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系统集成建设方案
XXXXXXX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XX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 .................................................................................................11 建设范围 ...................................................................................................12 应急平台构成 ...........................................................................................1第二章 指挥场所 .................................................................................................41 指挥场所功能区 .......................................................................................42 显示系统 ...................................................................................................53 桌面系统 .................................................................................................114 供电系统 .................................................................................................125 综合布线 .................................................................................................196 监控系统 .................................................................................................217 照明系统要求 .........................................................................................218 消防系统要求 .........................................................................................229 集中控制系统 .........................................................................................2310 音响扩声系统 .......................................................................................2811 数字会议系统 .......................................................................................3112 数码时钟显示系统 ...............................................................................3313 门禁安全系统 .......................................................................................34第三章 应急通信系统 .......................................................................................371 调度系统实现功能 .................................................................................372 系统结构图 .............................................................................................40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 ...................................................................................421 需求分析 .................................................................................................422 内网设计 .................................................................................................453 外网设计 .................................................................................................474 主机存储备份设计 .................................................................................47第五章 图像接入系统 .....................................................................................501 系统现状分析 .........................................................................................50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22 系统建设目标 .........................................................................................503 系统功能 .................................................................................................514 系统结构 .................................................................................................525 系统特点 .................................................................................................546 其它接入信号 .........................................................................................567 产品清单 .................................................................................................59第六章 视频会议系统 .......................................................................................61第七章 综合应用系统 .......................................................................................621 综合业务 .................................................................................................622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633 指挥调度 .................................................................................................634 应急保障 .................................................................................................655 应急评估 .................................................................................................65第八章 数据库系统 ...........................................................................................661 基础信息数据库 .....................................................................................662 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 .............................................................................683 预案库 .....................................................................................................69第九章 安全保障系统 .......................................................................................721 总体要求 .................................................................................................722 应急场所物理安全 .................................................................................723 网络和系统安全 .....................................................................................72第十章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 ...............................................................................791 用户需求分析 .........................................................................................792 方案设计 .................................................................................................80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 页第一章 工程概述1 建设范围XXXXXXX 局应急平台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平台体系的核心和枢纽。
XXXXXXX 局应急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现有的专有网络、省政务外网、互联网、有无线通讯网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在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通讯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应急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上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应急平台,下联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指挥系统可实现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以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XXXXXXX 局应急平台应该支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送需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信系统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应急平台以及与突发事件现场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畅通XXXXXXX 局应急平台应满足同时处置多起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实现信息采集、风险隐患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方案、指挥调度、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和模拟演练等功能XXXXXXX 局应急平台应能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平台和省其他有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以及与市、县(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现场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国务院;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并进行督办。
2 应急平台构成XXXXXXX 局应急平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是建立在以网络为基础,以各类软、硬件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之上的一个综合平台,主要由应急指挥场所、基础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 页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接报与发布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和标准规范体系等部分组成整个应急平台以数据库系统作为应用的核心,通过建设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安全保障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平台,在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研发和利用符合应急需要的综合应用系统,服务于整个应急平台应急平台基本构成结构示意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移动应急平台等1) 应急指挥场所包括应急指挥厅、值班室、会商室以及机房、设备间等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包含有显示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照明系统、音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数字会议系统、消防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建设2)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有线调度系统(保密电话、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3 页普通电话调度系统、IP 电话调度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多路传真系统、无线调度系统、短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
3)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内、外网局域网和内、外网广域网建设4)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包括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5) 图像接入系统建设包括在内网按国家要求实现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平台和省有关部门、地区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图像接入系统的互连互通6) 安全支撑系统建设包括采用相一致的通信、网络安全保障措施,采用应用系统安全、移动平台安全、指挥场所物理安全等保障措施7) 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在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办统一开发的通用软件基础上,结合自身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开发和应用业务管理、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等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硬件建设8) 数据库系统建设包括满足应急管理要求的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应急预案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以及相应的硬件建设,建立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9) 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系统建设包括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一要求,在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10)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包括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大、中、小型移动应急平台,配置手持通信终端和安全设备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4 页第二章 指挥场所1 指挥场所功能区XXXXXXX 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包括应急指挥厅以及相配套的计算机机房、指挥厅监控室,应满足日常管理和同时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需要,应建设显示系统、照明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数字会议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
应急指挥场所总体上采用以集中控制为中心的网络化多媒体指挥环境的整体设计思路通过综合布线连接指挥厅、机房和监控室等指挥场所,通过对各种音频视频信号的集中交换与处理,并对各种投影、矩阵、功放等媒体设备进行必要的集成,实现本地、远程分散/集中的应急指挥应用对音频视频的需要,从而达到实现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应急指挥环境的整体目标应急指挥场所的核心部分是智能化管理和中央控制系统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应急指挥场所各个子系统模块统一进行调度管理通过集中控制,操作人员或会议主持人可以在一个控制器上对所有设备进行各种操作控制,增加应急指挥的时效性,方便系统的使用指挥场所集中控制系统架构示意图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5 页指挥中心平面布置图2 显示系统一、需求分析Ⅰ、功能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指挥场所显示系统应能满足同时处理两起突发公共事件的显示要求在应急指挥厅、监控室等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显示系统,接入计算机、图像监控、视频会议、电视等多种来源的信号,满足日常值班、指挥会商时的图像显示要求Ⅱ、性能要求显示系统应能显示图像、视频会议、电视、计算机、录放设备、监控等各类信号应急指挥场所的显示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厅 DLP 显示系统和应急指挥厅操作区等离子显示系统。
应急指挥厅显示系统主要由多块 DLP 投影拼接墙、多屏处理器、显示墙应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6 页用管理系统软件组成,应能够接入和显示计算机、图像、视频信号和电视等多种来源的信号,实现多功能综合显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显示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显示区域中间部分由 3*6 60 英寸 DLP 拼接墙组成主显示区,主显示区域两侧分别由 4台 42 寸等离子显示器共 8 个子屛组成两个多画面显示区,主显示屏的上面由LED 大屏组成,用以同步显示多个图像信息应急指挥厅操作区等离子显示系统由一块 42 寸等离子电视构成二、系统功能1. 全屏显示,高分辨率应用可以把全墙作为统一的逻辑屏来显示高分辨率的系统应用程序,实现全屏显示和分辨率的叠加,比如显示超高分辨率的完整的大型电子地图,超高分辨率显示用于的现代调度指挥中,指挥调度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全网的情况36 全墙分辨率为:(1024 6)(768 3)=6144×23042. 多路视频信号实时显示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7 页采用全新的分布式内置信号处理技术,系统具有超强的信号处理显示能力支持 HDTV 高清晰度视频信号、视频监控信息、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彩色实物投影仪等全制式视频信号接入到显示系统实现显示。
所有视频显示信号经系统处理后以窗口的形式在投影显示墙上实时显示,显示图像任意位置放大、缩小、叠加、跨屏移动等3. 网络信号的显示本系统采用了全球最新的 VTRON®独有自主研发的网络抓屏技术——网络直通车技术(VlinkExpress™),使网络信号的显示达到实时此技术解决了业界网络抓屏功能一直采用第三方软件来实现的方式通过网络方式连接,使信号显示更加灵活方便,网络上的电脑图像可在大屏幕上任意位置、任意比例快速显示;还可以将远程的高分辨率的 GIS、GPS 电子地图直接传输于大屏幕拼接墙显示;并且各种计算机工作站数量没有限制,今后的扩容只需将要上墙显示的计算机联入网络即可4. RGB 信号显示采用全新的分布式内置信号处理技术,系统具有超强的信号处理显示能力独立的电脑信号可以通过模拟(RGBHV)或数字( DVI)方式接入系统实现显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8 页示所有电脑显示信号经系统处理后以窗口的形式在投影显示墙上实时显示;并且显示窗口可以任意缩放,叠加、跨屏移动及拼接全屏显示等VTRON®专有的实时 RGB 拼接显示技术是 VTRON®专门针对 RGB 信号拼接显示而研发的先进技术,通过此技术使 RGB 信号可以在全屏范围内实现拼接全息实时显示,并且与显示窗口无关。
属业界内创新领先的专有显示技术5. 各类信号混合显示采用具有超强的信号接入及处理显示能力的 Visionpro® DLP 一体化显示单元配合 Digicom®多屏处理器,使得投影显示墙系统具有处理超高分辨率拼接的计算机网络图形信号、视频信号和 RGB 信号的跨屏实时显示和不同类型信号叠加显示的功能,其中任一路信号窗口均可任意缩小、放大、跨屏或拼接全屏显示6. 多路 RGB、视频信号直通显示通过利用显示单元配置的内置信号处理器,RGB 信号与视频信号直接能以全屏和开窗口的方式显示,每个显示单元标配 1 路 Video 和 1 路 RGB 信号的画中画自由开窗功能,任一路信号窗口均可无级放大、缩小、跨屏或全屏显示单屏内能同时显示 2 路信号,显示单元本身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9 页三、系统结构 42 寸等离子显示器设计在 DLP 的两边,每边 4 台,采用工程高清的用于显示多路固定的画面; φ3.75 LED 视频显示屏安装在 DLP 的上方,主要用来显示会议欢迎词、会议条幅作战值班人员、日期、天气情况、风向、风力、温度、湿度及各类情况通报,LED 用于显示应急实际、天文时间,从另一方面烘托应急中心气氛。
数码时钟显示系统嵌在 LED 大屏里,天文时间是由中国时间基准站发出的精度为 10-9 秒的脉冲信号,它作为卫星导航,船舶定位,导弹命中精度及飞机导航的基准时间信号天文时间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及保密性强,受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小等特点本方案采用 GPS接受中国天文基准时间的显示系统技术,将天文基准时间显示于 LED显示屏LED 显示屏采用高亮度点阵块发光二极管组成,系统由微机及其兼容机控制,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软件设计,即时控制应急中心设置有天文时间、应急时间显示本方案设计 36 的大屏幕投影系统结构图如下: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0 页四、产品清单序号 名 称 数量 单位1、60"6X3 大屏幕投影拼接墙系统+8 台等离子+LED 显示系统1 显示单元 18 套2 高清等离子 8 台3 LED 大屏 7.6 平方4 视频/RGB 信号处理板 18 块5 多屏处理器 1 套6 60"显示单元底座 6 套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1 页7 专用视频电缆/RGB 电缆/控制线缆 18 套8 键盘/鼠标延长线 1 根9 辅助材料 1 批2. 显示墙应用管理软件控制平台1 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1 套2 网络显示直通车 1 套3 控制 PC(普通 PC,需配备多串口卡) 1 套4 RS232/485 电缆 1 根3、培训1 现场培训 1 套3 桌面系统数码桌牌系统是一款新颖的显示与会者姓名和与会议有关各种信息的桌面会议显示设备。
用于取代目前习惯使用的传统纸质或铜制桌牌,填补了国内会议桌面显示设备的空白本产品与传统桌牌相比,具有信息化程度高、可反复使用的特点,特别是还可实现滚动显示会议报告内容、同声文字显示、个人短消息发布、网络连接等功能,为现代信息化会议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和手段, 产品已经成为政府、军队、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指定设备由数码桌牌、控制主机和控制软件组成桌牌显示系统构成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1 电子桌牌 25 个2 控制主机 1 台3 控制软件 1 套4 延长线缆 100 米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2 页4 供电系统4.1 需求分析供电系统包括配电、UPS、备用发电机、接地、防雷措施等,可实现:供配电系统为一级负荷,采用双路供电;UPS 备用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 2 小时,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好长时间断电的应急工作准备;大屏幕电源不接入UPS;配电符合《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实现三级防雷;接地满足要求1. 指挥厅进线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2. 指挥厅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3. 指挥厅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设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4. 指挥厅配电系统所用线缆均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及阻燃交联电力电缆,敷设镀锌铁线槽及镀锌钢管 SC 及金属软管 CP;5. 指挥厅配电设备与消防系统联动;6.重要负载采用两个独立回路的供电方式。
7、DLP 大屏幕拼接墙为 2 路、每个机柜 1 路、会议桌用电 2 路、值班室1 路、等离子墙 1 路、精密空调 1 路4.2 机房配电系统指挥厅辅助动力设备包括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机房新风系统及排风系统等由于机房辅助动力设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机房其他用电设备和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所以要求配电系统安全可靠,因此该配电系统按照一级负荷考虑进行设计指挥厅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3 页配电柜示意图动力配电柜建议选用模块化智能配电柜1)模块化结构:便于安装,管理与维护配电各功能单元相互独立,分布管理,扩容方便;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安装,增强了系统整体安全性模块化组合,可满足不同的需求;2)安全性:缩短配电路径,增强了安全性 电气隔离措施可靠,标识分明,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3)机架式安装:紧凑结构,节省空间,保护投资,前面板操作,充分体现人性化;4)智能化:配置智能显示屏,定制显示界面,电源各回路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可与上端智能管理模块相互通讯,配电控制、运行和维护尽在掌控中;5)19”机架式结构,安装简捷方便紧凑结构,节省空间,保护投资;6)缩短配电路径,增强了安全性独特的端子排外接线结构,保证了线缆接点可靠性;7)模块化结构,降低了维护与管理门槛;前面板操作,充分体现人性化;8)电气隔离措施可靠,标识分明,完全保证了设备与人生安全。
4.3 防雷接地系统4.3.1 概述雷电灾害亘古有之,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各类自动控制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系统中的很多设备内部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很低,对瞬态过电压极其敏感,故因雷电及各种浪涌会导致的系统瘫痪、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比比皆是,造成不计其数的经济和物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4 页力损失,其间接损失及政治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现代防雷技术的原则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在建筑物的内外部各系统上统一安装防雷装置本方案依据国家、国际有关标准,本着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特殊化需要原则,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并根据贵单位的要求,结合贵单位提供的应急中心情况,精心设计,力求将雷击的损害降到最低点4.3.2 设计依据1)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 年版)2) 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3)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应急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934)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5) 国家标准《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6)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7) IEC61024-1《建筑物防雷》标准8) 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9) 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10) 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护器》11) 03D501-3《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12) 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4.3.3 设计思路根据 IEC 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 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中防雷及过电压规范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和各级电源系统雷电及过电压保护要求,将其分为三个防雷区分别加以考虑。
由于单级防雷可能会带来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的泄流后残压过大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因此选用电源系统多级保护,可防范从直击雷到操作浪涌的各级过电压的侵袭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5 页1)电源一级防护: 设计依据依据 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 6.4.1 至 6.4.12 条 LPZ0A、LPZ0B 区对电涌保护器(SPD )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 13 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 14 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 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六、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到第十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的部分条文通常将配电系统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 10/350μs波形、通流容量25KA 每线,8/20μs 波形、通流容量 100KA 每线的 B 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 2000V 以下。
所有接线用 16mm2 股铜线连接,地线用25mm2 多股铜线连接可选用 Asafe-25/4 开关型电源防雷模块 实施方法依据大楼的实际情况,在大楼总配电后级 380V 总配电电源开关处安装一套 100KA 三相的开关型电源防雷模块,作为电源第一级保护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 1 部份: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等同 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标准产品参数优于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符合使用需求2)电源二级防护: 设计依据根据 GB 50057-94(2000 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 6.4.1 至 6.4.12 条 LPZ1 区对电涌保护器( 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 13 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 14 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 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6 页护设计规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七章、第八章的部分条文。
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二次雷击参数要求,依据雷电分流理论,可分配到电源线路系统的雷电电流为 8/20μs波形 75KA,则对于 TN 系统,每线可分配 8/20μs波形雷电流 18.75KA,考虑到保护的裕度,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第二级防雷,需使用 8/20μs波形、通流容量 40KA 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4KV 的线路残余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 2KV 以下 实施方法依据大楼的实际情况,在大楼各楼层分配电后级 380V 电源开关处安装四套 40KA 三相防雷器电源第二级保护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 1 部份: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等同 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标准产品参数优于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符合使用需求3)电源三级防护: 设计依据根据 GB 50057-94(2000 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 6.4.1 至 6.4.12 条 LPZ1 区对电涌保护器( 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 13 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 14 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 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部分条文。
根据 IEC 61312-3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三部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在LPZ2 区内,浪涌保护器可将浪涌电压限制到一千多伏,电涌保护器通流容量为(8/20μs): ≥10KA从智能建筑中所使用设备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服务器等高价位设备的重要性,将配电系统末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 8/20μs波形、通流容量 20KA 的插座型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 1000V 以下 实施方法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7 页在应急中心和各主要设备电源端安装 LTA6-420NS 插座式电涌保护器,作为设备的末级保护插座式电源电涌保护器;30 套;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 1 部份: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等同 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标准4)信号系统防护 设计依据根据 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第五章:防雷设计;GB 50057-94(2000 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 6.4.1 至 6.4.12 条 LPZ1 区对电涌保护器( SPD)的要求及YD/T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五部分:SPD 的选择;第 5.3 条:信号线用 SPD;第 5.5 条:计算机、控制终端、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用 SPD 的要求,参照 IEC 61643-3 《低压系统的电涌保排器》第 3 部分《在电信系统中 SPD 的应用》和 IEC 61644-1 1997《通信系统用SPD》标准要求,对于通信线路的防护,需对设备进线缆线使用 8/20μs波形、通流容量 3KA 的信号电涌保护器将数千伏的线路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设备允许值。
措施方法在进入应急中心的天馈线路上安装信号防雷器,根据接口的不同可以选用4 套等5)屋顶避雷系统防护由于大楼屋顶有避雷带,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的直接雷的防护我们设计接到大楼的避雷带 接地系统设计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监控室、机房四周安装一圈接地铜带,铜带和静电地板、机柜等连接在一起,通过若干个接地铜排来实现,总体的接地点连接到大楼弱电设备间的总接地点上,达到防雷的效果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8 页4.4 集中供电系统由于应急中心的设备供电不能断,所以在指挥中心应急中心内配置 1 台在线式的 UPS,可网管具体容量和时间需要根据设备的容量和配电间的大小及承重等方面来确定据据应急指挥中心的供电要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应动力配电系统; 应急中心 UPS 电源配电系统; 应急中心直流地极、直流地网及静电泄漏地网; 配电柜制作安装; 各类用电设备安装; 配电系统消防联动部分(1)应急中心配电设计主要考虑A. 应急中心进线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B. 应急中心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C. 应急中心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设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D. 应急中心配电系统所用线缆均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及阻燃交联电力电缆,敷设镀锌铁线槽 SR 及镀锌钢管 SC 及金属软管 CP;E. 应急中心配电设备与消防系统联动;F.重要负载采用两个独立回路的供电方式。
2)应急中心配电系统应急中心辅助动力设备包括应急中心专用精密空调系统,应急中心新风系统等由于应急中心辅助动力设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大屏幕设备、中控设备、扩声设备、会议系统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中心其他用电设备和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所以要求配电系统安全可靠,因此该配电系统按照一级负荷考虑进行设计应急中心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大屏幕设备、中控设备、扩声设备、会议系统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设计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19 页中采用由双 UPS 并机运行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应急中心计算机设备对供电电源质量的要求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集中供电系统1 40KV/4 小时,3 进 3 出 1 个2 电池柜 8 个3 电池 180 节4 UPS 配电箱 1 套5 指挥中心配电柜 1 套6 主干电缆 100 米7 分支电缆 200 米8 分支电缆 600 米9 分支电缆 800 米9 KGB 管 2000 米10 桥架 50 米11 安装配件 1 批12 地插 20 个序号 设备名称 单 位 数 量防雷系统1 三相电源一级防雷 个 12 三相电源二级防雷 个 43 UPS 电源前端防雷 个 304 重要设备电源末级防雷 个 45 天馈线防雷器 个 46 空气开关 个 17 空气开关 个 48 箱体 个 19 设备配件(含电源线) 套 1接地系统1 接地铜排 套 102 铜带 米 653 接地线 米 200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0 页5 综合布线为保障应急指挥场所各种设备能很好的连接和使用,数据和语音布线产品上选用六类屏蔽布线产品。
指挥场所综合布线系统由机柜、六类线缆、六类模块、六类跳线、六类 24 口配线架、地插等组成工作区每个六类屏蔽信息点到配线架的连线均为六类结构屏蔽线缆,带十字骨架结构;水平链路的长度不得超过 90m所有语音数据配线架和光缆连接配线架设备全部采用 EIA/TIA 标准的 19英寸规格产品,并安装于 19 英寸机柜中配线柜设置 A,B 两个区,其中 A区端接语音信息点和外网信息点,B 区端接内网及备用线,所有配线间内线缆的端接全部采用统一的空白屏蔽配线架组合平口六类屏蔽模块方式实现,并在配线间侧进行单端接地为保证现场使用的整洁,所有端口需配有防尘盖,有彩色应用标识机柜需考虑所有配线架及网络设备的容量,机柜应具有可靠的机械结构,供电方式及良好的散热机制,所有配线架、端接箱所需的连接跳箱必须是模块式的,无需专门工具进行修改,管理和系统维护根据应急中心的面积大小,及设备使用情况,配置如下(具体数量待定): 在指挥中心安装 160 个六类数据点,其中 40 个外网,40 个内网,40 个语音点,40 个备用点 与十四楼网络中心应急中心采用一根 6 芯多模光纤连接以及 10 根六类双绞线作为备份,2 根外网,8 根内网; 以及 15 个 RGB 插座, 40 个电源插座;15 个视频接口其它系统布线如下: 扩声系统:500 支的专业音箱线,音频线等; 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线、电源线 RVV2*1.0、控制线 RVVP2*0.5、视频线 SYV75-5; 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线 SYWV75-5、SYWV75-7; 门禁系统:读卡器 RVVP8*0.5、门锁线 RVV4*1.0、开门按钮线RVV2*1.0、控制总线 RVVP2*0.5、电源线 RVV3*1.5;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1 页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1 扩声系统 1 套2 视频监视系统 1 套3 有线电视系统 1 套4 门禁系统 1 套5 网络布线系统 1 套6 监控系统应急指挥厅、机房的进出通道配置摄像机,其视频信号接入保卫处监控系统。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1 3CCD 一体化彩色摄象机 4 台2 网络摄像机 1 台3 高清视频输出卡 1 块4 控制键盘 1 台5 16 路硬盘录像机 2 台6 200G 硬盘 8 块7 17 寸监视器 2 台8 32 路视频光端机 1 台9 管理软件 1 套10 控制台 1 套11 报警系统 1 套12 其它配套设施 1 批7 照明系统要求 屏幕前面四米内为暗区,一定不能安装日光灯管可安装内藏式筒灯,平行于屏幕排列,要单独可控开与关灯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屏幕上 整个大厅的灯按平行于屏幕方向分组进行控制,不要选用较强光的光源,灯光的布置原则是:使工作区有足够灯光强度,但对屏幕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大厅两侧可能射入的光线(如窗户) ,应有必要的遮挡(如窗帘等) 太阳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2 页光对图像效果影响最大) 1502202104150603220 120该系统由装修公司完成,本方案为设计建议8 消防系统要求在应急指挥厅、应急指挥厅监控室和机房设计使用气体灭火设施当火灾发生时,感烟探测器报警后,火灾控制器发出火警预警声、光报警信号但此时不启动灭火程序当同一防护区的感温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时,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在手动或自动启动灭火程序喷气前,总控制台发出指令,通知人员撤离,并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切断机房配电柜供电电源,即切断非消防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如:空调机、新风机、照明、计算机等设备供电电源上述设备供电与消防系统的联动过程,是采用电源配电柜主断路器的分励脱扣作远距离分端配电柜主开关均装有分励脱扣器和辅助接点,另外紧急跳闸按钮在必要时可手动切断进线电源该系统由装修公司完成,本方案为设计建议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3 页9 集中控制系统9.1 需求分析实现江西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会议室系统部分会议系统的大屏显示系统,音频扩声系统,音视频信号切换系统,计算机信号切换系统,环境灯光系统,环境效果、视频会议、摄像联动等进行全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实现各环境同步或独立操作9.2 系统功能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国内智能会议厅系统建设的特点,对本项目中各会议室中央控制系统建设进行设计,使其响应实现以下功能:采用全自动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设备,通过预先编程好的程序,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央控制系统;提供视听控制系统以彩色触摸屏为操作中心,系统中各设备通过触摸屏按键实行全面一体化的控制;提供视讯、RGBHV 图像及音频讯号切换控制功能;实现将从视频信号源:卫星信号,有线电视,摄像头,DVD,VGA 信号,远程视频信号等来的信号随意方便地切到视频终端输出;实现将从音频信号源:数字会议系统、调音台等来的信号随意方便地切到音频终端输出;提供远程会议系统控制功能。
控制 DVD、硬盘录像机等设备进行播放、停止、暂停等功能; 控制投影机、大屏幕、等离子电视,进行开/关机、输入切换等功能;控制电动吊架、电动屏幕,实现上升、停止、下降等功能; 控制音量,进行音量大小的调节功能; 控制 A/V 矩阵、VGA 矩阵,实现音视频、VGA 信号自动或同步切换控制功能; 控制房间的灯光,自动适应当前的需要; 操作简单、人性化、智能化,整个系统具有高可靠性; 体现出各种设备的卓越功能,让所有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发挥设备的最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4 页大功效9.3 系统结构中央控制设备为本系统高科技设计之灵魂,集中:声(声音) 、光(灯光) 、电(弱电和强电)等设备控制手段于一体,为使用者提供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案,使用者于弹指之间,便能掌握整个空间环境各设备之状态及功能中央控制设备可随不同需要而设计程序,如各种灯光模式,声音模式,口令保护使用权等,配合实际使用情况现场调整该会议室通过多媒体大屏显示系统、会议发言系统、音视频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会议记录系统、音响扩音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满足对会议、报告等不同功能的会议需求使用户能够高效、方便有效的召开工作会议。
该应急指挥中心中设计有(8 台等离子显示器+3*6 拼接+LED 显示屏) 、4个摄像头联动、1 台 16*16AV 矩阵(最大扩展到 64*64)、1 台 16*16RGB 矩阵(最大扩展到 64*64)、25 台液晶升降屏、图像处理器、25 个单元数字会议系统、1 台 8.4 寸无线触摸屏和 17 寸有线触摸屏、1 套调光器、8 路继电器等数量繁多的电子设备,为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使应急中心设备控制更方便,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取代各种音视频信号源的遥控器,在触摸屏上实现视音频设备的控制,并进行安全时序电源开关;对多种音视频信号,可以进行任意切换和实时监控;传播媒介的选择、现场音量的调整、而且实时的图像反馈也能在触摸屏显示;外部环境的调节如灯光的设定也可以在触摸屏上控制,可编程预制多种智能模式,实现“ 一键控制 ”;控制系统能扩展,在线升级,并可从网络(局域网/互联网上)进行远程控制为实现应急指挥中心整个系统智能化控制,特对中央控制系统应用规划如下:经分析该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设备数量以及控制需求等,在该应急指挥中心配置中控主机该中控主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中型会议场所,内置网卡可由 TCP/IP 网络控制设备,连接四位调光模块可以自由调节灯光亮度,同时支持 4 个扩展槽,方便设备配置升级。
配备一台17”G4 双向有线 IP 彩色视频触摸屏和 8.4”G4 双向无线 IP 彩色视频触摸屏,该触摸屏具备 1280×768 和XXXXX 局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第 25 页800×600 分辨率以及优秀的多媒体支持,方便操作种类繁多的设备,亦可与电脑通讯进行网络操作功能;触摸屏通过预先编制好的图文界面,管理员或会议代表在取得密码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实现对整个应急指挥中心的设备操作控制会议室的所有多媒体设备播放、矩阵切换系统的信号调用、发言系统、摄像头控制及灯光、电动幕等周边环境设备都由控制室集中控制,管理人员和主席也可根据权限设定,通过密码控制全部或部分功能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AV 及 VGA 计算机信号切换控制用户可通过点触彩色触摸屏上极具人性化、精美的按键轻松控制各种复杂的音视频、计算机信号的切换提供视讯、VGA 图像及音频讯号切换控制功能实现将从视频信号源:卫星信号,有线电视,摄像头,DVD,VGA 信号,远程视频会议,和从音频信号源: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调音台等来的信号随意方便地切到视音频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