的这种平仄异读字(古入声字派入今平声的现象特别明显,且字数较多,一般都是分开来说的)。
看起来古今平仄异读字很少,但是容易搞错我列一些字: 颗 今读平声阴平,中古作“苦果切”,上声 孺 今读平声阳平,中古作“而遇切”,去声 茗 今读平声阳平,中古作“莫迥切”,上声 拥 今读平声阴平,中古作“于陇切”,上声(台丅湾国语仍读yong上声) 飏 今读只作平声阳平,中古可以读平声或去声 听 今读只作平声阴平,中古可以读平声或去声 疏 今读只作平声阴平,中古有平仄两读:作疏导、疏通义时读平声,作书疏(书信)、奏疏义时读去声 思 今读只作平声阴平,中古有平仄两读:作动词(如思念)时读平声,作名词(如思绪)时读去声 吹 今读只作平声阴平,中古有平仄两读:作动词时读平声,作名词(如管乐之声)时读去声 闻 今读只作平声阳平,中古有平仄两读:作动词时读平声,作名词(如闻有名声名誉之义)时读去声 烧 今读只作平声阴平,中古有平仄两读:作动词时读平声,作名词(如烧有野火之义)时读去声 跳 今读去声,中古作“徒聊切”,平声 俱 今读去声(作姓氏读音时还读平声),中古作“举朱切”,平声 还有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比如扁今读上声,中古作平声(扁舟);禁今读去声,中古作平声(不禁如何如何......)等等《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十三辙。
十八韵是: 推荐精选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诗韵新编》存在一个旧韵的遗留问题,就是保留了入声上平声: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中间)衷忠虫终冲戎崇嵩(崧)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空虚)公功工攻蒙蒙笼(名词,董韵同,又动词,独用)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篷烘潼胧怱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推荐精选二冬——冬农宗钟锺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和也)浓重(重复)从(顺从)逢缝(缝纫)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纵横)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三江——江釭(灯也)窗邦缸降(降伏)双庞逄腔撞(绛同音)幢桩淙豇 四支——支枝移为(施为)垂吹(吹嘘)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动词)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遗失)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陲骑(跨马)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佳麻同韵)伊蓍追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理,动词)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勺,齐韵同)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音漪,木名)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芳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微小)讥矶稀希衣(衣服)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麻韵同)渠余予(我也)誉(动词)舆胥狙锄疏(疏密)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茅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逾(逾)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龉葫懦帑拊 八齐——齐蛴脐黎犁梨蠡(支韵同)黧妻(夫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堤(堤)稽兮奚嵇蹊倪霓(霓)西栖(栖)犀嘶撕梯鼙批(屑韵同)挤迷泥(泥土)溪圭(珪)闺睽奎携畦骊鹂儿 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涯(支麻同韵)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灰韵同)俳 十灰——灰恢魁隈回徊(音回)槐(音回,佳韵同)枚梅媒煤瑰雷罍催摧堆陪杯醅嵬(贿韵同)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颏能茴酶偎隗咳徘(音裴) 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蒓(蒪)谆(震同韵)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缗贫淳醇纯唇伦纶轮沦匀旬巡驯钧均臻榛姻寅彬鹑皴遵循振甄岷谆椿询恂峋莘堙屯呻粼磷辚濒闽豳逡填狺泯(轸同韵)洵溱夤荀竣娠纫鄞抡畛嶙斌氤 十二文——文闻纹云氛分(分离)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熏荤耘芸汾氲员欣芹殷昕贲郧雯蕲 十三元——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动词)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沅媛援爰幡番反埙鸳宛掀昆琨鲲扪荪髡跟垠抡蕴犍袁怨蜿溷昆炖饨臀喷纯 十四寒——寒韩翰(羽翮)丹殚单安难(艰难)餐滩坛檀弹残奸(奸犯)干肝竿乾阑栏澜兰看(翰韵同)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观看)冠(衣冠)鸾銮栾峦欢宽盘蟠漫(大水貎)汗郸叹(翰韵同)摊奸剜棺钻瘢谩瞒潘胖弁拦完莞獾拌掸萑倌繁曼馒鳗谰洹滦 十五删——删潸(潸韵同)关弯湾还环鹌鬟寰班斑颁般蛮颜菅攀顽奸(奸)山鳏艰闲娴悭孱(先韵同)潺(先韵同)殷扳讪患(谏韵同)间(中间)殷(朱殷) 下平声 推荐精选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国名)莲怜田填钿(霰韵同)年颠巅牵妍研眠渊涓蠲编玄县泉迁仙鲜(新鲜)钱煎然延筵禅(参禅)蝉缠连联涟篇偏便(安也)全宣镌穿川缘鸢铅捐旋娟船涎鞭专圆员乾虔愆骞权拳椽传焉跹溅舷咽零骈阗鹃翩扁平沿诠痊悛荃遄卷挛戋佃滇婵颛犍搴嫣癣澶单(单于)竣鄢扇键蜷棉 二十一个,个贺佐作逻坷轲大饿奈那些过和挫课唾簸磨座坐破卧货左惰 二十二驾,驾夜下谢榭罢夏暇霸灞嫁赦借藉炙蔗假化舍价射骂稼架诈亚罅跨麝咤怕讶诧迓胯柘卸泻靶乍桦杷 二十三漾,漾上望相将状帐浪唱让旷壮放向仗畅量葬匠障谤尚涨饷样藏舫访养酱嶂抗当酿亢况脏瘴王谅亮妄丧怅两圹宕忘傍砀恙吭炀张行广汤炕长创诳掠妨旺荡防怏偿荡盎仰挡傥 二十四敬,敬命正令政性镜盛行圣咏姓庆映病柄郑劲竞净竟孟聘诤泳请倩硬檠晟更横榜迎娉轻评证侦并盟 二十五径,径定听胜磬应乘媵赠佞称罄邓胫莹证孕兴经醒廷锭庭钉暝剩凭凝橙凳蹬 二十六宥,宥候就授售寿秀绣宿奏富兽斗漏陋守狩昼寇茂懋旧胃宙袖岫柚覆复救臭幼佑右侑囿豆窦逗溜瘤留构遘媾购透瘦漱镂鹫走副诟究凑谬缪疚灸畜柩骤首皱绉戊句鼬蹂沤又逅蔻伏收犹油后厚扣吼读 二十七沁,沁饮禁任荫谶浸鸩枕衽赁临渗妊吟深甚沈 二十八勘,勘暗滥担憾缆瞰三暂参澹淡憨淦 二十九艳,艳剑念验赡店占敛厌滟垫欠僭砭餍殓苫盐沾兼念埝俺潜忝 三十陷,陷鉴监汛梵帆忏赚蘸谗剑欠淹站 入声: 一屋,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犊渎牍椟黩毂复粥肃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独卡馥沐速祝麓镞蹙筑穆睦啄覆鹜秃扑鬻辐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复塾朴蹴煜谡碌毓舳柚蝠辘夙蝮匐觫囿苜茯髑副孰谷 二沃,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鹄蜀促触续督赎浴酷瞩躅褥旭欲渌逯告仆 三觉,觉角桷较岳乐捉朔数卓汲琢剥趵爆驳邈雹璞朴确浊擢镯濯幄喔药握搦学 四质,质日笔出室实疾术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毕恤蜜橘溢瑟膝匹黜弼七叱卒虱悉谧轶诘戌佶栉昵窒必侄蛭泌秫蟀嫉唧怵帅聿郅桎茁汨尼蒺 五物,物佛拂屈郁乞掘讫吃绂弗诎崛勿熨厥迄不屹芴倔尉蔚 六月,月骨发阙越谒没伐罚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阀讷殁粤悖兀碣猝樾羯汨咄渤凸滑孛纥核饽垡阏堀曰讦 七曷,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渴拨豁括聒抹秣遏挞萨掇喝跋獭撮剌泼斡捋袜适咄妲 八黠,黠札拔猾八察杀刹轧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九屑,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舌洁别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咽噎杰彻别哲设劣碣掣谲窃缀阅抉挈捩楔蹩亵蔑捏竭契疖涅颉撷撤跌蔑浙澈蛭揭啜辍迭呐侄冽掇批橇 十药,药薄恶略作乐落阁鹤爵若约脚雀幕洛壑索郭博错跃若缚酌托削铎灼凿却络鹊度诺橐漠钥著虐掠获泊搏勺酪谑廓绰霍烁莫铄缴谔鄂亳恪箔攫涸疟郝骆膜粕礴拓蠖鳄格昨柝摸貉愕柞寞膊魄烙焯厝噩泽矍各猎昔芍踱迮 十一陌,陌石客白泽伯迹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驿麦额柏魄积脉夕液册尺隙逆画百辟赤易革脊获翮屐适剧碛隔益栅窄核掷责惜僻癖辟掖腋释舶拍择摘射斥弈奕迫疫译昔瘠赫炙谪虢腊硕螫藉翟亦鬲骼鲫借啧蜴帼席貊汐摭咋吓剌百莫蝈绎霸霹 十二锡,锡壁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寂翟逖籴析晰溺觅摘狄荻戚涤的吃霹沥惕踢剔砾栎适嫡阋觋淅晰吊霓倜 推荐精选十三职,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特勒劾仄稷识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测冒抑恻肋亟殛忒嶷熄穑啬匐鲫或愎翌 十四缉,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粒揖汁蛰笠执隰汲吸熠岌歙熠挹 十五合,合塔答纳榻杂腊蜡匝阖蛤衲沓鸽踏飒拉盍搭溘嗑 十六叶,叶帖贴牒接猎妾蝶箧涉捷颊楫摄蹑谍协侠荚睫慑蹀挟喋燮褶靥烨摺辄捻婕聂霎 十七洽,洽狭峡法甲业邺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掐夹恰眨呷喋札钾入声: 一屋,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犊渎牍椟黩毂复粥肃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独卡馥沐速祝麓镞蹙筑穆睦啄覆鹜秃扑鬻辐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复塾朴蹴煜谡碌毓舳柚蝠辘夙蝮匐觫囿苜茯髑副孰谷 二沃,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鹄蜀促触续督赎浴酷瞩躅褥旭欲渌逯告仆 三觉,觉角桷较岳乐捉朔数卓汲琢剥趵爆驳邈雹璞朴确浊擢镯濯幄喔药握搦学 四质,质日笔出室实疾术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毕恤蜜橘溢瑟膝匹黜弼七叱卒虱悉谧轶诘戌佶栉昵窒必侄蛭泌秫蟀嫉唧怵帅聿郅桎茁汨尼蒺 五物,物佛拂屈郁乞掘讫吃绂弗诎崛勿熨厥迄不屹芴倔尉蔚 六月,月骨发阙越谒没伐罚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阀讷殁粤悖兀碣猝樾羯汨咄渤凸滑孛纥核饽垡阏堀曰讦 七曷,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渴拨豁括聒抹秣遏挞萨掇喝跋獭撮剌泼斡捋袜适咄妲 八黠,黠札拔猾八察杀刹轧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九屑,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舌洁别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咽噎杰彻别哲设劣碣掣谲窃缀阅抉挈捩楔蹩亵蔑捏竭契疖涅颉撷撤跌蔑浙澈蛭揭啜辍迭呐侄冽掇批橇 十药,药薄恶略作乐落阁鹤爵若约脚雀幕洛壑索郭博错跃若缚酌托削铎灼凿却络鹊度诺橐漠钥著虐掠获泊搏勺酪谑廓绰霍烁莫铄缴谔鄂亳恪箔攫涸疟郝骆膜粕礴拓蠖鳄格昨柝摸貉愕柞寞膊魄烙焯厝噩泽矍各猎昔芍踱迮 十一陌,陌石客白泽伯迹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驿麦额柏魄积脉夕液册尺隙逆画百辟赤易革脊获翮屐适剧碛隔益栅窄核掷责惜僻癖辟掖腋释舶拍择摘射斥弈奕迫疫译昔瘠赫炙谪虢腊硕螫藉翟亦鬲骼鲫借啧蜴帼席貊汐摭咋吓剌百莫蝈绎霸霹 十二锡,锡壁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寂翟逖籴析晰溺觅摘狄荻戚涤的吃霹沥惕踢剔砾栎适嫡阋觋淅晰吊霓倜 十三职,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特勒劾仄稷识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测冒抑恻肋亟殛忒嶷熄穑啬匐鲫或愎翌 十四缉,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粒揖汁蛰笠执隰汲吸熠岌歙熠挹 十五合,合塔答纳榻杂腊蜡匝阖蛤衲沓鸽踏飒拉盍搭溘嗑 十六叶,叶帖贴牒接猎妾蝶箧涉捷颊楫摄蹑谍协侠荚睫慑蹀挟喋燮褶靥烨摺辄捻婕聂霎 十七洽,洽狭峡法甲业邺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掐夹恰眨呷喋札钾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推荐精选「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 推荐精选阴 阳 阴 中 阳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推荐精选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推荐精选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荐精选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推荐精选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推荐精选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推荐精选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