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工艺类模拟考试第44份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主要矿物组成是 C₃S、C₂S、C₃A、C₄AF2.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活性混合材的最大掺量为 20%3. 生料均化库的主要原理是 平铺直取,常见类型有 矩形 和 圆形4. 预分解窑系统中,分解炉的主要功能是完成 碳酸盐分解,分解率通常达到 85-95%5. 回转窑内物料与高温气流的传热方式以 逆流 为主,物料运动方向与气流 相反6. 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6.5小时7. 熟料中 f-CaO(游离氧化钙) 含量过高会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8. 生料制备的“两磨一烧”工艺中,“两磨”指 原料粉磨 和 煤粉制备,“一烧”指 熟料煅烧9. 篦冷机的作用是 快速冷却熟料 和 回收余热10. 水泥中Cl⁻含量不得超过 0.06%(国标要求)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料均化的主要目的是( C )A. 提高石灰石品位B. 降低粉磨电耗C. 保证化学成分均匀D. 减少CO₂排放2. 预分解窑系统中,五级旋风预热器的热交换主要发生在( B )A. 旋风筒内B. 上升管道C. 分解炉D. 回转窑3. 熟料煅烧时,液相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A. 硅率B. 铝率C. 石灰饱和系数D. 铝率与铁率4. 下列哪种设备用于水泥粉磨?( B )A. 回转窑B. 球磨机C. 分解炉D. 篦冷机5. 生料中CaCO₃分解反应的吸热量占熟料总热耗的( C )A. 20%B. 40%C. 50%D. 70%6. 水泥中掺加石膏的主要作用是( A )A. 调节凝结时间B. 提高早期强度C. 改善安定性D. 降低水化热7. 熟料急冷的主要目的是( B )A. 降低煤耗B. 防止C₂S晶型转变C. 提高易磨性D. 减少粉尘排放8. 以下哪种指标不属于水泥的物理性能?( D )A. 初凝时间B. 细度C. 抗折强度D. 碱含量9. 生料配料中,铁质校正原料通常选用( C )A. 砂岩B. 石灰石C. 铁矿石D. 粉煤灰10. 窑系统废气中NOx的主要来源是( B )A. 燃料挥发分B. 高温燃烧区C. 原料分解D. 冷却带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料细度越细,煅烧效率越高。
√ )2. 回转窑内物料运动速度与窑的斜度成正比 √ )3. 水泥中掺加矿渣可提高抗硫酸盐侵蚀能力 √ )4. 熟料中C₃S含量越高,水泥早期强度越低 × )5. 电收尘器的工作电压越高,收尘效率越高 × )四、案例分析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案例1:某厂熟料游离氧化钙(f-CaO)持续偏高1. 可能原因:①煅烧温度不足或物料停留时间短(如窑速过快)②生料KH值过高或均化效果差③煤粉细度粗或燃烧不完全2. 解决措施:①调整配料方案,降低KH值②优化窑内通风和煤粉燃烧条件③延长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降低窑速或调整火焰形状)案例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1. 分析原因:①熟料中f-CaO或方镁石(MgO)含量超标②水泥中SO₃含量过高或石膏掺量不当2. 改进方案:①加强熟料冷却,控制MgO含量②优化石膏掺量,确保SO₃符合标准案例3:生料磨台时产量下降1. 可能因素:①磨内衬板或研磨体磨损严重②物料易磨性差(如硬质杂质多)③系统漏风导致粉磨效率降低2. 应对措施:①检查并更换磨损部件②加强原料预均化,剔除大块杂质③修复系统漏风点案例4:电收尘器效率降低1. 原因分析:①极板积灰或变形导致电场失效。
②气体温度或湿度超出设计范围③供电电压不稳定或振打装置故障2. 解决方案:①定期清理极板,校正变形部件②控制废气温度在露点以上,避免结露③检查高压电源及振打系统案例5:水泥28天强度不达标1. 潜在问题:①熟料矿物组成不合理(如C₃S含量低)②水泥细度过粗或颗粒级配差③混合材掺量超标或质量波动2. 改进方向:①优化熟料率值(提高KH和SM)②调整粉磨工艺参数(如选粉机转速)③严格监控混合材品质及掺量水泥资料致力于为水泥建材行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发布业内生产安全环保管理,精益运营,粉磨煅烧技术,各大专业培训资料17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