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监理细则新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3标段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 制 人: 审 批 人: 日 期: 广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监理部二oo七年十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写依据: 5三、钢筋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5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6(一)钢筋及加工质量控制 6(二)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10(三)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 22五、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26(一)监理事前质量控制要点 26(二)监理事中质量控制要点 26(三)监理事后质量控制要点 27(四)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方法汇总 27附录A 附录B附录C一、广州市轨道二、八号线延长线施工13标段,主要包括上林镇~嘉禾区间、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嘉禾车站和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二号线【上林镇~嘉禾区间】上林镇~嘉禾区间起于上林镇站北端,下穿同泰路和华南路高架,向北走行与嘉禾站相接,设计起点里程YDK29+701.3,设计终点里程为YDK30+227.03,区间总长1526.21m基坑标准宽度10.8m,最宽处为58.3m,基坑深度8.6~16.5m。
三号线【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以3号线盾构4标盾构始发井为界,向北与二号线并行,最后与嘉禾站相接,线间距13.3m~31.3m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YCK-10-518.8,终点为YCK-11-497.1,长977.1m,区间左线起点里程为YCK-10-507.25,终点为YCK-497.1,长971.744m区间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冲洪积中砂层<3-2>、冲洪积粘性土层<4-1>、坡积土层<4-3>、可朔或稍密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或中密状残积土层<5C-2>、灰岩强风化带<7C-2>、中风化带<8C-2>、微风化带<9C-2>嘉禾站】本站所处场地地貌特征属于原始地貌形态属广花凹陷冲击盆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较开阔,地层主要为冲击积砂土粘性土和残积土堆积,软土地层不发育: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祖质灰岩稳定水位埋深一般1.10-9.30m基岩水位变化很不稳定嘉禾站为半地下站,车站设计里程为二号线YDK31+228.810~YDK31+560.907,三号线YCK-11-498.400~YCK-11-830.232,车站长302.079m,宽37.9m,基坑开挖深度9.4~10.0m。
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起于嘉禾站北侧,线路向北行进,至三号线ZDK-12-400位置向东偏转90度,与嘉禾车辆段连接出入段线由三号线,三号线出、入段线和二号线出、入段线组成,设计为地上线和地下线,地下线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区间YDK-11-831.8~YDK-12-389.8主体基坑深度8.3~16.7m,最大宽度为30m.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粗砂层<3-2>、冲洪积粘性土层<4-1>、可朔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状残积土层<5C-2>下伏基岩为栖霞组灰岩地层工程概况:一、广州市轨道二、八号线延长线施工13标段,主要包括上林镇~嘉禾区间、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嘉禾车站和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二号线【上林镇~嘉禾区间】上林镇~嘉禾区间起于上林镇站北端,下穿同泰路和华南路高架,向北走行与嘉禾站相接,设计起点里程YDK29+701.3,设计终点里程为YDK30+227.03,区间总长1526.21m基坑标准宽度10.8m,最宽处为58.3m,基坑深度8.6~16.5m三号线【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永泰~嘉禾区间明挖段以3号线盾构4标盾构始发井为界,向北与二号线并行,最后与嘉禾站相接,线间距13.3m~31.3m。
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YCK-10-518.8,终点为YCK-11-497.1,长977.1m,区间左线起点里程为YCK-10-507.25,终点为YCK-497.1,长971.744m区间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冲洪积中砂层<3-2>、冲洪积粘性土层<4-1>、坡积土层<4-3>、可朔或稍密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或中密状残积土层<5C-2>、灰岩强风化带<7C-2>、中风化带<8C-2>、微风化带<9C-2>嘉禾站】本站所处场地地貌特征属于原始地貌形态属广花凹陷冲击盆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较开阔,地层主要为冲击积砂土粘性土和残积土堆积,软土地层不发育: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祖质灰岩稳定水位埋深一般1.10-9.30m基岩水位变化很不稳定嘉禾站为半地下站,车站设计里程为二号线YDK31+228.810~YDK31+560.907,三号线YCK-11-498.400~YCK-11-830.232,车站长302.079m,宽37.9m,基坑开挖深度9.4~10.0m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嘉禾车辆段出入段线起于嘉禾站北侧,线路向北行进,至三号线ZDK-12-400位置向东偏转90度,与嘉禾车辆段连接。
出入段线由三号线,三号线出、入段线和二号线出、入段线组成,设计为地上线和地下线,地下线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区间YDK-11-831.8~YDK-12-389.8主体基坑深度8.3~16.7m,最大宽度为30m.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粗砂层<3-2>、冲洪积粘性土层<4-1>、可朔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状残积土层<5C-2>下伏基岩为栖霞组灰岩地层二、编写依据: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2.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3.专业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114—20034.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三、钢筋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流程:熟悉结构施工图(承包商、监理工程师) 钢筋进场检验(承包商、监理工程师)钢筋封板(承包商)检查结果钢筋退场(承包商) 不合格进场挂牌堆放(承包商)检查焊工操作证(监理工程师)试焊(承包商、监理工程师)钢筋下料加工(承包商)检查钢筋成型焊接质量(监理工程师) 绑扎前准备、清理基层、划线(承包商) 钢筋绑扎(承包商)钢筋连接现场取样试验(承包商、监理工程师) 钢筋连接返工(承包商)试验结果 不合格 绑扎、预埋件、预留孔验收(承包商、监理工程师) 验收结果返工或整修(承包商) 不合格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本工程的钢筋分项工程的监理目标:优良或合格(一)钢筋及加工质量控制1、钢筋的质量要求 钢筋的尺寸、外形与重量以及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钢筋加工的种类与方法 (1)钢筋除锈钢筋在使用前应保证其表面洁净,必须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铁锈等对氧化铁皮鳞现象严重或有麻坑、斑点、伤蚀截面的钢筋不得或降级使用2)钢筋调直 调直后的钢筋应保持平直,无局部曲折,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应加强检验 (3)钢筋切断 发现钢筋有辟裂、偏头或严重弯头现象,必须切除如钢筋硬度与该类型有较大出入,应查明原委再作处理 钢筋切断后要对断口进行检查,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必须严格控制,其允许偏差控制在±10mm4)钢筋弯曲成形①钢筋弯曲应保证形状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②钢筋末端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③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二、三级钢筋不得弯过大再弯回来④钢筋成形后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3、钢筋的见证取样试验钢筋的品种要符合要求进场的钢筋应在每捆(盘)上都挂有两个标牌(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钢号、炉罐号、钢筋级别、直径等标记),并附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监理人员应见证其取样过程 (1)钢筋力学试样取样规则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验和验收,每批重不大于60 t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冷拉钢筋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重量不大于20t的同级别、同直径的冷拉钢筋组成2)取样数量①直条钢筋 每批直条钢筋应做两个拉伸试验,两个弯曲试验用《碳素结构钢》(GB700—88)验收的直条钢筋每批应做一个拉伸试验,一个弯曲试验 ②盘条钢筋 每批盘条钢筋应做两个拉伸试验,两个弯曲试验③冷拉钢筋 每批冷拉钢筋应做两个拉伸试验,两个弯曲试验3)取样方法①拉伸和弯曲试验可在每批材料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通过试验如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规定,则从同批钢筋中再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上述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②在钢筋的使用过程中,对热扎钢筋的质量有疑问或类别不明时,应事先作拉冷弯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钢筋的类别后方可使用③钢筋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4)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4、钢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监理人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对钢筋原材料与钢筋加工进行验收。
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一般项目(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筋进场后,监理人员应督促承建商及时将验收合格的钢材运进堆场,堆放整齐,挂上标签,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5、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及时根据图纸及规范进行钢筋封板,并就钢筋下料、加工对钢筋进行技术交底。
监理工程师应深入钢筋加工现场,对成型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商主控项目(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HPB235级 钢筋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②设计要求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③钢筋作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查方法:用钢尺检查2)除焊接封闭环式钢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②钢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③钢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别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别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3.1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别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表3.1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静尺寸 +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箍筋内静尺寸 +5(二)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1、电阻点焊(骨架和网片焊接)的质量控制要点 (1)焊接骨架的受力钢筋为二级,所用的相交点必须焊接 (2)焊接网受力钢筋为一级或一级冷拉钢筋时,如只有一个方向是受力钢筋,网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匀焊接,焊点可根据钢筋网的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
(3)焊接网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mm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全部交接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焊点距离可增大到250mm (4)焊在更换焊接钢筋品种和规格前,必须焊接小型钢筋网,从中切取焊点作点焊强度试样,经检验合格,方能成批点焊 (5)电阻点焊的电极压力和焊点压入深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6)电阻点焊的质量检验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5%;梁、柱、桁架等重要制品每批抽查10%,均不得少于3件强度检验试样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切取过试样的制品,应补焊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少于两个孔格的距离热轧钢筋焊点应作抗剪试验,试样为3件;冷拔低碳钢丝焊点除作抗剪试验外,还应对较低级别的钢丝作拉伸试验,试验各为3件点焊制品由几种钢筋直径组合时,每种组合均作强度检验凡钢筋级别、直径及尺寸均相同的焊接制品,即为同一类型制品,每200件为一批 外观检验:焊接点、压入深度、焊点缺陷、网格尺寸偏差都应符合规定2、钢筋闪光对焊(1)钢筋闪光对接焊的施工工艺 钢筋的对接连接应优先采用闪光对焊,焊接工艺可按下列规定选择:①Ⅰ~Ⅲ钢筋且直径在22mm以下可采用“连续闪光焊”;②Ⅱ~Ⅲ级钢筋且直径在25mm以上,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③Ⅱ~Ⅲ级钢筋且直径在25mm以上,钢筋端面不平整,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而定2)闪光对焊的施工质量控制①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钢筋端头如有弯曲,应予调直或切除②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品种时,应先制作对焊试样(不少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③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接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④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垂直⑤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白虹色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当焊接后张预应力钢筋时,应在焊后趁热将焊缝周围毛刺打掉,以便钢筋穿入预留孔道⑥不同直径的钢筋可以对焊,但其截面比不宜大于1.5此时,处按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外,并应减小大直径钢筋的调伸长度,或利用短料先将大直径钢筋预热,以使两者在焊接过程中加热均匀,保证焊接质量⑦螺丝端杆与钢筋对焊时,因两者钢号、强度及直径不同,焊接比较困难,宜事先对螺丝端杆进行预热,或适当减小螺丝端杆的调伸长度钢筋一侧的电极因调高,保证钢筋与螺丝端杆的轴线一致。
⑧焊接场地因有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骤然冷却,发生脆裂但气温较低时,接头部位可适当用保温材料覆盖 (3)闪光对焊的见证取样试验①取样数量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10个 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每批成品中切取6个试样,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 同一班内,由同一焊工,按同一参数完成的2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同一批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一周内累计不足200个接头时,也按一批计算②外观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² 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² 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对于Ⅰ、Ⅱ、Ⅲ级钢筋,不得有明显的烧伤;对于Ⅳ级钢筋不得有烧伤低温对焊时,对于Ⅰ、Ⅱ、Ⅲ、Ⅳ级钢筋,均不得有烧伤;² 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²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当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因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品不合格接头经切除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3、钢筋电弧焊(1) 电弧焊的施工质量控制 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位置进行,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2)电弧焊接头的见证试验①外观检查: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②力学性能试验:每一至二层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3)钢筋电弧焊接头外观质量要求①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②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裂纹;③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允许值应符合规范要求;④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和窄间隙焊接头的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4、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适用范围:现浇结构中钢筋直径差9mm以内,Φ14~Φ40、Ⅰ~Ⅲ级竖向或斜向(倾度在4:1内)钢筋的接长电渣压力焊施工质量控制(1)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2)引弧宜采用铁丝圈或焊条头引弧法,亦可采用直接引弧法;(3)引燃引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熔渣;(4)接头焊毕,应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并敲去渣壳;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5)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应包括焊接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并应符合下表规定。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 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钢筋直径(mm)焊接电流(A)焊接电压(V)焊接通电时间(S)钢筋熔化量(mm)电弧过程电渣过程电弧过程电渣过程14200~22040~4522~2712320~2516200~25014420~2518250~30015520~2520300~35017520~2522350~40018620~2525400~45021620~2528500~55024620~2532600~65027725~3036700~75030825~3040850~90033925~305、电渣压力焊接头的见证试验(1)外观检查:清渣后逐个进行外观检查2)力学性能试验: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300个同级别钢筋或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应作为一批每批接头中随机从焊好的钢筋中切取3个试件作拉伸试验6、电渣压力焊的质量验收(1)外观质量要求:①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②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③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④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2)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质量要求: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在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应确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7、钢筋气压焊钢筋气压焊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位置的Φ16~Φ40Ⅰ、Ⅱ级钢筋焊接1)钢筋气压焊的施工质量控制①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当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其两直径之差不得大于7mm②气压焊施焊前,钢筋端面应切平并与钢筋轴线垂直;清除钢筋端部两倍直径长度范围内的附着物清除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并打磨,使其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③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将两根钢筋分别夹紧,并使两根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钢筋安装后应加压顶紧,两根钢筋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3mm④气压焊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二次加压法或三次加压法焊接工艺在两根钢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面积计算,应为30~40MPa⑤气压焊的开始阶段应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应使其内焰包住缝隙,防止钢筋端面产生氧化。
在确认两根钢筋缝隙完全密合后,应改用中性焰,以压焊面为中心,在两侧各一倍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往复宽幅加热⑥气压焊施焊中,通过最终的加热加压,应使接头的镦粗区形成规定的形状;然后应停止加热,略为延迟,卸除压力,拆下焊接夹具⑦在加热过程中,当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前发生灭火中断现象时,应将钢筋取下重新打磨、安装,然后点燃火焰进行焊接当发生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后,可继续加热加压2)气压焊接头的见证试验①外观检查:气压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②力学性能试验: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300个同级别钢筋或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应作为一批每批接头中随机从焊好的钢筋中切取3个试件作拉伸试验3)气压焊的质量验收外观质量要求:² 偏心量e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得大于4mm当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钢筋直径计算当大于规定值时,应切除重焊² 量钢筋轴线弯折角不得大于4°,当大于规定值时,应重新加热矫正² 镦粗直径dc,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4倍当小于此规定值时,应重新加热镦粗² 镦粗长度Lc,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且凸起部分平缓圆滑当小于此规定值时,应重新加热镦粗4)压焊面偏移J1,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2倍。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质量要求: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并应断于压焊面之外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应确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弯曲试验弯心直径应符合有关规定8、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1)埋弧压力焊施工质量控制①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宜采用埋弧压力焊进行焊接②埋弧压力焊工艺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² 钢板应放平,并与铜板电极接触紧密;² 将锚固钢筋夹于夹钳内,应夹牢;并放好挡圈,注满焊剂;² 接通高频引弧装置和焊接电源后,应立即将钢筋上提2.5~4.0mm,并引燃电弧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宜继续延时,使电弧稳定燃烧;当钢筋直径较大时,宜继续缓慢提升3~4mm,在渐渐下送;² 应迅速顶压,但不得用力过猛² 敲去渣壳,四周焊包应较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2)埋弧压力焊的见证试验①外观检查:应从同一台班内完成的同一类型预埋件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件 ②力学性能试验:以300件类型预埋件作为一批,一周连续焊接时壳累计计算不足300个接头仍应作为一批应从每批预埋件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作拉伸试验。
试件的钢筋长度应大于或等于200mm,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大于或等于60mm3)埋弧压力焊的质量验收①预埋件钢筋手工电弧焊接头外观质量要求:² 角焊缝焊脚k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相关规定;² 穿孔塞焊焊缝表面平顺,局部下凹不得大于1mm;² 焊缝不得有裂纹;² 焊缝表面不得有3个直径大于1.5mm的气孔;² 钢筋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² 钢筋相对钢板的直角偏差不得大于4°;² 钢筋间距偏差不应大于10mm②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接头外观质量要求:² 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² 钢筋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² 与钳口接触处钢筋表面应无明显烧伤;² 钢板应无焊穿,根部应无凹陷现象;² 钢筋相对钢板的直角偏差不得大于4°;² 钢筋间距偏差不应大于10mm预埋件外观检查结果,当有1个接头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逐个进行检查,并剔出不合格品经补焊后提交二次验收③力学性能试验的质量要求:² Ⅰ级钢筋接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50MPa;² Ⅱ级钢筋接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490MPa当3个试件的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应确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补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9、套筒挤压接头1)套筒挤压接头施工质量控制(1)准备工作清理干净钢筋端头的锈、泥沙、油污等杂物,将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不同钢筋直径的套筒不得串用在钢筋端部划出定位标记与检查标记定位标记与钢筋端头的距离为钢筋套筒长度的一半,检查标记与定位标记的距离一般为20mm最后检查挤压设备的情况,符合要求方可作业2)挤压作业钢筋加压连接宜先在地面上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在挤压另端套筒压接钳应对正钢套筒压痕位置的标记就位,并应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压接钳施压顺序由钢套筒中部向端部进行每次施压时,主要控制压痕深度与已压接好的钢筋接头套筒挤压接头的见证试验(1)取样数量同批条件为:材料、等级、形式、规格、施工条件相同每5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一验收批随机抽取10%的挤压接头作外观检查;抽取三个试样作单向拉伸试验在现场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连续10个验收批单向拉伸试验合格率为100%时,可以扩大验收批所代表的接头数量一倍2)外观检查挤压接头的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1.10~1.15倍原套筒长度,或压痕处套筒的外径为0.8~0.9原套筒的外径;② 挤压接头的压痕道数应符合型式检验确定的道数;③ 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④ 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
如外观质量合格数大于或等于抽检数的90%,则该批为合格如不合格数超过抽检数的10%,则应逐个进行复验在外观不合格的接头中抽取六个试样作单向拉伸试验再判别3)单向拉伸试验挤压接头试样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三个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A级或B级抗拉强度的要求;对A级接头,试样抗拉强度尚大于或等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面积)如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加倍抽样复验8.锥螺纹接头1)钢筋锥螺纹接头性能等级的选用规定(1)混凝土结构中充分要求发挥钢筋强度或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A级接头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受力较小或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应采用B级接头3)设置再同一构件内同一截面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率百分比不宜超过50%;在受拉区的钢筋受力小部位,A级接头百分比不受限制;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应采用A级接头,且接头率不应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A级和D级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5)不同钢筋直径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二级6)钢筋连接套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套之间的横向静间距不宜小于25mm2)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 ① 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应参加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② 钢筋应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③ 锥螺纹连接套应有产品合格证;两端锥孔应有密封盖;套筒表面应有规格标记进场时应进行复检2)锥螺纹接头加工质量控制① 加工的钢筋锥螺纹丝头的锥度、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的锥度、牙形、螺距一致,且经配套的量规检测合格② 加工钢筋锥螺纹时,应采用水熔性切削润滑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不得用机油作润滑液或不加润滑液套丝③ 操作人员应按《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中附录A的要求逐个检查钢筋丝头的外观质量监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其记录④ 操作人员应按《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的要求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并填写钢筋锥螺纹加工检验记录。
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即应对该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方可使用⑤ 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钢筋一端丝头应戴上保护帽,另一端按下表规定的力矩值拧紧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接头拧紧力矩值钢筋直径(mm)1618202225~283236~40拧紧力矩(N.M)118145177216275314343(3)钢筋连接 ①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② 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的外露端应有密封盖③ 必须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④ 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要求每半年用扭力仪检定一次⑤ 连接钢筋时,应对正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然后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拧紧值应满足上表规定的拧紧值,不得超拧拧紧后的接头应作上标记质量检验与施工安装用的力矩扳手应分开使用,不得混用锥螺纹接头的质量检验 工程中应用钢筋锥螺纹接头时,该技术单位应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1)连接钢筋时,应检查连接套出厂合格证、钢筋锥螺纹加工检验记录。
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下列工艺检验:① 每种规格钢筋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② 每种规格钢筋接头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三根③ 接头试件应达到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计算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积计算3)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接头丝扣无完整丝扣外露4)用质检的力矩扳手,按“接头拧紧力矩值”表规定的接头拧紧力矩值抽检接头的连接质量 抽检数量: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得少于一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按各自接头数,每100个接头数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接头应逐个检查,对查出的不合格接头应进行补强,并按《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 109)表C.0.3填写接头质量检查记录5)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6)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按《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 109)表C.0.3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7)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9.钢筋连接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一般项目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小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 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图1)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条件放宽 ll 1.3 ll 图1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7)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钢尺检查三)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1.基础钢筋安装1)钢筋网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的相互交叉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绑扎(左右绑扎)2)基础底版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设置钢筋撑脚(凳仔筋)间距1000mm左右,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3)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边5)在基础或桩中预插柱的纵筋时,为了柱轴线位置的准确一定要保证插筋的位置,并固定牢靠经位置校核无误后,用井字形木架将插筋固定在基础的外模板上浇筑混凝土时,应随时注意插筋的位置6)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纵筋的直径,以便连接插筋位置一定要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2.柱子钢筋安装1)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符合要求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附录B的规定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2)箍筋的接头应沿柱纵筋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钢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3)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º,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5)柱基、柱顶、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应注意设计要求加密6)如设计要求箍筋设置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7)柱纵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纵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左右(或用塑料卡卡在纵筋上),以保证纵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3.剪力墙钢筋安装1)剪力墙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符合要求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附录B的规定2)剪力墙的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塑料卡钢筋有180º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3)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先浇混凝土柱时,柱内要预埋连接筋(或铁件)其预埋长度或焊在埋件上的焊缝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剪力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5)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横筋定位,浇筑时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4.梁钢筋安装1)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2)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加保护层垫块(或塑料卡),以保证保护层厚度3)梁纵向钢筋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为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应与纵向钢筋直径规格相同。
4)箍筋绑扎(1)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绑扎宜用套扣法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悬臂梁则箍筋弯钩叠合处在下2)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3)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5)梁筋搭接(1)梁的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小于22mm可采用绑扎接头2)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3)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且应相互错开受拉区域HRP235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5.板钢筋安装1)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双层钢筋必须加钢筋撑脚(凳仔筋),保证上部钢筋的位置2)应当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要防止踩下;特别是雨棚、挑檐、阳台等悬臂板应严格控制负筋位置绑扎负筋时,每个交叉点都应绑扎3)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4)钢筋绑扎时主要纵横钢筋应保持应有的位置,交叉点处应搭接牢固,钢筋绑扎一般用两根#18~#20铁丝,其绞牢的圈数为2.5圈,绑扎形状成八字形。
5)钢筋的搭接长度、位置规定应符合规范规定板第一根钢筋距离梁边50mm6.构造柱、圈梁钢筋安装1)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º,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2)构造柱的钢筋必须与圈梁钢筋绑扎在一起,并在柱脚、柱顶与圈梁交汇处按规范的要求加密柱箍筋3)圈梁箍筋必须与纵向钢筋垂直,箍筋的搭接处应沿纵向钢筋方向相互错开4)圈梁与构造柱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柱钢筋内侧,锚入柱内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内外墙交接处、大角转角处的锚固拐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5)楼梯间、门窗及洞口等部位的钢筋被切断时,应采用搭接补强办法,标高不同的圈梁钢筋应按图纸要求搭接连接7.钢筋安装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一般项目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5.1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表5.1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梆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查钢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网眼尺寸±20梆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排距±5取最大值保护层厚度基础±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间距20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五、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一)监理事前质量控制要点1.领会设计文件对钢筋工程的要求,针对钢筋工程的特点,明确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要求以及结构中某些部位的特殊处理2.检验钢筋等原材料质量,按规范进行见证取样3.掌握有关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通知单,并应及时在相应的结构图上标明,避免因遗忘而造成失误4.审核施工方案,熟悉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
5.做好施工队伍资质审查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二)监理事中质量控制要点1.控制钢筋工程施工工艺过程,检查钢筋加工、下料、安装、绑扎、焊接的全过程2.做好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验查验收钢筋安装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钢筋工程隐蔽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