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docx

1、 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形式2、 简述伸展构造类型3、 剪节理的特征4、 张节理的特征5、 简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6、 简述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7、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8、 简述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9、 简述逆冲断层的构造样式(组合形式)10、 简述安德森模式11、 简述断层的层次性12、 简述流劈理的成因13、 简述走滑断层的样式(组合形式)14、 简述顺层断层的特点与标志15、 简述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3. 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4.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5.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6.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7. 倾角 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8. “V”字形法则 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9.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10. 不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11.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12.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13.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较新14.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较老15. 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上弯曲的叫背形16. 向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下弯曲的叫向形17. 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的夹角18.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19.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20.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21.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22. 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23. 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24. 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25.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26. 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27. 逆断层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28.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29. 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30. 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31.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32. 流劈理 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 33. 破劈理 指岩石中密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与剪节理相同. 34. 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折劈理(褶劈理),是一组切过早期形成的劈理(流劈理)的破裂面,并沿破裂面发生滑动,使早期片理产生微型褶皱。
35. 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36.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其之间有明显的韧性差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其部面形态似肠,故取名石香肠 37. 窗棂构造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外形呈一系列圆柱体或呈波状起伏的浑圆状棂柱V字形法则填空题3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39.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40.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相反)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及倾角42.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43. 不整合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44.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和遭受剥蚀45. (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46.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4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4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1、断层按力学性质分类(或按两盘相对运动分类)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2、按照劈理的传统分类,劈理可分为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三种类型劈理形成的可能机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机械旋转、压融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压扁作用(晶体塑性变形)5、正花状构造表示走滑断层兼具逆(冲)断层性质,负花状构造表示走滑断层兼具正断层性质6、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或构造痕迹)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逆冲断层4分) 14、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主要指隔槽式和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
隔档式褶皱的特征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其间的向斜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两个向斜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4分) 15、日尔曼式褶皱:又称断续褶皱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盖层中,以卵形穹隆、拉长的短轴背斜或长垣为主褶皱翼部倾角极缓,但规模可以很大;空间展布上无明显方向性4分) 简述题1、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型式 正断层的组合型式有以下几类: (1)地堑:主要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1分) (2)地垒:主要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1分) (3)盆岭构造: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单元(4)阶梯状正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个方向断落,构成阶梯状1.5分) (5)放射状断层和环状断层:若干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成辐射状排列,构成放射状断层1分) (6)雁列式断层:若干条近平行的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1分) (7)块断性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构成方格状或菱形断块。
1分)2、简述伸展构造类型(1)、地堑和地垒①、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巨型的地堑系为裂谷确切的讲,大型地堑的边界断层往往为多条,即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一个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1分)②、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1分)(2)、阶梯状断层、箕状断层和盆岭构造①、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形象地构成阶梯式阶梯状断层又可进一步分为同向断层组和反向断层组1分)②、箕状断层:如地堑中一侧断层发育,而另一侧不发育,往往会形成一侧由主干断层控制的不对称构造,称之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1分)③、盆岭构造:在地壳伸展区,掀斜构造、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等同时产出,形成不对称的从列单面山,由山岭及其间的宽广盆地一起组合成的构造地貌单元1分)(3)、大型断陷盆地是以边界断层控制的区域性沉降单元,往往呈棱形带状或等轴状盆地产出1分)(4)、裂谷裂谷是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带,其切割深,发育演化期长,常呈地堑形式产出根据裂谷带的地壳性质,可将裂谷分为大陆裂谷、大洋裂谷和陆间裂谷等三种类型。
1.5分)3、剪节理的特征剪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1.5分)(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擦痕;(1.5分)(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粒的粒状物;(1.5分)(4)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当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1分)(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一般为5—15;(1分)(6)剪节理尾端常成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1分) 4、张节理的特征张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1.5分)(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1.5分)(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砂粒;(1.5分)(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1分)(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状;(1分)(6)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状1分)5、简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个沉积间断面称为不整合面。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上升出露水面、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次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形成了不整合面因此一个不整合面代表了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上覆地层沉积之前产生了一次构造运动如果构造运动为垂直升降运动,则形成的不整合为平行不整合,如构造运动为褶皱运动(水平运动),则形成角度不整合 6、简述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平行不整合的特征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相同,但有沉积间断(地层缺失)5分) 构造意义为: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2.5分) 7、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角度不整合的特征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有明显差异5分) 构造意义为:角度不整合代表一次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2.5分) 8、简述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兰姆赛依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的等倾斜线型式和厚度变化参数所反映的相邻褶皱面的曲率关系对褶皱进行几何分类,划分为三类五型1分) Ⅰ类:褶皱的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
并根据等倾斜线的收敛程度细分为三个亚类:(1分) ⅠA型:等倾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1分) ⅠB:等倾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比外弧大,为典型的平行褶皱;(1分) ⅠC:等倾斜线也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倾斜线比两翼附近的略长,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这是平行褶皱向的平行褶皱向Ⅱ类相似褶皱过渡的型式;(1分) Ⅱ类:等倾斜线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1分) Ⅲ类: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形,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1分) 兰姆赛的三类五型对研究褶皱的形成机制有一定意义软弱层,滑脱断层为一条断层和一个断层系统4分) 25、Denudational fault (剥离断层):是伸展区广泛存在的一种平缓状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其效应为浅层次的年轻地层直接覆盖在老地层之上,并往往伴有变质杂岩体4分) 26、构造反转:是指早期为一个张性或张扭性的盆地后期转变为压性或压扭性构造盆地(正反转)盆地由伸展沉降转变为挤压上隆,正断层转变为逆断层的现象。
反之,则称为负反转构造4分) 27、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指走滑断层中因拉伸作用而形成的断陷盆地4分) 28、双重构造(duplex):指的是由顶板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间的一套迭瓦状逆冲断层或断夹块(horse)组合而成的构造4分) 29、冲断褶隆(culmination):指逆冲作用形成的穹状隆起构造常见于逆冲岩席经断坡爬升至上一滑动面于断坡上形成的背斜式构造一般成顶部宽平的背斜式箱状构造和穹状背斜4分) 30、反冲断层(backthrust):在向一定方向逆冲的逆冲断层系中,常常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这种反向逆冲断层称之为反冲断层4分) 31、冲起构造(pop up):指在逆冲断层系中,反冲断层与同时形成的逆冲断层所围限的部位,往往因强烈挤压而上冲,形成变形强烈的隆起构造,(4分) 32、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指的是地质体(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形态变化与位置变化)4分) 33、构造层次:是指因向地下深处温度、压力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从而导致在同一期构造变形中,不同深度各带的变形各具特点和规律,形成特征性构造。
于是,自地表至深层划分成不同的构造层次(4分) 34、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在垂向上是成层,分为不同规模的圈层;各圈层的密度、强度、地球物理性质等互有差异各圈层的界面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急变的,它们不仅是物质组成的分界面,也常常是构造活动面(4分) 35、枢纽断层: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的旋转运动,旋转量比较大的断层,称之为枢纽断层4分) 36、盆岭构造:在地壳伸展区,掀斜构造、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等同时产出,形成不对称的从列单面山,由山岭及其间的宽广盆地一起组合成的构造地貌单元37、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构成阶梯式阶梯状断层又可进一步分为同向断层组和反向断层组38、箕状断层:如地堑中一侧断层发育,而另一侧不发育,往往会形成一侧由主干断层控制的不对称构造,称之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39、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巨型的地堑系为裂谷 40、、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二、填空题3、影响岩体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主要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和时间(应变速率)。
4、7、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特征 8、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产生滑动位移的断层(走滑断层)有三种,即转换断层、平移断层、和撕裂断层9、根据断层岩的变形特征,断层岩可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代表脆性变形的碎裂岩系列及代表韧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糜棱岩系列10、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前展式(背驮式)和后展式(上迭式) 11、W.RJamison(1987)将逆冲作用引起的褶皱作用分为三种,即断弯褶皱作用、断层扩展作用和断滑褶皱作用 12、13、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可以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σ1、σ2、σ3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力椭球体14、根据裂谷带的地壳性质,可将裂谷分为大陆裂谷、大洋裂谷和陆间裂谷等三种类型四. 简述题(每题7.5分):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
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
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不整合有哪些类型?答: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20褶皱形成机制答:褶皱形成机制是指各种褶皱的形成方式、变形过程、形成环境和条件,以及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机制的褶皱,在形态、产状、分布及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简述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答: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很多,诸如层理的发育情况,岩层的厚度,岩石的力学性质,动力作用的方向、性质,埋藏深度和基底构造等。
分别述之即可(略)如何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答:褶皱形成时代主要是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岩相厚度分析法此外还可以根据与褶皱相接触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重叠变形关系间接确定大多数褶皱是成岩后,或主要是成岩后形成的,如果区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民层未褶,则褶皱形成于下伏老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新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之前;对于在较长地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褶皱可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时代什么是柔流褶皱作用? 答:指高韧性岩石(如岩盐、石膏、煤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褶皱,如肠状褶皱等褶轴:又称褶皱轴线或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指一条平行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S)弯曲形态的直线过去文献中将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线,可指其延伸方向,常用于地质构造图上有的认为是轴面与褶皱面的交线,即本书指的枢纽轴面:又称枢纽面,是指一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脊和槽:在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背斜或背形的最高点称为脊,向斜或向形的最低点称为槽脊线或槽线:同一褶皱面的各个横剖面的脊的联线称为脊线,槽的联线称为槽线。
26试述褶皱的组合型式答:平面上:(1)平行型;(2)斜列型(雁行)褶皱;(3)弧型;(4)帚状;剖面上:(1)穹窿和构造盆地;(2)复背斜和复向斜;(3)隔档式和隔槽式注:各教材不尽相同)27膝折作用及其特征答:膝折作用是岩性均一的薄层受到与层理平行或稍稍斜交的力的作用时,由于层间滑动受到某种限制而使滑动面发生急剧转折,即绕一个相当于轴面的膝折面发生转折而发生的褶皱作用其特点如下:(1)常形成具长翼和短翼规则的单列膝折,短翼构成膝折带(或称扭折条带),轴面为膝折面,有时也形成共轭膝折;(2)形态为尖棱褶皱;(3)几何形态既为相似褶皱,又是平行褶皱;(4)形成机制上兼具沿层面的弯滑褶皱作用和沿膝折面的剪切褶皱作用;(5)膝折带带是一个剪切带,同一列膝折有相同的剪切方向什么是节理? 答:凡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节理的类型答:节理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一)几何分类:(1)根据节理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2)根据节理与褶轴的关系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二)成因分类:(1)原生节理、次生节理、非构造节理;(三)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剪节理。
30试述剪节理的识别标志答: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发生的破裂面,其特征为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远,沿倾向切割深;节理面平滑;擦痕发育;充填脉平直;常切割砾石;多组成X型共轭节理系或近等距的单组节理带;剪节理有时表现为由斜列小节理组成的羽列带;节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结环或分叉试述张节理的识别标志答: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其特征为产状不稳定;节理面粗糙弯曲;常无擦痕;多绕砾石而过;常有脉岩充填,且短而粗;其组合形态呈侧列状、锯齿状、放射状、同心环状,以及树枝状、网格状等;尾端多呈树枝状,并可形成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态如何区别张节理和剪节理答:可根据下列特征区别剪节理和张节理,剪节理,其特征为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远,沿倾向切割深;节理面平滑;擦痕发育;充填脉平直;常切割砾石;多组成X型共轭节理系或近等距的单组节理带;剪节理有时表现为由斜列小节理组成的羽列带;节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结环或分叉张节理其特征为产状不稳定;节理面粗糙弯曲;常无擦痕;多绕砾石而过;常有脉岩充填,且短而粗;其组合形态呈侧列状、锯齿状、放射状、同心环状,以及树枝状、网格状等;尾端多呈树枝状,并可形成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态。
33何为节理分期?如何分期答:节理分期是划分节理组形成的先后次序与相互关系其主要依据有:(1)交切关系,包括错开(晚期节理错开早期节下)、限制(早期节理限制晚期节理)、互切(同期节理互相切错);(2)后期节理追踪,后期节理利用和改造早期节理;(3)根据节理中的岩墙、岩脉和矿脉等的差异及其关系不分期;(4)对比不事例中上、下岩系中的节理何为节理的配套?如何配套?答:节理配套是将同一时期的统一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节理配套依据有:(1)共轭组合关系;(2)节理与各种大型构造(褶皱、断层)的关系;(3)节理总的发育特征;(4)构造应力场节理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节理的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图、极点图和等密图等用计算机处理节理测量结果就更快捷,准确什么是断层?它与节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断层是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层节理与断层从成因上讲无大区别,有些断层就是由节理发育起来的其差别反映在其发育规模、位移量大小、伴生和派生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如为了寻找被断失矿层或矿体就需研究断层的位移方向,测算断层的位移量(断距)等。
37断层几何要素及其组成部分答: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答: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答: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一)构造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4)地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地层重复应注意与褶皱造成的重复的区别;缺失应注意与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区别);(5)岩浆活动和矿化带;(6)岩相和厚度急变带;(7)物探标志。
二)地貌标志:(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答: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表现,它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识别断层的构造标志答:断层活动形成或留下的许多构造现象是判别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断层的组合类型答:断层的组合型式:(1)地堑、地垒;(2)阶梯状断层;(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4)雁列式断层;(5)断块型断层;(6)叠瓦式逆冲断层;(7)背冲式逆冲断层;(8)对冲式逆冲断层;(9)楔冲式断层什么叫构造窗?飞来峰? 它们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称构造窗。
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部分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征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形成构造窗或飞来峰,需发育推覆构造或大型逆冲断层,将远距离岩块推来并遭受剥蚀,才具备形成这两种构造现象的条件如何确定断层活动的时间? 答:(1)发育于被切割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断层的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2)被侵入体充填的断层早于侵入体或与其同期形成;(3)与褶皱构造有成因联系的断层发生于褶皱运动期;(4)很多断层的活动是长期的,特别是大型断层往往是多期活动的产物;(5)多期活动的断层各活动期的性质、位移及伴生构造等断层现象可以不同,因而可利用这些现象的交织关系判断断层多期活动的期次试分析断层效应答:断层效应是断层沿一个方向滑动,造成在另一方向的视位移现象它主要表现在横断层和斜向断层中,其效应规律是(1)正(逆)断层的上升盘会在平面上造成顺岩层倾向平移的效应;(2)平移断层顺岩层倾向的平移盘,会在与断层直交与斜交的剖面上造成上升的效应简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标志. 答:确定两盘相对运动可根据:(1)用被错断的标志层直接确定;(2)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推测;(3)根据牵引构造;(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阶步;(5)利用断层旁侧的羽状节理;(6)两盘派生小褶皱轴面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向本盘运动方向;(7)断层角砾成分来追踪角砾的母岩确定,或根据构造透镜体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来确定。
47试述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研究意义答:有关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已提出的有重力滑动、重力扩张、液压推动、后方推动和应力传递等学说它们可在不同环境起不同作用几年来国内外对推覆构造研究很重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是大陆内部重要的油气区之一如美国在落基山俄明犹他州交界处逆冲推覆带中发现了15个油气田,其中三个储量可观什么叫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 答:所谓透入性构造一般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发生了变形非透入性构造则是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划成若干部分,故又称“分划性”构造什么叫劈理? 通常将劈理分为哪些类型? 答: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它发育于强烈变形的岩石里,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发育状况往往与岩石中所含片状矿物的数量及其定向程度有关1)传统分类: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2)结构分类: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片麻理)、不连续劈理(间隔劈理、褶劈理什么叫破劈理?它的力学性质如何? 答:破劈理是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同,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在排列无关。
破劈理间隔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按这一概念破劈理只是以其密集性和平行性与剪节理区别,当其间隔超过数厘米时,就称作剪节事了因此认为破劈理与剪节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试述劈理与大构造的关系答:劈理是一种小型构造,它在几何上及成因上都与大构造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大多数劈理与褶皱作用有关,此外还有断层劈理及顺层劈理1)轴面劈理是大致平行于褶1同面的劈理,大多数是流劈理,也有滑劈理轴面劈理常对称于褶皱轴面呈正扇形或反扇形排列轴面劈理是一种典型的挤压应变面,与最大主压应力轴垂直轴面劈理形成后,弯褶皱作用就逐渐被剪切褶皱作用所代替;(2)层间劈理是发育于某些岩性层内并与层面斜交的劈理在强硬层里,因弯滑褶皱作用导致层间剪切,从而在翼部形成层间破劈理而在软弱岩层中可由弯流作用形成流劈理;(3)断层劈理可形成于断层带内,也可发育于断层两盘,越近断层越发育在浅层脆性断裂中多为破劈理,也有流劈理;而在深层韧性剪切带内则主要为流劈理;(4)顺层劈理是与层理平行的流劈理何为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答: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是指岩浆向上运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地面并逐渐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
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石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粘稠的含晶体的液态岩浆流动阶段,这时形成了原生流动构造;二是岩浆凝固化阶段,形成原生破裂构造岩体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使岩浆岩体形态和产状发生变化,引起新的构造变形,从而形成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侵入体中发育哪些原生流动构造? 答:侵入岩体中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两种线状流动构造,又称流线,是由柱状、针状、板状等矿物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状定向构造,也可以是由暗色矿物凝集而成的纺缍状析离体和长条状捕虏体等顺长条状平行排列而成;面状流动构造,又称流面,是由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以及扁平状析离体和捕虏体顺岩浆流动方向平行排列而成侵入体中发育哪些原生破裂构造? 答:根据原生破裂构造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其划分为横节理、节理、层节理、斜节理、边缘张节理、边缘逆断层等横节理又称Q节理,节理面垂直于流线,也垂直于流面,裂面粗糙,属张节理性质;纵节理,又称S节理,节理面垂直于流面,平行于流线,较陡,裂面粗糙,亦可能属张节理性质;层节理,又称L节理,节理面平行于流面,也平行于流线,一般发育于侵入岩体的顶部,多数产状平缓,往往志侵入岩体顶部的接触面平行,故能概略地指示侵入岩体顶部接触面的产状。
斜节理,又称D节理,与流线、流面斜交的两组共轭剪节理边缘张节理,发育于侵入岩体陡立的边缘接触带,并常延伸到围岩中节理面向岩体中心倾斜,常呈雁行式排列边缘逆断层,与边缘张节理相似,发育于侵入岩体陡立的边缘接触带,向岩体中心倾斜,呈斜列式排列岩体中褶皱存在的标志答:由于岩浆岩体的一般不具层理,所以褶皱构造较少,但可由流线、流面、片麻理、或节理面的弯曲变形来识别其变形一般较弱,多呈宽缓的简单背形和向形岩体中断层存在的标志. 答:岩浆岩体的节理、断层和一般的节理断层特征一样,但较难区别岩体中断裂面一般较平直,且发育均匀,其主要标志是岩脉或岩相带的错开,并见有片理化带,及碎裂岩、糜棱岩等断层存在标志简述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其确定标志答: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和断层接触三种类侵入接触是接触关系的主要类型,其接触面形态多样,有平直状、港湾状及顺层贯入等形态其岩体中可见围岩捕虏体,并存有接触变质带沉积接触的接触面常有古侵蚀面或风化壳,无接触变质现象,上覆岩层大致平行于接触面断层接触多平直,两边岩石有突变现象,并可能有断层岩或破碎带及擦痕等断裂带特征如何确定侵入体的时代. 答:侵入体形成时代的确定,可以用同位素法,也可以用地质法。
前者确定其绝对年龄,后者确定其相对年代地质法的依据:(1)接触关系,侵入体晚于与其呈侵入接触的最新地层时代,早于不整合接触面上覆盖的最老地层时代,也早于断层接触的断层时代;(2)岩体差异,同期同源之岩体的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有相似性;(3)岩体间的穿插关系,被穿切的岩体形成时代较早;(4)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岩浆活动意是伴随某一时代的构造运动而产生因此,根据控制岩体发育区的构造发育期次及其与岩体的关系可以判断岩体的形成时代谐和侵入体有哪些产状? 答:又称协调侵入体(或整合侵入体),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岩床、岩盆、岩盘和岩鞍等四类不谐和侵入体有哪些产状? 答:又称不协调侵入体(或不整合侵入体),按其规模大小及形态特点可分为岩基、岩株、岩墙,还有岩枝、岩瘤、岩脉等喷出岩体的产状有几类? 答:喷岩体产状因喷出方式、熔岩的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的不同,常分为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三类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征答:变质岩区的基本特征:(1)新生变质构造广泛出现新生构造如劈理、片理和线理是变形变质作用的结果它们在变质岩区为透入性构造,其空间分布和排列很有规律,在一定区段内统计优选方位或存在变位规律。
另外也存在变形前的残余构造2)塑性变形构造占主导地位变质岩构造形成于深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塑性变形构造占优势,表现为褶皱及劈理、片理化,断裂构造表现为韧性剪切带,微观上侧表现为以晶变形为主3)普遍有多期构造叠加现象,一套变质岩系一般都经历了二至三个以上的变形变质幕,造成不同世代的具有不同特征及不同格局与样式的构造相互叠加,使变质岩区构造具有极其复杂多样的循特点4)变形与变质作用相伴进行,它们都是在深构造层次的高温、高压并有溶液及动力作用的环境下发生的因此,变形和变质是统一的,它们同反映了地壳的构造热事件,为研究构造特征及恢复变形环境提供了依据简述构造置换及层理的置换过程. 答:构造置换是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重点之一,它是由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面状构造的置换,而原生层理的置换过程是最基本和重要的的构造置换层理置换可以划分为初步置换、强烈置换和完全置换三个类型,对层理置换的过程来说,它们也是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换现象来说,它们反映了不同置换强度的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