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5.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物理八年级下北师大版 5.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对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 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的应用2、难点:( 1)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 实验分析法教具准备:玻璃板 相同的蜡烛 2 只 火柴 白纸 刻度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平时在你照镜子的时候 ,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这个“你”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光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有什么特点呢?2)猜想或假设: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设计和进行实验:照课本图2.3-1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一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 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 着在平面镜的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就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上面的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蜡烛和它的像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到平囿镜的距离像到平血镜的距离A次第二次记入下表思考:■实验中为什么 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因为玻璃板既透光又反光,便于观察・选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玻璃板是厚的好还是薄的好 ?薄的好4)实验结论: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虚像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的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却能看到烛焰,若将一张白纸放在平面镜后像的位置,纸上并没有蜡烛的像, 这说明蜡烛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蜡烛的像叫做虚像虚像就是发光点射到平面镜上的所有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成像过程如下图:3、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①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观后镜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 S S①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4、典型例题(1)某人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平面镜的高度为1.1m,则人的像的高度是 m,人与像的距离是(2)利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五、板书设计: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P45 1、2、35.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2、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凸面镜:使光线发散3、球面镜凹面镜:使光线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