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水泥储存及输送筒壁滑模施工方案

贵州水泥有限公司红枫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 水泥储存及输送筒壁滑模施工方案第一章 总体施工方案贵州水泥有限公司红枫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节能技改工程,位于贵阳清镇市下铺村,由南京中材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其中φ15m水泥储存库6座,内壁直径15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梁式基础,在-1.90m标高处组装滑模设备开始滑模,分两次滑升,首次滑升两联体库,其余四联体一次滑升库壁滑升至标高5.90m处时,停止浇筑混凝土,开始空滑,并继续绑扎库钢筋,同时对支撑杆进行加固,空滑至标高7.20m处停滑,待浇筑完库底板后,再进行上部滑升,上部库壁滑升施工至标高37.90m处的库顶板框架梁底为止滑模施工总高度为37.90m,单个库的滑模混凝土工程量为535m3第二章 滑模施工技术设计一、滑模装置设计1、操作平台系统操作平台采用“内外平台”布置方式,内外平台材料为[8槽钢,中心盘为钢板,内拉杆采用φ16圆钢和φ22花栏螺丝组合;内外平台斜支撑采用∠75角钢;平台下设内外吊脚手架整个平台主要受力部位采用焊接,次要部位采用标准件连接2、模板系统提升架型式采用“门字型”,立柱用[14槽钢,横梁用[12槽钢,立柱与横梁采用焊接。
根据计算及经验,确定提升架布置间距为1300-1500mm;围圈采用[8槽钢,接头对焊;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以3012为主,配少量2012、1512和1012,模板连接及固定采用回型销和铁丝捆绑3、液压提升系统根据滑模施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采用“GYD-60”型滚珠式千斤顶,主(φ16)、支(φ8)油路系统,“YKT-36”型液压控制台,支承杆采用φ48钢管制作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水平度: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水平面,用限位卡和调平器控制平台、千斤顶水平度然后依次采用钢尺以30~50mm上升限位卡来控制支承杆同步性垂直度:1、沿库体外壁挂8个5kg重的线锤,随库壁滑模上升,用尺量检查垂直度偏差;2、在钢模板上刻出库体控制轴线,并在±0.00m处用油漆标出库体控制轴线,用经纬仪检查库体的轴线偏差垂直度与轴线偏差检查每天不少于两次二、垂直提升设备选配根据滑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气候情况,每昼夜滑升高度3.50m左右,垂直提升设备选配首先满足其相应的砼和钢筋提升需要,二是满足滑模设备拆除需要,三是满足其上部施工及附属工程施工需要,为了满足要求,拟采用QTZ63塔吊一台为了便于人员上下,需要搭设人行跑道,人行回转跑道采用φ48×3.5钢管进行搭设,并沿高度每3000mm用钢管与库壁埋件连结,以保证跑道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沿跑道周边挂设密目安全网封闭。
三、对砼的要求1、本工程筒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2、筒壁混凝土拌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3、滑升速度及砼出模强度:根据工期情况拟定二十四小时连续作业,滑升速度不大于30cm/h,一般每天应大于3.50m,砼的早期强度宜在4-6小时达到0.30-0.35MPa,因此,应根据天气温度情况,适当调整缓凝剂的掺量,控制在产品的推荐掺量范围以内4、砼的试配要求:砼的坍落度冬季应控制在6-8cm;夏季应控制在8-10cm,初凝时间控制在2-3小时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左右;砼含泥量小于3%,石料含泥量小于1%,砼拌合时间2-3min;水泥应按实际用量尽可能同批号一次进够,并严格作好防潮措施第三章 滑模施工施工前应先行检查基础的实际尺寸和位置与设计尺寸和位置的误差不得超过以下数值:基础中心点对设计坐标的位移±15mm一、滑模设备检修1.液压控制台:试运行使其正常2.千斤顶空载上升试验,使其行程达到一致3.油管、针形阀进行耐油试验二、滑模装置的组装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横梁以下的水平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内吊架——安装液压提升系统——检查、试验插入支承杆——安装内、外吊架及安全网(滑升2m以后)。
操作平台组装应注意以下问题:1、组装前要平整场地,做好基础表面的抄平,放线和定出中心控制点;2、模板和围圈必须连接牢固,适当时可采用焊接,围圈可采用钢垫片钢梢加固连接,对松动部分要用木楔塞紧,但不得出现凹凸不平情况;3、辐射梁和提升架的横梁,必须保持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提升架的两肢腿(立杆)要与横梁保持垂直,和辐射梁的固定必须保持平整;三、滑升程序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进入正常滑升后如需暂停滑升(如停水停电或风力在六级以上等),则需采取停滑措施(停滑施工缝做成V形)1、初升连续浇筑2~3个分层,高60~70cm,当砼强度达到初凝至终凝之间,即底层砼强度达到0.3~0.35MPa时,即可进行试升工作初升阶段的砼浇筑工作应在3小时内完成,同时观察液压系统和模板系统工作情况试升时先将模板升起50mm,即提升千斤顶1~2行程,当砼出模后不坍落,又不被模板带起时(用手指按压可见指痕,砂浆又不粘手指),即可进行初升;初升阶段一次可提升200~300mm2、正常滑升进入正常滑升阶段,此时,混凝土的浇筑与绑扎钢筋,提升模板等工序之间,要紧密衔接,相互交替进行两次提升时间≤1.5h每浇筑一层砼,提升模板一个浇筑层高度,依次连续浇筑,连续提升。
所有的千斤顶应充分的进、排油,提升过程中,如出现油压增至正常滑升油压值的1.2倍,尚不能使全部千斤顶升起时,应停止提升操作,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处理采用间歇提升制,提升速度大于150mm/h正常气温下,每次提升模板的时间,应控制在1h左右,当天气炎热或因某种原因砼浇筑一圈时间较长时,应每隔20—30分钟开动一次控制台,提升1—2个行程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标高差≤40mm,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的升差≤20mm正常滑升时,应检查和记录结构垂直度,扭转及结构截面尺寸等偏差值并符合下列:每滑升2m至少应检查一次,在纠正结构垂直度偏差时,应慢慢进行,避免出现硬弯;当采用千斤顶倾斜操作平台的方法纠正垂直度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倾斜应控制在1%之内;3m高度相对扭转不应大于30mm3、末升滑升至接近顶部时,最后一层砼应一次浇筑完毕,砼必须在一个水平面上4、停滑方法在最后一层砼浇筑后4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模板与砼不再粘结为止因施工需要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连续滑升时,应采取停歇措施:(1)砼应浇筑到同一水平面;(2)模板每隔30min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到不粘为止,但模板的最大滑空量,不得大于模板全高的50%;(3)当支撑杆套管不带锥度时,应于次日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4)继续施工时,应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5、支承杆空滑加固当采用空滑方法处理库底板施工或滑升至库壁顶标高空滑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采用一根直径大于20mm的短钢筋绑焊在支承杆上。
四、钢筋施工1、钢筋长度:水平筋≯7m,竖向筋≯6m2、钢筋接头: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绑扎时≯钢筋总数的25%,焊接时≯50%3、钢筋定位:(1)按设计要求用拉结钢筋和焊接骨架定位2)每层绑扎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并符合下列规定:a、每层砼浇筑完后,在砼表面上至少应有一道绑扎好的水平环筋;b、双层配筋筒壁,钢筋绑扎拉结筋定位,符合设计要求;c、钢筋弯钩均应背向模板面;应有钢筋保护层的措施;4.支承杆: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下端宜垫小钢板五、砼施工在浇筑砼之前,要做好砼配合比的试配工作,试配时,除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1. 砼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要根据滑升速度适当控制砼凝固时间,掺入缓凝剂,使出模时砼能达到0.1~0.3N/mm2,具体措施可参见配合比的设计应以砼出模强度作为浇筑砼和滑升速度的依据,每天滑升高度应大于2.5m,每小时应大于0.1m,因筒壁为高耸构筑物,出模强度在0.30-0.35MPa为宜2、并检验所用水泥硬化过程是否正常,施工中应留置与结构相同条件养护的试块;3、随时掌握施工气温下砼达到要求的出模强度(0.1~0.3N/mm2),和0.6~1.2 N/mm2强度所需时间表,作为控制滑升速度的依据;4、必须分层均匀按顺逆时针交替交圈浇筑,每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5、每层浇筑厚度为200~300mm,各层间隔时间应不大于砼的初凝时间(相当于砼达到0.35kN/cm2贯入阻力值)砼出模强度不得大于1.0N/mm2,否则砼对模板摩阻力大,易拉裂砼表面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对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6、正常滑升时,新浇筑的砼表面一般和模板上口保持50~150mm,并不应将最上一层水平钢筋覆盖,在浇筑砼时,就随时清理粘在模板内表面砂浆或砼,以免结硬,影响表面光滑,增加摩阻力,可采用长柄小刷以水清扫,未结硬的水泥砂浆容易从钢模上清除;7、气温较高时,宜先浇筑背阳光直射的一面,后浇筑阳光直射一面,确保砼出模整体强度,防止偏坍;8、砼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砼内,但深度不宜超过50mm;在模板滑升的过程中,不得振捣砼9、砼出模时应及时修饰,表面不平时用方木拍实刮平,用抹子压光抹平;对于拉裂和坍落及保护层脱落等问题,搓抹人员应在在混凝土尚未凝固前及时修补,然后浇水养护,水压不宜过大,以免坏砼表面六、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采用直接埋入法:门、窗、洞口胎模宽度应小于滑升模板上口宽度10mm,并与结构钢筋固定牢靠不得突出模板表面。
出模时应及时清理使其外露,其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0mm预留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预埋件应提前加工好,边滑升边预埋七、特殊部位处理雨棚与隧道在滑升时预留钢筋,出模后剔出钢筋,二次浇筑八、施工允许偏差及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1.施工允许偏差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mm)1直径<1%,且≯40mm2壁厚+10mm,-5mm3扭转任意3m高上的相对扭转值≯40mm4垂直度<1‰,且≯50mm5标高±30mm2.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1)测量方法序 号项 目方 法备 注1操作平台水平度标志法2垂直度垂球法九宫格测靶(2)水平控制滑升前采用水平仪分段作出标记,控制千斤顶提升高度采用限位卡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为准,一般为30~50cm,在千斤顶上方设限位卡,使所有千斤顶行程一致严格控制各千斤顶的升差,保证平台水平,勤检查,勤调整,做到心中有数操作平台上荷重尽量布置均匀,集中堆载不得超过1t3)纠偏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纠偏:A、操作平台倾斜法:一次抬高量≯2个千斤顶行程B、调整操作平台荷载纠偏法:在爬升较快千斤顶部位加荷,压低其行程,使平台逐渐恢复原位。
C、支承杆导向纠偏法当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达到目的时,采用此法继续纠偏,其方法有二种:a、在提升架千斤顶横梁的偏移一侧加垫楔型钢板,人为造成千斤顶倾斜b、切断支承杆重新插入钢管,把钢管有意地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倾斜;由于支承杆的导向关系,带动提升架上升达到纠偏的目的九、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2、统一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做好各项各级滑模工艺技术交底工作;项目复核人做好技术复核和变更联系工作,严格按照图纸和国家规范施工3、明确职责,质量实行项目经理、质量检查员和班长三级复核4、做好测量、定位、放线工作,并经甲方复查签证5、做好施工记录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和签证工作6、根据天气温度及时在砼中掺入外加剂,严格控制好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及砼的出模强度7、严格操作平台工作面管理,材料堆放均匀、整齐8、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9、保证施工人员,加强劳动纪律,严格交接班制度,滑升过程中各种人员不能脱岗,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第四章 安全技术一、施工现场1、必须做好“三通一平”;2、筒壁四周10m范围内应设警戒标志;3、滑模施工场地应有足够的照明,操作平台上的照明采用36V低压电灯;4、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参加滑模施工;5、应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有关规定。
二、操作平台钢平台应焊接可靠,铺板平整、严密、防滑、可靠,内、外吊架应满挂安全网三、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在施工前应作安全检查,操作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上下,应搭设可靠楼梯,并满挂安全网四、动力及照明用电1、应设置双回路或备用电源,电压380伏及220伏2、设置紧急断电装置及明显标志3、零线接地可靠五、通讯与信号上下间用对讲机联系和电铃作信号指示;联络不清、信号不明控制台及垂直运输司机不能启动六、防雷防火1、操作平台的最高点安装临时接闪器,与接地体相连;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2、垂直运输设备及人梯应与防雷装置的引下线相连3、雷雨时,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应下到地面,人体不能接触防雷装置4、操作平台上设置两只专用消防灭火器七、施工操作1、开始滑升前应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技术检查2、严禁超速滑升3、经常检查:检查钢筋埋件是否挂模板,检查砼是否有蜂窝、麻面,是否拉裂及坍落,千斤顶是否同步,中心是否偏移等,其要求如下:每班抄平一次,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度≯40mm,相邻两个千斤顶的相对高度≯20mm,用操作平台倾斜法纠偏时,其倾斜应控制在1%以内4.空滑施工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处理八、滑模装置的拆除拆除程序:液压控制系统→模板及围圈→内外吊脚手及安全网→操作平台及桁架→提升架与千斤顶1、采用全空滑拆除法拆除。
2、作业一律在白天,设备、材料均由塔吊下运,严禁向下投扔3、雷雨天、雾或风力>6级不得作业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人员培训一、劳动组织(见下表) 每班12小时,每天2班;全天连续作业总负责人(1人)滑模队长(1人) 土建队长(1人)班 长 钢筋工长(1人) 砼工长(1人) 木工工长(1) 安全员 抹灰工 起重工 技工 钢筋工 砼工 木工 质检员 电工(1) (7) (1) (8) (24) (28) (8) (1) (1)水泥库每班总人数82人(不包括平台下及后勤供应);其中:土建73人,滑模9人二、人员培训为使土建队与滑模队顺利配合,应将部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三、滑模施工技术交底提要(一)总则1、采取双班制,每天二十四小时连续作业;早六点半、晚六点半换班2、进行两次施工交底,第一次在组装前将所有班组长召集一起明确各工种工作任务,完成时间,质量要求,协调问题。
第二次在组装完成后滑升前,召集所有工种人员参加进行交底;明确纪律和工作方法,宣读各工种要点3、保证施工人数,加强劳动纪律,严格交接班制度;滑升过程没有值班人员批准,任何人不得脱岗4、设置总指挥,并且每班有管理人员值班5、平台上设置避雷装置,接地可靠;电源设漏电保护装置6、滑升时期不能停水、停电;否则,应提前24小时通知7、各工种作业工人应服从滑模人员指挥8、砂、石、水泥、钢筋开滑前全部到位9、所有施工人员准备雨衣10、当有雷电时,所有人员下到地面;并不得触摸防雷装置二)塔吊1、塔吊工作以提升钢筋、支承杆为主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砼输送泵输送砼至操作平台后用斗车接砼倒入库壁内3、塔吊的附着埋件应提前埋好,塔吊附着随滑升应及时完善三)搅拌机1、搅拌机工作能力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准2、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3、做好配合比试验,初凝时间2-3小时,终凝时间6-8小时;坍落度6-8cm4、准备缓凝剂,缓凝2小时;根据气候和现场情况调节使用四)砼工1、平台上每班砼工人数35人,振捣手应是熟练工,有责任心2、混凝土开始两个方向同时浇筑,每圈浇筑完成后再按反方向浇筑;每层在同一水平面上3、两次振捣点间距不能大于30cm;并要求复振,振捣器插入前一层砼深度50mm。
4、每层浇筑厚度为200~300mm,两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2小时)5、振捣时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正在滑升时不得振捣砼6、每次滑升时,检查是否有蜂窝、麻面五)钢筋工1、平台上每班钢筋工人数24人2、钢筋、骨架筋、埋件全部制作好方能滑升3、水平筋不大于9m,竖筋不大于4m,φ14以内所有接头采用绑扎4、钢筋起吊时每次不能超过1吨,均匀放在平台上,尽量放在内平台,绝对不能堆放在一个地方5、每次滑升时检查钢筋是否挂模板六)泥工(清光抹灰) 1、每班人数7人2、每次提升20~30cm,强度不高时就清光,不能等强度太高,否则表面粗糙;作业人员不能下平台3、出模时若有蜂窝麻面及时用同混凝土标号砂浆修补,避免影响外观效果第七章 质检及验收一、质量检查1、按偏差允许标准及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跟班质检,质检员有一票否决权2、砼试块留置: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组3、每提升2m至少检查一次垂直度,每次开滑前检查一次半径4、在每次模板提升后,应立即检查出模砼有无坍落,拉裂和蜂窝、麻面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二、工程验收1、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落》(GB50204—2002)要求进行工程验收。
2、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三、特殊的质量保证措施1、为使表面达到要求采取以下措施:a、使用新钢模,模板组装时倒梢1~2mmb、模板连接处夹海绵密封,模板下口挂海绵条,使其不漏桨c、保证滑升速度并及时清光d、若有不周之处,滑模完工后用砂轮打光局部处理2、为防止扭转采用以下措施:a、采用“GYD-60”千斤顶,爬升杆用国标φ48架子管b、比通常情况下增加10%的千斤顶用量c、停滑时用缆风绳四周固定d、严格按规定滑升,不超速滑升第八章 施工机具设备项 目名 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 量操作平台提升架[12-[14榀40其中标准型榀40中 型榀0门架大 型榀40内平台1600mm付40外平台1600mm付40内外环梁[8#米346内围圈[8#米116外围圈[8#米118拉 杆φ16mm根40中心盘φ1000mm付1花栏螺丝φ22mm付40内吊架∠40×4付40外吊架∠40×4付40模板模板L=1000mmm2116其中3012块2012块1512块1012块回型销个1200液压系统液压控制柜YKT-36台 1液压千斤顶GYD-60台40油路系统带高压油管、分油器各种接头组6垂直运输系统塔机座1人行跑道 钢管搭制座1砼输送泵台2其它电力系统套2养护系统套2无线对讲机对2电 铃对2第九章 材料、半成品、预埋件等供应计划由于滑升时间短,在开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1、钢筋的各项取样试验、砼试配。
2、砂、石、水泥进入场地要达总量的80%以上3、钢筋要全部制作好,并分类堆放整齐4、爬梯要全部制作好,编号摆放5、洞口模盒及预埋件制作好第十章 滑升总荷载计算与千斤顶数量及支承杆确定一、模板摩阻力根据《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钢模板与砼面的磨擦阻力系数取2.4KN/m2筒壁接触总面积S1=2×(18+0.35)×3.14×1.0=115m2,则摩阻力F=2.4KN/m2×S1= 2.4KN/m2×115m2= 276KN二、模板系统自重:围圈、提升架、模板等,其中:提升架: 46×85(kg/榀)=3910kg围 圈: 330×8(kg/m)=2640kg加 固: 410×8 (kg/m)=3280kg内平台: 46×22(kg/副)=1012kg外平台: 46×22(kg/副)=1012kg小 计: 118.5KN三、中心拉杆及中心盘围栏等中心拉杆:64根×9.35m/根×1.58kg/m=945kg中心盘:70 kg防护栏杆:128副×4kg/副=512 kg吊架:128副×4.85m/副×4kg/m=2483 kg钢模板:115m2×41.66kg/ m2=4791 kg内外铺设:267×0.04×875 kg/ m2=9345 kg小计: 181.46KN四、操作平台上施工荷载人员: 82人×70kg/人=5740 kg液压设备、电焊机、振捣棒、工具等:1000+200×4+80+350=2230 kg材料(堆放钢筋8000 kg、堆放砼2000 kg、埋件500 kg)=10500 kg其它:1000 kg五、千斤顶规格及数量确定千斤顶采用GY-60G型滚珠式千斤顶,主油管(φ16)、支油管(φ8)高压油路系统,HY-36型液压控制台;单个千斤顶承载力为额定承载力的1/3P=60/3=20KN,则P=20KN。
千斤顶个数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N≥(N+F)/P式中:N——滑模装置及施工操作总荷载 (432.96KN)F——砼与模板摩阻力 (276KN)P——千斤顶承载力 (20KN)经计算千斤顶个数为35.4个,本工程采用40个千斤顶六、支承杆规格确定支承杆采用φ48×3.5钢管架;支承杆承载力计算:计算公式:P0=(a/K)×(99.6-0.22L)式中 P0—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KN)a—工作条件系数,取0.7~1.0,视施工操作水平、滑模平台结构情况确定一般整体式刚性平台取0.7,分割式平台取0.8;K—安全系数,取值不应小于2.0;L—支承杆长度(cm)当支承杆在结构体内时,L取千斤顶下卡头到浇筑混凝土上表面的距离;当支承杆在结构体外时,L取千斤顶下卡头到模板下口第一个横向支撑扣件节点的距离则 P0=(0.7/2)×(99.6-0.22×95)=27KN>20KN由此可见,支承杆承载力大于千斤顶承载力,故,满足要求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 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study the policy for policy. Serious research about socia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XX policy, especially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and tax policy, and actively seek policy, projects and funds,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group mission to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