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就是生活本身

阅读写作就是生活本身高考讲座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褚树荣20110129 一 声长叹,响彻千古!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妻不下机,嫂不为炊,及为从约长, 佩六国相印,秦之妻嫂,俱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秦乃笑谓嫂曰:“何前 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也一《夜航 船》小叔:大嫂为何前倨而后恭也?大嫂:叔叔位高而金多也! 一、心态:态度 决定一切认同高考制度:高考是最大的公正! 了解命题规律:四个“有利于” 发挥本人特长:找回自我的感觉!二、阅读:生活决定成败!初二学生的现代文 阅读题为什么做错了?一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阅读根本上是 考察你的生活经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 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一一你的生活积累和作者的生 活积累有多少距离?你的阅读理解和命题者的阅读理解有多少距离?与我心有戚 戚也!能共鸣,会感动!你能走进这个“秋天”吗?12.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在 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 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14.品味文中加点的两个句子,简析 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及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15.联系全文,指出 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6分)16.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个“有利于”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 于中学实施素质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有利于深化新课程实施;四化: 综合化、生活化、能力化、本土化!父子亲情犹如静水深流13.品味文中加点 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1)拍拍:(2)喝令: (3)挺直: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 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 点? (5分)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的成长感悟4分)三、 应试之道:雕虫小技! 1、唤醒积累,打通人生!唤醒你的生活积累,提炼你的 阅读感悟,考阅读就是考人生!高分后面有人生经验的支撑2、把握文脉,整 体感知!先鸟瞰森林,再微观树木!不能瞎子摸象!我永远在家里,家永远在心 里!12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13 .指出三处画 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14 .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 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3分)15 .有人建议把标题 “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总结应试之道:3、针对考点, 有 的 放 矢! 结 构 章 法 词语品味内容理解表现手法 综合鉴赏文本拓展结构章法题:10年:12题、写 弟弟迷恋音乐,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09年:12题、概括第一段所 写景物的特点(内容理解)并简析其作用4分)08年:19题、指出第5自 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表现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词语品味题:10年:13题、三处词语表达效果:分别表达父亲怎样的心理? (4 分)09年:13题、分别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内容理解题10年:14题、指出父子从对立冲突到信任理解的几个主观原因(5 分)09年:14题.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 旨不超过15字)(3分)08年:18题、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 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08年:20题、 (5分)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2分)⑵文 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07年:从本文刊,“泰山文化”反映了怎 样的闭锁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不超两个字)07年:作者为什么说在 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巍峨博大的符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表 现手法题10年:15、划线几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5分)07 年:分析划横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技巧 综合鉴赏题:语言鉴赏和人物鉴赏,08年: 21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 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 作用6分)07年: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 析性的文字7分)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 到 去 路 ”09年:16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文本拓展题: 10年:16、结合弟弟经历,写出两点成长感悟(4分)09年15题、有人建议 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总结应试之道:4、梳理类型,积累语言!结构章法题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基本语言则不外乎“开篇 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渲染气氛、埋下 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辅垫”等。
4、梳理类型,积累语言!词语品味题常考 作用、好处,妙处对人物作用,画龙点睛,生动形象;对结构作用,一字立骨, 线索,暗示、照应对主题情感作用,隐喻、寄托、象征、点题对语言表现力 的作用,凝练含蓄、生动形象等表现手法题:局部表现手法:首先是字词、 语句上的修辞技巧,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 等;整体表现手法: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 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 志、托物起兴、抑扬结合、象征、想象联想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顺叙倒 叙插叙、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 侧相映、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 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 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 论、描写和抒情五种写作手法(写作方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 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 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现手法题:艺术手法:指作 家运用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也叫表现手 法主要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修辞方式和 结构手法等等,如顺叙、倒叙、插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 写,白描、细描,虚构、渲染、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疏密、伏应等等在 写作时,各种手法受内容和体裁的支配、交互使用语言特点(文章风格):空 灵、玲珑;朴拙、朴素、纯朴、洗练;绚烂、绮丽;雄浑、豪放、狂放、奔放; 高古、简古;含蓄、委婉;超逸、旷达、飘逸;沉郁、顿挫、沉雄;绵密、缜密; 闲适、冲淡、淡泊、枯淡;俊俏、峥嵘等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营造 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总结应试之道:5、注意引用,联系内容!结构章法题10年:12题、写弟弟迷 恋音乐,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评分:答案1:为后文弟弟组织歌唱 组合,要走音乐道路作铺垫,也为父亲的反对,弟弟对父亲的怨怼埋下伏笔2, 2)答案2:写弟弟迷恋音乐是为了下文弟弟和父亲矛盾做铺垫,起引出下文的 作用。
2, 2)答案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 垫1.1)答案4:与下文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弟弟的性格坚韧,有毅力0, 0)09年: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内容理解)并简析其作用4 分)答案1: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a name二baidusnap0> 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2, 2答案2:封闭阴 冷,营造氛围,烘托心情1,0)总结应试之道:6、仔细审读,答案扣题! 词语品味(词语修辞)题考作用,对人物作用,对结构作用,对主题情感作用, 对语言表现力的作用10年:13题、三处词语表达效果:分别表达父亲怎样的 心理?(4分)拍拍表现了对弟弟的信任、安慰、鼓励、支持;喝令表示态度坚 决,决不让儿子一人承担,同时对于儿子的推迟略表着急和不满;挺直表示父亲 接受现实的坚毅和果敢09年:13题、分别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 所起的作用3分)①显示人物的情态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③反映“我” 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总结应试之道:7、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拓展延伸题10年: 16、结合弟弟经历,写出两点成长感悟(4分)由于要结合弟弟的经历,又成 了限制中的开放题。
爱父母,体谅父母,学会坚强,理解责任,学会成长••…09 年1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 谈谈你的看法5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 具有象征意味全文主人公为题,突出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单纯,能紧扣中心; 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为题总结应试之道:8、条分缕析,形成模式!综合鉴 赏题语言鉴赏和人物鉴赏,07年: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 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答案:并列中有递进,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行 文上(表层)看,照应前文,表现了泰山雾之浓厚和行路的艰难从主题(深层) 来看,暗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了思想探索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