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教学反思

《简爱》教学反思优点:该课扣住比赛规则,有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具体规划,导读课有效地服务于整本书的阅读活动,课堂读书活动设计巧妙,符合《简爱》这本名著的特点: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为充分显示女主人公简爱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作者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背景建构和叙述方式上都独具匠心而读书活动设计以歌谣、对白和独白为钥匙,开启简爱的精神世界,适当设疑,选点准、切口小,能有效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由读书 、交流,时间充足,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对名著有读到的见解,能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分享散点穿插于对学生的点评、和学生的配合朗读中,有效地提升了读书质量课堂阅读环节流畅,老师不预设、不强制牵引,学生生成非常精彩这充分说明了只要课堂切入准,环节设计巧妙,就能以一堂导读课串起整本书的阅读整个备课过程艰辛而迷茫先是教师对六本名著的“地毯式”阅读,不同版本的对比阅读,不放过一字一句,目的是力求自己先有感觉《简爱》有很多个版本,赛课给的版本是精缩本,删减了很多有价值的地方,其中的“命运歌谣”就来自于原著第二章,盖茨海德府的女仆贝西边做活边唱,而这首歌谣就类似于《红楼梦》中十二钗的命运判词,它也是简爱的命运判词,所以该课老师决定从此切入设计教学活动:读歌谣,知命运。
第二个环节是读目录,理情节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拿到书,先翻阅目录,那我们就从目录出发但是读目录的落点在哪里?这就取决于教师对于《简爱》的主题解读:目录里涉及到的五个地点,是简爱的四次出走,每一次出走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每一次苦难都具有一种仪式感,四次出走的历程就是情感、心智、女性独立意识的成长历程,“出走 成长 ”,所以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目录,梳理情节,拎出“成长”的主题,然后通过阅读小说一二章,让学生思考简爱的被动主动出走,顺便设疑,引起学生兴趣第三个环节教学内容的确定经历了很多挣扎和修改初稿是顺着环节二,让学生分组找出每一次出走的原因以及所受的苦难但是因为学生对名著完全没有接触过,而且小说属于前后关联的线性结构,所以这个任务的难度太大,学生很迷茫备课到这里陷入了僵局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潘艳荔老师建议选一个难度更小的口来切入,最终敲定为“读对白 知人物”,小说中俯拾即是的就是人物的对白或者内心独白,学生容易找,容易读,容易思考授课老师时时铭记“让学生翻开书”,在书的封底发现了简罗的那段经典对白,于是决定从诵读这段对白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然后再给出二人磨难后重逢的对白,最后是让学生自由选读。
最后课堂结束稍显仓促,学生兴致高昂,演读兴趣浓厚,有一个单座的小孩本来要求和老师一起搭档演读,但因为时间关系,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