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讲授法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学准备 : 投影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3、引导分段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交流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2、分段读通课文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3、齐读第一段4、当堂背诵第一段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2、交流自学情况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4、钢笔描红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2、背诵第一段3、区别形近字组词未( )悄( )社( )梁( )渡( )末( )稍( )杜( )粱( )度(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课件出示)(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小组交流讨论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5、指导朗读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五、总结课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学过程: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 qíng)奋 远渡重( zhòng chóng)洋 剥( bāo bō)离 华( huá huà )罗庚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三、课文内容填空1、( )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 ),长大后就更( )了,还做了个( )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 )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 )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3、童第周学习基础差,但他( ),就在校园里( ),( ),总要( )回顾一下当天的( )他还十分注意( )学习方法,终于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 ),在生物学界引起轰动他证明了即使( ),只要( ),也是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数学家( )所说:“( ),一分辛苦一分才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鲜花”指( ),“汗水和心血”指( ) )、( )、( )这些词都说明:勤奋才能成才,被无数事例证明四、阅读(课件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 豪)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xí ɡunàn( )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改正)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dù( )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 (1)、选择( )里的正确字词,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2)、补出华罗庚的一句话,写在文中横线上2分)(3)、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分)(4)、读了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5)、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3分)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6)、写出几个你最喜欢的四字词。
至少四个)(4分) 五、拓展练习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如:黄昏是勤劳者的早晨,早晨是懒惰者的黄昏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美)富兰克林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板书设计:16.说勤奋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重点难点:学习课文列举的故事,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齐答——勤奋!“是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投影)你读了这句话,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研读课文1、(投影)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学生辨析,再读第一自然段2、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板书: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轻轻打开课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自读课文第2、3小节阅读前,教师出示阅读要求:①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可以读出声来,也可以默读②四人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笔划出有关词句3、学习情况交流根据表格的完成)(讨论后交流,教师出示比较表格) 人物成功的标志相同点不同点启示司马光《资治通鉴》勤奋天资聪颖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童第周青蛙卵剥离手术勤奋基础差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1)司马光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他是怎么编成史学巨著的?这句话中应强调哪几个词?为什么?指导朗读,重读“19年”“终于” (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2)童第周的成功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板书:青蛙卵剥离手术追问: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齐读这句话两个人能获得成功,关键靠的是什么?就是勤奋3)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司马光的勤奋?学生回答后,教师随机出示:(①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②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师生交流:A、上面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下面一句呢?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这就叫“一生勤奋”谁来读上面一句?B、学生读,“滚瓜烂熟”追问: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就是勤奋!齐读这一句C、谁来读下面一句?学生读,追问: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
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D、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司马光的成功,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4)又有哪些句子能反映童第周的勤奋?体现在哪里?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A、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B、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师生交流: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他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相机理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名列前茅后童第周就满足了吗?没有,他也是“一生勤奋”,引说——因为勤奋,所以他(才能去比利时留学),因为勤奋,他(才能完成那么高难度的手术!)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5)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很勤奋,都成功了让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再读一读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要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6)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天资聪明,一个起步晚、基础差①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出示“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②为什么作者要选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事例?为了证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③现在理解了吗?手中的鲜花是指(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 )(7)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才获得成功的可惜,我那几个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师生对话(师扮演学生1:老师,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师扮演学生2:老师,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如果加上一些名言警句,我想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些相机投影出示名言警句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说得很好谢谢你们,回去我就照你们的说。
请你在小书签上写下这些名言警句,以后可以自勉,也可赠送给同学抄完后再读一读名言警句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1、教师引读: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会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四、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同步阅读里面的《说“勤”》,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2、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也可做成自己的名言书签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延伸练习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说理性课文,了解了在和别人讲道理的时候,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用事实证明,最后再联系上文总结一下。
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令人信服要是把这种方法掌握好了,同学们都可以当个很会做思想工作的小小班主任了,怎么样?咱们就来学着课文的说理方法,先来试试别的话题例: 谈礼貌 讲诚信出示一些名言警句 小故事 指导学生演讲 附、板书 说 勤 奋 表观点 司马光(天资聪明) 《资治通鉴》 摆事实 童第周(基础差) (名列前茅) 蛙卵剥离 一生勤奋 再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