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毕业会考模拟卷(一)

文档格式:DOC| 12 页|大小 96.50KB|积分 10|2022-08-11 发布|文档ID:13390000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毕业会考模拟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6分)1. 看拼音,写词语6分)pì  jìng hán hu biān pào(    ) (    ) (    )zhàng peng zhèn jìng mào shèng(    ) (    )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投降(xiáng) 农作物(zuō)B. 演绎(yì) 头涔涔(chén)C. 剔除(tì) 炊事员(chuī)D. 掺和(huo) 泪潸潸(shān)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元宵    云霄    逍遥    消失B. 帐蓬    篷松    膨胀    澎湃C. 援救    水源    缘故    原来D. 防御    领域    机遇    忧郁4. “馂(jùn)”这个字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2分)A. 古代的区县 B. 险峻的高山C. 吃剩的食物 D. 俊俏的人儿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他神情______地说,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______,一方面我们要______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______的措施,双管齐下整治环境A. 严厉    严肃    严峻    严格B. 严峻    严格    严厉    严肃C. 严格    严厉    严肃    严峻D. 严肃    严峻    严格    严厉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李大钊、张思德等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他们死得其所B. 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C. 失去那份工作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我找到了更喜欢的工作D. 她写的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7. 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A. 答应了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B. 答应了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C.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D.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因为他迟到了十分钟,但是他错过了这趟公交车C.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D. 在这次劳动中,男同学都抢着干重活9. 对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元宵节)10. 句子“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放在语段中的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①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②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④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C. ②③之间 D. ④之后11. 填在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张红同学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因为她知道“______”的道理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C.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2. 填空10分)(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2)《荀子·劝学》中说:“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这不正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吗?(3)我们徜徉在古诗词的百花园中,“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悟出了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让我们品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则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4分)(一)(9分)【材料一】以下是某知名网站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词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诗词与传媒、文化、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的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汉语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材料三】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有专家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熹微,则弥足珍贵13. 上面三则材料主要讲的是哪个节目?(  )(2分)A. 《百家讲坛》 B. 《中国成语大会》C.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D. 《中国诗词大会》14. 阅读【材料二】,下列哪个选项不能说明“诗词与传媒、文化、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2分)A. 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的悬念B. 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C. 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D. 汉语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展示出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想、情怀、能力15. 从【材料一】的调查数据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你对【材料三】画线句中这一现象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土豆花(25分)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②这是个意外发现。

    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我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④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⑤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⑥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植物,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⑦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⑧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⑨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⑩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⑪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⑫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有删改)17. “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2分)A. 阳台上的藤椅 B. 两簇土豆花C. 两个土豆 D. 土豆卧在泥上18. 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2分)A. 土豆炖牛肉 B. 爆炒酸辣丝C. 土豆花很美 D. 被誉为“地下苹果”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2分)A. 穿着旧衣 B. 脑子糊涂C. 爱唱爱美 D. 脸又黑又黄20. 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  )2分)A. 都给人带去很大的帮助B. 在不经意间,可以给人惊喜C. 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D. 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21. 说说你对“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这句话的理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有人说文章第⑤⑥段与文章主旨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文章以“土豆花”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24. 即将告别六年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在这六年里,你一定经历了不少的事,从中懂得了许多。

    有些事让你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有些事让你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你以《我终于懂得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清是哪件事让你懂得了什么,写清楚自己的感受,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毕业会考模拟卷(一)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 僻静 含糊 鞭炮 帐篷 镇静 茂盛2. D 3. B 4. C 5. D 6. D 7. C 8. D9. D 10. B 11. D12. (1)而青于蓝(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3)但悲不见九州同 漫卷诗书喜欲狂 竹喧归浣女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拘一格降人材 劝君更尽一杯酒 少壮不努力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一)13. D 14. D15. 对于《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16. 示例:①现在的父母最初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很多是一时兴起的炫耀心理;②缺少对古诗词这种传统文化的执着、热爱和深入理解,当孩子入学后,时间和精力自然要让位给功利性更强的“奥数”“考级”归根结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淡漠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③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仅靠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清流”还远远不够,中华文化基因的觉醒仍任重道远。

    二)17. B 18. C 19. C 20. D21. 示例:“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操劳的身影中去审视过她的美22. 示例:不可以删去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23. 本文描写了土豆花,作者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而美丽土豆花”既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标题一语双关,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的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土豆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4. 例文略[点拨]这里的“懂得”是指“深深地知道”经过“那一次”的事件,你深深地知道了什么?是知道一个生活常识,一个科学原理,还是一个做人的道理?懂得生活常识,可写的是一次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懂得一个科学原理,可写的是一次科学实验;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可写的是一件事大家要精心选择自己生活中那些富有新意又能感人感己的素材不管写哪一个方面,都要具体写出那一次事件的经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