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有关知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有关知识,,§8.1,地震剖面的形成与特点,,§8.2,地震勘探分辨能力(或分辨率),,§8.,4,时间剖面上的偏移校正,,1,,§8.1,地震剖面的形成与特点,一、地震剖面的形成,,(一)地震记录与地质柱状剖面的对应关系(见讲义,P1),,(,二)地震剖面的形成,,1、相位与同相轴,,不同道上表示同一相位连成轴即同相轴;,,2、同相轴生成,,1)、一道记录:,,2,,2、多道记录:,3、地震剖面的形成(一般一条测线一剖面),主测线:,L,N1,,联络测线:,L,Si,3,,二、地震剖面上各种波的识别标志,,1、同相性:相邻道上记录的同一反射波相位相同;,,2、振副特征;,,3、波形特征:相邻道波形相似性;,,4、时差变化规律:,,1)、一次反射波自激自收记录(动较后)为直线;,,2)、折射波、直达波为曲线(动校后由直线变为曲线);,,4,,三、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之特点与三维剖面,,1、地质界面与时间界面在数量上与深度上是不一一对应的;,,2、反射界面与两地层性质有关,与地层不能直接一一对应, 只有将界面信息转换成层信息方可;,,3、地质剖面反映测线沿垂直 剖面的地质情况,,,而时间剖面则是将来自地下三维空间的地震反射层的法线反射时间显示于记录点正下方。
对水平地层界面可以对应,,,对倾斜界面则出现偏移不能对应见下图,),,,地质深度剖面,时间剖面,A,`,B`,C`,D`,E`,A`,B`,C`,D`,E`,C,E,D,B,A,O,ABCDE,为实际反射点,A`B`C`D`E`,为对应剖面位置,5,,,4、构造复杂地段出现异常波,:,1,)、断面波; 2)、绕射波 3)、,回转波,,4)、,多次波,,多次波,6,,§8.2,地震勘探分辨能力(或分辨率),定义:分辨率是指区分两个地质体的最小距离,类型:垂直与水平分辨率,,一、垂直分辨率——区分两相邻界面的能力,,1、意义及表示:,,设来自上界面的地震子波型延续时间为,,,来自以下相邻界面的地震波时间为,(双程时间为2,/V);,,①,当,<,,两界面区分开;,,②,当,>,,两界面不能区分开,t,只有当,t<,时,才能分辨,相加信号,t1,t2,7,,2、用,表示垂向分辨率,,设1个子波长为,n,个周期(,nT),,为垂直双程时间,8,,可见,影响垂直分辨率的重要因素是地震子波的延续度( ),另外还有野外采集方法,室内处理以及解释人员的解释水平等因素影响。
3、,提高垂直分辨率的方法措施,,1)改善震源特征与激发条件;,,2)提高激发地震波的频率,压缩子波延续度;,,3)在数据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参数;,,4)利用横波式纵横波联合,因为,V,S,
其中,,h——,法线深度;,——真倾角;——视倾角;,,——测线与界面倾向在地面投影夹角14,,(二)、真深度、法线深度、视铅直深度,,真深度,:,o,点垂直地面向下至界面的深度;,,法线深度,:,o,点至界面的垂直深度;,,视铅直深度,:由,o,铅直向下到界面的深度:,15,,§8.,4,时间剖面上的偏移校正(水平与垂直偏移矩校正),,c,16,,2、连续介质情况下时间剖面校正,,分两种:水平偏移矩校正和垂直偏移矩校正,,c,17,,设界面倾角为,,界面以上介质为连续介质,据射线理论,由,O,点出发,t,0,时刻的等时面是以,O,点以下,Z,0,深处,M,点为圆心,以,R,0,为半径的球面18,,由以上校正方法,,即使用于倾斜界面,同时也适用于断层面的校正,对时间剖面上的断面波同相轴,也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校正,从而确定出断面真实位置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