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文档格式:DOC| 10 页|大小 39KB|积分 15|2020-07-21 发布|文档ID:1447257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 叶繁殖后代3、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反应式: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 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 这几个阶段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7、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叶子 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1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19、你所种的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越来越高,越来越粗)20、植物茎有什么作用? 1、支撑植物 2、运输水分和养料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的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21、凤仙花、串红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丝瓜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叫缠绕茎;葡萄、爬山虎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西瓜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2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23、茎的横切面大部分为圆形,如杨树的茎;有的呈四方形,如蚕豆,金钱草的茎;还有的呈扁圆状,如仙人掌的茎24、到了植物开花期间,植株有什么变化?(增长缓慢直至停止)25、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椭圆形,由绿色变成黄色)26、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27、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28、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29、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二号钟罩:老鼠刚开始可正常生活,后来会死亡原因:老鼠不断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密闭的罩内氧气不足,最后窒息而死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蚕卵的颜色变化:白色--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3、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蚁蚕。

    4、养蚕窍门四步骤①出卵用毛笔或羽毛轻刷到桑叶上…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5、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蚕的生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空气和湿度)6、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7、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8、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种形态的变化阶段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9、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10、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11、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12、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体色呈褐色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13、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14、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15、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16、蚕的外形是白色,圆筒状,有头、胸、腹三部分在蚕要吐丝前,它不怎么吃叶子,且身体开始发黄发亮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17、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18、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9、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20、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1、常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完全变态的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22、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23、动物:卵生:从卵孵化而来如蚊子、苍蝇、蝗虫、乌龟、鱼、青蛙、鸡、蝴蝶、鸟、蜻蜓、鱼„„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如猫、人、牛、猪、羊、狗、熊猫„„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如蜻蜓、蝴蝶、蟾蜍„„不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如鸡、山羊、熊猫、鱼„„24.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25、人的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 16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2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5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27、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28、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著的变化29、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30、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31、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三年级 第三单元 温度和温度计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他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一般的市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3. 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的3个问题:是什么温度计?单位?每个刻度是多少?测量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读数: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零下摄氏度的读写:-25℃可以读为零下25摄氏度)4.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体温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5. 温度计以0℃为分界线,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 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要从下往上数6.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7. 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8.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9.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月热量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10. 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11. 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12. 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13.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14. 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玻璃杯壁上出现一层冰霜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15. 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他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并且有一定的体积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16.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一直流不完,而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江河胡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胡海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17. 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一:1. 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3. 比较测量结果实验二:1. 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2. 连续测量10分钟(或更长)3. 比较探研结果结论: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18. 实验名称: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实验材料:杯子,冰块,自来水问题猜测: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实验过程:冰块装入一只杯子,自来水装入另一只杯子,第三只杯子里什么也不装;隔几分钟之后观察三只玻璃的外壁,装入冰块的杯子外面有水珠现象分析:玻璃杯不渗水,冰化了,杯子水没满。

    实验结论: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19. 实验名称:水蒸气是如何变成水的?问题猜测:与温度有关实验材料:大玻璃杯,小玻璃杯,热水实验过程:在小玻璃杯里加入一些热水,用大玻璃杯罩住盛水的小玻璃杯现象分析:从水里蒸发得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就会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珠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第四单元 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①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②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③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钴镍可以被吸引)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3、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中间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6、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8、(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司南”是中国最早的指南针9、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10、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11、自制小磁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12、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13、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是磁体南极,地球的南极是磁体的北极14、磁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15、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使用磁来储存信息的16、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准备的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制作的过程:⑴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⑵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⑶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这样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17、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挥作用的呢?答:“门吸”里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原理发挥作用的18、判断磁铁指南北的方法方法一用悬挂法: 用一根绳子系在磁铁中间,让它在空中自由旋转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方法二用指南针法 :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未知南北极磁铁的一端,相吸,磁极相反;相斥,磁极相同方法三用水浮法:把磁铁放到泡沫上,把泡沫放到水中让它自由旋转,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19、自制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南极和北极? 能,悬挂法,用已知判断未知,水浮法, 20、有A、B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已知一块为磁铁,一块为铁块问:只利用这两个物体,判断磁铁和铁块?方法:用A去吸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不能,则A为铁块21、实验名称:如何加快水的蒸发实验材料:蜡烛 水 勺子实验过程:把两个勺子分别加入三分之二的水,一个放在蜡烛上加热,一个放在常温中。

    实验现象:加热的勺子水先蒸发了实验结论: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22、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的方法实验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zaitu9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