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2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测)(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396.02KB|积分 15|2022-09-10 发布|文档ID:15062097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测)(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1.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壮:身体结实C.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D.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壮,壮年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焉用亡郑以陪邻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知”通“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氾(fàn)南 佚(yì)之狐 逢(pánɡ)孙B.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ù) 贰(èr)于楚C.共(ɡònɡ)其乏困 缒(zhuì)而出 阙(jué)秦D.杨孙戍(shù)之 夫(fū)晋,何厌之有 许君焦、瑕(xi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与”应读“yǔ”;C项,“共”应读“ɡōnɡ”;D项“夫”应读“fú”。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B.①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亦去之D.①君之所知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6.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分)【答案】介词,于;烛之武;烛之武;代词,之;代词,之;介词,以;代词,晋军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实就是要结合句子,把省掉的成分补充完整,一般是主语和宾语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邑,边邑,这里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B.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C.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D.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AB两项都是“怎么“义;D项是哪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答案】C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4分)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答案】灭郑于晋有利,于秦无益有害 存郑于秦有益。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两句话加以概括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4分)【答案】行李之往,共其乏困【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答案】C 【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C.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才能低下”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答案】(1)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wuyoufe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