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纵观近几年各地市的语文中招试卷,不难发现现代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它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除了平时多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外, 能掌握住各类题型及答题技巧对学生的成绩那就是锦上添花,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将现代文阅读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总结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一 题目的考点考点一:本文为什么要以 xx 为题(包括作用和含义)答题思路: ( 1) 吸引读者的兴趣( 2)贯穿全文的线索( 3)概括文章内容( 4)揭示文章主旨(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 6)反衬(侧面、衬托) ( 7)表明写作对象示例(一) :本文为何要以“一张船票的温暖”为标题?( 2011 河南语文 B 卷)参考答案: (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 2 )是串联本文的线索 (3)表现文章的主题(考主旨) ( 4)暗示情节(考内容)示例(二) :这篇小说可取名为“借钱”或“凑钱”但作者却以《那年冬天好大雪》为题,请说出这样拟题的用意 ( 2011 南宁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天气状况, 构成故事特有的环境氛围,( 2)反衬出农民工兄弟在艰辛中互帮互助的温暖, ( 3)喻指农民工生活的困苦艰辛。
示例(三)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3 分)(2012 河南省)参考答案: ①指架在水面上的桥,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 (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3 分)考点二 本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答题思路: ( 1)表层义(实指) ( 2)蕴含义(感情、主题)示例( 1) :选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 (题目《光明行》 2011 年沈阳市 )参考答案 :(1)即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 (2)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信,重新获得光明, “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示例( 2) :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2011 成都市)参考答案: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二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考点考点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思路:时间 +地点 +什么人 +做什么事 +结果 (没时间不答时间,地点也如此)示例(一)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011 河南省《漓江清韵》 )参考答案:在漓江边, (地点) “我” (什么人)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 (做什么事)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结果)示例(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参考答案:作文课上(地点)老师(什么人)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做什么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结果)示例(三)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3 分 ) ( 2012 河南省《桥在水上》 )参考答案:两个孩子(什么人)给桥上(地点)乞讨的男子送早餐,和他拥抱、玩耍; (做什么事)孩子的行为让男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结果) (意思对即可孩子的行为, 2 分;孩子行 为产生的影响, 1 分共 3 分)示例(四) 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 分 )( 2014《看自行车的女人》 )参考答案: .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 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4 分)示例(五)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 4分)参考答案: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 “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
( 1分) “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 ,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 ( 3 分) (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 2015《滴水之恩》 )三 开头的考点考点: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思路: (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5)环境描写(或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 ,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示例 (一)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11河南《漓江情韵》 )参考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示例(二)请认真揣摩、品味文章第一段文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描写的作用( 2011 青岛《选择》 )参考答案: 交代了海啸的可怕, 渲染了恐怖的气氛, 给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压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 环境描写的考点考点 1:文中第几段或划线句子的作用答题思路: ( 1)指出是环境描写( 2)渲染了 xx 的气氛( 3)烘托了人物 xx的心情(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作铺垫)示例(一)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011 河北《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句子: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描写, 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示例 (二) 16.选文第 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沈阳市 2011年中考语文 《光明行》 )句子: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参考答案: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考点 2:补写环境描写示例: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3分)参考答案:示例:桥下,水静静地流着,在阳光下泛着片片金光,远处飘来悠扬的乐声,好听极了 (言之成理即可景物描写, 2 分;符合主题和意境, 1分共 3 分 )( 2012 河南省《桥在水上》 )五 结尾的考点考点: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答题思路: (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或留有思考的余地示例 (一) :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 2011 海南 《爱吃野菜的庄老师》 )结尾:这,是一种细腻而伟大的爱参考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 ,总结全文示例(二)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 4 分)参考答案: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 物形象更鲜明。
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③故事这 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 回味的余地 (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4 分)六 情节考点考点:补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题思路:地点 +人+事 +结果示例: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008 河南《梨一样的苹果》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经过: 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 内心很痛苦; 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七 赏析句子的考点考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 (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 3)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5)从人物的心理示例(一)从文中画波浪线的 a、 b 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011 河南《漓江情韵》 )句子: a 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b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参考答案: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朦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 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示例(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三段加点词在表达上的好处 ( 2011 河南 b卷《一张船票的温暖》 ) a 我眼巴巴地看着排队购票的人群,希望能遇上一个我认识的人 虽然我在想着要赶紧回去, 可眼睛还是不自觉地在购票的人群中穿梭参考答案: “眼巴巴”形象地写出了“我”渴望遇到熟人得到帮助的焦急心情 “不自觉”传神地写出了“我”虽然知道没有希望仍不甘心的侥幸心理示例 (三) 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 分) (2012河南省《桥在水上》 )划线句子: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参考答案:示例一: “绕住” “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孩子的纯真善良。
示例二: “犹豫” ‘紧紧’ ’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男子内心的波动, ~1tI 了孩子的纯真善良带给男子的感动 (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体现细节的词语, 1 分;具体分析, 2 分共 3 分 )八 人物形象地考点考点:文中的 xx 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人物性格 +事件示例(一) :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 2011 河南《漓江情韵》 )参考答案: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靠屹“社会低保”打发日子, 靠摇船为生, 不接受 “我” 给他的五十元钱 ②乐观、 开朗、 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已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 2 分,其中形象 1 分,分析 1 分共 4 分若答“阳刚” ,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二)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 2009 河南《前方遭遇塌方》参考答案: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任感, 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 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尽 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
⑤稳重,不张扬:大 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 , 其实他唱歌 “非常好听” ⑥能记着别人给平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的“我”一起唱歇 (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一个方面 2 分,共 4 分 )示例 (三) 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2012河南省《桥在水上》 )参考答案: ①教子有方: 在具体行动中培养孩子关爱他人、 尊重他人的美德②善良有爱心:同情乞讨男子,让孩子给他送早餐、送钱;当孩子拥抱男子时,不阻拦 (意思对即可一个方面 2 分,其中形象 1 分,分析 1 分共 4 分 )示例(四)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4 分)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意思对即可一方面 2 分,其中形象 1 分,分析 1 分共 4 分) ( 2015《滴水之恩》 )九 文章中某一段的作用的考点考点 1:过渡段的作用答题思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示例(一)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2011大连《回家去问妈妈》 )参考答案:本段起过渡作用( 1 分) ,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 (1分 );紧扣文题( 1 分) ,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1 分) 示例(二)第 1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分 )( 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参考答案:过渡(承上启下) 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 ( 3 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 1 分)考点二:插叙的作用答题思路:补充人物和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主题更突出第一步: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第三步: 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 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 系和作用示例(一) :例如《羚羊木雕》中插叙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插叙了万芳体育课上帮我的事, 这件事体现了万芳的善良以及一心为“我”的真诚友谊,它与“我”的行为做出对比,让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题示例(三):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 2011河北《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参考答案: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示例(四)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4 分)参考答案: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②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 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 (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 2 分,共 4 分) ( 2015《滴水之恩》 )十 另外的一些考点如:( 1)考人称答题思路:①、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第二人称的好处:作者与读者(或文中人物)面对面交谈,便于交流感情, 增强亲切感③、第三人称的好处: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选材开阔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事性强 2)考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想些什么?答题思路:用第一人称来回答,要结合上下文,做到符合人物身份,文从句顺 (需要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