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宋代篇

一、曲词(一)婉约派北宋(1)晏殊:字同叔,有“宰相词人”之称,吸收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著有《珠玉词》2)晏几道:字叔原,晏殊的幼子,和晏殊合称“二晏”3)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著有《乐章集》,代表作《雨霖铃》4)秦观: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代表作为《鹊桥仙》5)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开格律派词风之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苏幕遮》等南宋(6)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一剪梅》《临江仙》《醉花阴》《声声慢》等理论著作《词论》7)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著有《白石道人诗集》二)豪放派北宋(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渔家傲》等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词开豪放一派,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定风波》;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有《石钟山记》等4)岳飞: 字鹏举,代表作《满江红》《小重山》南宋(5)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二、诗歌北宋(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著有《山谷集》诗歌和苏轼并称“苏黄”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有《诚斋集》3)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4)林逋: 有“梅妻鹤子”之称,谥号“和靖先生”《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南宋(5)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另有词《诉衷情》、《钗头凤》,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6)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指南录〉后序》皆为名篇二、散文(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均为北宋人)(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文章和 苏轼并称“欧苏”《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其散文雄健峭拔著有《临川先生文集》,文章有《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3)苏洵: 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著有《权书》、《衡论》,《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著有《嘉佑集》4)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著有《栾城集》5)曾巩: 字子固,著有《文丰类稿》。
二)历史散文(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 王安石变法他主编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意思“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2)宋祁: 字子京,与欧阳修共修《新唐书》因 “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三)宋代理学(1)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2)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继承程颐、程颢理学,世称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所著《四书集注》在明清两代均为士子必读教科书诗文代表作《观书有感》《春日》四)其他(1)《太平广记》:小说总集,北宋李谦等编辑,收集自汉至宋初小说、笔记、稗史等400多种2)《容斋随笔》:南宋洪迈撰写的笔记,内容广阔,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典章制度、对人物评价等,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史笔记著作3)沈括:北宋科学家,字存中,号梦溪,钱塘(杭州)人,他的《梦溪笔谈》是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三、话本(1)《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蓝本)(2)《三国志平话》 (后演变为《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