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中的隐性叙事分析

逃离》中的隐性叙事分析内容摘要: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 )的短篇小说 《逃离》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家庭生活中女性的生活现状、 探索女性内心世界、呼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读者很 容易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而在这一显性主题背后还隐藏着申 丹所提出的叙事的“隐性进程”,通过对故事情节、意象设 定、环境描写等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关注到女性自 我意识的觉醒,也认识到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在社 会中就必定要受到某种束缚,面对现实生活,任何人都无处 逃遁,只能在与之周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美好关键词:隐性进程 《逃离》 艾丽斯?门罗 现实生活 当代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 Alice Munro,1931-), 2013 年以“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 其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短篇小说《逃离》收录于同 名短篇小说集中第一篇:卡拉因厌倦与父母的生活而离家出 走,后与辍学闯荡世界的马术教师克拉克结婚并依靠经营马 场为生,然而婚姻的压抑与生活琐碎使得卡拉的内心再次掀 起逃离的愿望她在邻居西尔维娅的资助下乘车逃往多伦 多,途中思及未来生活可能遇到的艰难,卡拉最终选择向丈 夫求助,放弃了逃离的计划。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没有按照时 间顺序展开,而是通过回忆倒叙将记忆与现实进行重组,更 好的描写出主人公内心的渴望与挣扎,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 读体验申丹(2013)在叙事学的研究中提出叙事的“隐性 进程”这个概念,认为小说叙事中存在隐性主题,与显性文 本构成互补或颠覆的关系,发掘隐性主题能够更好地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小说《逃离》中,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自我意 识觉醒这一显性主题背后还隐藏着一种隐性叙事进程,发掘 这一隐性主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1.显性叙事进程及主题从这部由女性作家门罗所勾勒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 说中读者们很容易解读出其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的 觉醒这一主题在男权社会的长期束缚下,女性感受到生活 的沉闷压抑,便生出一种想要逃离现有生活的念头,去追逐 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当这种想法受到外力的推动时便会立 即转变为现实,实施逃离行动1.1 第一次逃离18 岁的卡拉在父母的家庭中生活时她的心理状态是这 样的,“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 后院、他们的相册、他们度假的方式、他们的烹饪路子、他 们的‘洗手间'、他们的‘大得都能走进去人'的壁柜,还 有他们为草坪所安装的地下喷水设备”(第33 页),因此当 卡拉碰到“吉卜赛流浪汉”、马术教师克拉克后,很自然地 被这位聪明的浪?子吸引并坠入情网,向往着和他一起去“过 去那种不太正规的生活”,从而逃离自己所厌烦的家庭生活 的羁绊。
这是卡拉人生中的第一次逃离,进入青春期的女孩 开始关注自我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并给自己的父母留下纸 条说“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 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第33 页)1.2 第二次逃离 完成第一次逃离后,卡拉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真正的生 活,可是在时间的洪流下,一切激情与浪漫都将消退,取而 代之的是平淡无味的琐碎生活卡拉再次感受到现实的压 抑雨下得没完没了的夏天”(第 4页)定下故事最初的基 调一一沉郁烦闷,也是对卡拉目前生活状态的一种表现在 马场干活的卡拉情绪是如此起伏不定,她对婚姻生活感到失 望,常常烦恼于丈夫的淡漠暴躁,而与丈夫之间偶尔闪现的 温情就像雨歇后无法凝聚的阳光,带不来内心的晴朗她终 于无法承受,在邻居西尔维娅的资助与鼓励下登上开往多伦 多的长途汽车这是卡拉的第二次逃离,此时的她厌恶了单 调无味的婚姻生活,感受不到来自自己以前深爱的丈夫的关 心与爱护,迷茫无助,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的生活,在西尔 维娅面前失控后便同意邻居的提议,逃离出眼前的家庭生 活虽然主人公卡拉的逃离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女性对自我 意识、自身生存困境的关注以及为此而采取的实际行动是这 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也就是小说的显性叙事进程,而隐 藏在故事情节发展背后的主人公卡拉面对生活现实的无处 遁逃却正是作品中隐性叙事进程的建构。
2.隐性叙事进程及主题受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这一因素的驱动,卡拉曾两次逃离 现实生活,“逃离”也无疑构成了本篇小说的显性主题,然 而,通过细心研读小说的情节、意象、环境设置及人物的心 理描写,我们会发现隐藏在显性主题之后的并且贯穿整篇小 说的另一叙事进程,即:面对现实生活任何的逃离都不会成 功,终究需要回归到现实,与之周旋2.1 情节中的隐性叙事小说中情节的设置推动了隐性叙事进程的发展,暗示了 逃离的失败卡拉第一次逃离出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的家庭 生活,逃向的终点是和同样向往自由、同样不想受家庭束缚 的克拉克一块组建的另一个家庭,从表面上看,卡拉成功地 逃离了她所厌倦的生活,可她简单地认为逃离后的生活似乎 就是如她所喜欢的那样:住在乡下和动物打交道然而开始 新生活后,卡拉“注意起别人是怎么装修和布置的了他们 挂的是什么样的窗帘,他们是怎么油漆饰条,又是怎么搭出 很有气派的平台、阳台和附属披屋的她迫不及待地也要给 自己的住房添上些改良性的设备”(第 8页)卡拉并没有意 识到,她所做的一切也是顺着父母的套路进行的,区别只不过在于卡拉改造的是被父母瞧不起的“活动房屋”,仅此而 已属于自己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她的内心没有形成独立 的认知,始终不自觉地受到原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与支 配,决定为爱出走恰恰是复制父母的生活模式,“他们实际 上是为卡拉指明了方向”(第 29页)。
从这种意义上说,卡 拉的第一次逃离并没有成功,她只是从一种枷锁迈入了另一 种枷锁,只不过此时的卡拉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兴奋与激 动让她忽视了所有的不利因素:“ 甚至是他对她轻飘飘的喜悦稍稍感到的厌烦一一所有这一切,无不使得她心醉神 迷”(第 32页)第二次逃离自己的婚姻,不同于第一次的主动逃离,第 二次是在西尔维娅的推动下的被动逃离,即使在与塞尔维亚 探讨出走的环节时,她仍然没有忘记她们的二人世界,“除 非给打得遍体鳞伤,否则那儿是不会收留的反而会惹得一 身骚,影响到我们的生意”(第 24 页)卡拉的逃离完全是 她不得已的计策,是她吸引丈夫的又一个举措罢了那她 还能去关心什么呢?她又要怎样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呢?在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一一也就是此刻一一克拉克仍 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 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 (第 34 页),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离开克拉克卡拉内 心就变得空虚,从出发时起,她就心心念念要逃离的人,而逃向的目的地一一多伦多一一是她无法融入适应的,这也使 后文卡拉停止逃离这一情节合情合理从卡拉心悦诚服地将 主动权交予克拉克,等他设计未来时起,逃离的结局就已注 定失败,因为克拉克就像是生活大厦的基石,缺少了他,卡 拉便无法继续建设自我的天地。
2.2 意象及环境中的隐性叙事小说中意象及环境的设置也推动了隐性叙事进程的发 展贯穿小说全文的小山羊弗洛拉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意 象,弗洛拉可以说是卡拉的一个映射,它的生活轨迹与卡拉 极其相似,它的发展变化也是对主人公命运的一种暗示,经 历了逃离与回归后的弗洛拉最终被克拉克杀死,暗示了卡拉 的逃离也到此结束,最终只能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如同故事 结尾出现的大秃鹫一样,虽然健壮有力,但始终无法离开那 棵枯死的橡树,总是往高空转上几个圈子,最终又落下,回 归她“熟悉”的家也许这就是她的人生命运,意欲逃离的 却正是她所需要的,是支持她生存的有力保障,永远也避不 开,逃不掉另一点,环境的设置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从小说开 篇直至卡拉从逃离之旅中返回,天气一直阴暗潮湿,没完没 了的下雨,生活环境中则“满是车辙和水坑的砾石路”,而 且因为下雨就变得更加泥泞,整个的环境给读者一种压抑沉 闷,一切事情都不会顺利的感觉而当卡拉从逃离中回归之 后,没完没了的雨便彻底停止,晴朗的天气一直持续着,马 场的生意越来越好,克拉克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尽管很忙, 他现在却再也不觉得太累和没有情绪了”至此,卡拉迎来 “干燥的金秋时节”,“鼓舞人的、能收?@的季节”。
这似乎 说明逃离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现实,回归生活才 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问题,逃离只能暂时避开问题,却无法使生活中始终充满阳 光3.结语乔纳森?弗兰岑在《纽约时报》书评中这样评价门罗的《逃 离》:“《逃离》堪为经典,在此毋庸赘述从书中摘录片言 只语或故事梗概都不能萃其精华最公正的做法就是阅读小 说本身门罗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总是在描写平凡的 小人物的平凡小事中彰显出人类所面对的永恒主题,通过隐 性进程与显性进程双重叙事技巧的运用,所展现出来的主人 公的纠结与无奈正是她本人以及她身边许多普通人现实生 活的真实写照在生活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会逐渐认识到 人生的千百种滋味到最后都会归于平淡,而平淡便是我们终 究也逃不脱的现实生活参考文献[1]Alice Munro.Run Away[M].New York:VintageInternational.[2] 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 艺出版社, 2009.[3] 申丹.何为叙事的“隐性进程”?如何发现这股叙事暗 流? [J].外国文学研究,2013 (5): 47-53.[4] 陈凤.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一一爱丽丝?门罗《逃离》 中女性命运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7): 64-65.[5] 马丽莉,刘丽丽.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 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7(1): 95-98.[6] 赵军涛.门罗《逃离》中的叙事时间策略[J].外国文学, 2016(4): 69-76.[7] 吕竞男.浅析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主题及 其意象[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1): 179-186.(作者介绍:张晓,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