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考试/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由一道考试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文档格式:DOC| 3 页|大小 94KB|积分 22|2022-04-17 发布|文档ID:7599520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由两道考试题引发的教学反思尚志五中 刘乃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整整进行了两个学期,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校领导的同一部署,和教研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本次期末考试中的一次偶然发现让我陷入了沉思在这次期末的数学考试中, 我所监考的考场有我所教班级的六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在第一座考试过程中我悄悄地注意他的解答过程特别对他这两道题的解答格外关注A E DEAB D' CFC'BDC第一题是折纸问题中的求角题,第二题是一副三角板叠放后求角题因为这两道题在平时恰巧练过两次,我想一定没问题可事实上, 他第一道答错了, 第二道虽然对了, 但是思路很麻烦,根本不是按我课上所总结的那种简单的方法我又看了看其他五名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解答情况,很不乐观这让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两道练过几次的习题解答效果都这样, 那么其它题又能能怎样呢?在数学考试过程中我就不断地反思我在本学期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加上这几天的集中研讨,使我对上述现象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一、从教学流程上反思1 、自研自探环节虽然我校为解决我们与铜都的上课时间的差距,已经把自学前置到前一天的晚课,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自学能力以及检查督导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自学效果很一般。

    2、对学、群学环节由于自研自探环节没能有效落实,所以对学时没有共同语言,群学时学科长很难组织,也就很难达成共识3 、展示环节由于前两个环节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大展示时,只好由会的去展示,而陪辅时常处于空缺,这样一来会的还是会的,不会的还是不会的再加上每个环节由于效果不佳,所以容易浪费时间等到大展示发现问题时教师再去点拨,时间就所剩无几,更谈不上训练和巩固了4、作业及课后辅导由于以上原因,在传统教学时能处理完的练习题或梯度训练,只好利用专项训练课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来,学生最基本的训练量都很难满足,熟能生巧也就无从谈起了总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对高效课堂的精髓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流程的把控还只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对实效性的落实有些力不从心另外,通过几天的集中反思、研讨,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有:小组建设,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导学案的完成等多方面的因素二、整改新思路面对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堂流程的衔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讲与练的结合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处理, 我大胆地做了新的设想,想借此机会跟各位领导和老师商榷:1、新授课教学流程:自学并确认学科长的自学效果(课前)同时了解各组自学情况(目的:对课堂流程进行预判和调控)自学效果较好时由学生讲精讲自学效果较差时由教师讲(目的:在最佳时间段落实新知识)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小展示和大展示(目的:既检查了学习效果,又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一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当堂检测(目的 : 知己知彼,以利下节课的学习)2、习题课教学流程:习题的选择:精选典型习题,形成题组,题量适当,便于学生通过解答就能发现内在规律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规律,并能利用此规律解决相关习题。

    教学流程:(1) 发放导学案 (通过集智备课, 把精选的习题编制成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2) 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 发现有价值的解题思路, 还必须包括典型错误) ;( 3)群学(在组内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解法或创意,特别要关注错误的思路,尽可能组内解决); ( 4)大展示(包括展错)总结规律;( 5)当堂检测(运用规律) 3、课后作业管理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对优生要有“精题小灶” ,对学困生要实行“低保” ---- 最起码要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与本节课内容最相关的 1— 2 道题4 、评价体系的建立多与班主任沟通, 建立与班级管理相融合 (便利贴与五班的证书奖励法的结合, “精题小灶”与一班“低保”的结合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的评价体系,要形式新颖、灵活,要常抓不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泽锦文化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