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鱼我所欲也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2.53KB|积分 15|2022-10-04 发布|文档ID:15840014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鱼我所欲也》重点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 ,字 ,是 时期邹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经典之一二、【书下注释】 苟得: 如使: 丧: 豆: 呼: 蹴: 万钟: 何加: 已:【通假字】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④ 乡为身死而不受三、重点问题1.第一段第一层:写法(好处、作用)(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2.第一段第二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什么结论?目的是什么?3.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4.第三段:孟子善于辩论,他的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本文就采用大量的排偶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选段的结尾用“乡为……今为”构成排比句式,请分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拓展题1.“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生命是宝贵的,你怎么看待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3.孟子的“舍生取义”和“热爱生命”矛盾吗?五、写法题(一定注意结合原文必须要写原文)1. 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结合原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3. 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第三段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答案三、1.比喻论证,类比推理以生活常理为喻,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以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自然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使道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由此及彼,自然明晓2.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有比生更重要的“义”,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不义”得出结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不过贤者能不为利诱,不为势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舍生取义之心目的是激励人们保持舍生取义之心3.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论证;以“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论证,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4.写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见利忘义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义”的丧失是渐变的过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四、1.(1)人的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但为了坚持正义,为了坚持真理,人有时也需要主动放弃生命,即“舍生取义”文天祥、谭嗣同)(2)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利诱时,能够做到不为利所动,面临利与义的考验时,勇敢地选择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邓稼先、徐本禹)2.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面对各种利诱时,能够做到不为利所动,面临利与义的考验时,勇敢地选择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3. 不矛盾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指在“生”和“义”发生矛盾冲突时做此选择,要保持“本心”,勇敢践行“舍生取义”,并非不珍视生命舍生取义”是从人格尊严角度来教育人们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屈服于邪恶势力热爱生命”是从人生态度角度来告诉人们要热爱生命,不能虚度光阴,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五1. 以生活常理为喻,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以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自然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使道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由此及彼,自然明晓2.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力的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乡为”和“今为”,突出过去能做到舍生取义,现在却见利忘义,说明“义”的丧失是渐变的过程,应保持本心,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增加语言气势和雄辩力量注意结合原文,一定写出原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yuelun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