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文档格式:PDF| 6 页|大小 591.03KB|积分 10|2023-03-13 发布|文档ID:19461881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3学习文本通过比照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4体会作者爱憎清楚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一、导入新课 播放圆明园被毁视频(视频资源见光盘)同学们刚刚所看的是圆明园被毁的视频,在英法联军的大肆抢掠中,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作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写作背景: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观点 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局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文章可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第二局部(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三局部(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第四局部(10):照应开头,锋利的嘲讽2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主义行为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比照,从而引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目标导学三:了解作者心中的圆明园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1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明确:圆明园是梦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假设月宫的建筑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宝石,绸缎,神殿,后宫,城楼,神像,异兽,琉璃,珐琅,黄金,脂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

    正如他所说“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梦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2作者认为这座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明确:作者认为,圆明园消耗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3作者是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的?明确:作者将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并围绕该比喻展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劫掠圆明园事件的强盗行径4 作者在揭示英法联军劫掠行径局部并未直接用强烈谴责的语言,但是却到达了强烈谴责的效果你认为到达该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加强了谴责效果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英法联军劫掠行径的本质是丑陋的,但是却表现得如此“风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运用反语的修辞,表现了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陋,强化了谴责效果教学提示】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认、挖苦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目标导学四:提升思想境界,学习作者人道主义思想 1思考: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表达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表达,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局部,人类精神的一局部,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开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3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三、板书设计 板书一:圆明园总评:“世界奇迹分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具体讲述园中之物概述消耗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充满赞美之情 板书二:可取之处 通过引导学习,学生能清晰地把握文章主题,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学习通过比照和反语修辞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

    缺乏之处 由于学生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历史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无法真正体会雨果在文中描述的圆明园之美假设是课堂时间允许,宜借多媒体向学生大量展示圆明园相关资料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文本解读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二、解题释题 确立目标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 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表达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说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三、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突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莎莉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根底词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可以根据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4.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四、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都是对老师的思念和赞美;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 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3.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表达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衬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五、总结文本 感悟导行 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带着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这一份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师生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附板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 付出 海伦 感谢 独 内 特 心 方 感 法 受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海伦凯勒的?假设给我三天光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痛苦女王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