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繁星》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苏教版

文档格式:DOC| 2 页|大小 14KB|积分 15|2020-05-03 发布|文档ID:1189049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繁星》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形象思维,充分感受作品蕴含的各种美这里以《繁星》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1、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繁星》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短小凝练的散文佳品其中朴素而优美的语言首先让人赏心悦“耳”,语言的亲切、流畅透出一种平易、自然的美教师一上课就用柔和而舒缓的调子范读课文随着音乐般语言的感染,学生的想象初步开启,“美”的火花在脑海中闪烁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时,注意声与情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美如,在理解“纳凉”这个词时,启发学生想象,“纳凉”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那种在星空下摇着扇子,坐着闲谈的情形使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艺术手法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如读到“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时,可逐渐放慢速度,每一个分句之间,延长停顿时间,直到最后基本上停了下来,做到没有声音,这是一种“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间,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

    2、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作者通过凝练的艺术笔墨向读者展现了三幅美丽的繁星图景,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繁星”形象生动的词句(如“密密麻麻”“半明半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加以想象,把这三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南京观星时,引导学生理解“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要学生描绘出菜园夜晚的景象,把学生带到一个菜香飘溢、蝉鸣蛙叫的田园世界 另外,抓住第二段“……光明无处不在”启发:这仅仅是指夜空吗?还指哪些呢?让学生充分想象,看到一个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对前途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向往光明的清晰形象,从而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3、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美 感情浓郁而真挚是《繁星》的又一个特点教学时,紧扣“情”字导读全篇,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 首先,在理解每次观星后的感受时,不让学生直接说出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而是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如第三次观星后的感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教师启发: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学生马上回忆在妈妈怀里的感受:甜蜜、舒适、安宁、温暖、幸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概括出其中的感情,这些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在比较作者观星三次不同感受时,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感情是按“新朋友——老朋友——母亲”一步一步加深,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而起伏变化,从中受到感染4、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意境,是文学“美”的最高体现,是作者想象的艺术结晶要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就必须通过想象作者在第三次观星时已完全被“星星”所陶醉了,“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感情变得更加深沉闪烁不定,飘浮欲坠的繁星,像是“无数萤火虫”,在他“周围飞舞”,他完全置身于星的怀抱中了这段文字创造了一种“物我化一”的意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流溢,显得明澈而真切在教这一段时,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时作者的感受,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进一步童话式的启发:“眨眼”在向我暗示什么呢?“说话”又说了些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一浪击起一浪 “他忘记了一切”,他忘记了什么呢?联系当时作者的实际,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忘记了旅途的艰辛,环境的单调,游子的失落、孤独和寂寞……最后,升华式的启发:孩子睡着了,睡得很甜,他做梦了,他梦见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anyue2019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