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他传、评传等 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四、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五、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 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 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去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4. 文言传记常见词语 (1)官职变迁类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2)跟俸禄有关的常见词语:俸、禄、秩、饷(3)表少数民族的常见词语:蛮、夷、戎、狄(4)表人物地位的常见词语:贵、贱、卑、官绅、豪(5)表人物个性的常见词语: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jìng què 沉静谨慎)、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6)表人物品行的常见词语: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7)表受到诬陷的常见词语:中、谮、诬(8)表敬重的常见词语:敬、重、尊、恭(9)表赞扬的常见词语:多、嘉、称、誉、与、许、叹(10)表内心嫉恨的常见词语: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1)表责备的常见词语: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2)表宽容的常见词语:容、贷、恕、宽(13)表喜乐的常见词语:乐、欣(然)、悦(说)、欢(14)表哀怒的常见词语: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5)跟马有关的常见词语: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16)表害怕的常见词语:畏、惧、惮、骇、患、遽(17)表揭发的常见词语:劾、讦、揭(18)跟皇帝有关的常见词语: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浩、(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19)表死亡的常见词语:(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2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常见词语: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21)表说话的常见词语: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2)表劝说的常见词语:说、劝、规、讽、讥、谤、谏(23)跟京城有关的常见词语:禁、阙、畿、京、京畿(24)表刑罚的常见词语: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5)表监狱的常见词语:囹圄、狱(26)跟学校有关的常见词语: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7)表布匹的常见词语: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8)表穿戴的常见词语: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29)表房舍的常见词语:宇、舍、馆、宅、第、邸、庑、屋(30)跟水利有关的常见词语: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31)跟粮食有关的常见词语: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荒、凶、歉(32)表食物的常见词语: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六、阅读方法和步骤 1. 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题,近年来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文意把握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于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2. 阅读步骤——三读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 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2)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3)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5、文言文断句(3)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