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高中或初中电路知识习题汇编

文档格式:DOC| 56 页|大小 3.17MB|积分 15|2022-09-25 发布|文档ID:15594955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高中或初中电路知识习题汇编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图示元件当时间t<2s时电流为2A,从a流向b;当t>2s时为3A,从b流向a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写出电流的数学表达式1.2图示元件电压u=(5-9e-t/t)V,t >0分别求出 t=0 和 t→¥ 时电压u 的代数值及其真实方向 图 题1.1 图 题1.21.3 图示电路设元件A消耗功率为10W,求;设元件B消耗功率为-10W,求;设元件C发出功率为-10W,求图 题1.3 1.4求图示电路电流若只求,能否一步求得? 1.5 图示电路,已知部分电流值和部分电压值 (1) 试求其余未知电流若少已知一个电流,能否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 试求其余未知电压 u14、u15、u52、u53若少已知一个电压,能否求出全部未知电压? 1.6 图示电路,已知,,,求各元件消耗的功率 1.7 图示电路,已知,求(a)、(b)两电路各电源发出的功率和电阻吸收的功率 1.8 求图示电路电压 1.9 求图示电路两个独立电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0 求网络N吸收的功率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1.11 求图示电路两个独立电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2 求图示电路两个受控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3 图示电路,已知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是12W,求r的值1.14 求图示电路受控源和独立源各自发出的功率1.15图示电路为独立源、受控源和电阻组成的一端口试求出其端口特性,即关系1.16 讨论图示电路中开关S开闭对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影响,加深对独立源特性的理解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2.1 图(a)电路,若使电流A,,求电阻;图(b)电路,若使电压U=(2/3)V,求电阻R2.2 求图示电路的电压及电流 2.3 图示电路中要求,等效电阻求和的值2.4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2.5 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2.6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2.7 求图示电路的最简等效电源图 题2.7 2.8 利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a) (b)图 题2.82.9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R 2.10 求图示电路的电流和。

    2.11列写图示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图 题2.11 2.12 图示电路,分别按图(a)、(b)规定的回路列出支路电流方程图 题2.12 2.13 用回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2.14 用回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图2.13 图2.14 2.15用回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的电流图 题2.15 图 题2.162.16 图示电路,列出回路电流方程,求 m 为何值时电路无解 2.17 图示电路,分别按图(a)、(b)规定的回路列出回路电流方程图 题2.17 2.18 图示电路中当以④为参考点时,各节点电压为Un1=7V,Un2=5V,Un3=4V,Un4=0求以①为参考点时的各节点电压 2.19 图示电路中已知部分支路电压及节点①、③之间的电压,求各节点电压 2.20用节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5A电流源发出的功率图 题2.20 图 题2.21 2.21 图示电路,用节点电压法求1A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2.22 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2.23 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图 题2.22 图 题2.232.24 用改进节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图 题2.242.25 列出图示电路的改进节点电压法方程 图 题2.25 图 题2.26 2.26 用任意方法求图示电路的电流和 2.27 求图示电路的输出电压 图 题2.27 图 题2.28 2.28 求图示电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流 2.29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的电压增益图 题2.29 图 题2.30 2.30 求图示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章 电路定律3.1 图示电路,已知A,求电阻R 3.2 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流 I 及 电阻消耗的功率 3.3 图示电路,当 IS = 2A 时,I = -1A;当IS= 4A 时,I = 0若要使 I = 1A,IS应为多少? 3.4 图示电路具有对称性,为两个输入电压。

    1)若(称为共模输入),计算输出电压2)若(称为差模输入),再计算输出电压3)若,将输入电压分解成,求出后再利用(1)、(2)的计算结果求此时输出电压 3.5图示电路中,N为无独立源二端口网络1)当IS1 = 2A,IS2 = 0时,IS1输出功率为28W,且U2 = 8V;(2)当IS1 = 0,IS2 = 3A时,IS2的输出功率为54W,且U1=12V求当IS1=2A,IS2=3A共同作用时每个电流源的输出功率 3.6求图示各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或诺顿等效电路通过这些实例,研究哪些电路既存在戴维南等效电路,又存在诺顿等效电路,哪些电路只能具有一种等效电路试总结其规律 3.7 求图示含受控源电路的戴维南与诺顿等效电路 3.8 图中N为含独立源电阻网络,开关断开时量得电压,接通时量得电流求网络N的最简等效电路 3.9 已知图示电路中时,其消耗的功率为22.5W;时,其消耗的功率为20W求时它所消耗的功率 3.10图示电路N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已知当时,;时,求网络N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3.11图示电路中N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

    已知当时,;时,I=1.4mA,22'的输出电阻为1)求当时,I为多少?(2)在时,将R改为200Ω,再求电流I 3.12 图示电路中N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已知当 时,U=15V;R=20Ω时,U=20V求 R=30Ω 时,U=? 3.13 图示电路,已知当开关S断开时,I = 5A 求开关接通后I = ? 3.14 图示电路,已知当 R=2Ω 时,I1=5A,I2=4A求当 R=4Ω 时I1和I2的值 3.15 图示电路,已知 U=8V, R=12Ω 求电流 I 和 I1 的值3.16 图示电路中,N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已知时,;时,端戴维南等效电阻为求电流与电阻R的一般关系 3.17 图示电路中 N 为纯电阻网络,利用特勒根定理求出电流 I 3.18 图中N为互易性网络试根据图中已知条件计算电阻R 3.19 用互易定理求图示电路电压 U 3.20 图示电路电流 I 可以写成I=K1U1+K2U2+K3U3+K4U4 试借助互易定理求各比例系数Ki(i= 1,…,4 ) 第四章 储能元件4.1图(a)所示电容。

    1) 设电压如图(b)所示,求出电流i2) 设电流如图(c)所示,且 t=0 时已存有0.5C的电荷,求出t=3.5s时的电压u 图 题4.14.2图示电容网络,已知1) 求等效电容2) 设各电容原未充电,,求各电容储存的电场能量 图 题4.2 图 题4.34.3 图示RC串联电路,设uC(0)=0,i(t)=Ie-求在00)试求t>0时的变化规律图 题4.6 图 题4.74.7已知图示电路中求控制系数4.8 设图(a)所示电感中i(0)=1A,现在两端施加图(b)所示电压。

    1) 求时间t为何值时电流i为零 (2) 求t=4s时电感上的磁链和存储的磁场能 图 题4.8 图 题4.9 4.9 求图示电路中电压的最大绝对值 4.10图(a)所示电感中,i(0)=0,周期电压u如图(b)求t=4s时电感电流值4.11 计算图示电路电容和电感各自储存的能量 图 题4.11 图 题4.12 4.12 图示电路已知,求电压的变化规律4.13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感 4.14 图(a)所示互感为全耦合证明图(b)是它的等效电路,其中4.15 证明图(a)所示由电感组成的梯形电路与图(b)所示的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相互等效,求出及变比n4.16图示电路中,要求u2=u1,变比n应为多少? 4.17 图示电路,设求8Ω电阻消耗的功率4.18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容 第六章 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1 已知图示电路中V、A、A、A试写出电压和各电流的有效值、初相位,并求电压越前于电流的相位差。

    6.2 写出下列电压、电流相量所代表的正弦电压和电流(设角频率为ω): (a) (b) (c) (d)30A6.3 下列各式中电压、电流、磁通、电荷均为同频率的正弦量,设角频率为ω试将各式变换为相量形式 (a), (b) (c)6.4 用相量法计算图题6.1所示电路的总电流 6.5 图示电路中正弦电流的频率为50Hz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0V和15A;当频率为100Hz时,读数为100V和10A试求电阻R和电感L6.6 图示各电路中已标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试求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6.7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A,rad/s求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及电源电压,并作各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6.8 在图示电路中各元件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设=1A,且取为参考相量,画出各电流、电压相量图,根据相量图写出各元件电压、电流相量6.9 已知图示电路中V,,,求 6.10 已知图示电路中的感抗,要求以电压为参考相量画出相量图,求电阻R和容抗6.11 设图题6.7所示电路中正弦电源角频率分别为500、1000和2000rad/s,试求此电路在这三种频率下的阻抗以及串联等效电路参数。

    6.12 求图示电路中电压相量的表达式 6.13 已知图示电路中S,V,A,rad/s求受控电流源的电压6.14 在图示移相电路中设,试求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相位差 6.15 图示电路中V,rad/s,试求输出电压6.16 图示为双T形选频电路,设已知输入电压及电路参数试求输出电压的表达式并讨论输入电压频率为何值时输出电压等于零?6.17 已知图示电路中V,rad/s试求电流 6.18 求图示一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 6.19 求图示一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并证明当时,与频率无关且等于 6.20 求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6.21 设图示一端口网络中V,rad/s求其戴维南等效电路6.22 图示电路中H,F,A求为何值时电压与电阻无关?求出电压 6.23 图中为正弦电压源,rad/s问电容C等于多少才能使电流的有效值达到最大? 6.24 图示阻容移相器电路,设输入电压及、已知,求输出电压,并讨论当由零变到无穷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变化范围 6.25 图示电路,,角频率rad/s。

    要求无论怎样改变,电流有效值始终不变,求的值,并分析电流的相位变化情况6.26 图示RC分压电路,求频率为何值时与同相? 6.27 图示RC分压电路,求电路参数满足什么条件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在任何频率下都保持同相位?并求的值6.28 设图示电路中,,,,,,V 6.29 图示电路,要求在任意频率下,电流与输入电压始终同相,求各参数应满足的关系及电流的有效值 6.30 图示电路,设V,求网络N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 6.31 图为三表法测量负载等效阻抗的电路现已知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读数分别为36V、10A和288W,各表均为理想仪表,求感性负载等效阻抗Z再设电路角频率为rad/s,求负载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6.32 图示电路,已知电压,电流,电源输出功率求负载阻抗及端电压6.33 已知图示电路中V,设功率表不消耗功率 ,问它的读数应为多少?6.34 已知图示电路中负载1和2的平均功率、功率因数分别为W、(感性)和W、(容性)试求各负载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两并联负载的总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6.35 功率为40W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各100只并联在电压220V的工频交流电源上,设日光灯的功率因数为0.5(感性),求总电流以及总功率因数如通过并联电容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问电容应为多少?求这时的总电流6.36 图示电路,,吸收的平均功率,功率因数(感性)求电压有效值和电流有效值 6.37 图示电路中V,rad/s,问负载阻抗Z为多少可获得最大功率?求出此最大功率 6.38 图示电路中电源频率kHz,V,内阻,负载电阻为使获得最大功率,和应为多少?求出此最大功率6.39 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V,内阻,负载阻抗,问理想变压器的变比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功率?试求此最大功率 6.40 图示电路,已知,耦合系数,,角频率rad/s求负载阻抗为何值时它消耗的功率为最大?并求此最大功率第七章 三相电路7.1已知对称星形联接三相电源的A相电压为,试写出各线电压瞬时表达式,并作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7.2已知星形联接的负载各相电压相量分别为,试计算各线电压有效值7.3今测得三角形联接负载的三个线电流均为10A,能否说线电流和相电流都是对称的?若已知负载对称,试求相电流。

    7.4对称三角形联接的负载与对称星形联接的电源相接已知负载各相阻抗为(8-j6)Ω,线路阻抗为j2Ω,电源相电压为220V,试求电源和负载的相电流7.5作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其每相内阻抗为,供给一个功率因数为0.8的感性对称三相负载,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得三相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各为380V和2A若把此负载断开,电源输出电压应为多少?7.6 图示电路电流表的读数均为2A,求电流和图 题7.67.7一个联接成星形的对称负载接在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无中线),负载每相阻抗1)求负载相电压和相电流,作电压、电流相量图;(2)设C相断线,重求各相电压和相电流;(3)设C相负载短路,再求各相电压和相电流7.8一个联接成三角形的负载,其各相阻抗,接在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1)求线电流和负载相电流;(2)设负载中一相断路,重求相电流和线电流;(3)设一条端线断路,再求相电流和线电流7.9星形联接的负载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相接,各相负载的电阻分别为无中线,试求各相电压7.10已知星形联接负载的各相阻抗为(10+j15)Ω,所加线电压对称,为380V试求此负载的功率因数和吸收的平均功率。

    7.11 某对称负载的功率因数为(感性),当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时,其平均功率为30kW试计算负载为星形接法时的每相等效阻抗7.12一对称三相负载与对称三相电源相接,已知其线电流,线电压,试求此负载的功率因数和吸收的平均功率7.13某负载各相阻抗Z=(6+j8)Ω,所加对称线电压是380V,分别计算负载接成星形和三角形时所吸收的平均功率7.14两组对称负载并联如图所示其中一组接成三角形,负载功率为10kW,功率因数为0.8(感性),另一组接成星形,负载功率也是10kW,功率因数为0.855(感性)端线阻抗要求负载端线电压有效值保持380V,问电源线电压应为多少? 图 题7.14 7.15图示对称三相电路,负载的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11.6kW,功率因数为0.8,现并联星形接法的对称三相电容,使并联部分的功率因数达到1,工频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求电容C值和负载实际电压及吸收的平均功率7.16图示为用功率表测量对称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一种方法,已知功率表的读数为4000W,求三相负载的无功功率 图 题7.15 图 题7.16第八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8.1求图示倒锯齿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并画出频谱图。

    8.2 设图示电路中正弦电压,由于存在二极管,电流为非正弦周期量试求电流i的有效值和此二端电路输入的平均功率8.3 RLC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端口电流,角频率rad/s,求R、L、C及的值8.4 图示电路N为无独立源网络,,1) 求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2) 求网络N吸收的平均功率;(3)求三种频率下网络N的等效阻抗 图 题8.4 图 题8.5 8.5 图示电路,一个线圈接在非正弦周期电源上,其源电压为设,求线圈电流的瞬时表达式及其有效值,并比较电压和电流所含三次谐波百分数8.6 图示电路中,电压试求电流i及其有效值以及此电路吸收的平均功率 图 题8.6 图 题8.7 8.7 图示电路中,已知,,求电压及其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 8.8已知图中求电流i和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图 题8.8 图 题8.98.9图示电路中,, , 试求电压u及其有效值 8.10已知图示电路中,求电流i的有效值。

    图 题8.10 8.11 图示电路,直流电压源,非正弦周期电流源波形如图(b)所示求电阻消耗的平均功率8.12已知图示电路中,.求两电阻吸收的平均功率和电源发出的平均功率8.13已知图示电路中输入电压,当负载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分别计算输出电压(1)负载为电阻R=10Ω;(2)负载为电感,且 图题8.12 图题8.13 第九章 网络函数和频率响应9.1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及其截止频率,指出通带范围 9.2求图示RC并联电路的输入阻抗,大致画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确定通带、阻带和截止频率9.3 图示电路,在什么条件下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波形相似?即在任何频率下等效输入阻抗为不变的实数,求出表达式 9.4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它具有高通特性还是低通特性?9.5求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为开路电压),写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指出电压的相位随频率变化的范围 9.6求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当时,此网络函数有何特性?9.7设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其中。

    求电压UL和电阻R2 9.8 图示电路已知,rad/s时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大,量值是1A,此时1) 求R、L、C及品质因数Q;(2) 求电压9.9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角频率为rad/s,通频带为rad/s,谐振时阻抗为求R、L、C9.10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876Hz,通频带为750Hz到1kHz,已知1) 求R、C及品质因数Q;(2) 设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3.2V,求在上述三个频率时电路的平均功率;(3) 求谐振时电感电压和电容电压9.11 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感,若要求电路的谐振频率覆盖中波无线电广播频率(从550Hz到1.6MHz)试求可变电容C的变化范围 9.12 已知图示电路中,试求当两线圈顺接和反接时的谐振角频率若在这两种情况下外加电压均为6V,试求两线圈上的电压和 9.13 图示电路,正弦电流源有效值,角频率rad/s,,,问可变电容C为何值时电流I最小? 可变电容C又为何值时电流I为最大?并求出I的最小值和最大值9.14电阻为、电感为160mH的线圈与一可调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rad/s的电源上当调节电容使电路达到谐振时,问电容器和线圈的端电压各为多少?9.15 求图示一端口网络的谐振角频率和谐振时等效阻抗与R、L、C的关系。

    9.16试证图示电路中是带通函数若要求其谐振频率带宽,且,试求L和C9.17 RLC并联电路中,已知谐振角频率rad/s,谐振时阻抗为,频带宽度为rad/s求R、L、C 9.18已知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试求电流和 9.19 图示RLC并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已知,,电容电流有效值求R和C的值9.20 设图示滤波电路的输入电压中除直流分量外尚有的正弦分量若要求输出电压中正弦分量占滤波前的5%,问电容C应为多少? 9.21图示滤波器能够阻止电流的基波通至负载,同时能使九次谐波顺利地通至负载设,基波频率,求电感L1和L2第十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10.1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初始值、和10.2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初始值、及开关两端电压 图题10.1 图题10.210.3 图示电路,开关原是接通的,并且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变化规律10.4 图示电路,开关接通前处于稳态,时开关接通求时的电压及电阻消耗的能量 图题10.3 图题10.410.5 图示电路,开关原是断开的,时接通。

    求时的电流10.6 图示电路,开关原是接通的,时断开,已知 图题10.5 图题10.610.7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换路求时的电压 10.8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换路求时的电流 图题图题10.7 图题10.810.9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电压10.10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电感电流 图题10.9 图题10.1010.11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开关接通求为何值时10.12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电压 图题10.11 图题10.1210.13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r突然由10Ω变为5Ω求时的电压10.14图示电路,为阶跃电压已知当时,零状态响应V现把C换成5H电感,其它参数不变,再求零状态响应 图题10.13 图题10.14 10.15图示电路,设。

    求时i的变化规律,指出其中的强制分量与自由分量10.16 图示电路,设V ,时处于稳态求时的变化规律,指出其中的强制分量与自由分量 图题10.15 图题10.1610.17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电压10.18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断开求时的电压 图题10.17           图题10.1810.19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时开关由a倒向b求时的电压10.20图示电路,已知时开关S1接通,时开关S2接通求时的电压,并画出波形 图题10.19 图题10.2010.21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换路,求时的电压10.22 图示电路时处于稳态,并且时开关接通求时的电压和 图题10.21 图题10.2210.23 图示电路时开关接通,设,求时电压和的变化规律图题10.2310.24图示电路,已知,求电流10.25求图示电路时独立电压源的输出功率。

    图题10.24 图题10.2510.26 图(a)所示电路,电压源波形如图(b)所示求电压的变化规律10.27图示电路,设求电流,并画出波形图图题10.26 图题10.2710.28电路及输入电压波形如图所示求证在稳态时电容电压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 其中图题10.2810.29电路如图所示1)求的单位阶跃特性2)求的单位冲激特性10.30 图示含运算放大器电路,V,求阶跃响应 图题10.29 图题10.3010.31求图示电路电压的单位冲激特性,并画出其波形10.32图示电路,已知,求冲激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图题10.31 图题10.3210.33电路如图(a)所示,试用卷积积分计算分别为图(b)、(c)时的零状态响应图题10.3310.34 图示电路,时开关突然接通1)求电路为振荡、非振荡过渡过程时电阻R应满足的条件。

    2)设求零输入响应10.35求图示电路的单位阶跃特性及单位冲激特性图题10.34 图题10.3510.36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开关打开要求在时满足,求电路参数应满足的关系 10.37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开关接通求时的全响应 图题10.36 图题10.3710.38列出图示电路的标准形式状态方程10.39图示电路1)列出电路的状态方程2)由状态方程求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图题10.38 图题10.39第十一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1.1根据定义求和的象函数11.2 设求的象函数11.3 设(设t为纯数)分别求对应象函数、、,验证卷积定理11.4 求下列函数的原函数a), (b) , (c) 11.5 分别求图示电路的等效运算阻抗或等效运算导纳 11.6 图示电路,设电感电压零状态响应象函数为,求电源电压[用表示]11.7 图示电路,已知V,求零状态响应 11.8 图示电路,已知,求零状态响应11.9 图示电路,开关接通前处于稳态已知, 。

    求开关接通后电容电压u 11.10图示电路在零状态下,外加电流源,已知G=2S,L=1H,C=1F试求电压11.11图示电路中外加阶跃电压,已知C1=0.3F,C2=0.3F,R=11Ω求零状态响应电压及电流 11.12图示电路开关断开前处于稳态求开关断开后电路中、及的变化规律11.13图示电路,A,,V,A求的变化规律 图 题11.13 图题11.1411.14图示电路开关接通前处于稳态,已知, US=1V求开关接通后的响应和11.15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R1=30Ω,R2=11Ω,, 求开关接通后的电感电流 11.16图示电路为零状态,已知,,,求开关接通后的电流i11.17图示电路为零状态,已知 11.18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在时将开关接通求出电压u2的象函数,判断此电路的暂态过程是否振荡,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初始值和终值定理求u2的初始值和稳态值11.19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求开关接通后电压的象函数,判断响应是否振荡? 11.20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US=50V,R1=1Ω,L=1H,C=1F试求电阻R为何值时电路处于临界状态?求R恰好等于临界电阻时流过它的电流i。

    11.21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及其单位冲激特性 11.22电路如图所示求转移电流比,并画出当分别为-30Ω、40Ω、-2Ω、-80Ω时的极点分布图,讨论对应的单位冲激特性是否振荡,是否稳定11.23电路如图所示求网络函数以及当时的正弦稳态电压u 11.24图示二端口网络,已知当时,全响应;当时,全响应求当时的全响应11.25图示电路,已知当时的零状态响应现将R换成1Ω电阻,将C换成0.5H电感,换成单位冲激电压源,求零状态响应u 11.26图示电路网络函数为,若输入正弦电压相量为,角频率为rad/s,又已知试求全响应第十三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13.1 在图示网络的图中,问下列支路集合哪些是割集?哪些不是割集?为什么?(1)1、3、5;(2)2、3、4、7、8;(3)4、5、6;(4)6;(5)4、7、9;(6)1、3、4、7 13.2 在图示网络的图中,任选一树,指出全部的基本回路的支路集合和全部基本割集的支路集合 13.3 设某网络的基本回路矩阵为(1) 若如已知连支电流A,A,A,求树支电流2) 若已知树支电压V,V,V,求连支电压。

    3) 画出该网络的图 13.4 网络的图如图所示,已知部分支路电流若要求出全部支路电流应该怎样补充已知条件? 13.5 网络的图如图所示,已知其中的三条支路电压,应该怎样补充已知条件,才能求出全部未知支路电压?13.6 设某网络图的关联矩阵为取1,2,3支路为树支,写出基本割集矩阵13.7 某网络图的基本割集矩阵为画出对应的网络的图13.8 已知某网络图的基本回路矩阵试写出此网络的基本割集矩阵13.9 某网络有6条支路,已知3条支路的电阻分别是,,;其余3条支路的电压分别是V,V,V又知该网络的基本回路矩阵为试求全部支路电流13.10 图示网络的图,根据所选的树,列出独立的KCL方程和独立的KVL方程,并写成矩阵形式13.11 电路如图所示利用矩阵运算列出节点电压方程 13.12 电路如图所示利用矩阵运算列出节点电压方程13.13 图示电路,选择专用树,列出状态方程 第十四章 二端口网络14.1 求图示各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 图题14.114.2 一个互易网络的两组测量值如图题14.2所示试根据这些测量值求Y参数。

    图题14.214.3 在线性RLC二端口网络的端口1处接单位阶跃电流源, (a)端口2短路时算得:V, A(b)端口2接上一个4Ω电阻时算得:V, A试在复频域内求该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矩阵Y(s)14.4 求图示各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 图题14.414.5求图示各二端口网络的A参数 图题14.514.6 图示二端口网络当开关S断开时测得;开关S接通时测得求网络N的传输参数矩阵A图题14.614.7 求图示各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 图题14.714.8 设二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1)求它的混合参数矩阵H;(2)若,,求它消耗的功率14.9 试绘出对应于下列开路阻抗矩阵的任一种二端口网络模型a); (b); (c)14.10 证明给定Y参数可以用图题14.10所示电路来等效,求等效电路参数 图题4.10 图题4.1114.11 证明给定Z参数可以用图题14.11所示电路来等效,求等效电路参数。

    14.12 图示电路可以用来等效二端口网络试分别求出、和n与Z参数和A参数的关系在怎样条件下变比n为实数? 图题14.1214.13图示二端口网络N的阻抗参数矩阵为问为何值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此功率 图题14.13 图题14.1414.14 图示电路,已知,二端口网络阻抗参数矩阵求ab端戴维南等效电路并计算电压14.15 图示电路,二端口网络输出端接电阻,定义,求出与二端口网络导纳参数和传输参数的关系 图题14.15 图题14.1614.16 图示电路,电源含有内阻,定义,求出与二端口网络阻抗参数和混合参数的关系14.17 图示电路, 已知二端口网络的混合参数矩阵为 图题14.17 图题14.1814.18 图示网络N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输入端口处于匹配连接,并且求电流和14.19 图示电路中N为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已知当时,,;当时,。

    求终端接电阻时的电流和 图题14.19 图题14.2014.20 图示二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矩阵为Z(s)=1) 若输入电压,试求零状态响应;(2) 若输入电压,试求正弦稳态输出电压14.21已知图示电路中N的传输参数矩阵为,图题14.2114.22 图示电路,电阻网络N的传输矩阵为,电容μF, ,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如图(b)求响应的变化规律 图题14.2214.23 图示电路,已知,网络N的导纳参数矩阵为求零状态响应图题14.2314.24设对称二端口网络导纳矩阵为,求它的特性阻抗和传输系数14.25图示三个二端口网络级联,已知的阻抗参数矩阵为 ,的传输参数矩阵为求复合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系数 图题14.25 图题14.2614.26 已知图示网络N的阻抗参数矩阵为,求复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习 题 答 案第二章习题答案2.1 (a) ;(b)2.2 2.3 2.4 2.5 2.6 (a); (b)2.7 (a)Uoc=15V, Ri=5W; (b) Uoc=100V, Ri=5W2.8 2.9 2.10 2.11 (a) (b) I1+I2+I3=0 -I2-I3+I4=0R1I1-R2I2-R4I4=US-R1IS R2I2-R3I3=-US2.12 (a) AVV(b) AVVV2.13 2.14 2.15 2.16 令系数行列式为零得时电路无解。

    2.17 (a) (b) 2.18 U¢n1=0, U¢n2= -2V, U¢n3= -3V, U¢n4= -7V; U12=2V, U13=3V, U14=7V, U23=1V, U24=5V,U34=4V2.19 2.20 W2.21 W2.22 2.23 补充方程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略第三章习题答案3.1 3.2 (a)I = 1A, P » 2.007W; (b)I = -10A, P = 100W3.3 IS=6A3.4 3.5 3.6 (a) Uoc=10V, Ri =5W; (b) Uoc=90V, Ri=5W(c) Uoc=15V, Ri = 5W; (d) Uoc=100V, Ri= 5W (e) ISC=10A; (f) Uoc=10V(g) ISC=10A; (h) Uoc=10V, Ri= 5W3.7 (a) Uoc=8V, Ri = -10W; (b)Uoc=12V, Ri= 4W3.8 Uoc=18V, Ri=5W3.9 3.10 Uoc=12V, Ri=4W3.11 (1)(2) 3.12 U=22.5V3.13 3.14 I1 » 2.963A, I2 » 4.370A3.15 I= 0.4A, I1=0.0125A3.16 3.17 I=1.6A3.18 3.19 U= 80V3.20 K1= 1/84, K2= 1/84, K3= 1/28, K4= 2/21第四章习题答案4.1 I=0.382A4.2 U ¢=15V, U ² =24V4.3 I1=0.1A, U1=1V4.4 (G1+G2)Un1-G2Un2+f1(Un1)+f2(Un1-Un2-US2)=G1US1 -G1Un1+(G2+G3)Un2-f2(Un1-Un2-US2)=IS4.5 R1Ia-f1(Ia-Ib)=US R2Ib-f1(Ia-Ib)+f2(Ib-IS)=04.6 4.7 或者 4.8迭代式为,收敛时U»2.9104V4.9 (1)U » 0.5032V;I1 » 7.212A (2)U » - 0.5053V;I1 » 7.178A4.10 U=1.6V4.11 I » 1.0714A4.12 (1)U2= - 0.025ln(105U1);(2)U2= - 10-5e40U1第五章习题答案5.1 (1) ; (2)5.2 (1)0.08F; (2)5.3 电阻消耗的电能为0.5I2R2C,电容存储的电能为0.5I2R2C,二者相等5.4 5.5 5.6 V5.7 5.8 (1)t=3s;(2)y (4s)= -1Wb,w(4s)=1J5.9 5.10 i(4s)=4A5.11 5.12 5.13 5.14 证明略5.15 ; ;5.16 5.17 5.18 第六章习题答案6.1 U=70.7V, I1=1.414A, I2=2.828A, I3=3.535A;6.2 (a) u=10cos(w t-89.5°)V (b) u=10cos(w t+233.1°)V(c) i =20.8cos(w t-10°)A (d) i =30cos(w t+180°)A6.3 6.4 6.5 R=5.09W, L=13.7mH6.6 6.7 uR=200cosw tV, uL=200cos(w t+153.4°)V uC=uR, iL=cos(w t+63.4°)A, iC=2cos(w t + 90°)A u=284cos(w t+135°)V6.8 6.9 IS=1A6.10 R= XL, XC=XL6.11 ;;6.12 6.13 6.14 uo比ui超前90°6.15 uo=1.58cos(w t-18.4°)V6.16 ; 6.17 6.18 (a) (11.12+j1.8)W 6.19 6.20 6.21 (a) (b)6.22 6.23 C=250mF6.24 当 时, 越前于;当 时, 越前于;当 时, 与同相位;6.25 当时, 滞后为; 当时,滞后为从向0变化;当时,与同相位;当时,越前为从0向变化;当时,越前为。

    6.26 f=1/(2pRC)6.27 ; 6.28 UAB=83.6V6.29 6.30 6.31 6.32 Z= j3.66W , U2= 36.6V6.33 P= 200W6.34 Q1=60Var, Q2= - 40Var, S1=100VA, SL=50VA, P=110W, Q=20Var,S=111.8VA, l=0.9846.35 I=48.1A, l=0.756, C=201mF, I¢=40.4A6.36 U=240.2V, I=4.12A 6.37 Z=(0.8+j0.4)W, Pmax=0.125W6.38 L=0.484mH, C=0.0194mF, Pmax=2mW6.39 n=0.5 Pmax=444W6.40 ,W第七章习题答案7.1 7.2 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227V、227V7.3 不能;5.77A7.4 电源相电流为82.5A,负载相电流为 47.6A7.5 Ul=395V7.6 7.7 (1), ; (2) ,;(3),,7.8 (1)I1=22.8A,IP=13.2A (2)断路相电流为0,两非断路相电流均为13.2A,连接两非断路相交点的线电流为22.8A,另两端线电流均为13.2A。

    (3)断路端线中电流为0,两非断路端线中电流均为19.8A,与断路线端线相连的两相电流均为6.6A,其余一相电流仍为13.2A7.9 三相电压分别为198.4V、221.4V、242.3V7.10 , P=4.457kW7.11 7.12 ,kW7.13 PY =8.7kW, PD =26kW7.14 V7.15 C=191mF,U1=328V,P=8.6kW7.16 Q=4000var第八章习题答案8.1 8.2 I=1.57A, P=73.95W8.3 R=10W, L=31.86mH, C=318.34mF, ji=99.45°8.4 (1)U=80.01V,I=58.74mA;(2)P=3.42W(3)Z(1)=1.25Ð-45°kW,Z(2)=2.5kW,Z(3)=2.5Ð45°kW8.5 A, A , 8.6 i(t)=[44cos(w t + 65°) + 29.5cos(3w t-11.6°)]A, I=37.5A, P=7.02kW8.7 u=[1+cos(w t-90°)+0.06cos(2w t-146.3°)]V, P=2.003W8.8 A , P=8W8.9 u=。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renrenhao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