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三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新乡三中2019-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66分1.以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假设图中虚线用箭头表示 ,那么可逆箭头一般应有3处B. 血浆蛋白、抗体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C.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系统只有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D. 血浆与组织液间可以相互转換 ,两者的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根本相同2.在进行常规体检时 ,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査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下表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査化验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工程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5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A. 表中所测的各种化学物质 ,都只能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B.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表中这些化学物质在内环境中的含量处于参考范围内C. 表中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通过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维持的D. 该人甘油三酯的含量略有偏高 ,且表现为高血糖病症 ,故平时要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3.以下关于反射及反射弧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A.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B. 只要反射弧完整 ,反射活动必然出现C. 反射弧中 ,反射只通过电信号一种形式即可完成D. 兴奋在生物体内的传导方向不一定是单向的4.以下图是人体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人体可形成不同的反射 ,这是由于②的不同B. 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被细胞吸收C. 刺激a处 ,b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刺激b处 ,a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D. 兴奋在a、b处的传导方向可以是双向的 ,而在c处只能是单向的5.某次实验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如图1所示现把两灵敏电流计A1、A2的两极a、c、d、e分别接于神经纤维膜外 ,在a、c的中点b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 ,那么灵敏电流计A1、A2指针的偏转情况应是A. A1不偏转;A2先右偏 ,后左偏停在0刻度 ,再左偏到一定程度 ,再右偏至0刻度B. A1不偏转;A2先左偏 ,后右偏停在0刻度 ,再右偏到一定程度 ,再左偏至0刻度C. A1先右偏 ,后左偏停在0刻度;A2先右偏 ,后左偏停在0刻度 ,再左偏到一定程度 ,再右偏至0刻度D. A1先左偏 ,后右偏停在0刻度;A2先左偏 ,后右偏停在0刻度 ,再右偏到一定程度 ,再左偏至0刻度6.以下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B. “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根底上形成的C. 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D. 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7.以下对动物激素及激素调节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 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 ,该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 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应调节 ,甲亢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C. 激素间的作用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者均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其在内环境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表达8.以下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小肠通过分泌激素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 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C. 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有激素A和激素B两种D. 通过神经B和神经A的调节比通过激素A或激素B的调节速度快9.以下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 ,错误的选项是A.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B.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C.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男运发动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 ,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10.“甲亢〞往往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 ,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细胞内有丙酮酸的大量分解 ,但无ATP形成〕导致的。
根据这一事实 ,“甲亢〞患者会出现的病症是A. 吃的食物多 ,肥胖 B. 吃的食物少 ,消瘦C. 吃的食物多 ,体温高 D. 吃的食物少 ,体温低11.以下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只存在神经调节一种方式B.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C.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结果D. 人体发生组织水肿是组织液中水分大量渗入细胞内造成的12.如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当剪断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 ,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B. 假设在d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 ,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 刺激a处 ,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D. 假设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 ,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 ,那么该活动是反射活动13.以下关于人从-15℃〔产热量m1 ,散热量n1〕到35℃〔产热量m2 ,散热量n2〕环境中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在-15℃和35℃的环境中 ,人体通过调节分别使m1>n1、m1<n2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 人体在-15℃的环境中存在激素分泌的反应调节 ,而在35℃的坏境中机体不存在反应调节C. 维持体温恒定时 ,在-15℃的环境中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在35℃的环境中只有神经调节D.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但冷觉和温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14.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 ,以下关于内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 ,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 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 ,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 ,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 ,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以下表达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点时 ,K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不需要消耗能量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 b点时 ,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D. b→c过程中 ,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16.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外表和b处的内外表 ,假设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 ,且ac=db ,有关该实验的论述 ,正确的选项是A. 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 ,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B. 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C.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 ,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D. 一般情况下 ,在动物体内 ,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 ,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17.以下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C. 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1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即内环境 ,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以下相关表达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A. 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B.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C.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D.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19.以下有关神经传导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 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 ,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0.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大量出汗后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 ,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④血糖低时 ,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 ,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 ,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21.以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央〕 ,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假设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 ,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 ,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假设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①不偏转 ,电表②可能偏转两次22.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 ,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结果如右侧曲线图假设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 ,其它实验条件不变 ,那么测量结果是第II卷〔非选择题〕每空2分 ,共34分二、非选择题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23.以下图是局部肝细胞的结构及物质交换示意图请答复以下问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内环境由图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①所指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毛细血管中的血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一般情况下 ,①处比③处增多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等;而饥饿情况下 ,增多的成分还有___________〔3〕③比⑤中含量多的物质往往是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和Cl- ,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_____________〔填序号〕中的溶液外流 ,从而形成组织水肿24.24.以下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局部过程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 ,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A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2〕饥饿时血糖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 ,体内缺水时水盐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 ,天气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除了增加产热的靶细胞外还有图中的_________。
不同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靶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腺体A分泌的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 ,其分泌过程存在着反应调节和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参考答案1.A2.D3.A4.D5.B6.A7.D8.C9.B10.C11.B12.B13.D14.A15.C16.C17.D18.C19.D20.D21.A22.C23. ③④⑤ 血浆和组织液 从右向左 二氧化碳、尿素〔答出任意一项即可〕 葡萄糖 血浆蛋白〔或血清蛋白、蛋白质〕 Na+ 7.35〜7.45 ③24.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肝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 靶细胞膜上分布相应的激素受体 分级-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