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优质直饮水系统技术和方案(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管道优质直饮水系统技术与方案本人从事水处理行业22年,根据理论和工作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管道优质直饮水系统技术方案供需要者参考,不具有伤害任何管道直饮水生产任何厂家,也希望有资人士相互探讨与研究,能使本人更深地了解和吸取经验本人管道优质直饮水系统依据最新版本作为引用标准;1;CJ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2;GB17324-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3;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6;GB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7;GB502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8.CJJ1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梁小明 QQ;957274525目录 1.范围……………………………………………………………2.引用标准…………………………………………………… .3.系统工艺流程和概述…………………………………………4.术语和符号……………………………………………………4.1术语…………………………………………………………4.1.1 管道直饮水系统…………………………………………4.1.2 回收率…………………………………………………….4.1.3 瞬间高峰用水量(或流量)……………………………4.1.4 水龙头用水概率…………………………………………4.1.5 循环水量…………………………………………………4.1.6 深度水处理………………………………………………4.1.7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4.2符号………………………………………………………… 4.2.1流量……………………………………………………….4.2.2水压、水头损失…………………………………………4.2.3几何特征………………………………………………..4.2.4计算系数………………………………………………....5.直饮水的国家卫生标准………………………………………5.1范围………………………………………………………….5.2检验方法……………………………………………………6.水量和水压……………………………………………………7.水处理………………………………………………………..7.1纳滤的应用…………………………………………………8.系统设计……………………………………………………… 9.直饮水机房……………………………………………………10.系统的计算与设备选择……………………………………11.日、周、年水质检验……………………………………….12.控制系统…………………………………………………….13.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13.1施工安装…………………………………………………..13.1.1. 施工准备………………………………………………..13.1.2一般规定…………………………………………………..13.1.⒊ 管道敷设…………………………………………………13.1.⒋ 设备安装…………………………………………………13.1.⒌ 管道试压………………………………………………..13.1.⒍ 消毒、清洗…………………………………………….13.1.⒎ 施工安全....................................13.2 验收…………………………………………............13.3 运行维护和管理…………………………………………..13.3.1室外管道和设施的维护………………………………….13.3.2室内管道的维护………………………………………….13.3.3设备运行管理和工艺管理……………………………….一;范围 1.为确保管道优质直饮水的供水水质、水量、水压并使系统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特制定本规程给予参考。
2.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商业街道、学校、公众广场及其它公共活动场所的管道优质直饮水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3.管道直饮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设备,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卫生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4.管道优质直饮水设计出水水质应低于(或优于) CJ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系统设计应符合环保、节能、经济、卫生、安全、合理为原则,并为施工安装、运行操作、维护管理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5.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安装、水质检验、控制系统、工程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应响应国家行业和卫生部门现行有关的规范规程标准二;引用标准 现目前下列7个最新版本作为引用标准1;CJ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2;GB17324-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3;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6;GB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7;GB502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8.CJJ1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三;系统工艺流程和概述;㈠系统工艺流程市政自来水 原水箱 原水泵 多介质过滤器 软化器 活性炭过滤器 保安过滤器 高压泵 纳滤膜装置 臭氧发生器 回水UV杀菌器 UV杀菌器 不锈钢储水箱 变频输送泵 UV杀菌器尸阻断器 界外管道 UV杀菌器 饮用点 ㈡概述⑴;原水未经深度净化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或任何与生活饮用水水质相近的水。
⑵:原水箱用于沉淀水中泥沙颗粒和其它可沉淀物质及调节水量,同时缓冲原水管中水压不稳定对水处理系统造成的冲击依据系统的用水量和瞬时用水量的变化,确定水箱的容积,保证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⑶:原水增压泵原水增压泵在系统中的设置起到增压输水的作用,稳定供水量以达到系统对进水水压的要求,水泵配置为一备一用正常运行时开启一台,当石英砂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时,同时开启两台水泵运行,以保证对石英砂过滤器的反冲洗效果④: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是一种压力式过滤器,滤体内部填充精制石英砂滤料,主要去除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及粒度大于20μm以上的物质,使出水浊度小于0.5NTU,SDI≤5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⑸:活性炭滤器采用优质果椰壳活性炭滤料,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是一种极优良的吸附剂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活性炭在深度水处理起的作用主要是:吸附有机物、胶体、微生物、余氯、异味、部分重金属离子,去除水中余氯和水中三卤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
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⑹:软化器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纳滤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测出现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SiSO4的浓度积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再进入膜组件之前,应使用离子软化装置阻止碳酸盐,SiO2,硫酸盐的结晶,降低水中硬度,使碳酸盐,SiO2,硫酸盐从浓水排出⑺:保安过滤器保安过滤器是一种滤芯式的过滤器,它利用过滤器内所安装的滤芯5μm过滤精度进一步可靠地截留水中细小颗粒及其它微小物质,从而进一步减少微粒在膜面的结垢防止大于5um的杂质进入纳滤装置损坏膜的表面,确保纳滤进水水质及膜脱盐性能,并保护高压泵机不受损害⑻:高压泵采用立式多级不锈钢离心高压泵,这是 主机的一个重要组件,它的作用是给纳滤膜输送一定数量一定压力的水源其品质的好坏对整机的影响很大使用中应保证不得空转,不得长期超负荷运行,经常按要求排除空气,应保证电器部件的干燥保证纳滤膜装置所需的系统操作压力,以此来保证纳滤膜的脱盐效果和对水中无机盐及其它微粒物质等的去除效果⑼:纳滤装置纳滤装置是运用泵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通过纳膜分离出来,这种膜在渗透过程中截留效率大于95%的分子约为1纳米,因此被命名为“纳滤膜”。
它能截留99%二价离子﹙有机盐﹚,不能截留无机盐﹙一价离子﹚,它能有效去除水体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热源、有机物(如TOC,DOC,THM),无机物,微生物胶体物质等,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对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一价离子﹚,纳滤装置对三卤甲烷(THM) ﹑内分泌干扰物(EDCS )有很好的去除作用,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CJ94-的水质要求 ⑽:纳滤清洗装置无论预处理过程多么完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纳滤膜膜面上总会日积月累水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从而使装置的性能下降,组件进、出囗压差升高为此,除日常启停装置前进行低压冲洗外,还需进行定期专业清洗,有时还需进行无菌处理,滤芯使用一次需要更换 ⑾:膜后UV杀菌器用来杀除细菌,防止污染产生的细菌彻底保证成品水的卫生指标UV杀菌器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不会改变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水不会带人附加物所引入的污染它的杀菌率可达99.99%.⑿、产品水;指经净化设备(纳滤装置) 特殊工艺深度处理净化后的净化水。
⒀:储水箱储存纳滤主机制备的成品水它是全封闭无菌不锈钢水箱在系统中起储存和缓冲作用,提供后续用水,保障后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在此系统中,水箱材质为SUS304,下设排污口,侧面设置液位观测管,用于观测水箱内的水位情况和水位变化,呼吸器等⒁:终端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装置变频调速供水系统是取代高位水箱、水塔及气压给水的新型供水系统,现采用进口变频控制器,依据配套供水泵电机进行选择,通过管网对供水水压要求进行频率设定,通过在线的压力传感装置进行压力信号转电流信号反馈,改变供电频率调节水泵转速,在控制系统设计压力的条件下自动调节水泵产水量以适应系统流量变化的供水系统以此来实现系统对管网进行恒压供水的目的恒压供水能够有效地保障和实现供水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以保证管网对供水水压的要求和用水量的满足⒂:输送UV杀菌器用来杀除细菌,彻底保证成品水的卫生指标UV杀菌器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不会改变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水不会带人附加物所引入的污染它的杀菌率可达99.99%.⒃:菌尸阻断器采用0.22μm的折叠微孔膜过滤芯,过滤掉被纳滤后紫外灯杀死的细菌残骸,防止进入管网,保证循环回水的完全再处理,强化出水水质。
⒄:回水UV杀菌器用来杀除循环管网回水中可能带回微量的细菌, 防止由二次污染产生的细菌彻底保证成品水的卫生指标,最大处理量是1.5T,杀菌率99.99%.⒅: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是以空气无需冷却水经过高压放电产生O3,特点在于安全、高效、对管网不产生损害,装置手自动操作,日常无耗材件更换臭氧在水中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杀灭率高,速度快,对大肠杆菌灭菌率达99%防止由二次污染产生的细菌彻底保证成品水的卫生指标,臭氧用于管网的周期性清洗、消毒,同时也可作为净水箱的间歇性杀菌处理清洗过后把水排放掉⒆:管网采用SUS304的卡压不锈钢管,管网全封闭变频泵回水循环系统,使水质始终保持安全、卫生、新鲜的直饮水,不存在死角循环流畅的意义在于管道中未被使用的水必须能够及时流动和经过管网消毒系统回流至净水水箱,而不是在某段管道中长时间停留,否则极易造成管网二次污染、滋生细菌水流速度0.6-1.0m∕s,压力不宜大于0.40Mpa⒇、循环水;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着的水,其值根据系统工作制度与循环时间要求确定水流速度0.6-1.0m∕s,系统中的水停留时间不宜停留12小时以上21 ):终端饮水点(用户使用点) 集中饮水台是采用SUS304材质定制而成,可根据外界温度随时可调节饮用温开水温度,避免学生热水烫伤,是卫生、节能性的饮水台,水嘴额定流量宜为0.04-0.06L∕S,最低压力不宜小于0.03Mpa。
极速加热稳热两用管道饮水机是公司最新卫生节能产品,热水即烧机即用,水温达95度以上,具有最新的水质在线检测功能,节电比传统饮水机省50%用户端水质应不低于现行建设部颁发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要求,其余水质项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水质标准四;术语和符号㈠;术语4.1 管道优质直饮水系统;本系统分为预处理系统、纳滤脱盐系统、终端系统和管网输送预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泵、石英砂过滤器、软化器,活性炭过滤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余氯、降低浊度等,为后续的脱盐处理提供条件;纳滤脱盐系统包括聚丙烯熔喷滤芯过滤器、纳滤膜组、UV杀菌、纳滤清洗系统纳滤膜能根据离子的大小及电价的高低对低价离子和高价离子进行分离,脱除水中的盐份,将水中有害物质去除,也将大部分细菌、胶体及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同时保留部分微量元素,是装置的核心系统;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再通过终端系统和全封闭的卫生级管网供到客户所需的终端并可直接饮用的优质直饮水4.2 回收率直饮水处理设备对原水利用效率的数值4.3 瞬间高峰用水量(或流量)在用水量最集中的某一段时间内最大的平均用水量(流量)4.4 水龙头用水概率水龙头相邻两次用水期间,从第一次(开始)放水到第二次开始放水的时间间隔内放水时间所占的比率。
4.5 循环水量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着的水量其值根据系统工作制度与循环时间要求确定)4.6 深度水处理对原水进行的进一步处理过程能去除消毒副产物(有机氯化物和三致物质)、重金属、病原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同时保留部分微量元素,是装置的核心系统;再通过终端系统和全封闭的卫生级不锈钢管道,送到客户所需终端并可直接饮用的优质直饮水4.7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变频调速供水系统是取代高位水箱、水塔及气压给水的新型供水系统,通过变频调速器、控制电路及泵组电机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以满足恒压变量供水的需要,使供水管网压力保持恒定,使整个供水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状态㈡;符号2.1流量2.2水压、水头损失2.3几何特征:2.4计算系数五;直饮水的国家卫生标准 管道直饮水是原水经深度净化水处理后制备而成的并用管道输送至用户饮用水龙头处的优质饮用水(产品水),其水质应低于现行建设部颁发的《直饮水国家卫生标准》来源: 发布日期:2011-02-16 直饮水国家卫生标准是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2002)》标准(讨论稿)要求管道直饮水用户龙头出水任何时间必须符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拟定。
由于直饮水水质纯净,口感甜润,每天的产水每天饮用完,管网系统每天定时用臭氧和紫外线杀菌消毒保鲜,水中含氧量的提高能预防直饮水的二次污染,使每天的直饮水新鲜可口分质供水非常适应于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管道直接饮用水的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5.1范围 直饮水的国家卫生标准适用于以自来水或者生活用水标准的水为原水,经过深度净化以后可以直接供给用户饮用 5.2检验方法浊度、铝、高锰酸钾消耗量按GB/T8538方法来测定 TOC按CJ3023方法来测定 其他各项按GB/T5750规定相关方法来测定《饮用净水标准》(CJ94-2005)的要求以及制水企业承诺的更高的水质标准本 标 准 是对CJ9 4-1999的修订,在修订中主要引用并参考了CJ/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GB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等国家标准本 标 准 代替CJ9 4-1999饮用净水水质标准,与CJ9 4-1999相比主①要内容变化如下:1 ). 浑 浊 度由1N TU改成0.5 N TU,2 ) 硬 度 (以碳酸钙计)改为总硬度(以Caco,计)3 ). 高 锰 酸钾消耗量(COD..,以氧计)改成耗氧量(COD..,以O:计)。
4 ). 取 消 总有机碳(TOC)a5 ). 硝 酸 盐(以氮计)改为“硝酸盐氮(以N计)”6 ). 取 消 氰化物、滴滴涕(DDT)、六六六、苯并(a)花7 ). 锡 从 0.0 1m g/L改成0.003m g/Lo8 ). 银 ,改 成采用载银活性炭时测定9 ). 增 加 亚氯酸盐、氯酸盐项目10 ) .增 加 澳酸盐、甲醛项目11 ) .将 总 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改为“每100m L水样中不得检出”12 ) 将 游 离余氯改为余氯,限值“>O.0 5m g/L”改成“>O.0 1m g/L(管网末梢水)’13 ) 增 加 了对管网末梢水中消毒剂残余浓度的规定(如余臭氧、二氧化氯),而且推荐了关于水中溶解 臭 氧 的 检 测 方 法14 ) 取 消 放射性指标15 ) .明 确 了澳酸盐和氯酸盐的检测方法16 ) .本 次 修订,限值计量统一采用mg/La本 标 准 中3为强制性条文本 标 准 发布之时,原CJ9 4-1999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同时废止本 标 准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 标 准 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 标 准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水务集团深水海纳水务有限公司、上海管道纯净水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起草。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 2005 )②范围本 标 准 规定了饮用净水的水质标准本 标 准 适用于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经再净化后可供给用户直接饮用的管道直饮水③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列 文 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CJ /T 20 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GB 5 75 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④水质标准饮用净水水质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的限值1 )项目限值感官性状色5度浑浊度0. 5 N TU臭和味无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无2 )一般化学指标pH 6.0- 8.5总硬度(以Caco,计) 300 mg/L铁0. 20 mg/L锰0.05 mg/L铜1.0 mg/L锌1.0 mg/L铝0. 20 mg/L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0.002 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0.20 mg/L硫酸盐100 mg/L抓化物100 mg/L溶解性总固体500 mg/L耗氧量(CODs.,以O:计) 2.0 mg/LCJ/ 94-2005项目限值3 )毒理学指标氟化物1. 0 mg/L硝酸盐氮(以N计) 10 mg/L砷0.01 mg/L硒0.01 mg/L汞0.001 mg/L福0.003 mg/L铬(六价) 0.05 mg/L铅0.01 mg/L银(采用载银活性炭时侧定) 0.05 mg/L抓仿0.03 mg/L四氛化碳0.002 mg/L亚氛酸盐(采用CI0,消毒时侧定) 0.70 mg/L抓酸盐(采用CIq 消毒时测定) 0. 70 mg/L滨酸盐(采用O,消毒时测定) 0.01 mg/L甲醛(采用03消毒时测定) 0. 90 mg/L3 )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50 du/ml,总大肠菌群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余氛0.01 mg/L(管网末梢水).臭氧(采用0,消毒时侧定) 0.01 mg/L(曹网末梢水)二氧化抓(采用CIO,消毒时测定)0. 01m g/L(管网末梢水).或余抓0.01 mg/L(管网末梢水)’4 水质检验4. 1 水质的检验方法应按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执行4.1.1 澳酸盐和抓酸盐项目检测参照CJ/T 206-2005执行。
4.1.2 臭氧项目的检测宜采用靛蓝三磺酸试剂法管道直饮水水质应达到健康饮水,即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保持对人有益成分六;水量和水压6.1用水量标准宜采用如下;⑴住宅为3-5L/人•天(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至7-8L/人•天);⑵办公楼为1-2L/人•天;⑶ 教学楼为1-2L/人•天;⑷ 医院为2-3 L/床•天;⑸旅馆为2-3L/床•天;⑹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6.2饮用水专用龙头额定流量要求为0.04L/S~0.08L/S6.3 饮用水专用龙头的出水水压,其自由水头不小于0.03Mpa七;水处理;㈠;纳滤的应用:1. 工艺流程的选择除依据原水水质,处理后达到水质指标外,还应满足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纳滤装置处理直饮水效果最理想) 纳滤膜在饮水处理中除了软化之外,多用于脱色、去除天然有机物与合成有机物(如农药等)、三致物质、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及其前体和挥发性有机物,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等 ⑴ 三致物质的去除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内清华大学为代表的课题组,利用色谱-质谱联机、Ames致突实验为评价手段,考察了微污染水源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致突、致畸和致癌的有毒有害有机物质的纳滤去除效果。
研究表明,纳滤膜能够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有毒有害有机物和Ames致突变物,使TA98及TA100菌株在各试验剂量下的致突比MR值均小于2,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对饮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截留,为安全优质饮水提供依据 ⑵ 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 消毒副产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和可能的三氯乙醛氢氧化物(CH)国外的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纳滤膜对这三种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97%、94%和86%通过合适纳滤膜的选用,可以使得饮用水水质满足更高的安全优质饮水水质标准 ⑶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通常采用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BDOC)表示研究表明,AOC和BDOC在低离子强度、低硬度和高pH值下的截留率较高,相比之下,AOC的截留率受水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而由大分子有机物(如腐植酸、棕黄酸)构成的BDOC的截留率受水环境影响很小 此外,纳滤出水是低腐蚀性的,对饮用水管网的使用期和管道金属离子的溶出有正面的影响,有利于保护配水系统的所有材料试验表明采用必要后处理的纳滤膜系统能够使管网中铅的溶解减少50%,同时使其它溶出的金属离子浓度满足饮水水质标准要求。
⑷ 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去除 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大多数挥发性有机卤化物(HOVs)是致癌物质,常规的HOVs去除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吹脱和生物处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毒副产物形成、污染物被转移进入空气或固相中、原水中微污染浓度的变化或氧化剂的投加等膜技术(包括真空膜蒸馏和纳滤)避免了副产物的产生和污染物的转移,另外HOVs的回用成为可能研究表明商业有机纳滤膜对饮用水中痕量的HOVs(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氯仿)具有较高的截留率 ⑸传统的饮用水处理主要通过絮凝、沉降、砂滤和加氯消毒来去除水中的悬浊物和细菌,而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脱除作用很低随着水源的环境污染加剧和各国饮水标准的提高,可脱除各种有机物和有害化学物质并能保留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纳滤净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纳滤装置是运用泵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通过纳膜分离出来,这种膜在渗透过程中截留效率大于95%的分子约为1纳米,因此被命名为“纳滤膜”它能截留99%二价离子﹙有机盐﹚,不能截留无机盐﹙一价离子﹚,它能有效去除水体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热源、有机物(如TOC,DOC,THM),无机物,微生物胶体物质等,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对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一价离子﹚,纳滤装置对三卤甲烷(THM) ﹑内分泌干扰物(EDCS )有很好的去除作用,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CJ94-2005)的水质要求 。
2. 处理工艺系统要求合理、优化、紧凑、节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和制水成本低3. 深度净化水处理核心技术采用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和原水水质的不同进行选择4. 膜工艺应用应重视系统的预处理、后处理和膜的清洗⑴预处理有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为主)、活性炭过滤器、钠离子交换器、KDF建议不用K D F a; KDF是由铜锌合金组成,在处理水的过程中,其电化学反应,Zn2+将不断析出,在不同水质条件下,会导致Zn2+超标(GB5749-2006规定,Zn2+不能超过1.0mg/l); b; 铜的精炼水平决定着KDF的品质,铜中本身含有相当分量的重金属离子; c; KDF在饮用水中使用时,由于没有对进水提出严格的规范,忽略了在净化水的同时向水中释放锌离子的倾向,而且净化与释放具有正相关性,当重金属污染严重或氯气投放量大时,有时出水会泛白,影响水的外观; d; 实际投加量太少使KDF过早失效,水质恶化,造成氯气、重金属离子泄漏,使水质不达标目前KDF制造混乱,大量国产提炼不纯,加上在使用上缺少理论指导,许多厂家在净水机中的投加KDF的量非常少,按照其净化工况很难达到照其说明书介绍的作用。
e; 标注的使用寿命过长许多净水机的技术文件中给出的KDF使用寿命过长,在净水机的实际使用当中KDF过早失效,水质恶化,投诉时有发生 f; 进水太脏表面覆盖严重,由于进水水质恶劣,没有预处理措施,造成悬浮物、胶体、大分子有机物覆盖于KDF表面,KDF只是起到一般颗粒滤料的作用,而造成氯气、重金属离子泄漏,严重影响了净水机的出水效果 g; KDF虽然寿命较长,但也是会失效的失效后,KDF中的铜,会迅速和水中的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含铜的化合物和络合物,导致产水变为蓝色,口味发苦发涩,同时导致铜离子超标,存在重金属中毒的潜在危险H; 传统KDF滤材电化学反应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锌离子超标和失效后铜离子等超标,存在重金属中毒的潜在危险,很多国家禁止KDF在家庭净水装置中的使用,比如日本、欧洲等,KDF目前主要用于工业制水L;目前KDF主要用于工业制水5. 后处理指膜处理后的保质(如消毒灭菌)6. 膜的清洗包括冲洗(或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根据不同的膜形式及膜污染类型进行系统配套设计7. 膜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应优化组合,必须保证净化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安全直饮要求8. 消毒灭菌必须在保证消毒副产物最低含量水平前提下,可采用紫外线、臭氧进行处理。
消毒灭菌设备应安全可靠,投加量精准,应有报警功能设备失灵时便于操作管理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9. 根据城市自来水和供水点水质达标情况,选择优化组合工艺当城市自来水受到有机物等微污染或不确定污染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净化工艺流程10. 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安全与功能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取得卫生部的质量验证依据 2012-7-6 - 百度快照 )八;系统设计1.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总体规划和建筑物性质、规模、高度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等条件来确定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供回水管网的型式2. 管道直饮水系统供水应采用变频调速供水系统3. 净水机房可设在建筑物内,亦可单建净水机房机房宜靠近集中用水点4. 为保证供水安全卫生,系统中的室内外供配水管道应设计为环状,并应保证供应足够的水量和水压5. 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层数分别设置供水和循环回水系统6. 高层建筑管道直饮水供水应竖向分区,竖向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2Mpa;⑵ 最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0Mpa;⑶ 不利饮水龙头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的要求7. 建筑物内高区和低区供水管网的回水管连接至循环回水干管时,高区回水管上需设置减压稳压阀。
并应保证系统循环8. 集中供水系统中,室内外埋地管宜尽量少并应减少管道长度9.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做到动态循环和循环消毒,室内外供水管网宜设计为同程式10. 直饮水在供配水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4-6小时直饮水在供配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12h11. 应保证管道正常流速以防管内细菌繁殖12. 供水管网循环立管上、下端应设球阀,供水管网应设必要的检修阀门,并安装杀菌器和菌尸阻断器13. 防止二次污染,在水泵出口管道上以及各建筑物入户管上宜设倒流防止器循环回水管从配水环网的最远端接口,应设倒流防止器与配水管网隔开14. 回流至中间水箱,应设置循环回水控制阀和杀菌器15. 规模小的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循环宜回流到供水管网或净水箱应加强消毒16. 供水系统中每幢建筑的循环回水管接至室外回水管之前宜设流量平衡阀17. 用水点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滞水管段,接出的支管不宜大于3m18. 露明管道应做防结露保温室内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地下室空间或管井内,管道应布置在4℃以上地方,否则需采取防冻措施19. 直饮水管道应避免靠近热水管道、热源、污水管道20. 材料、管件和计量水表的选择。
⑴ 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材质宜用SUS316;明装宜用SUS304)或其他优质卫生给水塑料管;⑵ 阀门、管道连接件不应造成细菌滞留繁殖以及其他颗粒的聚积,应减少管件的凹凸不平; ⑶ 阀门、管道连接件、管件连接的密封圈,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配件与管材须配套,应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⑷ 计量水表应采用直饮水水表,水表应示值清晰,所选用材料均应符合饮用水计量仪表材料卫生安全标准水表应具有始动流量小(计量等级达0.01),计量精度高(C或D级)的要求;⑸ 饮用水专用龙头应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额定流量0.04L/s~0.08L/s);⑹ 系统中宜采用同种材质的管件及附属件21. 供配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维护和管理 九;直饮水机房1. 机房应靠近集中用水点,便于阻力平衡2. 机房内设备布置要考虑建筑采光、通风、防腐蚀和地面排水协调配合处理水量宜留有发展的余地和原水水质恶化所预留的设备空位3. 设备布置宜按水流程进行,以减少管道重复,同类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达到既方便操作、维护、又满足美观、紧凑的要求机房上方的房间不应设置排水管道及卫生间4. 机房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
地面、墙壁、天花板应用防水、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地面应有一定坡度,设排水系统门窗应采用不变形、耐腐蚀材料制成;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措施;有上锁装置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5. 机房应是独立封闭房间,配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如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按30W/(10-15m2)设置,距地面2m 吊装6. 净水机房应设置更衣室,室内应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配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7. 净水机房的出水水质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机房应有化验室,装备有水质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设备或在线实时检测仪表8. 各水罐、箱应设泄空阀、溢流管,水面应为自由水面净水罐(箱)、高位水箱应设置0.2μm膜呼吸器,当采用臭氧消毒时膜呼吸器前设吸气阀,并设呼气管道及臭氧尾气处理装置9. 机房所有与直饮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内衬、消毒设备、化学处理剂等均应有卫生安全证明文件,并符合有关质量标准10. 直饮水工艺和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配备,应有消毒措施选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应大于70μW/cm2;采用臭氧消毒,成品水中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十; 系统的计算与设备选择(按用户需求)。
⒈ 系统最高日用水量Qd(L/d) 式中,Qd——系统最高日用水量,(L/d);N ——系统服务的人数; qd ——用水定额(L/d·人)⒉ 系统最大时用水量Qh(L/h) 式中,Qh——系统最大时用水量,(L/h);Qd——系统最高日用水量,(L/d);kh——时变化系数,按表10.0.2选取; T——系统中直饮水使用时间(h),见表10.0.2表10.0.2 kh和T值用水场所住宅、公寓办公楼学校kh4~62.5~36T249~1012⒊ 水嘴使用概率p 式中,p ——水嘴使用概率;a ——经验系数,0.6~0.9;Qh——系统最大时用水量,(L/h); n ——水嘴数量; q0 ——水嘴额定流量(L/s)⒋ 瞬时高峰用水时水嘴使用数量m。
见表10.0.4-1和表10.0.4-2 式中, k ——中间变量; m ——瞬时高峰用水时水嘴使用数量; n ——水嘴数量; p ——水嘴使用概率表10.0.4-1 水嘴数量少时宜采用如下经验值水嘴数量n1234~89~12使用数量m12334 注:(水量标准为5L/d·人左右,每户4人左右)⒌ 瞬时高峰用水量qs (L/s) 式中, qs ——瞬时高峰用水量(L/s);q0 ——水嘴额定流量(L/s);m ——瞬时高峰用水时水嘴使用数量⒍ 循环流量qx (L/h)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采用连续回流工艺时,循环流量可按下列计算; 式中,qx ——循环流量(L/h); V ——闭式循环回路上供水系统部分的总容积(L);T1 ——直饮水允许的管网停留时间(h),一般不大于12h ⒎ 供水管道内水流速度宜取下列数值:DN≥32mm,v=1.0~1.5m/s; DN<32mm,v=0.6~1.0m/s。
⒏ 流出节点的管道有多个且水嘴使用概率不一致时,则按其中的一个值计算,其他概率值不同的管道,其负担的水嘴数量需经过折算再计入节点上游管段负担的水嘴数量之和折算式如下: 式中,ne——水嘴折算数量; n——水嘴数量;p——水嘴使用概率;pe——新的计算概率值⒐ 净水设备产水率Qj (L/h)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j ——净水设备产水率(L/h);Qd——系统最高日用水量,(L/d);T3——为最高日设计净水设备累计工作时间,一般取10~16h;⒑ 设计变频调速供水系统水泵按下列计算确定:⑴ 水泵设计流量(L/h): 式中,Qb ——水泵设计流量(L/h);qs ——瞬时高峰用水量(L/s)⑵ 水泵设计扬程(m): 式中:Hb ——水泵设计扬程(m);h0 ——龙头自由水头(m); Z ——最不利龙头与净水箱(槽)最低水位的几何高差(m); ∑h ——最不利水嘴到净水箱(槽)的管路总水头损失(m)。
⒒ 净水箱(槽)有效容积Vj(L)宜按下式计算,也可按经验公式Vj=(1~4)Qj 确定 式中,Vj ——净水箱(槽)有效容积(L);β——调节时间,取2~3h; Qb——水泵设计流量(L/h);Qj——净水设备产水率(L/h);a——换算系数,取1000L/m3;H ——水箱吸水保护高度,一般取0.6m;Fj ——水箱(槽)底面积(m2); V1——调节水量(L),按表10.0.11-1选取; V2——控制净水设备自动运行的水量(L),按下式计算: 式中,Qj——净水设备产水率(L/h);K——净水设备的启用频率,一般<3次/h表10.0.11-1 调节水量取值3600qs/Qh2345V1Qh/3Qh/23Qh/52Qh/3⒓ 原水调节水箱(槽)容积Vy(L)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to——调节时间,取1~4h; Qh——系统最大时用水量(L/h)。
原水水箱(槽)的自来水管按Qh设计,还应考虑反洗要求水量当自来水供应的压力和流量足够时原水水箱(槽)可不设自来水管上应装设倒流防止器十一;日、周、年水质检验1. 为保证管道直饮水水质,应对直饮水进行日常水质检验2. 检验项目及频率,按表5采用表5 检验项目及频率水质种类日周年备 注饮用净水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耗氧量(未采用纳滤、反渗透技术)、余氯、二氧化氯(适用于二氧化氯消毒)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耗氧量(采用纳滤、反渗透技术)《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全部项目必要时另增加检验项目3. 水样采集点设置及数量⑴ 日、周检验水样取样点设置在管道直饮水系统原水入口处,处理后成品水(机房总出水点)、饮用点和回水点⑵ 取样点数:饮用点不足500个设2个取样点;500-2000个每500增加1个取样点;大于2000个时,每增加1000个增加1个取样点⑶ 年度检验的水样在管道最末端处取样4. 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直饮水工程,停产30天后重新恢复生产,有关领导和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应按年度检验要求进行检验5. 检验方法采用各有关标准或规范指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水质检验由具有检验资质的部门来承担,检验报告应准确、清楚,保存完好。
十二;控制系统1. 机房宜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制水系统和变频供水系统),应运行安全可靠,且易于实现无人值守、故障报警、故障停机、自动停机和运行2. 直饮水处理系统应安装有电导仪、流量计、压力表、液位等实时检测仪表3. 直饮水处理系统的监控系统中应有各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运行状态指示或显示,并能依照工艺要求按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运行和停止,且能显示各运行参数;4. 直饮水系统的电控系统中应有系统保护功能(缺水、过压、过流、过热、不合格水排放等),并能根据反馈信号进行相应控制,协调系统的运行十三;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㈠ 施工安装1. 施工准备——直饮水管道及设备在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⑴ 施工设计图及其它设计文件齐全,并已进行设计交底;⑵ 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⑶ 施工力量、施工场地及施工工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⑷ 根据设计采用的不同的管材、设备,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安装技术培训⒉ 一般规定⑴ 管道直饮水所使用的管材、管件及设备等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涉及饮用水安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有相应的省、直辖市级卫生许可批件⑵ 不得使用有损坏迹象的材料、设备。
如发现管道或设备质量有异常,应在使用前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⑶ 施工时必须按照图纸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或规程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的修改由设计单位负责,并出具设计变更单⑷ 管道穿过基础、墙壁和楼板时,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⑸ 管道穿过天面、地下室或地下室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一般采用刚性防水套管,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⑹ 管道穿过楼板时,需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⑺ 安装同类型的设施或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相同的安装方法,安装在相同的位置上⑻ 不同的管材、管件或阀门连接时,应使用专用的转换管件的连接件,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⑼ 管道安装前须检查管内外、接头处是否清洁,受污染的管材、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严防杂物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后须及时采取敞口管道临时封堵措施⑽ 采用金属管施工(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等),金属管套丝时须采用水溶性润滑油如皂化油等⑾ 金属管丝扣连接时,不得使用厚白漆、麻丝等对水质可能产生污染的材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等材料⑿ 采用钢塑复合管材连接时,需有严防直饮水与钢管直接接触的技术措施,防止锈水溢出。
可采取安装管帽等措施⒀ 系统控制阀门需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避免安装在吊顶内或住户家中若不可避免,在阀门位置处预留检修孔⒊ 管道敷设⑴ 室外埋地管道不得直接穿越污水井、化粪池及公共厕所等污染源⑵ 室外埋地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⑶ 室外埋地管道采用塑料管的,在穿越小区道路时须设钢套管保护⑷ 室外埋地管道管沟的沟底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沟底土壤的颗粒径不宜大于12mm,必要时可铺100mm厚的砂垫层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粒径不大于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⑸ 埋地金属管道应做三油两布的防腐处理⑹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与排水管之间得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直饮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⑺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埋深不宜小于300mm⑻ 室外明露管道需进行保温⑼ 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成后进行。
⑽ 室内直饮水管道与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右侧⑾ 直饮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直饮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直饮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⑿ 塑料直埋暗管封闭后,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严禁在管道位置处冲击或钉金属钉等尖锐物体⒀ 减压阀组的安装,如为调压式,需先组装、试压、调压,并调至设计要求压力,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如为比例式,需经过组装、试压,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⒁ 水表外壳距墙壁净距应为10~30mm,距上方障碍物不宜小于150mm⒂ 管道支、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吊架,位置应准确,埋设要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2) 金属管需采用金属管卡,塑料管可采用配套的塑料管卡塑料管采用金属管卡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金属管配件与塑料管道连接时,管卡应设在金属管配件一端3) 在塑料管道的弯头、三通等节点处应加装1~2个管卡4) 同一幢楼或同一小区内的管卡的安装高度宜统一。
⒋ 设备安装:⑴ 制水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注意工艺顺序、膜的安装方向、膜的维护空间、管道的接口位置等必要的配件、检测仪表等不得少装、漏装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合理,以保证其精确度⑵ 筒体、水箱、滤器及膜等的安装方向、位置应布置合理,应满足正常运行、换料、清洗和维修要求⑶ 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及可能需要拆换的部分应采用活接头连接方式⑷ 设备排水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不应与下水道直接连接,出口处应设防护网罩⑸ 设备、水泵等安装时应采取可靠的减震装置,其噪音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影响周围的环境⑹ 设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不得渗漏⒌ 管道试压:⑴ 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⑵ 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暗装管道必须在隐蔽前进行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⑶ 金属及复合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⑷ 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⑸净水水罐(箱)应做满水试验⒍ 消毒、清洗:⑴ 直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