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课件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课件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4、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标签: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第二课时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