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兼爱课后集训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7【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故不孝不慈亡C.治乱者何独不然D.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答案】B 【解析】亡:同“无”,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B.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当C.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劝:鼓励【答案】B 【解析】当:同“尝”,尝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能治之 焉:语气词,怎么B.恶施不孝恶:疑问副词,何,怎么C.视人家若其家视:动词,看待D.交相恶则乱恶:动词,仇恨,讨厌【答案】A 【解析】焉:连词,于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B 【解析】A.代词,他的/副词,大概,恐怕B.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D.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5.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故亏弟而自利B.察此何自起C.若此则天下治D.盗贼无有【答案】C 【解析】A.宾语前置句,应为“故亏弟而利自”B.宾语前置句,应为“察此自何起”。
D.主谓倒装句,应为“无有盗贼”6.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乱者何独不然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C.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D.子自爱,不爱父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答案】A 【解析】该语句不是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B.犹有大夫之相乱家C.虽父之不慈子D.皆起不相爱【答案】D 【解析】A.利:形容词作动词,使……得利B.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混乱C.慈:形容词作动词,对……慈爱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大曰邦,小曰国”;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答案】B 【解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错,《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兼爱》开始强调治理天下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兼爱》最后一段紧承上文,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答案】(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2)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C.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D.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答案】B 【解析】“国,指诸侯国”错,“国”指国都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答案】B 【解析】“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答案】(1)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2)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辅佐宰相的丞司的14.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答案】墨子举这些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参考译文】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
’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所以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高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有说法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
’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于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从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从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从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从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夭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辅佐宰相的丞司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智谋方面就不会穷尽,身体就不会劳累而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