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冷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 班级: 考号: 题号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三、多项 选择四、选择 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 分,共? 分)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30cm11=0.6s0.5m/sS2=15cmt 2=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 (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3) 小车在 AB段运动的路程 Sab是 dm (分米),在 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vac是 m/s ;(4) 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 如果小车到达 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 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1) 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 和 .(2) 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 •(写出一个)(3 )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① 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②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 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 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 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 a,闪光灯每隔△ 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_① 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② 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 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 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 间,即可测岀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岀小车到达 B点和C点的时(1) 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 tab=1.6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cm/s .(2) 在测量小车到达 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 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岀小车到达 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岀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 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 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 ;(2) 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 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cm/s ;(3) 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2015 •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 (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⑴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3)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 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岀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A岀发开7、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当滑块自顶端 始计时,分别滑至 B和斜面底端 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图24(1) 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 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S3) 滑块在 AB段的平均速度 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 Vbc的大小关系是 8、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1) 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⑵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 ;⑶平均速度为 m/ s4)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 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 些较好(选 “大”或“小”)9、如图12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 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 ? ?(3)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 实验中测得路程 S1 上的平均速度为 VI,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 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 V3。
那么,VI、V2、V3的大小关系是 5) 实验中若让小 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S1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10、 如图6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1)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 小车从位置 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 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m ;(3) 小车从位置 A岀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 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rninZt11、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⑴ 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 测岀斜面的长Si=0.90m,又用 测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i=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i= m/s⑵ 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 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保留两位小数)(3)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S3= m 所用时间 ta= s,平均速度 V3= m/s保留两位小数)(4)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
5) 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12、( 2014邵阳19题2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华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上学途中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她是以—为参照物;小华的家到学校路程是 2 400 m如果她用时10 min到达学校,她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m/s.评卷人得分三、多项选择(每空? 分,共? 分)13、( 2015株洲16题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在t =10 min时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倍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倍评卷人得分四、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14、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m/sC. 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2 mD. 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6 m1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参考答案、实验,探究题1、( 1)刻度尺;(2) 0.375m/s ; ( 3)变速.【点评】本题考查了测物体速度的实验,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_s2、解:(1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v=(2)小车的质量不变,由图可知,小车从 A到C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增大;不计摩擦时,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3)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则:SAB=10.00dm — 6.00dm=4.00dm, SAc=9.00dm=0.9m,t ac=15 : 35: 23 - 15: 35: 20=3s则 Vac= -CL gm=_■..=0.3m/s .(4)若小车到达 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这样时间记录偏大.故答案为:(1) v= 一 ; ( 2)增大;不变;(3) 4.00 ; 0.3 ; ( 4)大.3、 (1 )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 (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岀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 D.【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以及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2) 闪光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是研 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4、 ( 1) 40.0 ; 25.0 ;(2) 小;(3) 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A到C的过程中通过 B点时的速度不为 0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段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岀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 v=求岀平均速度.5、解:(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通过的距离 si=25cm,所用时间ti=2s,从乙到丙通过的距离为S2=65cm,所用时间 t2=4s,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 65cm=12.5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V2=S = 4s=16.25s ;(3)计算可知,viv V2,所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6、 (1)时间 (2)大 大(3)0.25 (4)77、 ( 1) 2分。
刻度尺(2) 2 分0.1(3 ) 2 分VabV Vbc2) 12.5 ; 16.25 ; ( 3)变速直线运动.⑴ ⑵ ;(3) 1 (4) 变速宜线运动8、 — :9( 1) v=s/t 刻度尺 秒表变速 (4) V3 > V1> V2 (5)大(2)较小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10、 (1)V=S/t(2)3.50cm (3)5s(4)0.007s(1) H 刻度尺 秒表 _0J5(2) 011(3) D.4T 2_ m3⑷ 快 变速直銭11、⑸ 小 扶_、填空题12、自行车(或自己) 4 【解析】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说明树木相对于自行车(或她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g 2400m她行驶的速度- b ° ['弓=4 m/s.三、多项选择13、AD【解析】从图像中可知,甲和乙在10 min时到达图像中的同一点,即在该点相遇,A正确;甲在 10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3 km,而乙通过的路程为1 km,则甲的速度是乙的 3倍,B错误;相遇前,乙在 10 min内通过的路程4 km为1 km,相遇后在5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 km,则速度是原来的2倍,C错误;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2 km簞乙= 乙的平均速度为 ,则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倍,D正确.故选AD.四、选择题14、 A1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