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简介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1.31KB|积分 20|2022-10-09 发布|文档ID:15974864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简介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 纽带安徽省的农村信用社始建于1951年50多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农业、 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上世纪50年代初,在农业合作 化的滚滚大潮中,中国农村诞生了农民自己的基层金融合作组织一一农村信用社,至今, 已有6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信用社,是以人民公社或行政村为范围的从1953年至今, 信用社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遍布城乡的信用网络,从5000元的存款,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亿 的资产,由几名从业人员,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队伍,从过去寄人篱下,发展到现在产 权明晰、管理规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 力军,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机构隶属上,也历经多次变革按其所有制的阶 段变化,分以下五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至1957年合作制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建国初期,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当时我县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 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通过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 尽管当时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合作制体现的比较充分,在恢复农业生产、发展 我县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人民公社所有制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我们国家“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当时“左”的思想路线 和错误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被三次下发地方基层政权,也就是先后下放到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基本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据记载:“ 1969年 底,全县信用社实行由贫下中农管理每公社留一名信用社干部,实行半脱产,其余的一 律回村劳动,对留社的干部采取记工补贴办法这个时期,是对农村信用社发展造成严 重摧残的时期不管是管理还是业务都比较混乱第三阶段,1979-1996年,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阶段1979年——农行恢复以后,农信社进入到农行代管时期1983年一一以恢复农信社“三性”为主的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1984年一一农行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该报告标志着信用社 以恢复“三性”为主的改革大范围铺开,农信社独立法人的改革方向也得以明确同年, 县联社开始建立1989年一一农信社进入治理整顿阶段,主要开展强化内部管理、整顿金融秩序的活动 1996年一一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发 布,农信社与农行正式脱钩。

    在这个阶段,国务院提出“农村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 构”,农村信用社走上了“官办”的道路第四阶段,1996至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托管阶段1996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2月25日,我县农 村信用社与县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行不再领导和管理信用社1997年2月, 全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指明了方向,初步 勾画出建立我国合作金融新体制的主体框架;11月,农信社由人民银行监管信用社自立 门户,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县联社和人民银行承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底 第五阶段,2004至至今,银监会监管阶段从2003年开始,农村信用社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阶段这一年的6月27日,国务 院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按照“明晰产权 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改革要求,由省政府对农村 信用社实行间接、宏观管理,银监会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省联社做为 信用社的行业管理部门这时的信用社终于有了自己的“婆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 体要求,安徽吹响了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时代号角。

    全省农村信用 社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征在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中,安徽省于2004年12 月18日率先成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从这一刻起,拉开了安徽省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 新一轮改革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使得农信社改革在地方上不再是没人管的孩子, 省级政府的全面介入,也使得农信社能够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 改革发展之路而发展体制的多样化选择,也使农信社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 的发展模式,不再刻板地死守着“合作制”的概念最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央行的资金扶持和稅收上的优惠措施,让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农 信社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本金,有了喘息的机会,同时央行所设定的票据兑付条件,也为 推进农信社改革带来了动力和信心2005年,安徽省建立了第一家市级农村合作银行——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2006年,组建 了中西部地区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一一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2007年,全国首家省会城 市农村商业银行、安徽规模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一一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2008 年,安徽省第一家,也是当时全国资本金最大的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成立,2008年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出,“安徽省农信社专项票据兑付进 度在第二批扩大改革试点21个省份之列,。

    央行专项票据顺利兑付,换回真金白银,置换 不良资产,让我们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拉开统一法人改革的序幕从清产核资、增资扩 股、明晰产权到流程再造、等级考核、薪酬改革到势在必行的新机制转换,权力制衡和有 效激励终成企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农村银行改革步伐,农商行、农合行雨后春笋 般组建的新气象,法人治理结构从形似向神似转变的新实践,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把改 革推向实施和攻坚的深水区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省联社认真履行职 责,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线,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为重点,逐 步规范经营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到位,经营机 制转换取得成效,各项管理逐步走向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加强,服务“三农”的宗旨 得到落实,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良性机制正在形成,取得了重要 的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新局面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发展,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 力共同回顾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先后经历了合作制一一官办金融一一恢复合作制 的产权组织形式转变;管理体制也几经变迁,从人民银行一一人民公社一一生产大队一一 贫下中农一一人民银行一一农行代管一一再到人民银行。

    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 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我国“三农”发展的历史,是一代信合人艰苦奋斗自 强不息的发展史一路风雨,几经坎坷,悲欢离合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积淀了坚定 向上的信合文化,也造就了自强不息一代信合人他们在历史的画卷上镂刻了一段风蚀不 掉的风雨历程,现在历史把时代的重任交给了你们,做为即将迈入安徽农金的你们,肩负 着重要使命,更要加倍珍惜,加倍努力,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为信合事业的腾飞和发 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一路走来,展望信用社美好前景可以概括为,过去坎坎坷坷, 现在奋进高歌,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gaozhiga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