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

文档格式:DOCX| 52 页|大小 338.17KB|积分 20|2022-09-23 发布|文档ID:15552704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厦ri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院 长:杨传德总工程师:张栋材项目负责人:阳发清审 定:张栋材审 核:康巨人工程技术人员:蒋先平张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 院二一 O年二月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工程质量职责表院副总工程师曾昭建分 院 院 长阳发清分 院 总 工康巨人审 定张栋材审 核康巨人工程技术人员蒋先平张涛钻探负责人朱卫俊测 量 人 员谢绍文土工试验人员赵小刚资料加工人员吴永强文字部分图表部分序号图 表 名 称编 号张数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010 • 0 • 02 • 02 — 152土壤室内成果报告表、e-p曲线图及三轴试 验成果表2010 • 0 • 02 • 02 — 2803石石点何载强度试验报告2010 *0 *02 *02-3-114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表2010 *0 *02 *02-3-215水质分析报告表2010 • 0 • 02 • 02—436土腐蚀性试验报告表2010 • 0 • 02 • 02 — 547土的击实试验报告2010 • 0 • 02 • 02 — 648图 例2010 • 0 • 02 • 02 — 719勘探点平面配置图2010 • 0 • 02 • 02—8110工程地质剖面图2010 • 0 • 02 • 02—98611钻孔柱状图2010 *0 *02 *02 — 10781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2010 *0 *02 *02 — 112613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图2010 *0 *02 *02 — 121014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010 *0 *02 *02 — 135附件部分1、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2、 东孚烟叶仓储地勘布点图3、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2001,福建省部分)4、《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报告》5、《旁压试验报告》任务依据受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 按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我院于2010年1月14日〜2010年2月1日 对拟建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工作。

    工程概况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附图,东孚烟叶仓 储建设项目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西山社北侧,场地三面环山,原为西 山社居住用地,南面部分原为耕地现场地已整平,地势起伏不大拟建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包括1#〜6#烟叶醇化库,库区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叉车管理及公共卫生间, 药剂房等;总用地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其中1#〜6#烟叶醇化库各m2 ,库区管理用房m2 ,设备用房,叉车管理及公共卫生间 ,药剂房m2主要 指标如下明细表: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建构筑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单位荷重(KPa ) 或总荷重(KN)对沉降的敏感性拟采用基 础形式设计地坪标周(m)使用期间荷重状况说明地下室层数及埋深备注1#〜2#烟叶醇化库5(23. 55 m)框架单柱轴向力最 大值7700 KN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按规范要求, 片烟平均存 量 538kg/m 2, 地面有叉车 运行,叉车自 重3吨左右, 构重吨无3#〜4#烟叶 醇化库5(23. 55m)框架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5#〜6#烟叶 醇化库5(23. 55 m)框架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库区管理用 房2(7. 95 m)框架单柱轴向力最 大值700 KN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设备用房1 (4. 50 m)框架单柱轴向力最 大俏1300 KN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叉车管理及 公共卫牛间1 (3. 90m)框架单柱轴向力最 大俏300 KN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门卫房与药 剂房1 (3. 60m)框架单柱轴向力最 大俏500 KN较敏感桩基础或 天然地基无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附图《东孚烟叶仓储地勘布点图》 (附件2)拟建东孚烟叶仓储 建设项目1#、2#烟叶醇化库与3#、4#烟叶醇化库之间,3#、4#烟叶醇化库与5#、6#烟 叶醇化库之间将形成3级台阶,各级台阶之间以挡墙型式支护,其中 1#、2#烟叶醇化 库与3#、4#烟叶醇化库之间的挡墙长约 260米,挡墙顶标高为米,挡墙底标高米,高 为米;3#、4#烟叶醇化库与5#、6#烟叶醇化库之间的挡墙,长约 260米,挡墙顶标高 为米,挡墙底标周米,周为米。

    挡墙拟米用的基础型式为天然地基或桩基根据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依照《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GB50021-2001)和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等有关规范规 程,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本工程岩土 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技术要求按照设计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本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为:按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 )进行勘察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1. 4. 1 质量标准、规范1)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附图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6) 《边坡工程勘察规范》(YS5230-96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10)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1)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2) 《水质分析规程》(YS5226-94)13)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55-2000)1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15) 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6)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J13-07-2006)17) 闽建设[2002] 37号文、闽建设[2003] 10号文1.4.2 环境、安全法规、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4) 院《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5) 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CKB901-2007 )等相关法规、规范。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以钻探为主,辅以现场原位测试,并与室内土工试验及水、土腐蚀性 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规定,本次勘察共 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工作量统计表 表序号项 目本次勘察工 作量勘察方法承担部 门1勘探总深度(m)6064. 25m采用XY-1A型钻机浅部土 层采用冲击钻进,套管护 L壁,深部土层及岩层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安全生其 中钻探(m) 6012. 95m/ 155 孑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试验51. 30m采用的穿心锤,76cm的自 由落距,记录每贯入10cm 的锤击数2标准贯入试验2066 次/153 孔采用的穿心锤,76cm的自 由落距,记录连续贯入 30cm的锤击数3剪切波速测试249. 80m/6 孔P-S检层法岩土室4地脉动测试2处5旁压试验60段次/6孔预钻式6注水试验5段.次钻孔常水头7采取原状土试样342件米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 土安全生8米取单轴抗压岩石试样6组9米取点何载石石试样10个10米取地下水试料6件采用活塞式取水器11室内土工试验342件通过烘干法、抽气法、环 刀法等直接测得或计算而 得试验室12击实试验4轻型标准击实试验13室内土腐蚀性分析试验414室内水质分析试验6件采用电位法、摩尔法、酸 滴定法、质量法等15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 度试验6组16岩石点荷载试验10个17测量定点155个采用全站仪定位测量技术 部勘察工作说明1) 拟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勘探点数量、位置由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业 主共同确定,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按建筑物柱位布设,拟建建 构筑物勘探点间距为不大于 24m,挡墙勘探点间距为不大于30m,共布设155个钻孔(钻 孔编号 广155,其中1〜143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建筑物勘探孔,144〜155为烟叶醇 化库之间的挡墙钻孔),勘探点深度按桩基考虑,勘探孔深度达到预计桩长以下 3d〜5d(d 为桩径),且不小于3m;勘探点布置及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控制性钻孔(同时为取样孔)钻孔为总孔数的1/2,取样和原位测试间距按2〜3m控制取样和原位测试满足规范要 求2) 勘探点测量成果采用厦门92坐标系及1956年黄海高程系本次测量利用建设 单位提供的控制点b (X=, Y=, H=> 2#(X二,Y二为起算点,使用Set510型全站仪极坐标法测 放出各钻孔点位置及高程本次所提供的各钻孔座标及高程均为实测值3)本次勘探过程中,勘探点在完成后,均采用粘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地面均恢复原貌4)本次勘察满足本院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未发生环境污染 和健康安全事故2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气象水文概况厦门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缘,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冬 季厦门受欧亚极地下来的十、冷气团控制,多吹东北到偏东风,气温较低,湿度较小, 雨量稀少夏季主要受热带和副热带暖气团的控制,多吹西南到偏南风,气温较高,雨 量较多,降水强度也较大一些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这个季节里,如:冰雹、强 暴雨、龙卷风、大暴雨、浓雾、台风等特别是历年三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灾害性天 气特别频繁1)气温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

    C左右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C,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C ( 1979年8月15日);最冷月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C,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2°C ( 1957年2月12日)2)降雨厦门地区主要降雨季节为 4-9月份,集中了 76%的降雨,全年降雨日数天(N), 其中日降雨量N 50mni暴雨日数年平均天,年平均降雨量为年最多降雨量( 1973年),月平均最多降雨量(6月),月平均最小降雨量(12月),月极端最多降雨量(1958年7 月),日最大降雨量(1973年4月23日),最大降雨强度达88mm/小时3)风况厦门地区位于副热带季风区,风向、风速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 1-3月多东北偏东 风和东南风,4-6月多东南风,7-9月多东南风和东北风,10-12月多东北风全年盛 行风向偏东风,年平均风速 So冬半年盛行NE-ENE风,风速较大;夏半年以SE为主, 风速一般较小多年平均 6级以上大风日数为天,最多大风日数为 53天,累年最大风 速为28m/s ,极大风速为60m/s4) 雾、湿度和蒸发厦门地区平均雾日数27天,年最多雾日数为61天(1982年),多出现于冬春二季, 占全年雾日的63%,而夏秋两季很少有雾。

    厦门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尤以5〜6月相对湿度最大(84〜86%), 9〜2月相 对湿度较低(69〜78 %)厦门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大,达7-10月份蒸发量较大,为200-220mm, 1〜3月 份蒸发量较小,为80-110mm o5) 日照及天气厦门处于低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数 2100小时以上,年平均日照率49 % o厦门地区全年天气以阴雨天为多,多年平均晴天天,阴天天,雨天天,连续阴天最长 日数18天(1970年)6) 灾害性气候厦门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寒潮、大风等台风:台风影响厦门地区一般为每年 5-11月份,8月份最多1955 -1980年在厦 门登陆的台风为6次,影响台风145次,年平均次其中5903号台风59年8月23日 正面袭击厦门,瞬时极大风速达 60m/s o暴雨:厦门日降雨量N 50mni暴雨日数年平均36天,主要集中在4~9月,以7~8 月最多,最大日降雨量(1973年4月23日)、[7w■4O<3nfia'ca'71 ■'过' 江泌MM大风:平均大风(N 8级)日数为天,其中7〜11月份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 3〜4月份大风主要是由冷空气、台风、强对流等天气系统造成的,尤以台风强对流 天气系统带来的大风最为猛烈,大风严重威胁海上作业安全。

    寒潮:强冷空气、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强冷空气出现在1〜4月1952〜 1990年37年间出现强冷空气159次,寒潮26次,影响厦门的强冷空气、寒潮发源地 大多数分布于北冰洋地区,也有出现于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高原区域地质构造按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本区自元古代以来,经历过前泥盆纪地槽发展阶段; 泥盆纪至三叠纪时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本区是个长期隆起的剥蚀区;晚三 叠世开始,隆起区破碎解体,形成了断陷和坳陷,接受沉积,至晚侏罗世,由于受太平 洋板块生长及其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并消亡于其下的影响,构造运动进入了太平洋大陆 边缘活动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有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并在断陷和坳陷 中堆积了巨厚的火山一沉积岩,构成了闽东火山喷发带在此过程中,本区形成 了以长乐一诏安断裂带为主体的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动力变质带, 成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组成部分;新生代时期,由于菲律宾板块对台湾岛碰撞,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前 期形成的构造带,继承性的断裂活动长乐一诏安断裂带正处于地壳深部隆起与坳陷间的陡坡带上,而北西向深部构造 位于陡坡带上的拐折、转弯之处拟建工程场区位于北东向长乐一诏安断裂带南段与北西向九龙江下游断裂带交汇 地段的东北侧。

    断裂构造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构造形式,主要由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各自 平行而相互切割的断裂组成,呈网络状断裂格局展布(见右图) ,并把区内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现将建筑场地附近的有关断裂分别阐述如下:1)东孚一角美断裂(F13 ):断裂展布在西山侏罗纪火山岩和角美西侧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北东 45°,倾向南东,倾角60-70断层还切割了近东-西向断裂,岩石非常破碎,整个破碎带 宽100多m长7公里® 例全新世晚规海仪物2.全新世洗期海一冲晚翱3.全都世冲就物4.瞬柳翁沮崩一洪格物5-中更新,既辛一洪积物6.中果新世琥/物7,箔四拓推我牺艮冲一说描0^ 土裁山诵花点费 伍桃歹规 火山器”.三魅殊罗免融"林体三堆允有英致岩3 —报虾裂4哓岌新世以来活动斯裂&箪 四把半期活动断裂M、■地及芋建边界 亿温泉 措一扯震废申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不明显,覆盖在断层之上的中更新世残坡积物 (Qel+dl)2厚未被错断位移,地层连续2)东西向东孚一石塘断裂(F24 ):本断裂西起东孚,经厦门第一农场、霞阳南、蔡尖尾山,至石塘,发育在侏罗纪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地区,由5条断裂组成,走向近东一西向,倾向南,倾角 60-70图1:场地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图岩石非常破碎,挤压片理清楚,断层宽 5-20m,断层破碎带宽3公里,长约15公里呈断续分布。

    本断裂通过红土台地和侵蚀剥蚀低丘地区,地壳比较稳定,上覆中更新世残积物(Qel)和晚更新世残一坡积物(Q el+dl )层位未被切割位移,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没 3有差异活动迹象综上所述,拟建场区附近的断裂构造在第四系全新统 (Q)以来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场地的稳定性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西山社北侧, 场地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东面为种植果木花苗;拟建场地原为西山社居住用地,部 分原为耕地,原始地貌为山前坡洪积扇场地的中部和南部由于人工采土形成大土坑, 深度约〜,场地东南角埋藏有混凝土圆管过水暗管现整个场地已经人工回填整平,场 地较平坦开阔,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地层岩性根据野外钻探结果,拟建场地分布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冲 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y )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52. 4. 1人工填土:1)人工填土(QG①:褐黄、灰红色,主要由粘性土含碎石、碇块、砂组成,局部 地段为填石和旧建筑物基础,总硬杂质含量〉 25%,呈稍湿,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

    场地内钻孔 1〜24、27〜30、33〜36、39、40、43〜123、 126〜155号遇见该层,层厚〜9.60m2)填石(QG①1:灰黄色、青灰等色,主要为中风化凝灰熔岩,粒径大于 lOOmm , 岩芯呈短柱状或碎块状,场地内钻孔 6、13、14、28、33〜36、39、53、55〜57、67、 71 〜73、75、76、78、81、82、84、93、96 〜100、106、110、111、115、122、130、 132、134、135、137、140、142、153、155 号遇见该层,层厚〜6.80m2. 4.2 淤泥质粘土(Qi)②:灰褐,灰黑色,不均匀含中细砂,略具臭味,局部可见朽 木,湿,软塑状态,十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 75、 96、115、116、118、133、134、140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9.50m,标高介于〜47.89m, 层厚〜3. 90m2. 4.3 第四系新近冲积层(Qai)粉质粘土③:灰褐,灰色,局部含约 10%的粉细4砂,十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呈湿,可塑状态场地内钻孔24、29、57、60、61、63〜68、71、72、74、76〜78、82〜84、100、102〜104、106〜 122、130、131、134 〜136、138 〜143、148、152-155 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12. 80m , 标高介于〜53. 19m ,层厚〜7. 70m。

    2. 4.4 第四系坡洪积层(Qmpi)粉质粘土④:灰白、灰黄色,不均匀含中粗砂,圆 砾,卵石5〜10%,局部地段含漂石,呈稍湿,硬塑状态,十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 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 52、60、63〜66、68〜70、77、78、83、84、96、100、 104、108、109、111 〜113、116、119 〜121、130 〜132、136 〜139、141 〜143、152 〜 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11. 60m ,标高介于〜48. 90m ,层厚〜8. 00m2. 4.5 第四系坡积层(Qdi)粉质粘土⑤:褐红,褐黄色,不均匀含少量碎石,呈稍 湿,硬塑状态,十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5、10、12、 13、 15、 19、 21〜23、 27、 28、 30、 44、 46〜51、 53〜59、 61、 62、 73、 85〜90、 92〜 95、97 〜99、101 〜103、105 〜107、122 〜129、144 〜147、150、151 遇见该层,其顶 面埋深〜10. 30m ,标高介于〜56. 22m ,层厚〜8. 90m。

    2. 4.6 凝灰熔岩残积(Qei)粘性土⑥:灰褐、灰白、紫红色,由凝灰熔岩原地风 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含约 5-10%的石英粗颗粒(> 2mm),呈稍湿,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具中等十强度及中等韧性场地内钻孔1〜18、20〜 29、 31〜33、 36、 37、 40〜49、 52〜53、 56〜59、 61〜74、 76〜79、 82〜95、 97〜100、 102、104〜117、120-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18. 60m ,标高介于〜58. 12m ,层 厚〜18. 50m o2. 4.7 侏罗纪(J )凝灰熔岩:为本场地基岩,浅灰、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 3 褐灰、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所 揭露的凝灰熔岩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三个带,分述如下:2. 4. 7. 1全风化凝灰熔岩⑦:灰黄、灰白色,风化裂隙极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部分矿物已风化成粉末,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合金钻具钻进较易,岩体极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场地内钻孔 1〜37、39〜49、52〜80、82〜118、120〜135、136〜148、150-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23. 20m ,标高介于〜56. 32m ,厚度为〜 15. 60m o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2. 4. 7. 2强风化凝灰熔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的不同该层分为土柱状强风 化凝灰熔岩⑧和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⑨1) 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⑧:褐黄、褐灰、灰白色,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 碎,散体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芯呈土柱状,合金钻具钻进一般场地内 钻孔1〜80、81〜122、144〜155号钻穿该层,其顶面埋深〜38. 40m,标高介于〜57.57m, 厚度为〜33. 10m场地内钻孔123〜143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29. 80m ,标高介 于〜31. 55m,揭露厚度为〜17. 30m o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 及软弱夹层2)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⑨:灰黄、灰褐、灰白色,岩体风化裂隙很发育,大部 分矿物已风化变质岩体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合金钻具钻进困难场地内钻孔1〜80、82〜122、144〜155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47. 20m , 标高介于〜55. 07m ,揭露层厚〜9.40m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 空面及软弱夹层2. 4. 7. 3中风化凝灰熔岩⑩:灰红、灰白色,部分矿物已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体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IV级。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金刚石钻具钻进一般, RQD 多为60〜80%场地内钻孔71、81、149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26. 60m ,标高介 于〜49. 54m,揭露厚度为〜11. 10m,层厚不详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 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凝灰熔岩有不均匀风化和球状风化现象凝灰熔岩残积 粘性土中分布强风化 “孤石”,全、强风化凝灰熔岩中分布强〜微风化凝灰熔岩“球状风化体”,其分布存在随机性,无规律性其在钻孔内分布情况列于下表:“孤石”和“球状风化体“分布一览表 表一钻孔一发育地层埋藏深度(m)标高(m)视厚 度(m)岩性一钻孔发育地层埋藏深度(m)标高(m)视厚 度(m)岩性21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中风化凝灰熔岩29凝灰熔岩载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48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49土柱状强捌化凝灰/—■//—■/中风化凝灰熔岩土柱状皤滞化凝灰/—■/中风化凝灰熔岩51凝灰熔岫R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53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54凝灰熔岩载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55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56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57凝灰熔岩载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0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1凝灰熔岩钱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2凝灰熔岩犊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3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64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5凝灰熔岩载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66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7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68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69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70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72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76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77凝灰熔岩载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78凝灰熔岩粪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95土柱状强捌化凝灰/—■//—■/中风化凝灰熔岩10凝灰熔岫R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10)全风化滇灰熔岩/—■/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ib全风化凝灰熔岩/—■//—■/碎块状强感化凝灰熔凝灰熔岩残积粘性/—■//—■/中风化7庭灰熔岩it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钻孔发育地层埋藏深度(m)标高(m)视厚 度(m)岩性10凝灰熔岩残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筒凝灰熔岩载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1T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1F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A凝灰熔岩载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宙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IT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fl全风化城熔岩/—■//—■/中风化凝灰熔岩T土柱状强风化凝灰/—■//—■/中风化凝灰熔岩1%凝灰熔岫R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0全风化敝熔岩/—■/中风化凝灰熔岩13凝灰熔岩残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凝灰熔岩钱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ft凝灰熔岩犊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T凝灰熔岩教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A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凝灰熔岩载积粘性/—■/中风化凝灰熔岩1%凝灰熔岩教积粘性Z~~//—■/中风化凝灰熔岩4上述各地层的分布情况及野外特征详见 “工程地质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特殊性岩土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勘察范围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 积土,具体分述如下:2. 5. 1人工填土本次勘察范围内人工填土为杂填土,成分复杂,局部地段为填石,该土层广泛分布在本次勘察范围的表层,为整平场地新近堆填而成,堆填时间不足 1年,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局部稍密,密实度不均匀,均匀性和稳定性差。

    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基 槽开挖时易产生崩塌和滑坡2. 5.2 软土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埋藏的软土为淤泥质粘土②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软土在场地分布连续性较差,埋藏较深,该层具有天然含水量 高(一般均大于液限),孔隙比大,有机质含量较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较小该软 土具有如下工程地质特性:1) 流变性: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作用下还会发生缓慢而长久的剪切变 形对建筑地基沉降及地基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2) 高压缩性:软土属高压缩性土,极易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3) 低透水性:因其透水性弱和富水性强,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不仅影响地基强度,同 时延长了地基趋于稳定的沉降时间4) 低强度和不均匀性:软土分布区地基强度很低,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2. 5.3风化岩和残积土场地广泛分布的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层浸水后易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稳固性较 差;且在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中分布有“孤石”,在全风化地层中分布有“球状风化体”,均不 利于桩基的顺利施工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有数条较大的断裂在场地附近通过,但此类断裂均不属发震构 造,且近期均无活动痕迹,本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等级属基本稳定区;本次勘察结果 表明,场地南侧已砌筑有毛石挡土墙,现场地已填土整平,地势起伏不大,但南、北、 西三面环山,其西侧存在一滑坡,滑坡舌已部分侵入场地,场地北侧紧靠山体,存在一 自然高边坡,坡度约45°〜70 ° ,西侧滑坡和北侧边坡正在进行施工支护;场地西南角 由于场地开挖的原因,有岩体崩塌现象,因此,场地范围内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目前,场地周边的地质灾害,正在由政府部门进行专项防护治理施工,当地质灾害治理 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场地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场地基底由凝灰熔岩构成,场地内 无人为采空区、地面沉降和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3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勘察期间,在场地西面西侧边坡和西北角可见地下水渗出,水量较少,渗水沿西部 人工开挖形成的排水沟,流往在钻孔22号附近的2X3米积水坑,坑深约米;除此以外, 未见其它地表水系地下水类型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场地地下水赋存、运移于人工填土、第四系新近 冲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坡积层、残积层及基岩各风化带的孔隙、裂隙中根据其埋 藏条件及含水层的性质,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 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基岩各风化带内所赋存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其水 量大小和径流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构造的控制,其地下水压力场和渗流 状态具明显的各向异性,该层地下水主要受地下水径流侧向补给,且未形成稳定连续的 水位面场地地下水总体上由场地西向东南径流排泄地下水位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测得钻孔初见水位埋深为〜,相当于标高〜;测得钻孔稳定 水位埋深为〜,相当于标高〜。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该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变 化幅度可按〜米考虑水文地质试验为了查明场地内各土层的渗透性能,本次勘察在钻孔 108、60、109、61、41共5个钻孔内共进行了 5次钻孔注水试验试验结果详见“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图号, 其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注(抽水)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钻孔 号试验地层试验方法渗透系数地层渗透 性m/ dcm/s108人工填土①钻孔常水头X10 3透水60粉质粘土③钻孔常水头X 10 5微透水109粉质粘土④钻孔常水头X 10 5弱透水61粉质粘土⑤钻孔常水头X 10 5弱透水41凝灰熔岩残积粘性钻孔常水头X 10 5弱透水 ±@ 根据室内试验、钻孔注水试验和附近场地的工程经验,场地内填石① 1为强透水地 层,人工填土①为透水地层,其它地层为弱〜微透水地层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地震基本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闽建设[2002]37号文”、“闽建设 [2003] 10号文”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拟建场区抗震设 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了判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察在钻孔 9、27、50、77、92和110号6个钻孔内,共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试验结果详见附件 4:《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根据《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报 告》和地区经验,场地内各地层的剪切波速统计值如下表:各土层分层波速表 表地层名称及编号统计频数范围值剪切波速平均值土的类人工填土①11120 〜135V (m/s)软期土填右①11270270中硬土淤泥质粘土②100 *软弱土粉质粘土③4210 〜230221中软土粉质粘土④1270270中硬土粉质粘土⑤5278 〜295中硬土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18265 〜289中硬土⑥全风化凝灰熔岩⑦17321 〜347中硬土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67358 〜467中硬土祥螭状强风化凝灰熔14486 〜531岩石审例化凝灰熔岩⑩>500岩石注:带“ * ”为经验值根据《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报告》中钻孔9、27、50、77、92和110号的等效剪切波速值,上述钻孔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汇总于下表: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汇总表 表孔号等效剪切波速值(m/s)927507792110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范围值为〜So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表4. 1.6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如下表建筑场地类别表 表孔号等效剪切波速值(m/s )覆盖层厚度(m)场地类别93〜50II273〜50II503〜50II773〜50II923〜50II1103〜50II根据上表判别结果,建筑场地类别为 II类。

    设计特征周期值为软土震陷判定场地内淤泥质粘土②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00m/s,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条文说明第条表判定,淤泥质粘土②可不考虑震陷影响建筑抗震地段划分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存在软弱土层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②和暗埋的塘滨,且拟建场地为半挖半填的场地,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2008年版)中有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不利地段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属II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本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不利地段5水和土腐蚀性评价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钻孔37、92、84、12、51和137号内共采取了 6件地下水试样,并进 行了室内水质分析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参 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2009年版)有关标准进行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 表孔号析目 分项指标水对磴结构的腐蚀 性水对钢筋磴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水对 钢结 构的 腐蚀 中牛单位含量111类强选弱选长期 浸水十湿交替37S0 24mg/LI//7PH值PH/弱微///侵蚀性C09mg/L/中弱///HCOmmol///////Cl-md/L///微微/C1-+S0 24mg/L/////弱92SO 24mg/L微/////PH值PH/微微///侵蚀性CO9mg/L/微微///HCOmmol///////Cl-m^/L///微微/C1-+S0 2Amg/L/////弱84SO 24mg/L微/////PH值PH/微微///侵蚀性CO9mg/L/微微///HCOmmol///////Cl-md/L///微微/C1-+S0 2mg/L/////弱12SO 24mg/L微/////PH值PH/弱微///侵蚀性COmg/L/中弱///HCO -mmol///////Cl-m^/L///微微/C1-+S0 24mg/L/////弱51SO 2Amg/L微/////PH值PH/微微///侵蚀性CO9mg/L/微微///HCO 3mmol///////Cl-m^/L///微微/C1-+S0 2Amg/L/////弱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 续表孔号析目 分项指标水对磴结构的腐蚀 性水对钢筋磴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水对 钢结 构的 腐蚀 悴单位含量强透r .r i—t弱透长期浸水十湿交替137SO 2mg/L//7PH值PH/微微///侵蚀性COmg/L/微微///HCO 3mmol/L//////Cl-mg/L///微微/C1-+S0 24mg/L/////弱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建筑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场地内地层属弱透水地层。

    依照《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 (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拟建场地的地下水 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 微腐蚀性,在十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8 )有关标准判定: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土的腐蚀性评价勘察时在钻孔15、56、78、107号内共采取了 4件土试样,进行了室内土的腐蚀性 分析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土腐蚀性试验报告表”据土质分析结果,参照《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2009年版)有关标准进行土对建筑材料的钢筋的腐蚀性 评价,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 表孔号析目 分项指标土对磴结构的腐蚀性土对钢筋磴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对结的蚀用土钢构腐小单位含111类 环境强透1—1弱透1—1ABS0 24mg/kg里微¥¥//715PH值PH/弱微//微Cl-mg/kg///微微/SO 24mg/kg微/////56PH值PH/弱微//微Cl-mg/kg///微微/SO 24mg/L微/////78PH值PH/弱微//微Cl-mg/kg///微微/SO 24mg/kg微/////107PH值PH/微微//微Cl-mg/kg///微微/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建筑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场地内土层属弱透水地层。

    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 (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 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 范》(GB50046-2008)的规定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6. 1. 1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6.1.1.1统计方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中条,对本勘察区段各岩土层指标分 别进行统计在 进行统计时,对土的粒度分析成果的标准值等数值无实际意义,故 不进行计算,各岩土层指标数据的粗差剔除原则上采用三倍标准差法,个别数 据由于岩土层的不均匀性或为夹层而造成数据离散性明显较大的,也予以剔 除有关参数的平均值6 、标准差变异系数6、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m f•计算平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变异系数:•计算岩土参数标准值:•计算统计修正系数值:注: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如抗剪强度指标的修正系数应取负值 式中:4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mn—参加统计的子样数©常一岩土参数的标准差5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室内试验统计指标6.1.1. 2关于统计数值的说明本报告所列岩土参数建议值,是指为满足工程需要,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在室内试 验和原位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其统计结果进一步计算、查表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判断之 后,所给出的各岩土层的参数。

    报告中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汇总表、统计表中所列的标准值和平均值的使用,特作如下说明:1)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 (2009年版)有关规定,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指标的标准值, 该值可按本报告统计表中各岩土参数标准值采用;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可 采用指标的平均值,当其变异性较大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调整;3) 评价岩体、土体性状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液限、塑性指 数、饱和度、相对密实度、吸水率及土层的厚度等)应采用平均值;4) 当设计规范另有专门规定标准值的取值方法时,按有关规范执行5) 指标的统计数量少于6个时,不计算其标准差,并根据指标的范围值和平均值, 结合地区经验,给出经验值6. 1. 2 室内试验为查明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场地内共采取 342件原状土试样,按照国家现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进行了室内土壤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土壤室内试验成果报告表、e-P曲线图及三轴试验成果表” 6. 1. 2-1 :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6.1. 2-1地层统U里 指标-计数n-统个最小 值最大 值平均 值①m-部。

    」-标差变异 系数 8修正系数YS标准 值k人工填土①天然含水量w(%)22天然重度Y22比重Gs22孔隙比e22塑性指数1(%)P22液性指数IL22压缩系数22压缩模量22固 快粘聚力 C22223628内摩擦角622渗透系数 K8淤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adaog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