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高考]浙江高考化学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33 页|大小 946.50KB|积分 20|2022-07-07 发布|文档ID:11711219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4、Ba2+、Cl-、NO-3 +、AlO-2、Cl-、SO2-42+、Mg2+、NO-3、HCO-3 +、Cl-、CO2-3、SO2-37.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2 CaCl CBr4 CF2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 4 CBr4 CsCl SiO2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8 3、CO、CO2都是极性分子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 B. c(OH-)>c(A-)>c(B-)>c(H+)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13.电解100mL含 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mol/LAg+ 2+2+ 2+非选择题 共10大题,共174分26.(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请回答:(1) 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                                       ;(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上述制得的KmnO4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

    27.(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3)V的电子式是           28.(13分)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级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触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29.(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              ,D具有的官能团是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参考答案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DCDBADDBCAC二、选择题:全部选对的给6分,选对但不全的给3分,有选错的给0分。

    题号1415161718192021答案DADCBCDBDB第Ⅱ卷共10题,共174分26、(16分)(1)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2)3Mn+4H+====MnO2↓+2Mn+2H2O(3)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计量关系为: MnO2 K2MnO4 KMnO4 87 158××80% x答:KMnO4(4)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5)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KMnO4———Na2C2O4 ×158 134×y 27、(15分)(1)CaC2 CaO CO2 Ca(OH)2 C2H2(2)Ca(OH)2+2CO2=Ca(HCO3)2Ca2+[ C C ]2-(3)28、(13分)(1)氧(2)不需要,因有N2不断通入,b瓶溶液不会倒吸至a管(3)MO+CM+CO↑ MO+COM+CO2 CO2+C2CO 2MO+C2M+CO2↑(4)需处理,因含有CO可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粉末的反应管H3C— —OH29、(16分)(1)H3C— —OCCH2CH2CH3+H2O H3C— —OH+CH3CH2COOHH2SO4△O(2)C4H8O2 羧基(3)CH3CH2CH2OH CH3CHCH3OH(4)H3C— —COOH —CH2COOH —COOHCH3—COOHH3C(5)2009年高考试题——浙江理综化学部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纤维素、蔗糖、PVC、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 NA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 NA个共价键C.58.5 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D.在1 L 0.1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的 NA9.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

    则下列溶液的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的CaCl2溶液C.0.02 mol/L的NaCl溶液 D.0.02 mol/L的CH3COOH溶液10.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NH4Cl溶液中的Ksp小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1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α-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3H20O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C.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 mol O2D.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酸化后可用AgNO3溶液检验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式为:Li+2LiNiO22LiN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26.[14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C、D是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F为红色沉淀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ll 请回答下列问题:l (1)写出A的化学式 ,C的电子式 l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 > (填写元素符号)。

    l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l 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l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 l (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 、 27.[15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l 时间(s)l 0l 1l 2l 3l 4l 5l c(NO)(mol/L)l 1.00×10-3l 4.50×10-4l 2.50×10-4l 1.50×10-4l 1.00×10-4l 1.00×10-4l c(CO)(mol/L)l 3.60×10-3l 3.05×10-3l 2.85×10-3l 2.75×10-3l 2.70×10-3l 2.70×10-3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l 实验l 编号l T(℃)l NO初始浓度l (mol/L)l CO初始浓度l (mol/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l Ⅰl 280l 1.20×10-3l 5.80×10-3l 82l Ⅱllll 124l Ⅲl 350lll 124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l28.[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①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②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③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315—熔点/℃———升华温度/℃——180300162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试剂是 ;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5Fe3++Mn2++4H2O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 (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

    ②某同学称取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9.[14分]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 ,B ,C 2)用1H核磁共振谱可以证明化合物C中有 种氢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3)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F、G除外) ① 化合物是1,4-二取代苯,其中苯环上的一个取代基是硝基;② 分子中含有结构的基团注:E、F、G结构如下:、、4)E、F、G中有一化合物经酸性水解,其中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苄佐卡因(D)的水解反应如下:化合物H经聚合反应可制得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请写出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l 题号l 7l 8l 9l 10l 11l 12l 13l 答案l Bl Dl Cl Bl Cl Dl B26.[14分](1)CuCO3或Cu2(OH)2CO3或Cu(OH)2·CuCO3; (2)C O(3)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医学检验糖尿病;(4)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5)金刚石、石墨、富勒烯或无定型炭、炭纳米管等)【解析】该题主要考察金属Cu、Fe及化合物知识也综合了Cl2、有机物知识黄绿色气体G为Cl2;浅绿色、棕黄色溶液为Fe2+和Fe3+反应①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为FeCl3和Cu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Cu2O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书写对学生要求较高27.[14分](1)<;(2)1.88×10-4mol·L-1·S-1;(3)5000;(4)C、D;(5)①Ⅱ280;1.20×10-3;5.80×10-3;Ⅲ1.20×10-3;5.80×10-3;②如图:【解析】该题综合考察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化学平衡等知识,并考察了实验化学的设计思路。

    体现了新课程变化1)该反应气体减少,△S<0非自发,所以一定是放热才有可能自发;(2)υ(NO)=; υ(N2)=υ(NO)=(3)利用三段式计算出c(CO2)=9×10-4;c(N2)=4.50×10-44)加压、降温使该反应平衡正移5)Ⅰ、Ⅱ比表面积不同,应控制温度相同,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Ⅰ、Ⅲ比表面积不同,温度不同;验证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②Ⅰ、Ⅱ温度相同,平衡不移动,但Ⅱ的速率大;Ⅲ的温度高,速率最大且平衡逆移,c(NO)增大28. [15分](1)MnO2+4H++2Cl―Mn2++Cl2↑+2H2O;(2)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浓硫酸;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3)Al、P、Cl;(4)①否;KMnO4溶液的紫红色可指示反应终点;②4.480%;【解析】该题为传统的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综合了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滴定法等了实验知识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也有要求29. 答案:(1)A:;B:;C:;(2)4;(3)、、、;(4);(5)【解析】该题为传统的有机化学综合题综合了有机物基团的转化、同分异构体、水解反应、缩聚反应等知识。

    1H核磁共振谱的分析体现了新课程的变化,中等难度总体说来,该卷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体系的变化因为浙江省理科综合第1年自主命题,试题结构稳定,难度适中,但阅读量有些大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浙江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 阴极射线、-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2、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 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 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 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3、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 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4、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已知: +H2O +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5、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kJ·mol-1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7、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2-、CO32-、Cl-三种阴离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 ①②④⑤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8、洗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      C. Na2S      D. 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9、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高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8×10-5,Ka(HSCN)=;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学数:Ksp(CaF2)=1.5×10-10②25℃时,2.0×10-3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1)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反映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填“>”、“<”或“=”)(2)25℃时,HF电离夹角常数的数值Ka≈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

    3)4.0×10-3, mol·L-1HF溶液与4.0×10-4,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10、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相关信息如下: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Cu(NH3)4]SO4·H2O=[Cu(NH3)4]2++SO42-+H2O[Cu(NH3)4]2+Cu2++4NH3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     b. 冷却结晶      c. 抽滤      d. 洗涤       e. 干燥①步骤C的抽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抽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止抽滤时,应先            ,然后            。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事往往含有            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a.向溶液C加入适量            ,b.            ,c. 洗涤,d. 干燥①请在上述空格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            A.乙醇      B. 蒸馏水      C. 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 饱和硫酸钠溶液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11、最近科学家获得了一种稳定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的活性化合物A,其结构如下:在研究其性能的过程中,发现结构片段X对化合物A的性能重要作用为了研究X的结构,将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只得到B()和C经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C的分子式为C7H6O3,C遇FeCl3水溶液显紫色,与NaHCO3溶液反应有CO2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B能发生下列哪些类型的反应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 缩聚反应      D.氧化反应(2)写出化合物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3)化合物C能经下列反应得到G(分子式为C8H6O2,分子内含有五元环);已知: RCOOHRCH2OH①确认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            ②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化合物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1H核磁共振谱图表明,其中某些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下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任意三种的结构简式             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解析 2010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各种题型与样卷有较高的吻合度题型继承了09年试题的风格,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客观题常规中见新意,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观题除了有机题比较经典以外,其它三题创新力度较大,十分重视化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具体解读从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题部分解读分析:选择题侧重考查元素周期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官能团性质、原电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等知识7、【解析】答案:C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7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STS的等A项错误,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B项错误,无磷洗涤剂与直接降低碳排放无关; D项错误,阴极射线、布朗运动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8、【解析】答案:D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11题,主要在元素周期律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中渗透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具体素推断为基础看,考查了氢键、晶体类型与熔沸点的大小比较等规律依据题意推断X-Na Y –Si Z –S W –O M—ClA项错误,Na和O两种元素能形成Na2O、Na2O2两种化合物;B项错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最高;C项错误硅是原子晶体、硫是分子晶体、氯气是分子晶体,所以三者晶体类型不同9、【解析】答案:B 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13题,本题以新型Li-Al/FeS电池为载体,主要考查放电、充电的工作原理A项错误,在负极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0价;C项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应该为Li-=Li+;D项错误,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10、【解析】答案:A 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9题,;本题在分析维生素B2键线式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上,还包含了H2CO3、NH4+等无机化合物性质的测试,具体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考查酰胺键、醇羟基等官能团的性质A项错误,因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0N4O6;B项正确酰胺键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可生产碳酸放出CO2;C项正确,氨基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后加碱可有NH3生成;D项正确因分子结构中有羟基所以能发生酯化反应。

    11、【解析】答案:C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10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萃取、纸层析、蒸馏、提纯及物质的检验,均出自选修6《实验化学》教材A项正确,从水溶液中萃取碘不能用酒精;B项正确新制的Cu(OH)2悬浊液和甘油出现绛蓝色溶液,可以检验;C项错误在纸层析实验中,试样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D项正确将乙酸转化为沸点高乙酸盐,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醇分离出12、【解析】答案:C考查形式同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第8题其中AB两项改为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A项错误,标准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生成中的H2O须为液态;B项错误,因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即0.5mol N22充分反应不会生成1mol NH3(g);C项错误,因氨水是弱碱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项正确将AlO2—写成Al(OH)4—13、【解析】答案:B新增题型:考查形式类似于2010浙江高考参考卷中的25题的压缩题但设问新颖,一改传统的物质(离子)推断,涉及到《实验化学》中的亚硝酸钠、摩尔盐等;同时删去离子浓度比较的题型根据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可推断出一定有NO2—、Cl—,根据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可推断出一定有NO2—、CO32—,所以答案选B。

    二、主观题部分解读分析:主观题分别涉及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的制备与提纯,有机化学等知识在试题的设计上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和方法,如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试题的问题设计中更加符合化学逻辑思维所考查的知识内容更凸现新课程的特色,加强了对化学数据信息吸收、整合、应用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四道大题是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项化学能力作了全面的测试第25题着重测试了化学发现思维能力,联系到汽车的安全气囊要求考生经过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推断出几种无机化合物,同时考查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与往年多次考查到的框图题相比较,我们认为这种试题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答案】:(1)NaN3、 (2)Na2O+2CO2+H2O=2NaHCO3(3)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4)BD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 NaHCO3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 NaHCO3的混合物解析】第26题侧重化学理论知识的考查,涉及到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等。

    答案】:(1)HSCN的酸性比CH3COOH强,其溶液中的c(H+)较大,故其溶液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速率较快 < (2)3.5×10-4 (3) 【解析】第27题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直接选取《实验化学》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答案】:(1)①布氏漏斗的劲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直管口 断开连接安全瓶与抽气装置间的橡皮管 关闭抽气装置中的水龙头②Cu(OH)2或Cu2(OH)2SO4 加热蒸发过程中NH3挥发,使反应 [Cu(NH3)4]2+ Cu2+ + 4NH3平衡向右移动,且Cu2+ 发生水解 (2)①乙醇 抽滤(或吸滤、减压过滤)② C ③ 加热易使[Cu(NH3)4] SO4 ·H2O 分解(失H2O、失NH3) 【解析】第28题侧重有机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取材于最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答案】:(1)A、B、D (2) (3) 【解析】总之,第26、27、28三个大题都考查了学生通过对数据、图像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有所侧重地考查了化学核心知识,化学试题学科特色、新课程特色和时代特色明显,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2011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及答案1.(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2.(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3.(2011浙江高考)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 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4.(2011浙江高考)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5.(2011浙江高考)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6.(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 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7.(2011浙江高考)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Na+Mg2+Ca2+Cl―HCO3―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8.(2011浙江高考)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3I2+6OH-=IO3-+5I-+3H2O;KI+I2KI3(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9.(2011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平衡总压强(kPa)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1浙江高考)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allap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