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高考诗歌鉴赏题答方法.doc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33.50KB|积分 15|2020-04-06 发布|文档ID:954609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第一部分 题型与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二部分 .知识汇编一.语言层面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2、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作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诗,赵树理的小说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刘白羽的散文等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诗歌,魏巍的散文等5、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鲁迅的杂文,杨朔的一些散文6、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鲁迅的小说,闻一多、艾青的新诗另外,还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二.内容层面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考生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①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b.托物言志(《咏风》王勃)c.感物伤怀(《蝉》李商隐)d.情景交融②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③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象《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⑤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甫)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杜甫)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扩展层面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①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②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③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④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四.补充层面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三注意":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三要”作到了,诗歌鉴赏你就成功了一半,此言并不夸张 五、鉴赏术语归纳语言类术语(一)风格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3.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表达技巧类术语(一)修辞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 加强语气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六、鉴赏术语详解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 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11.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13.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14.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16.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17.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19.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wuxinghua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