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论文相关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薛家塔隧道)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文档格式:DOC| 40 页|大小 1.61MB|积分 10|2021-11-10 发布|文档ID:3915295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11.3 建设项目路线方案比选 4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6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6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 73.1 环境保护目标 73.2 污染源分析 73.2 生态环境 123.3 声环境 163.4 地表水环境 183.6 地下水环境 193.7 环境空气 243.8 社会环境 263.9经济损益分析 273.10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 274 公众参与 304.1 公众参与过程 304.2 调查对象 314.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334.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344.5 公众意见的落实情况 344.6 公众参与小结 35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66 联系方式 37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薛家塔隧道)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省道岢大线由北向南经岢岚、兴县、方山,连接忻州市和吕梁市,是我省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它与省道忻黑线一起共同构成该区公路主骨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不仅服务于区域经济,而且承担着陕西省神木地区的煤碳外运重任。

    现有道路主要为三级公路,坡陡弯急,通行能力极差,每天车辆拥堵不堪,已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转型发展的步伐兴县位于我省吕梁市北部,是晋西北革命老区十二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和谐山西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提出了在“两区”资源条件优越,重点项目集中,适宜建设大型循环经济基地的兴县,实施区域性综合开发;并于2008年初,省政府批复了《山西兴县资源环保型循环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基地规划》,明确提出建成以采掘为基础,以铝合金、铝镁合金制品和煤化工产品为龙头,以生态产业链为纽带的资源环保型循环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目前兴县交通干线公路只有省道忻黑线和岢大线,公路等级以二级为主,局部路段为三级,严重制约了基地工业项目的实施进展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的改建提高已势在必行因此,兴县政府拟建设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改建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本项目为一级公路,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现场调查,目前,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薛家塔隧道)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现已开始进行征地拆迁、平整场地、部分路段的施工等工作。

    本项目属于未批先建,环评要求立即停止建设1.1.1 工程位置省道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薛家塔隧道)公路改建工程起于吕梁市兴县魏家滩,接现有省道岢大线,沿旧省道岢大线经兴县瓦塘、蔡家崖与现有忻黑线连接路线全长31.643km1.1.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拟建公路起点设于吕梁市兴县魏家滩(桩号AK0+000,即现有苛大线途径兴县的控制点),接现有省道岢大线,沿省道岢大线经兴县瓦塘、蔡家崖(桩号AK31+643)与现有忻黑线连接,并可通岢临高速公路路线全长31.643km路线主要控制点为:兴县魏家滩、瓦塘、薛家塔、蔡家崖拟建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1表1.1-1 拟建公路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路线长度km31.643二路基路面1土石方土 方1000m32577.51石 方1000m34235.342排水、防护工程100m33088.823沥青砼路面1000m2592.47三桥 涵1大 桥m/座1941/81中 桥m/座85/13涵 洞道102四隧道m/座2330/1五路线交叉1平面交叉处52通 道道2六征用土地公顷187.31七公路基本造价万元154376.84八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4878.7041.1.3 建设工期及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1)建设工期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快道路沿线及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沿线群众也急切盼望尽快建设此段公路项目计划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工期18个月,具体时间根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确定2)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①路基施工路基施工的施工工序为:清除表层淤泥、杂草、树根—平地机、推土机整平—截、排水沟放样—开挖截、排水沟—压路机压实—路基填筑、开挖—路基防护填方路基填土时适当加大宽度和高度,分层填土、压实,多余部分利用平地机或其它方法铲除修整路堑开挖前做好截水沟,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在施工期间修建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的临时排水设施,水流不能引起淤积或冲刷路堑地段的边坡稳定极为重要开挖时,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多少,均按原有自然坡面自上而下挖至坡脚②路面工程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经由专用汽车运输至工地,采用机械铺筑③桥梁施工桥梁施工工序为:平整施工场地-基础施工-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本项目全线共设大桥8座、共长1941m,中桥1座、长85m,桥梁全部跨越冲沟,无跨河桥梁本项目桥梁上部结构型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此工艺首先在预定孔径和深度成孔后,将预制成圆柱形的钢筋骨架放入孔内,然后在孔内灌入流动的混凝土而形成桩基钻孔灌注浆的主要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泥浆制备、冲击钻渣、检孔、清孔、检查验收等。

    ④ 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明洞开挖→洞门套拱→洞口排水→洞口工程→暗洞开挖→衬砌→防、排水→路基、轨道→附属设施工程拟建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与施工,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严格控制超挖和欠挖隧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体系;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共同组成永久性承载结构洞口段开挖可采用台阶法或分部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洞口段施工避免在冬雨季施工在施工中需根据开挖后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辅助施工技术措施,以稳定边仰坡岩体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地段(含Ⅴ级浅埋和Ⅴ级)开挖采用短循环、弱爆破、预留核心土,并辅以必要辅助施工技术措施,如超前管棚,超前锚杆,导管预注浆,深孔预注浆等隧道施工采用系列机械化施工,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均从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出渣尽量用于结构物和填筑路基1.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工程投资估算总金额为154376.84万元,平均每公里4878.704万元拟定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的建设资金由项目资本金和向沿线企业贷款两部分构成,项目建设资金的资本金和向企业贷款分别占总投资的35%和65%。

    1.2 建设项目路线方案比选(1)工程因素比选A、B两方案的工程因素比较见表1.2-1表1.2-1 A、B两方案工程因素比较表序号指 标单位对应A线方案B线方案B线方案比对应A线方案比选对应A线增加减少1工程规模及投资方面路线长度km7.3937.8430.45A线方案略优路基土石方土方千m3484.381107.49623.11石方千m3657.3296.06561.26路面工程千m2166.34135.3530.99桥梁工程m/座425/11828/51404/4涵洞道24251桥隧比例%5.7523.3117.56通道道312占用土地hm234.143.19.0拆迁房屋m2260012001300每公里造价万元3086.1254555.631469.5052技术指标方面平曲线最小半径m/处500/2400/1A线方案略优最大纵坡%/处1.35/15.3/1从表1.2-1可以看出:A线方案比B线方案每公里造价低,B线方案较A线里程长0.45km,相应的土方数量、桥隧长度、涵洞数量、占用土地等均高于A线方案,B线方案多跨两次河,工程量远大于A线,投资偏大因此,从工程因素上推荐对应A线方案。

    2)环境因素比选A、B方案的环境因素比较见表1.2-2表1.2-2 比较方案与对应推荐方案环境因素比较表环境要素主要指标对应A线方案B线方案比选生态永久用地面积34.143.1对应A线方案优植被类型基本一致声环境敏感点数量33相差不多影响程度影响程度一般影响程度一般环境空气敏感点数量少少相差不多影响程度影响程度一般影响程度一般水环境跨越河流未跨河跨越岚漪河相差不大社会环境拆迁量较大较少B线方案优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符合城市规划符合城市规划对应A线方案优环境因素综合比选结果对应A线方案优于B线方案通过以上A、B路线方案的分析、对比,虽然B方案拆迁量较小,但是B方案要多次跨越岚漪河,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多A方案线位布设合理,平纵指标较高,里程短,同时,“近村而不进村”有利于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方便周边群众出行故推荐方案为A线方案综上所述,从生态、社会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环境空气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考虑,A线方案优势明显因此,综合工程和环境因素,推荐A线方案3)推荐方案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十二五”期间,兴县规划进行县乡道改造工程项目、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等各项交通道路建设工程。

    拟建公路为规划中重点项目——岢大线魏家滩至蔡家崖段道路改建工程,符合兴县交通发展规划根据《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本项目不在城市规划区内,同时拟建公路对沿线乡镇发展规划没有冲突,不会影响沿线各乡镇的发展同时,拟建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省道苛大线的通行能力,将彻底改变省道岢大线的拥堵状况,完全满足当地建设运输需求,促进兴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与城镇规划有较好的结合,与城镇发展规划及交通规划没有冲突项目选址从土地利用、区域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均满足要求,项目选址选线合理30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声环境:根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沿线声环境现状较好,监测期间各敏感点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和2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评价对蔚汾河及岚漪河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各项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标准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选择拟建公路隧道沿线的村庄水井进行地下水的现状监测,同时利用“兴县新鑫盛源有限责任公司蔡家崖煤炭集运公路专用线项目”,由吕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3年8月2日-3日的圪坡村的监测数据,作为本项目的地下水背景值。

    由监测结果可知,刘家壕、薛家塔、割破村3个水井除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项目各测点的各水质因子均能够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的要求,总大肠菌群超标可能是由于浅层水井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无大型工业污染源,项目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空气:根据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TSP、PM10、SO2、NO2和CO均能达标,污染指数也较小,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拟建项目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2-1 表2.2-1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沿线弃渣场、施工生产区等临时占地200m范围地表水环境拟建公路附近的岚漪河地下水环境路线沿线涉及的村庄饮用水源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兴县魏家滩乡、瓦塘镇、蔡家崖乡及沿线各村庄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3.1环境保护目标3.1.1生态保护目标公路沿线评价范围涉及取土场、弃渣场和临时施工场地生态环境,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1。

    表3.1-1 生态保护目标敏感目标及位置敏感目标特征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及时段植物全线沿线植被以农业植被和自然植被为主,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评价范围内分布土地占用将造成植被损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动物全线沿线区域以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现存野生动物包括鸟类、小型兽类、爬行类等,评价区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评价范围内分布路域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施工生产区、取土场、弃渣场沿线布设施工生产生活区、3处取土场和7处弃渣场临时占用地表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景观,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3.1.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沿线地表水保护目标为岚漪河和蔚汾河;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2表3.1-2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与拟建公路关系现状使用功能备注1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AK10+630~AK11+360段穿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此段为路基)饮用水供水井1处,井深13m 2天桥泉域AK0+000~AK3+080段位于天桥泉域的黄土覆盖区,距离重点保护区铁匠铺水源地最近为34km饮用水——3薛家塔隧道附近的村庄水源圪坡村水井位于薛家塔隧道外左侧60m饮用水大口井、井深9m3.1.3 声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推荐路线走向图,公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有10个,均为村庄,为马蒲滩、石佛则、薛家沟、刘家峁、郑家塔、武家塔、杨家坪、圪坡、旭谷村、北坡。

    3.2污染源分析(1)水污染源强分析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源强本项目施工驻地租用道路沿线民房,不单独设施工生活区②预制场、拌和站等生产废水预制场施工生产区的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一般一处场地的生产废水量(冲洗废水)少于1.0t/d,其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可达到3000~5000mg/L③隧道施工废水一般情况下,隧道施工中外排废水的流量变化较大,通常能从每小时几方到几百方不等,这主要是由于不良地质、施工进度要求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根据监测调查资料,隧道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TN和SS其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见表3.2-1表3.2-1 隧道施工废水主要成分及浓度主要污染物pHCODcrSS氨氮石油类浓度(mg/L)9~1050~60300~5002.5~3.59~10④营运期沿线设施区生活污水本项目服务设施包括隧道管理站1处(与养护工区合建)、收费站1处这些设施运行产生的废水是影响营运期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其中工作人员用餐、住宿等产生的废水沿线设施区废水主要来自各设施区的生活污水据类比调查,沿线设施区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见表3.2-2。

    各服务设施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2-3表3.2-2 沿线设施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成份(单位:mg/L)沿线设施区主要污染物浓度BOD5CODCr氨氮SS石油类动植物油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15030035180318表3.2-3 拟建公路沿线设施区污染物排放估算表序号名称定员污水类型及排放量(t/d)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去向1薛家塔隧道管理站(与养护工区合建)30人生活污水:1.923m3/d组合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均排到附近的荒沟2蔡家崖收费站40人生活污水:2.565m3/d组合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施全线合计4.48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后排放营运期沿线设施区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约为80L,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0.064t⑤桥面径流污染物及源强分析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污染物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如车流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公路上形成桥面径流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历时1h,降雨强度为81.6mm,在1h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测定结果见表3.2-4。

    表3.2-4 桥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20min20~40min40~60min平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58.22~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从表3.2-4可以看出,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降雨初期到形成桥面径流的30min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30min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铅的浓度及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min后,桥(桥)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所以,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2)噪声污染源强分析①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

    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见表3.2-5表3.2-5 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噪声级机械设备测距(m)声级(dB)备 注挖掘机584液压式推土机586装载机590轮式搅拌机290推铺机587铲土机593平地机590压路机586振动式卡 车7.589卡车的载重量越大噪声越高振捣机1581夯土机1590自卸车582移动式吊车7.589②运营期交通量预测参数本项目交通噪声预测特征年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根据工可提供的交通量预测结果折算的预测特征年交通量和参数见表3.2-6~表3.2-7昼间系数:根据工可报告昼间系数为0.9本项目主线设计车速为60km/h,各类型单车车速预测采用如下公式:式中:vi——i型车预测车速;k1、k2、k3、k4 ――回归系数,按表2.11-6取值;——该车型当量车数;N单车道小时——单车道小时车流量;——该车型的车型比;m——其它车型的加权系数;V——设计车速表3.2-6 预测车速常用系数取值表车型k1k2k3k4m小型车-0.061748149.65-0.000023696-0.020991.2102中型车-0.057537149.38-0.000016390-0.012450.8044大型车-0.051900149.39-0.000014202-0.012540.70957第i种车型车辆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dB)L0i按下式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式中:右下角注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拟建公路营运各期小、中、大型车单车平均辐射声级预测结果见表3.2-7表3.2-7 营运各期各车型单车噪声排放源强(单位:dB)路段时段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魏家滩~瓦塘初期62.662.668.968.776.676.5中期62.562.669.068.876.776.6远期62.462.569.268.976.976.7瓦塘~蔡家崖近期62.562.66968.876.776.6中期62.462.669.268.976.876.6远期62.362.569.36976.976.7(3)大气污染源强分析①施工期施工生产区施工粉尘施工生产区粉尘主要是临时料场产生的扬尘等,在采取洒水和遮盖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②施工期运输扬尘施工期运输车辆的往来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根据类比资料:灰土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11.6mg/m3;下风向100m处TSP浓度为9.7mg/m3;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为5.1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应加强施工期运输道路的车辆管理工作,减轻道路扬尘造成的空气污染③营运期汽车尾气源强公路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成为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汽车尾气污染源可模拟为一条连续排放的线性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又取决于车辆类型和运行车辆车况a.预测交通量及特性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交通量特征参数b.预测车速参数预测计算中,本项目设计速度为60km/hc.车辆排放污染物线源源强计算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按下式计算:式中:Qj —— 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强度,mg/s·m;Ai —— 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 —— 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值:本公路设计时速60km/h,则小型车单车排放因子为NOx:2.37;中型车单车排放因子为NOx:6.3;大型车单车排放因子为NOx:10.48通过上述源强公式可计算出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源强本评价所选取的预测评价因子为NO2,QNO2/QNOX取值0.9考虑到汽车制造业科技进步和环保型高标号无铅汽油推广应用等因素,营运期的公路污染物源强修正参数取0.8污染物排放源源强值见表3.2-8表3.2-8 本项目各路段污染物NO2排放源强(单位:mg/m·s)路段名称污染物近期中期远期魏家滩~瓦塘NO20.5930.9381.433瓦塘~蔡家NO20.8671.2051.619全路段平均NO20.7871.1281.566(4)沿线附属服务设施大气污染物拟建公路全线设置隧道管理站1处(与养护中心合建)、收费站1处。

    全部位于兴县境内其采暖方式均采用电采暖,无废气排放,对环境空气不造成影响3.3生态环境3.3.1 生态影响影响分析(1)拟建公路沿线自然植被以灌草丛为主,物种组成较为单一、常见,项目区域现有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格局不会因本公路的建设而发生改变,拟建公路的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的破坏影响较小2)拟建公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迁徙阻隔以及种群数量影响较小,不会降低区域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野生动物,公路建设对其栖息地、觅食以及迁徙影响较小3)拟建公路用地总体指标符合交通部、建设部以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从工程的角度拟建公永久占地数量合理;不会导致沿线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公路建设将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一定影响4)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8.92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87.31hm2,临时占地面积51.61hm2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的耕地根据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补偿5)本报告根据不同路段土石方开挖量和填方数量,对路基土石方数量进行分段平衡分析根据分析,本项目设置了3处取土场取土结束后,应对取土场进行后期恢复治理,平整后复耕或恢复原有植被。

    设置5处弃渣场,选择汇流面积较小的沟头,全部为黄土沟,占地以其它草地为主弃渣结束后,对弃渣场顶面和坡面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周边植被情况,弃渣场顶面植被恢复采用乔、草结合的形式6)本项目其它临时工程为8处指挥部、5处施工生产区及施工便道指挥部中有2处为新增占地,其余6处均利用原有居民设施施工完毕后,要求对施工生产区场地进行清理、平整覆土,恢复植被拟建公路新设的施工便道在工程结束后,部分可交给地方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养护,可作为镇级、村级公路不能利用的施工便道在施工后及时清除新修便道砂砾,进行复耕或绿化7)拟建公路与该区的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3.3.2生态主要环保措施(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① 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②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③ 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取土场、弃渣场进行取弃土作业;严格控制取弃土面积和弃土深度,不得随意扩大取弃土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⑤弃渣场应尽可能保护表层有肥力的土壤,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用。

    ⑥及时处理固体废物如粪便、生活垃圾等,以减少对生态的污染影响2)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议①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②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加强施工管理,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③ 加大沿线绿化力度,在有条件绿化的路段均进行绿化,以补偿铁路修建对植被造成的损失;凡因铁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④ 施工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外,不随意砍伐植物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① 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②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③ 路基边坡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做到施工一处,及时治理保护一处④ 在雨季和汛期到来之前,应备齐土体临时防护用的物料及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轻雨水对主体工程的破坏和减少土壤的流失。

    ⑤ 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⑥ 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限制人的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4)占用林地保护措施及补偿方案本项目沿线的占有一定量的林地,主要是人工种植的枣林,占用林地不涉及生态公益林和国有林等其他特种用途林,不会改变当地林地的格局,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要对路线所占用林地的树木及时进行补偿,一方面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照铁路征地补偿中砍伐树木补偿标准加以补偿,另一方面通过铁路边坡和路线两侧的绿化措施加以补偿此外,在设计和施工中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 铁路线路走向应得到林业主管部门的认可,在项目开工之前应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林地征用手续② 施工期项目驻地、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用地,尽量利用工程征地范围内的土地,以减少损坏地区植被,保护土地资源施工结束必须及时清理、松土、整平,恢复其植被③ 路线布设尽量避开大片的林地,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收缩路基宽度,减少占用林地数量,建议路线对现有林地进行避绕,损失的树木应进行补偿,项目开工之前应办理林地征用手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异地补偿。

    ④ 要明确设定施工区域,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施工便道尽量使用当地现有道路,在必须开辟新的施工便道时,所有施工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同一车道,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地表的破坏⑤ 对本项目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能移植的应该移植,不能移植的应该在异地进行补种,应保证林地面积和林木质量,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不得设置在林地范围之内,不得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林木,同时通过铁路沿线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补充一定数量的林木5)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各类临时用地及时复垦,对于有进场耕作条件的土地尽量复耕利用,无条件的则种植乔灌草进行植被恢复①弃渣场拟建铁路弃渣场类型均为沟谷弃渣场,各弃渣场地形基本一致,根据各弃渣场的地形,在所有弃渣场上游设置截排水沟;在各弃渣场沟口及坡脚设浆砌石挡渣墙;同时考虑弃土、弃石量的不同,结合不同环境适应不同植物的生长,对弃渣场进行植物绿化恢复弃渣场位于沿线两侧,在进行植物措施设计时应考虑和铁路及周围环境和谐一致,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弃渣场采取合适的植物措施,进行弃渣场顶面及边坡绿化其中,弃渣场渣体顶部采用植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堆渣边坡采用撒草籽的方式绿化。

    其中乔木选择当地适宜的枣树,灌木选择沙棘和柠条,草本选择紫花苜蓿等,藤本选择爬山虎②其它临时工程措施临时工程包括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包括临时材料厂、轨料道咋存放场、砼拌和站、施工活区等、其它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a、施工营地、预制场、拌和站和建材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尽量在永久征地范围内使用,如车站、储煤场地等b、施工营地尽可能地租用当地民房或公共房屋,或布设在铁路用地范围内,以减少临时性用地,避免随处搭建占用耕地和破坏地表植被c、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的省道、县道等,避免在此段开辟其它的临时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d、施工场地应避免设在耕地集中区内,禁止从中间穿越,严禁各类临时工程占用基本农田e.、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带,施工便道可临时布设在护坡道及铁路两侧的绿化用地内,即可临时利用部分永久占地作为施工便道使用f、应严格控制其它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本项目其它临时工程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等共占地58.89hm2,占地类型为耕地和其他草地等a、对临时占用的旱地,在施工前将30cm表层种植土剥离临时堆置于施工场地旁,采取围挡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待施工结束后进行表土还原,恢复耕地。

    b、施工场地占地为旱地和荒地,施工结束后清理场地,覆30cm表层种植土绿化和复垦c、对施工便道应先硬化,防止扬尘和泥泞施工完毕后,可根据当地交通条件,适当保留一部分施工便道,纳入当地道路使用;不保留的则恢复原有土地功能3.4 声环境3.4.1声环境预测评价(1)施工机械与设备噪声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其影响范围为白天距施工场地130m以内,夜间则达480m,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营运期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沿线声敏感点环境噪声级呈上升趋势按4a类标准评价:拟建公路魏家滩~瓦塘昼间营运近期、中期、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20m、<20m、24.2m;夜间近、中、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71m、93m和118.5m拟建公路瓦塘~蔡家崖昼间营运近期、中期、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20m、21.5m、26.1m;夜间近、中、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88.8m、107.4m和127.2m按2类标准评价:拟建公路魏家滩~瓦塘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昼间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56m、74.8m和96.4m,夜间近、中、远期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136.3m、173.5m和213.9m。

    拟建公路瓦塘~蔡家崖昼间营运近期、中期、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71.4m、87.1m、103.7m;夜间近、中、远期的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166.6m、196.9m和225.6m3)拟建公路沿线敏感点预测结果:拟建公路营运中期白天无超标现象,夜间马蒲滩、杨家坪、圪坡、北坡噪声预测值超标分别为4.3dB、5.0dB、2.1dB、8.2dB4)对预测运营中期噪声超标的马蒲滩、杨家坪、圪坡、北坡4处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措施建议对远期超标的敏感点采取跟踪监测方案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护措施后,项目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中期全部能够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建设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并能够为环境所接受3.4.2声环境主要环保措施严格按照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具体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如下:①合理规划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在拟建公路沿线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时,应预留一定的噪声防护距离②敏感点保护措施Ø 由于拟建公路为一级公路,公路不进行封闭建设,且经噪声预测超标的4个村庄均处于路基侧,且有村民进出口与公路相连,建设声屏障会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不适合安装声屏障。

    同时由于噪声超标住户的房屋均为砖混和砖瓦房,房屋结构较好,符合安装隔声窗的要求,因此,噪声超标住户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方式进行降噪,来保证村民安静的生活环境具体降噪措施详见表3.3-1216; 在拟建公路建成后,若在拟建公路附近区域建设敏感建筑物,建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文件,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建筑隔声设计,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限于拟建公路目前尚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报告只能根据目前主体工程进展情况及研究结果,对路侧超标敏感点提出建议的防护措施建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声环境保护设计由于公路营运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声环境预测模式和预测参数存在误差等因素,往往造成噪声预测值与营运后噪声预测值存在差异遵循避免资金的不合理投入,同时又使营运期受到交通噪声显著影响的敏感点得到保护的原则,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及拟建公路特征,本评价对推荐方案沿线营运中期因受拟建公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超标4处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措施建议对远期超标的敏感点采取跟踪监测方案表3.4-1 拟建公路沿线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编号起屹桩号敏感点名称距路中心线(m)最大超标量(dB)降噪措施推荐措施及目标降噪量投资估算(万元)昼间夜间(4b/1类)1AK2+200~AK2+750马蒲滩左5504.3马蒲滩临路第一排为砖房,超标户数为6户,推荐隔声窗措施满足安装隔声窗的条件,每户投资2万元,共投资12万元。

    通风隔声窗25dB122AK24+000~AK24+900杨家坪左侧2705.0杨家坪临路第一排为砖瓦房,超标户数为10户,推荐隔声窗措施满足安装隔声窗的条件,每户投资2万元,共投资20万元通风隔声窗25dB203AK28+200~AK29+000圪坡左侧4202.1圪坡临路第一排为砖瓦房,超标户数为5户,推荐隔声窗措施满足安装隔声窗的条件,每户投资2万元,共投资10万元通风隔声窗25dB104AK31+500~终点北坡右侧1808.2北坡临路第一排为砖瓦房,超标户数为3户,推荐隔声窗措施满足安装隔声窗的条件,每户投资2万元,共投资6万元通风隔声窗25dB6合计48另外,环评建议设置不可预见费用作为调节资金,监测结果一旦出现超标可将上述资金启用以采取措施3.5地表水环境3.5.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拟建桥梁跨越的均为冲沟,桥梁基础施工不会直接接触河水影响水质,但是在河床要进行桥墩施工,会局部扰动河床另外,若钻渣处理不当,进入水体会污染河水水质评价要求设置沉淀池,钻渣沉淀后运到弃渣场堆存;全线生产废水采取设置沉淀池处理措施拟建公路桥梁施工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2)拟建公路穿越水源地段和天桥泉域段,在严格按照本次评价所提要求施工作业前提下,路基工程施工不会直接接触地下水,对水源地影响较小。

    3)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岚漪河和蔚汾河水体的影响较小3.5.2地表水环境主要环保措施(1)加强对岚漪河和蔚汾河的保护桥梁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划定施工范围桥梁基础施工宜选择在非汛期进行,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下缩短施工时间,划定施工范围,减小扰动影响施工期间加强管理,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将河床恢复原貌,防止河床变形或造成新的冲刷2)对于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渣泥浆,不准直接排入水体和附近农田,要求在桥梁一端设置沉淀池,钻渣晾晒后用于填筑路基,不能利用的运至附近弃渣场妥善处置,禁止随意弃于河道及河滩地,保证暴雨时的行洪安全3)施工结束及时清运沿线所有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或按有关规定处置4)项目所需砂石料要求从符合环保要求的合法单位购买,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采取篷布遮盖、拦挡等措施,防止砂石料进入水体污染水质5)施工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要求施工区的生产废水,要求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施工生活生产区设置旱厕,并设置沉淀池收集生产废水,处理后用于生产,确保施工期间生产废水排放不污染当地水环境6)隧道施工要求拟建公路设置1座隧道——薛家塔隧道,隧道在隧道口(两端)设置250m3的沉淀池、250m3的蓄水池。

    施工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不可外排7)拟建公路禁止占用岚漪河河道,禁止在岚漪河、蔚汾河及沿线其他季节性河沟内堆弃隧道出渣和其他废弃物,防止因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水质3.6地下水环境3.6.1地下水环境预测分析(1) 对天桥泉域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AK0+000~AK3+080段(共长3.08km)位于天桥泉域的黄土覆盖区,现有苛大线就位于泉域范围内,此段公路工程在现有公路基础上进行改建,全部为路基工程,距离重点保护区铁匠铺水源地最近为34km项目的建设符合《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规定拟建公路在天桥泉域内的路段,全部在现有苛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线路走向基本沿现有公路布设,且工程全部为路基工程,路基宽23m,本段有挖方和填方,挖方深度在1-10m之间,而天桥泉域内岩溶水位埋深在100-200m之间,施工过程在浅表层的黄土覆盖层进行因此本段路基施工不会直接扰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对天桥泉域影响较小2)对沿线水源地影响分析经调查,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涉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1)拟建公路跨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可行性分析拟建公路的AK10+630~AK11+360段穿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跨越段长约730m,距离水源井一级保护区522m。

    此段工程在现有苛大线公路基础上进行改建,全部为路基工程由于本工程为现有苛大线的改建工程,拟建公路走向基本沿现有公路进行布设,而现有公路就位于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该段工程就进入了该二级保护区,无法避绕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拟建公路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未设置收费站等辅助设施,未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排污口,公路建设不违背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时兴县政府原则上同意了拟建公路线路走向方案通过本报告对水源地的分析评价,本项目建设对水源地的影响较小综上分析,拟建公路穿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建设方案是可行的2)拟建公路建设对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影响分析①水源地工程内容拟建公路的AK10+630~AK11+360段穿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跨越段长约730m,距离水源井一级保护区522m此段工程在现有苛大线公路基础上进行改建,全部为路基工程②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此水源地位于岚漪河旁,地面标高871m,井深13m,静水位8.5m,0-8.5m为粉土含砂,为相对透水层,8.5-13m为粗砂,为含水层,开采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水。

    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岚漪河河流渗漏补给③路基施工对饮用水源水质水量的影响分析跨越瓦塘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线路全部为路基工程,路基宽度为23m,本段有挖方和填方,挖方深度在1-10m之间,此段公路标高在880-885之间,而瓦塘集中供水水源地地面标高871m,井深13m,,因此,该段路基工程施工不会直接接触水源地地下水,对水源地影响较小但若上述路基施工管理不当,随意乱挖乱弃,向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放污水,遗漏在环境中的污染物可能随降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饮用水源拟建公路应按照设计严格施工范围,尽量减少雨天施工,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在水源地范围内设置物料堆场等临时场地,停放施工机械,确保污水零排放,防止施工废料等进入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做好扰动坡面的临时防护,路基施工对瓦塘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影响较小3) 桥梁工程施工对地下水影响分析拟建公路全线共设大桥8座、共长1941m,中桥1座、长85m,全线桥梁总长2026m所设桥梁跨越均为冲沟,无跨河桥梁本工程所设桥梁均不在水中设置桥墩,桥梁钻孔桩深度根据桩基岩性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桩基深度在20m左右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较浅,一般在10m左右,因此,桥梁桩基施工可能会影响浅层地下水,扰动局部地下水环境,在桥墩的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护孔等作业,可能会使部分河段的地下水的浑浊度增加,进而影响地下水的水质。

    评价要求桥梁施工在枯水期进行,要求将桥梁施工钻渣堆放在桥梁两端设置的沉淀池内,晾干后及时运往弃渣场同时注意施工机械的维护和检修,杜绝油污和施工废水进入水环境同时要在开挖和处理桥梁地基时,应进一步详细查明施工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防堵水等措施因此,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桥梁施工对区域的地下水的影响较小4) 隧道工程施工对地下水影响分析①隧道施工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全线设1座隧道,全长2330m,为薛家塔隧道根据隧道地勘资料,勘测期间隧道洞体埋深范围内均未见地下水,但由于该隧道部分洞体位于土石界面附近,基岩顶部多为强风化,裂隙发育,且隧道中部为一深切冲沟,沟底有少量地表水流,雨季期间地表水下渗,在洞体内可能形成暂时性孔隙裂隙水,造成洞体内产生滴渗水现象隧道区上覆的第四系黄土地层和第三系红色粉质粘土较厚,富水性弱,含水量小;三叠系地层厚度较小,深层岩溶水埋藏很深因此,由于该隧道埋深较浅,不涉及地下水含水层,少量滴渗水的存在不会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流失同时泥岩具有隔水作用,施工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容易向下或者水平扩散,但是隧道施工废水排放、施工机械油污等可能对施工区域附近环境造成污染。

    本评价要求施工中要严禁废水排放,要求在隧道进出口设置沉淀池等处理设施,对隧道生产废水和涌水进行沉淀处理,然后进行回用,同时加强施工机械维护等,减少污染物进入环境同时,隧道在雨季施工对浅层地下水稳定流场有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堵漏、塞涌和防水措施,隧道周围将形成新的地下水径流流场由于隧道影响的含水层以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源,通过降雨补给,地下水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在水量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由于地下水分布的不确定性,本报告要求施工过程中加强水文观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加强动态设计和施工管理,隧道施工期间采取“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治水思路,通过对隧道内主要涌水水头进行快速封堵,可大大减少隧道施工涌水量,对少量滴渗水进行限量排放,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②隧道施工对居民饮水的影响分析根据调查,隧道附近的村庄水源井的情况见表3.6-1表3.6-1 隧道附近水源井分布情况序号村庄名称水源距离隧道距离(m)饮用水源概况隧道底板标高取水点标高1薛家塔薛家塔隧道进口左侧132m浅水井,松散层孔隙水,井深10m983m952m2圪坡村薛家塔隧道外左侧60m浅水井,松散层孔隙水,井深8.7m958m3旭谷村薛家塔隧道出口左侧 374m浅水井,松散层孔隙水,井深6.4m936m根据工可提供的隧道地勘资料,根据工可提供的隧道地勘资料,薛家塔隧道区内主要隧址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依次有:第四系上更新统(Q3eol)、第四系中更新统(Q2pl)、第三系上新统(N2al+pl)和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T2er)。

    勘测期间隧道洞体埋深范围内均未见地下水根据表3.6-1可知,本项目隧道两侧500m范围内的水井主要是薛家塔、圪坡村和旭谷村的水井,均为浅水井根据各村水井标高,水位标高低于隧道底板标高,隧道施工不会对村庄水井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区域地下水水文条件复杂,不能确保隧道施工不会对附近村庄饮水造成影响,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隧道掘进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施工前期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制定有效的工程施工措施截断与孔隙水、裂隙水可能发生的导水通道,同时工程施工中加强管理,避免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同时要定期对隧道附近的水源进行监测,同时环评要求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拟建铁路隧道附近薛家塔、圪坡村和旭谷村等村庄的水源进行监测,一旦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村民吃水受到影响,建设单位要采取措施适时解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17777777777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