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高三地理复习点滴

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高三地理复习点滴 - 高考高中 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高三地理复习点滴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李主任能给我们分校这样一个珍贵的时机,与大家共享我校高三地理复习的点点滴滴接到李主任的任务既快乐又觉得责任重大我校首届高三,在李主任老师3年的努力下获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与李主任省优质名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接下来的发言,不敢妄称是成功的经历,只能是如实的把我校高三的复习点滴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重视团队力量,强化教研 附中分校是2022建立的一所公办学校,今年是首届高考 我们学校如今地理老师有7人,其中初中3人,高一1人〔今年毕业〕,高二2人,高三1人,几乎是每个年级1人,在本年级教学交流上几乎不可能,那怎样发挥团队的力量呢? 1.新学期,制定地理教研组统一的方案1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我们教研组7人是一个大家庭,团结在一起,平常没有矛盾分歧,和和睦睦,我们统一制定一个方案一个目的,向着目的奋斗〔PPT〕 2.加强集体备课我们学校集体备课上学期是周二下午第7节,除了节假日外,几乎每周都在一起交流。
将本周每位老师遇到的问题在集体备课上提出来,尽最大努力现场解决,除此之外,我们在教研集体备课上讨论试题,教学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是一次集体备课全部解决而是凸显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甚至长达几周讨论就留〔PPT〕 3.互相听课,共同学习我们学校有两类课,一类是示范课,一类是新老师汇报课,这个大约是9—10月份完成,这两类课是全校老师都必须参加讲课和听课除此之外我们地理组平常还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一个学期教研组长和新进老师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老师不少于20节同时还利用地理群讨论交流问题〔PPT〕 4.利用团队力量命制试题我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和高三的月考一般是交换命制试题,这样既可以进步别人的命题才能,同时也可以进步命题质量,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交换思路,做到取长补短 1 二.课堂教学动脑筋 1.重视根底与资整合,以核心概念为核心统摄教学,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地理复习相当于把初中区域地理、高一、高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选修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重新浸透,我们高三一年复习思路的构建,即打破教材章节内容,从复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角度、从学生认知的角度,以核心概念和框架图为线索引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下面列举两个实例谈一谈我们的详细做法: 第一个列举自然地理整合的实例:地表形态的塑造,认为这局部知识的核心概念可以定义为“地质作用”,与此相关联的知识点有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节课中的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必修一第四单元;选修五自然灾害局部中:地质灾害、中国的地质灾害局部整理导学案时,即以此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如下知识体系: 从视觉上看好似很乱,但是实际上框架搭好后,以地质作用这个核心概念为中心,走两条主线,即内力作用主线、外力作用主线,紧接着回扣主题,实现两个总结:一为内外力的突发性形成地质灾害,二为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壳物质循环学案中详细知识的呈现顺序就可以遵从两个主线加、两个总结 2 第二个列举人文地理整合的实例: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不得不提的就是区位,其中包括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商业网点区位等,另外还可以把必修3中与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相关的案例构建到此体系中,详细如下: 以上以“区位”为核心构建的知识体系,涵盖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知识,并且在引领学生复习时,既有原理支撑,又有案例例证,易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整个一轮复习中,我们根本都在沿用以上复习思路,以核心概念统摄教学,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1.从复习内容联络角度出发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能到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打破“书本”为本的复习思路,有利于进步复习效率例如把自然灾害模块打破,分门别类归结到大气、水、地表形态模块中,这样就没有自然灾害这本书的复习,整合后减少冗余、繁杂的前因解释,直接切入主题,既利于学生掌握,又节省复习时间 3.更加突出重点知识例如“区位”专题复习,始终围绕这个核心概念,而恰好“区位”是高考题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有了这样的强化,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生成重点意识,遇到“区位”的试题,也不会觉得生疏了,而且还可以产生知3 识迁移才能,即遇到较难解决的区位问题,也可以按尝试着尽可能拿到更多的分 2.重视地图,重视在图中落实双基 我们知道地理的核心是地图,教学过程中还是图的使用,高考在很大程度上考的还是图,处理好图,是高考成功了一半,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这这些 〔1〕区域地理选择性教学:因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问题,区域地理分重点章节上,有选择上比方中国地理上总论局部,而且突出行政区划区域定位和自然地理局部世界地理重点讲几个地区 〔2〕穿插教学没有地图,学习地理等于茫然,可是地图识记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平常时时看,时时记,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
比方如今学习到必修一气候类型,洋流分布与影响时候,就将设计到世界地理知识参加讲,讲到必修二农业,工业等又讲到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以高中教材为主体穿插学习初中地理同时在平常考试中刻意出些区域地理知识,因此通过这样不断贯穿,不断反复,不断识记,一二再再而三讲,练,学生就会渐渐掌握些 〔3〕坚持填图练习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学案的设计时候,必须填图,这是我们如今用的〔PPT〕,同时一单元复习完了之后将所有该单元重要图,再此整理,组合成试题,考察填图〔PPT〕另外一方面每一两天,发给学生一小纸片,将重点区域,重点图形让学生自行绘制比方画中国东北,第一次画的时候只让他们画出经纬度和地形气候第二次画东北时候要绘出河流与重要的工农业区,第三次画东北时候除了原来根底上还要分析^p 这里的区域问题,有简到繁,有少到多 3.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全情投入,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1〕.课前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课前精心准备包括模块式备课和每节课的备课,模块式备课指事先整合模块知识,形成前述的知识体系,并且印发导学案给学生这个过程需要融入老师对于本模块知识的认识以及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因此所需要的周期比拟长,通常上一个模块还没有带着学生复习完毕,下一个模块的整合就必须开场,所以致少需要提早一周备课。
每节课的备课,指上课之前的准备,包括本节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把握,上课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海量习题挑选等,都需要老师去整合 4 〔2〕.有效设计问题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于课前对问题的精心准备所提出问题的表述严格按照高考题的形式提出而且在一轮复习之初,带着学生剖析“问题”,让学生熟悉高考题提问的套路,便于学生按照相关套路答题例如:在一轮复习水资相关内容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p 非洲大陆淡水资短缺的原因引领学生剖析“问题”:限定语为“从大气环流角度”,行为动词为“分析^p ”,主题名词为“非洲大陆淡水资短缺”,目的名词为“原因”,最初学生可能觉得这样的剖析毫无意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渐渐地都可以尝试自己分析^p 问题,靶向性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刻意寻求问题,有效提问还需考虑知识难易程度,难度大的知识完全可以不必设计提问,例如在讲解“太阳高度角”这一模块知识时,即使是复习课,学生仍然很茫然,所以我选择一板一眼纯讲授式将本模块知识传授给学生 〔3〕.尝试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复习内容不同,课堂教学形式不同 什么样的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才是科学、合理、高效的?只要高效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
但是有一点切忌老师一言堂,教学形式单一化高三一年来,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根本采取以下几种:自然地理复习坚决采用讲授式,原因是难度大,学生理解有困难,讲授式比拟容易承受人文地理复习大多采用创立情境,以问题为线索引领式的复习,例如“农业区位”小模块复习,在讲解了农业区位条件相关知识后,我搜集整理了“红色农业”的相关资料,形成案例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复习,效果还是比拟好的 这里还需要提出的是,临近高考前的几个月,是学生的“高原期”,主要采取学生能学多少我就给多少的原那么,听不进去了就不讲了,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当然这一定要于前期扎实的复习所以我觉得高三复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4〕.认真研究李主任高考试题老师下题海,学生泛轻舟我们学校规定在寒暑假期间所有的老师要做近3年的李主任高考试题,并且将相应的知识点归类而我们地理组至少做了近5年的会考,高考试题,知识点归类,遇到问题在学校地理群,教研活动上讨论,同时我们还分析^p 与李主任相近的北京,宁夏,江苏的高考试题我们除了做试题,归纳试题,分析^p 李主任高考试〔当然我们分析^p 5 与大家分析^p 相差甚远〕题特点外,我们还注重积累,传承与全教研组资共享。
三.课后重落实:实行“盯、关、跟”战略 抓落实,如何落实,这可能相对于备课、上课而言,更加痛苦,因为消耗的经历太多太多,高三一年,在学生抓落实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一轮复习注重辅偏,共性问题共性解决 一轮复习主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抓重点,解决难点,过程中难免有学生落伍,先在学生中普遍调查,哪些知识点或者模块知识仍然是弱项,然后利用学校分配给的两节辅偏课,学生自愿选择去听课,对一轮复习内容进展重新讲解,并且配套相关习题 2.二轮复习注重培优,一对一进步 二轮复习开场,对于尖子生而言,根底知识问题不大,他们面临的是如何进步,因此二轮复习开场后,我着重抓尖子生的成绩进步每一次模考试卷,除电子评卷外,所有学生的试卷尤其综合题局部都再进展纸上批阅,加上相关点评而对于局部答题思路偏向较大的试卷,会一对一进展面批面改尤其尖子生的试卷,无论分数高与低,每次模考后,都会与学生坐在一起进展讲解与点评,指出其答的出彩之处,着重指出其答的不理想之处,过程之中学生便会暴漏其答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根底知识掌握薄弱之处等等,老师再加以点拨 3.不遗余力进展课堂检测,暴漏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靶向落实 详细做法是老师精心设计5分钟课堂小检测,每节5分钟进展检测,课下批阅〔也可学生当场批阅〕。
下一节课〔课上〕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展讲解课堂检测题的内容由最初的会考程度,渐渐提升到高考原题程度,孩子们几乎感觉不到梯度的变化,实现自然过渡进而才能提升而且检测内容与当节课所讲内容不重复,即实现滚动式检测,比方我正在引领学生复习大气这一模块,那么检测内容相对滞后,检测的是地球运动这一模块这样“时时提醒”,不至于复习如今的,忘记前面所复习的内容 最后,再次感谢李主任组织此次活动,可以给附中分校这样一个发言的时机,如以上复习思路有不妥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们一定承受并调整,最后祝愿李主任高中地理教育在各位精英的引领下,蒸蒸日上,再创佳绩! 6 与大家分析^p 相差甚远〕题特点外,我们还注重积累,传承与全教研组资共享 三.课后重落实:实行“盯、关、跟”战略 抓落实,如何落实,这可能相对于备课、上课而言,更加痛苦,因为消耗的经历太多太多,高三一年,在学生抓落实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一轮复习注重辅偏,共性问题共性解决 一轮复习主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抓重点,解决难点,过程中难免有学生落伍,先在学生中普遍调查,哪些知识点或者模块知识仍然是弱项,然后利用学校分配给的两节辅偏课,学生自愿选择去听课,对一轮复习内容进展重新讲解,并且配套相关习题。
2.二轮复习注重培优,一对一进步 二轮复习开场,对于尖子生而言,根底知识问题不大,他们面临的是如何进步,因此二轮复习开场后,我着重抓尖子生的成绩进步每一次模考试卷,除电子评卷外,所有学生的试卷尤其综合题局部都再进展纸上批阅,加上相关点评而对于局部答题思路偏向较大的试卷,会一对一进展面批面改尤其尖子生的试卷,无论分数高与低,每次模考后,都会与学生坐在一起进展讲解与点评,指出其答的出彩之处,着重指出其答的不理想之处,过程之中学生便会暴漏其答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根底知识掌握薄弱之处等等,老师再加以点拨 3.不遗余力进展课堂检测,暴漏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靶向落实 详细做法是老师精心设计5分钟课堂小检测,每节5分钟进展检测,课下批阅〔也可学生当场批阅〕下一节课〔课上〕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展讲解课堂检测题的内容由最初的会考程度,渐渐提升到高考原题程度,孩子们几乎感觉不到梯度的变化,实现自然过渡进而才能提升而且检测内容与当节课所讲内容不重复,即实现滚动式检测,比方我正在引领学生复习大气这一模块,那么检测内容相对滞后,检测的是地球运动这一模块这样“时时提醒”,不至于复习如今的,忘记前面所复习的内容 最后,再次感谢李主任组织此次活动,可以给附中分校这样一个发言的时机,如以上复习思路有不妥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们一定承受并调整,最后祝愿李主任高中地理教育在各位精英的引领下,蒸蒸日上,再创佳绩! 6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