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白睿文英译《活着》

文档格式:DOC| 2 页|大小 14.50KB|积分 28|2022-08-31 发布|文档ID:14677112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白睿文英译《活着》自从文化趋向引入翻译界后 , 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多元化的道路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并非像往前一样隐形 , 其主体作用日益突出正是在这种新趋势下 , 胡庚申给翻译界带来了翻译适应选择论此理论提出翻译的实质体现在译者的中心作用 ,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适应原语和目的语呈现出来的翻译生态环境并能够作出适当的选择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家长篇小说《活着》是余华 , 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家的代表作之一 , 在 1993 年创作出版很多国外的学者翻译这部长篇小说之后 , 颇受国外读者的欢迎 2003 年, 这部作品由白睿文 , 一位美籍中文学者 , 翻译成英语此译本发行后 , 在美国图书排行榜占一席之地目前研究该小说原文或白睿文译本的人并不缺 , 但从译者整合适应选择度来研究此文本的论文很少本文以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先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 , 把白睿文的英文版作为研究对象 , 尝试分析并研究译者翻译余华的这部长篇小说的策略本文试图解决两个问题 , 一是白睿文翻译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翻译生态环境 , 二是白睿文的具体翻译策略 , 即他如何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

    本文首先回顾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研究文学作品译文的运用 ,然后进一步解释该理论并介绍其主要概念最后着重探讨白睿文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活着》的定性研究 , 本文得出白睿文面临的翻译生态环境大致概括为两个方面 : 一、原文或原语反映出来的环境 , 主要指原文的语言特点、 修辞手法、中国的民俗文化等 ; 二、目的语呈现的环境 , 包括目的语特点与其文化、 目标读者、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期盼和界定等 为了保留原文的叙述风格并传递原语的文化 , 译者采用直译和意义相结合的翻译方法但翻译文化负载词和特殊用法时 , 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 直译需要加解释说明本研究实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能够解释文学作品翻译 , 对翻译研究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本文希望对本土翻译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 并推动中国优秀现代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cottzh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