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2年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文档格式:DOCX| 11 页|大小 37.40KB|积分 15|2022-10-21 发布|文档ID:16346196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阶段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干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介绍原始社会的影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十个人拿着简单的工具,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 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C.原始社会人们的共同愿望 D.人们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2.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这表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迈进了文明时代 ④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4.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

    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可以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  )A.榨取剩余价值是其生产的主要目的B.劳动者的全部产品都归庄园主占有和支配C.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D.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资本 ③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 ④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雇佣工人(  )①从实际上看是自由的,有选择受哪个资本家雇佣的自由 ②从本质上看,又是不自由的,表现为没有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 ③在劳动中创造的全部价值被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无偿占有 ④丧失全部生产资料但又是自由劳动者 ⑤以订立契约的形式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受资本家的剥削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7.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有(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②没有从正义、理性等原则出发 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这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主义和《共产党宣言》C.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党宣言》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④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是(  )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消灭了私有制度,建立起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制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11.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下列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特点的是(  )①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②无情批判了资本主义,揭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 ③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④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1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领导阶级不同 ②革命前途不同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④依靠对象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道:“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里的“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 ④二者在同一革命实践中融为一体,无先后之分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表明我国(  )①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C.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D.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资本主义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一五”计划完成 D.党的八大胜利召开21.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①以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标志 ②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 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④重重地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尽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2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通过“一化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后来曾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阅读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简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1分)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6分)(2)结合材料,分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11分)参考答案阶段检测卷一1.A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排除;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而不是由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自然环境决定的,C、D两项错误。

    故本题选A项2.B 【解析】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迈进了文明时代,①③符合题意;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④错误故本题选B项3.B 【解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由于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奴隶主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分析均存在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4.C 【解析】根据材料的表述,可以看出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的一种体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故C项正确;榨取剩余价值是其生产的主要目的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不选;B项说法错误;该历史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奴隶社会历史时期,而奴隶制社会存在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故排除D项故本题选C项5.D 【解析】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①③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以及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资本,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项6.A 【解析】雇佣工人从表面上看是自由的,而从本质上看并不自由,工人总要受雇于某个资本家并接受其剥削,排除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全部价值中的一部分,③不选故本题选A项7.C 【解析】《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和力量,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项8.A 【解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9.A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①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符合题意;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项10.A 【解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本质区别,排除故本题选A项11.B 【解析】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主张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走革命斗争的道路,以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①④应选;空想社会主义也批判了资本主义,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但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同时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社会理想无法实现,②③不选故本题选B项12.B 【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前途不同,但不是根本标志,A、C两项不符合题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B项符合题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D项错误故本题选B项13.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前途不同、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①②③正确故本题选A项14.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项15.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①②③表述正确;二者不在同一革命实践中,先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有社会主义革命,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16.B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符合题意;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不符合题意;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排除④故本题选B项17.C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当时我国未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A、B两项不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故C项入选;党的八大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D项不选。

    故本题选C项18.A 【解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19.D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20.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此时中国尚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此时中国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项不符合题意;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早于党的八大的召开,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项21.C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①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③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22.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①②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错误;题干强调取得这些成果的意义,而④属于成果,排除故本题选A项23.【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越尖锐,最终资本主义的灭亡不可避免2)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表述作答即可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设问中的信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调用教材中我们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具备一系列的条件组织答案即可24.【答案】(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意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c的啊个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