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石油化工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档知识】

文档格式:DOC| 14 页|大小 1.74MB|积分 20|2022-09-24 发布|文档ID:15575306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江西XX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 / JXXX-D-02-201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安 环 部审核: 批准: 版次: A/0 受控状态:受控2013-06-10发布 2012-06-10实施 江西XX化工有限公司发布樱桃绿2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时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预防和减少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原则,特制定本方案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性中毒、粉尘吸入、高温中暑、冻伤、烫伤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3.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二、本公司职业危害分析1.职业危害确定本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有毒气体、高温中暑、低温冷冻、高温灼烫、粉尘、噪音等2.职业危害风险分析2.1中毒中毒是物体进入机体,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危及生命的过程。

    本公司存在有氟化氢、硫酸、三氧化硫、煤气等有毒物质发生泄漏,特别是在检修中从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如未按安全检修规程对待检修的设备容器采取隔绝、清洗、置换和分析合格等措施,人员进入后将有可能发生中毒和窒息的危险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发生中毒的可能原因有:(1)主要危险物料① 氟化氢为有毒品,属高毒性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气肿,甚至发生反向性窒息眼接触轻者局部强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②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属有毒气体,我国制定的MAC为30mg/m3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深度中毒可致死亡③ 发烟硫酸挥发出三氧化硫等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接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2)中毒的原因① 有毒物质大量泄漏A.煤气、氟化氢气体因管道、贮罐焊接质量或法兰垫子老化发生泄漏或贮罐发生物理爆炸B.因断电,冷冻盐水供应中断,气温高使无水氟化氢大量汽化,造成大量泄漏,泄漏的物料迅速蒸发扩散,形成毒气团,可能威胁到厂外周围地区,造成大量人、畜中毒,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形成社会灾害性事故。

    C.回转反应炉因焊接质量差或筒体长期受自身重量及高温、粉尘冲刷、腐蚀等发生破裂,造成氟化氢大量泄漏② 有毒物质的少量泄漏煤气和氟化氢气体少量泄漏,发烟硫酸在装卸、贮存过程中逸出三氧化硫,可形成局部高浓度环境,使在此环境工作的人员发生中毒,如果接触的毒物浓度高,时间长,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另外,长期工作在有毒环境下,可引起人员慢性中毒③ 接触的可能途径:A.泄漏时的紧急处理B.灌装时管道未连接好造成脱落或有水氢氟酸灌装时的气体挥发C.进入设备内作业,由于设备内未清洗干净,挥发造成人员中毒D.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因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或使用不当,人员长期低浓度反复接触造成健康损害或引起职业病E.长期在有毒物质环境下工作,造成人员慢性中毒或健康损害2.2 灼烫(1)高温灼烫本公司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系统存在高温介质的设备、管道的外表,表面隔热层隔热效果不良或无警示标志,造成人体直接接触到高温物体的表面,或内部高温介质泄漏接触到人体,可能造成人体烫伤① 在检查或操作时可能发生火焰外喷造成烫伤② 排渣、除尘装置如运行不正常,排出的物料温度高,人员作业时易发生烫伤事故2)化学灼伤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腐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

    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本公司存在接触硫酸、氢氟酸等的生产岗位,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设备发生泄漏、飞溅,可能造成人员灼伤事故或对设备管道等造成腐蚀① 进入容器内检修或拆装管道时,残液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② 机泵设备等填料或连接件法兰泄漏,放出有毒物质发生中毒,腐蚀性物质接触到人体发生灼伤③ 机泵检修拆开时残液喷出,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④ 泵运行过程中机械件损坏造成泵体损坏,发生泄漏,引起人员中毒或灼伤⑤ 装、卸车时连接管脱落,泄漏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2.3 低温冻伤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以氟利昂作为冷媒的冷冻机,多个生产岗位应用低温,如遇泄漏或操作不当,有可能发生冻伤2.4 中暑本公司生产系统存在高温介质的设备,加上季节性持续高温,多个生产岗位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高温中暑2.5 粉尘及电焊烟尘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烘干、块煤粉碎、机修电气焊设备,如遇密封不良、操作不当或劳动防护不当,作业人员粉尘或烟尘吸入,可能导致人员肺部伤害2.6 职业性耳聋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冷冻机等多种高噪音设备,如员工劳动防护不当,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网络构架图医疗后勤组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救援处置组疏散组警戒保卫组2.指挥机构及职责2.1 指挥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总经理副组长(现场总指挥):生产、安全和环保主管领导成 员:制造部部长、综合部部长、经营部部长、安环部(副)部长、工艺副部长、设备副部长、电仪副部长2.2 职责 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组织机构进行联络负责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的领导工作,统一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救援,进行事故的调查、事故的处理,以及善后工作 2.3 应急救援小组及其职责根据现场应急需救援的需要,公司成立以下五个应急救援小组:2.3.1 救援处置组:事故处置的技术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危害等因素,及时提出控制事故或事故处置方案,以及在事故处置中应注意的事项向事故处置人员简明扼要地讲明现场的情况及当前所处状态组长:制造部部长组员:制造部各主管、当班操作班、罐装班人员2.3.2 疏散组:根据事故现场当时的风向,确定人员的撤离方向和路线,以及人员撤离后的集结地点。

    通知并引导现场人员按要求进行撤离,对疏散人员进行清点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 长:经营部部长副组长:经营部副部长组 员:发生事故的当班操作工、当班仓库人员2.3.3 警戒保卫组:维护现场秩序,依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令,隔离相关区域,阻止无关人员和物资进出隔离区域组 长:保卫主管组 员:司机、当班门卫2.3.4 医疗后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理,将重点伤员伤情报告事故救援领导小组,依据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将伤员转送相关医疗机构,为事故救援提供车辆、饮食、饮水、食宿等后勤服务组 长:综合部部长组 员:综合部办公室成员四、应急救援程序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现场自救互救—封闭现场—对外联络—联合救护—事故分析责任落实1.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主要负责人、玉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玉山县卫生局等有关人员和部门2.现场急救互救:各岗位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包扎技术,备有现场急救包一旦发生事故,便于现场急救互救,并及时对外联系,争取应急救援3.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电话,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联系,取得救援。

    4.封闭现场: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 五、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1.第一时间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立即停止作业,封存造成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立即将被伤害人员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报告医院抢救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织泄险,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戴必需的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2.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3.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通讯组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4.领导小组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六、通信与信息保障公司设置24小时有效应急电话0793-2321998,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对讲机、座机等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内部电话或外部电话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领导小组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座机)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应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 环保:12369 企业内部人员通信应急联系表见表 8-1,与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见表 8-2 表 8-1 企业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姓名职务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程洪波董事长0793-232196018907930389蒋中洪总经理0793-232168818907930387孔祥夫总工程师189079308865徐进珍总经理助理0793-232071918907930769刘忠明总经理助理0793-232155518970388886黄红吉安全环保分管领导0793-232196018079317826邓海滨制造部部长0793-232071918907930817温红彬安环部副部长0793-232199818907930870赵英汉综合部部长0793-232151818907930838程洪辉制造部设备副部长0793-232071918907930736徐型飞制造部工艺副部长0793-232071918907930813张波制造部部长助理0793-232071918970361512占文忠综合部保卫主管0793-232151818079317805表 8-2 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单位电话玉山县安监局0793-2551699玉山县消防大队0793-2461912四股桥乡人民政府0793-2320018县疾控中心0793-2553210四股桥乡派出所0793-2320007七、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一)综合防尘措施1.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二)噪音防护措施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3、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他能够人为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5.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6.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三)高温防护措施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3.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四)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1.加强气体监测2.加强通风管理3.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随身携带自救器4.加强职工培训,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八、有关规定和要求1.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公司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各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2.应急救援小组,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九、奖惩1.奖励 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1.2 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公司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1.3 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1.4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相应处罚:2.1 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2 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2.3 拒不执行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2.4 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十、附则1.术语和定义1.1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1.2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1.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1.4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1.5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一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1.6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1.7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十一、附件与附图1.厂区人员分布表部 门岗 位人数所 在 位 置制造部办公室6综合楼三楼制造部操作班29中控室、转炉、主厂房制造部煤气炉班13煤气炉制造部灌装班4灌装制造部烘干班7烘干房制造部酸粉管理1硫酸槽粉仓制造部冰机工4冰机房制造部保机班10厂区设备场地制造部电工班5配电房制造部放渣工2渣仓品管中心化验检验10新化验楼二楼综合部仓管员4仓库安环部办公室3新化验楼一楼安环部水处理3水处理池场地2.相关应急部门、机构的联系方式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公司应急咨询电话:0793-2321998 保 卫:0793-2321222 综合部:0793-2321518经营部:0793-2321500 安全环保技术部:0793-23219983. 应急疏散示意图十二、救援人员注意事项1. 佩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施救过程中时刻保证自身的安全。

    2. 在某些特定的化学事故或特定的救援组织中,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防护措不能盲目蛮干,以减少参战人员的不必要伤害3. 听从指挥,沉着冷静,施救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樱桃绿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88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