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1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9单元 溶液

文档格式:DOC| 18 页|大小 1.79MB|积分 10|2022-11-03 发布|文档ID:16741764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公众号:惟微小筑第九单元溶液考标要求1.知道溶液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 能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 ,酒精、汽 油等是常见的溶剂 .2.认识溶解现象 ,知道溶质在溶解 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 3.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学会溶解 度曲线的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结 晶现象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 化现象 . 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意义 .6.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 液 .备考指津1.联系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实际考查对溶液 概念的理解;以问题探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考查 影响溶解速率的几个因素 ,重在考查实验探究能 力 ,是今后命题的热点;对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现象、乳化现象的考查偶尔会出现 .2.在准确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根底 上 ,会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掌握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对溶解 度曲线的考查一直是命题的热点 ,结合开放题、 分析题、信息题等形式进行命题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互算;根据题 目所给条件和数据 ,自编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 算题;将溶质质量分数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 起来考查 ,以数据分析、商品评价等与实际紧密 联系 ,是命题的热点 .4.结合实验的具体操作考查学生对配制一定质量 分数的溶液方法的掌握 ,通常考查实验步骤、实 验仪器、误差分析等 .考点梳理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 .(3)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能溶解其 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4)质量关系: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②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温馨提示 (1)溶液状态不一定是液态 .(2)均一、稳定和混合物三个条件是判断体系是否是溶液的依据 ,缺一不可 .(3)同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 ,溶质可以有多种 .2 公众号:惟微小筑(4)溶液的质量是溶剂和所有溶质的质量之和 .(5)物质溶于水时 ,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参加的物质 ,如 CaO 溶于水后形成 Ca(OH) 溶液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 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 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 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 , 形成的乳浊液能够稳定(填 "稳定〞或 "不稳定〞)存在 .(3)溶液和乳浊液的比拟分散物质的溶解性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分散粒子特征溶液溶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或离子 均一、稳定乳浊液不溶液态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不均一、不稳定相同点都是混合物温馨提示 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 3.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与溶液温度的变化溶解过程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溶液温度变化 降温升温不变举例 硝酸铵溶解 氢氧化钠溶解氯化钠溶解4.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响 ,可使反响速率变快 .(2)动植物对养料的运输、吸收只有在溶液的环境中才能进行 .(3)医疗上的针剂通常配成溶液以方便使用 .(4)对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进行利用 .(5)对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进行利用 .考点二、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 ,还需指明压强)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此种溶质 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来说 ,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 ,还需指明 压强)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 ,假设有 ,那么这种溶液就 是饱和溶液 .只有指明 "在一定温度下〞和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溶液的 "饱和〞或 "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3 2 3 2 公众号:惟微小筑2.浓溶液和稀溶液(1)区别: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假设含溶质较多 ,属于浓溶液;假设含溶质较少 ,属于稀 溶液 .(2)注意: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填 "一定〞或 "不一 定〞) .3.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_g 溶剂里到达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不指明温度时 ,溶解度没 有意义 .②标准:100 g 溶剂 .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 ,为了便于比拟 ,要取等量溶剂 , 且溶剂质量为 100 g ,而不是溶液质量 .③状态:饱和状态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 ,100 g 溶剂中溶质到达饱和时 ,溶解的溶质的 量才是一个定值 ,且是最|大溶解量 .④单位:克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所以质量的单位为克 .(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 KNO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如 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 Ca(OH) .(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 ,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 溶液必然是饱 和溶液 .c.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在溶解度曲线 下方的点 ,那么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 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 ,慢慢地降到室温 ,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下的 溶解度 ,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③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表现在曲线 "坡度〞比拟 "陡〞 ,如 KNO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表现在曲线 "坡度〞比拟 "平〞 ,如 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表现在曲线 " 坡度〞下降 ,如 Ca(OH)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拟不同物质 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 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e.确定混合物别离的方法 .4.气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压强为 101_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 (2)影响因素:1 1 2 2公众号:惟微小筑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 5.结晶(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 (2)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结晶 .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方法用固体和水配制用浓溶液和水配 制(浓溶液稀释)操作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贮存 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贮存常用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温馨提示 (1) 配制溶液时 ,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一般在烧杯中 ,并用玻璃棒搅拌 , 以加速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 ,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参加到水中 .3.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拟意义温度要求量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 单位计算公式溶解度一定温度下 ,100 g 溶剂中最|多溶 解的溶质的质量 与温度有关表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饱和溶液克(g)溶质质量溶解度= ×100 g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每 100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般与温度无关 表示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100%联系在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S g ,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 g S g a为 a% ,那么: ×100%=a% = 那么 S>a ,S=100 g+S g 100 g 100-a100a100-a4.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直接应用公 式 .(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 ,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即可: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即 m · a %=m · a %水 2水 21 11 1 1 2 21 23 3 3 3 公众号:惟微小筑或 m · a %=(m +m )· a %(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 ,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 . 应先根据公式 m=ρV(即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进行换算 .(4)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m · a %+m · a %=(m +m )· a%(5)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温馨提示 ①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 , 混合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各溶液的体积之 和 ,而质量可以相加 .②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 ,溶质质量只能是已溶解的局部 ,不溶解的局部不能作为 溶质计算 .③计算化学反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 ,假设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那么溶液质量要把 生成的气体和沉淀减去 .自主测试1.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2.配制溶液时 ,以下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A.酒精 B.水 C.汽油 D.植物油3.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参加洗涤剂的水洗掉 ,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4.将适量的以下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 ,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5.能证明 KNO 溶液在 20 ℃时已到达饱和状态的表达是( ) .A.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 ,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B.取少量该溶液 ,降温到 10 ℃时 ,有 KNO 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 ,升温后无 KNO 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 ,向该溶液中参加少量 KNO 晶体 ,晶体不再溶解6.以下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一定温度下 ,该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 ,该物质在 100 g 饱和溶液中所含的克数C.该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 ,该物质在 100 g 溶剂(一般指水)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7.以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3 3 3 3 公众号:惟微小筑某同学在 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 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保持温度不变 ,假设在④中参加 4.5 g KNO 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 53.9 g KNO 晶体8.生活中的以下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 ,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 ,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 ,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9.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KNO 的溶解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参加 KNO 的质量/g 溶液质量/g实验 110080180实验 2100100200实验 3100120210实验 4100140210根据上述实验数据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80 gA.实验 1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 gB.实验 2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实验 4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 3 大110 gD.该温度下 ,KNO 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 210 g10.欲配制 10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 ,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 . 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100 mL 量筒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1.实验室用密度为 1.84 g/cm3、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 ,配制 500 g 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 .需要用多少毫升的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浓硫酸 ?( ) . A.100 mL 54.35 mL B.100 mL 55.5 mLC.250 mL 54.35 mL D.250 mL 55.5 mL归类精析[归类例如一]溶液的组成3 3 2 1 3 公众号:惟微小筑【例 1】 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 将以下调味剂参加水中 ,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解析:食盐、蔗糖、味精三种物质放入水中 ,都能溶解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 能形成溶液;芝麻油放入水中 ,浮在水的上面不溶解 ,故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D方法归纳 能不能形成溶液 ,主要由溶液的特征来判断 ,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 物 ,才是溶液 .[归类例如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 2】 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参加 10 g 、25 g 、25 g NaNO 固体 ,充 分溶解后 ,现象如图一所示 .图一图二(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图二中能表示 NaNO 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 "甲〞或 "乙〞);(3)要使 B 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4)由图二分析 ,假设分别将 100 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 ℃降温到 t ℃ ,对所得溶液 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解析:(1)A、C 中固体完全溶解不能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 ,B 中有固体剩余 ,一定是饱和溶液 . (2)由图一可以看出 ,Na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所以甲应该是 NaNO的溶解度曲线 . (3)要使剩余的固体溶解 , 可以加水或升高温度 . (4)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1 2 1 1 1 1 2 度的降低而增大 ,所以从 t2公众号:惟微小筑℃降到 t ℃乙变成不饱和溶液 ,A 表达不正确;t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100 g 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甲比乙多 ,那么溶剂的量甲小于乙 ,从 t2℃降到 t ℃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 表达是正确的;从t2所以溶液的质量甲应小于乙 ,C 表达不正确 .℃降到 t ℃ ,甲析出晶体 ,乙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1)B (2)甲(3)加水(或升温) (4)B、D方法归纳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但对某一具体的物质 ,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方法 . 例如 ,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要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变 成饱和溶液 ,应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而不能采用降温的方法 .[归类例如三]溶解度【例 3】 如图是 A、B 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答复以下问题:(1)t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2)a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4)从 A、B 的混合物中别离 A 物质 ,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t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25 g;(2)A、B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a 点 ,说明在 a 点对应的温度下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从图中可以看出: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4)从图中可以看出 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变化比拟大 ,而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 ,从 A、B 的混合物中别离 A 物质 ,一般采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1)25 (2)在 t ℃时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B (4)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归纳 解答溶解度曲线的题目时 ,首|先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和刻度的数值;其次要分清曲线的走向、斜率及其含义;再次要弄清曲线的起点、交点、曲线上的点、2 2 47 g1 g/mL公众号:惟微小筑曲线上面的点、曲线下面的点表示的意义;最 | 后要能结合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及相关知识解 决有关问题 .[归类例如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 4】 实验室配制 1 000 g 5%的 NaOH 溶液 ,需称取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 . A.0.5 g B.5 g C.10 g D.50 g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需称取 NaOH 固体的质量=1 000 g ×5%=50 g .应选 D .答案:D方法归纳 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 ,要搞清楚溶质是什么 ,质量是多少;溶液包括哪 些组分 ,质量分别是多少 ,在算式中注意不要漏掉 "×100%〞和质量单位 .[归类例如五]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例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 ,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 验: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 50 g ,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计算 ―→ 称量 ―→ 溶解 ―→ 装瓶实验二:称取 5.0 g 粗盐进行提纯 .粗盐除含有 NaCl 外 ,还含有 MgCl 、CaCl 以及泥 沙等杂质 .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 ,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以下图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答复下述问题:(1)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 ,需 NaCl______g ,水______mL . (2)NaCl 溶解过程中用到了玻璃棒 ,它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 .(3)粗盐提纯时 ,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溶解时将 5.0 g 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 ,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枯燥解析:(1)氯化钠:50 g ×6%=3 g , 需要水:50 g -3 g =47 g , 体积: =47 mL ;(2)NaCl 溶解过程中用到了玻璃棒 ,是为了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的;(3)泥沙不溶于水 ,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别离的方法是过滤;(4)溶解时将 5.0 g 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 ,立即公众号:惟微小筑过滤 ,有没溶解的氯化钠被过滤掉 ,所以所得精盐减少;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会导致氯化钠减少 ,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枯燥 ,只能导致 质量增多 .答案:(1)3 47 (2)搅拌 ,加速溶解 (3)过滤 (4)AB方法归纳 过滤应注意的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 三靠:烧杯嘴靠近玻璃棒;玻璃棒靠近滤纸三层处;漏斗下端尖 口靠近烧杯内壁 .蒸发应注意的事项:蒸发的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液滴飞溅); 加热至|较多量晶体析出 ,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发) .易错剖析易错点十七: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区分不清【例 1】 2012 年 6 月 30 日 5 时 07 分 ,新疆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地带发生级|地震 .为 保证 "大灾之后无大疫〞 ,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该含氯消毒剂为 不饱和溶液 .以下对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一定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解析:不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也可能是浓溶液 ,故 A、C 错误;因溶液未到达饱和 ,所以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故 B 错误 ,D 正确 . 答案:D误区警示 许多同学在解题时常错误地认为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因此常错选答案 C ,其实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由于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因此它们到达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质量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导致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饱和 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正确理解浓溶液、稀溶液的含义 .易错点十八: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判断错误【例 2】 现有 30 ℃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 ,在以下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 是( ) .A.温度不变 ,向溶液中参加氯化钾晶体B.温度不变 ,向溶 液中参加水公众号:惟微小筑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局部水 ,温度保持在 40 ℃解析:A 项因温度不变 ,虽向溶液中参加氯化钾晶体 ,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 项因溶液的质量变了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C 项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 ,溶剂质量不变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 项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A .答案:A误区警示 易错选 C , 原因是误认为降温时 ,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条件的改变将发生一些变化 . 对大局部物质的饱和溶液:①当升高温度(溶剂不蒸发)时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②当降低温度时 ,有晶体析出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③当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温度后 ,有晶体析出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1.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汽水和食盐水都属于溶液C.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D.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 ,无白色浑浊出现2.要配制 100 g 质量分数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 ,药品放在右盘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1∶20D.称量时 ,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3.对知识的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归纳正确的选项是( ) .A.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相同B.空气、糖水、高锰酸钾都属于混合物C.不锈钢、塑料、羊毛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 反响才可能发生4.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1 1 2 1 2 3 3 3 2 1 2 4 1 4 1 34 公众号:惟微小筑A.t ℃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将 t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 ,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C.温度小于 t ℃时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D.将 t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5.实验室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 KNO 溶液 ,奇奇同学欲将其变成饱和溶液 ,以下方法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升高溶液温度 B.降低溶液温度C.蒸发局部溶剂 D.参加 KNO 固体6.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答复:(1)P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2)把 t ℃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t ℃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 . (3)当 A 中含有少量 B 物质时 ,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 A 物质 .(4)t ℃时 ,将 9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 ,得到 A 物质的________( 填 "饱和〞或 " 不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g .1.以下关于溶液的说法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溶液中各局部性质相同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温度升高 D.溶质只能是固体2.如图是 NaCl、MgSO 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只有在 t ℃时 ,NaCl 和 MgSO 的溶解度才相等 B.t ~t ℃ ,MgSO 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 4 4 3 2 公众号:惟微小筑C.在 t ℃时 ,MgSO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把 MgSO 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 ℃降至|t ℃时 ,有晶体析出3.如以下图所示 ,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 ,以下 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C.A、B 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 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4.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以下溶液 ,能到达目的的是( ) .A.称取 5.0 g 氯化钾 ,溶解在 95 mL 水中 ,充分搅拌B.称取 5.0 g 生石灰 ,放入 95 mL 水中 ,充分搅拌C.量取 5.0 mL 稀盐酸 ,倒入 95 mL 水中 ,充分搅拌D.称取 5.0 g 碳酸钙 ,放入 95 mL 水中 ,充分搅拌5.碘是紫黑色晶体 ,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 ,溶质是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 ,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 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 填 " 甲〞 "乙〞或 "丙〞 )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6.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 ,可用汽油洗去 ,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填 "溶解〞或 "乳化〞) 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 ,常常会打嗝 .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以下图所示:公众号:惟微小筑20 ℃时 ,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 ,它们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 液的试管 (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 ) 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再向烧杯中参加一定量的浓 硫酸 .(1)50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2)30 ℃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参加浓硫酸后 ,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 .除了加浓硫 酸外 ,还可以加________物质 ,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8.根据图示情景和范例 ,编写计算题 ,并完成相关内容 .【情景 1】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 ,应该怎么操作 ?(1)编题范例:配制 10%的氯化钾溶液 50 g ,分别需氯化钾固体和水各多少 ?(2)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①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 ,再用________mL 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 ,再倒入量取的水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④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 ,并贴上标签 .【情景 2】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一定质量的盐酸反响 ,得到只有 一种溶质的溶液 ,计算反响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编写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计算过程:2 22 2公众号:惟微小筑9.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溶液 ,分别是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8%的 NaOH 和 KOH 溶液 . 为了鉴别这两瓶溶液 ,首|先在这两个试剂瓶上贴上标签 A、B 以示区别 ,然后取 A、B 溶 液各 20 g ,分别参加烧 杯中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中和 ,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烧 杯中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下图::P、Q 两点溶液呈中性 ,那么:(1)溶液 B 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求出 m、n 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并保存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导学必备知识自主测试1.B12.答案: (1 )溶液中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2 )(3 )解:设产生 g 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催化剂2H O = = = = 2=H O+O ↑68 32x 0.8 g68 x=32 0.8 gx=1.7 g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错误!×100%=5%答: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品鉴经典考题1.B 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 A 错误;溶解度是指 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没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 毫无意义 ,故 C 错误;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降低 ,因此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 ,会有氢氧化钙析出 ,溶液变浑浊 ,故 D 错误 . 应选 B .2.D 解析: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还有量筒、胶头滴管 ,故 A 错; 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 ,故 B 错;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5∶95= 1∶19 ,故 C 错;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因为氢氧化钠既易潮 解 ,又具有腐蚀性 ,所以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 ,故 D 正确 .3.D 解析:汽油洗掉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 , 原理不同 ,A 错误;高锰酸钾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B 错误;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塑1 1 2 3 1 1 2 4 31 3 4 1 22 34 2 4 2 34 3 2 4 32 3 公众号:惟微小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 错误;应选 D .4.B 解析: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所以 t ℃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 A 说法正确;将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 ,甲物质溶解度变大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乙溶解度减小 ,会析出晶体 ,溶液仍然饱和 ,故 B 说法错误;温度小于 t1℃时 ,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边 ,所以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故 C 说法正确;将 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都会析出溶质 ,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故 D 说法正确 .应选 B .5 .A解析: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和改变温度来实现 .改变温度要看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是升温还是降温 ,如果溶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就降低温度 ,反之那么升高温度 .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降低 ,所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实现 .因此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溶液温度、蒸发局部溶剂、参加 KNO3固体来实现 .应选 A .6.答案: (1 )在 t ℃时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2 )A 物质(3 )降温结晶 (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4 )饱和 150解析: (1 )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所以 P 点表示的意义是在 t ℃时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 )曲线最|陡的是 A 曲线 ,平滑的是 B 曲线;所以把 t ℃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t1℃ , 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物质是 A ,即 A 的溶解度减小得多 ,所以析出的就多 .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 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因为 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4 )t2℃时 ,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g ,即该温度下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50 g A 物质 ,t2℃时 ,将 9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水中 ,得到 A 物质的饱和溶液 ,且只溶解了 50 g A 物质 ,所得溶液质量:50 g+100 g=150 g . 研习预测试题1.A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也不一定是液体 ,故 B 错;NH NO 固体溶于水 ,吸热 , 温度降低 ,故 C 错;溶质可以是固体 ,也可以是气体、液体 ,故 D 错 .2.C 从图中可知 ,在 t ℃和 t ℃时 ,NaCl 和 MgSO 的溶解度都相等 ,在 t ~t ℃时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从 t ~t ℃ MgSO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 ℃时 MgSO 的溶解度最 |大 ,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 | 大 ,C 正确;从 t ~ t ℃时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MgSO 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 ℃降至|t ℃时 ,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没有晶体析出 .3.D NH NO 溶于水时吸热 ,NaOH 溶于水时放热 ,加水后 ,A 中溶液温度升高 ,Ca (OH ) 的溶解度减小 ,析出固体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B 中溶液温度降低 ,KNO 的溶解度减 小 ,析出固体 ,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 ,故 D 说法错误 .4.A A 中 95 mL 水即 95 g 水 ,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100%=5% , 故正确;B 中生石灰与水反响生成熟石灰 ,熟石灰微溶于水 ,故不正确;C 中未指明浓盐酸 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无法根据浓盐酸和水的体积确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不正 确;D 中碳酸钙难溶于水 ,故不正确 .2 2 2 2公众号:惟微小筑5.答案: (1 )碘 汽油(2 )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 ,颜色下深上浅 ②甲解析:当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 ,固体通常为溶质 ,液体通常为溶剂;溶液是均一 的、稳定的 ,符合此特征的为甲 .6.答案: (1 )溶解(2 )温度(3 )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解析: (1 )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可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2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喝冰镇汽水打嗝的原因; (3 )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 ,接近 饱和的该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7.答案: (1 )40 g(2 )甲>乙(3 )甲减少 ,乙增多 NaOH 固体 (或 CaO ) (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 )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物质在 50 ℃时的溶解度是 40 g ; (2 )30 ℃时甲的溶 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3 )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 , 浓硫酸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 ,所以试管中甲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减少 ,乙物质 固体的质量会增加;凡溶于水或与水反响时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 ,如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 等 .8.答案:【情景 1】 (2 )①m (KCl )=50 g×10%=5 gm (H O )=50 g-5 g=45 g ,V (H O )=45 g÷1 g/mL=45 mL②50【情景 2】 (1 )56 g 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与 g 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响 ,计算反响后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 )解:KOH+HCl = = =KCl+H O5656 g×10% m (KCl )56 74.5=56 g×10% m(KCl)m (KCl )= ggw (KCl )= ×100%=10%56 g+ g答:反响后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10% .解析: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 50 g ×10%=5 g , 需要水的质量为 50 g -5 g =45 g , 需水的 体积为 45 g÷1 g/mL=45 mL , 应选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水 .根据 56 g 10% 的 KOH 溶液与 g 盐酸恰好完全反响可设计求反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由 56 g 10%的 KOH 溶液可求 出生成的 KCl 的质量 ,根据反响后溶液的质量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9.答案: (1 )NaOH(2 )由图像知:A 为 KOH 溶液 ,B 为 NaOH 溶液 .解:设参加反响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x ,那么有:KOH + HCl = = =KCl+H O5620 g×8% x错误 !=错误!x≈ g公众号:惟微小筑g参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 g7.3%那么:m n 值为 20+=答:m ,n .解析:等质量的 NaOH 和 KOH 参加反响 ,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 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消耗盐酸的量越少 .从图中看出:m 的值小于 20 g ,即:B 为 NaOH ,A 为 KOH .由参加反响的氢氧化钾的质量 ,借助化学方程式 ,可求出参加盐酸的质量 m 和反响后溶 液的总质量 n 的值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神力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