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检测的注意事项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3.16KB|积分 20|2023-04-05 发布|文档ID:19753657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检测的注意事项作者:王秀兵,相璐璐来源:《现代食品》2018年第12期摘 要:与传统的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加工食用植物油具有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 但浸出油中残留的溶剂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性化合物本文探讨了新国标中植物油溶剂残留 测定的注意事项,以期通过精准检测溶剂残留量来强化食用植物油的卫生品质管控,同时为国 家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关键词:食用植物油;残留溶剂;检测Abstract: Althoug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queezing method, edible vegetable oil processedby leaching method has high yield efficiency and low processing cost advantages, but the leaching residuesolvent in oil contains harmful toxic compound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of plant oil solvent residue determination consideratio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hrough precise detectionsolvent residue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health quality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andconsumer health.Key words: Edible vegetable oil; Residual solvent; Detection中图分类号:TS227当前,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植物油主要通过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两种工艺进行加工。

    传统压榨工艺存在出油率低、耗时费力、加工成本高等劣势,逐渐被浸出法所取代,目前浸出 法加工的植物油市场占有率超过80%[1]浸出法利用化学萃取原理,通过植物油抽提溶剂淋洗 被粉碎的油料,抽提油脂,然后在一定温度和真空度下蒸馏,回收溶剂的同时,加工出食用植 物油品在该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提取的植物油中含有微量的残留溶剂因此,检 测食用植物油内的残留溶剂属于食用植物油制造企业管理油品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食药 监管部门开展严格监督的有效方法1残留溶剂及其危害当前我国浸出法制油主要采用6号溶剂,它是一种以脂肪族烷烃和环烷烃类化合物为主的 石油裂解产物,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和环己烷,这二者约占90%,此外还有少量戊烷和庚烷、 微量的芳烃当前国家标准中,对于浸出法生产的植物油都规定了残留溶剂限量例如,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量标准要求为W 50 mg/kg[2]食用植物油残留溶剂含量过高,不仅会降低油脂品质,同时还会极大影响到食用者的身体 健康残留溶剂主要危害人的神经系统,令人的机体神经细胞中的类脂成分失去平衡,会引起 头昏、头痛、过度兴奋而失去知觉,而且对身体内脏器官也造成刺激与伤害[3]。

    浸出油对人的 身体是否有害,关键在于能否把浸出油加工中残留的溶剂含量控制在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限 度以内所以,食用植物油内残留溶剂的含量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新国标的变化目前国家颁布7 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来取代 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的“4.8残留溶剂”部分,主要变化 在于顺应各检测机构仪器配置及准确度的需求,用毛细管柱来代替玻璃柱,提高了柱效和分离 度,同时引入了基体植物油的概念和内标法测定方式,并且优化了样品前处理的条件,建立了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度3注意事项3.1标准溶液和基体植物油的选择实际检测中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6号溶剂标准溶液组分有一定的差别,有些会残留少量 干扰溶剂,检测过程与6号溶剂同时挥发溢出,进而影响残留溶剂的检测结果,有些甚至差异 较大因此,不仅要选择正规厂家购买标准溶液,同时也可以对标液进行预检测,此外每批6 号溶剂标液都要重新绘制标准曲线国标中推荐采用精制植物油或超声脱气后的植物油作为基体植物油,其目的是选择不含有 残留溶剂的植物油,统一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制备条件,同时消除基质效应。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 以选择压榨植物油,也可以对浸出植物油油进行低温烘烤来让残留溶剂挥发实验前可以取部 分进行仪器检验,确保基体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已挥发干净3.2样品提取方式传统的提取方式采用顶空瓶直接称样,加入提取溶剂和标准溶液后密封,在顶空装置中振 荡或水浴中加热,供色谱进样分析但目前有研究发现通过塑料离心管来代替顶空瓶,并增加 离心操作,回收率为91.0%〜106.5%,高于顶空瓶称样法[4]原因是样品溶解更充分,而且 上方气压更有利于提高回收率无论采用哪种容器,都要确保其气密性,确保不漏气3.3平衡时间和温度平衡时间和温度会影响气液两相的动态平衡,对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平衡时间不够,6 号溶剂无法完全从液相逸入液面空间的气相中,但平衡时间过长会导致油脂基质分解,一般以 10 min为宜提高平衡温度有利于增加6号溶剂的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但过高的平衡温 度会导致取样时溶剂的冷凝,降低进样精度,所以一般选择50〜60 °C虽然气液两相比例 对平衡的影响不显著,但考虑到降低系统误差,称样量要尽量一致,一定要准确在5.00 g3.4 进样方式目前部分实验室已经配备了顶空自动进样器,便于批量连续检测,进样量精准、重复性高、 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但如果仍旧采用手工进样,采样后要立刻进样,进样时注射器要和入 样口相垂直,插入底部后快速注入试剂,完成后立即取出注射器,整个环节要稳定、持续、快 速针尖在进样器内的位置、插拔速度、停留的时间均会影响进样的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需要每次进样的时间保证在1s之内,若进样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变宽,峰形出现 变化,对结果产生影响3.5 色谱条件国标中推荐的色谱条件:FID检测器;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为50 C保持3 min,1 C /min升温至55 C保持3 min,30 C /min升温至200 C保持3 min;进样口为250 C;检 测器为300 C;载气为1 mL/min;氢气为25 mL/min;空气为300 mL/min各检测机构可根据 各自仪器型号与配置选择合适的条件温度和气体流速、比例对FID检测器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尽量根据以下3个基本原则进行设定:①一般N2 : H2在(1 : 1.5)〜(1 : 1)范围为 宜,如此不仅灵敏度大,且稳定性很好②管路和气体内含有少量有机杂质时,会增大基线噪 声与漂移,所以要确保气体纯度和保持各部分的清洁③采用FID检测器的温度影响不明显。

    如在80〜200 °C时灵敏度基本上一样,唯有低于80 °C,灵敏度才会明显降低,这是由水蒸 气冷凝导致的[5-6]3.6标准曲线的制备国标中对植物油采用内标法制作标准曲线,选用正庚烷作为内标物,将5 PL正庚烷加入 6份基体植物油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6号标准液,混合均匀后进样以标准溶液与内标物 浓度比为横坐标,标准溶液总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7]选择正庚烷 作内标物,主要是考虑到其和被测样品祖分化学性质和色谱响应特征相似与外标法相比,内 标法准确性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但要注意的是每次分析 时,内标物加入量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4结语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中对食用植物油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无论是在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式以及结果计算方面都作出了较大改动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各检测机构陆 续升级了仪器配置,而且参考了国外标准中对食用植物油残留溶剂的检测的规定总体而言提 高了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度虽然对某些操作要求并未详细描述,但检测人员可以结合各自仪 器状况和参数来调整部分检测条件,以提升检测效率,减小误差,为食品植物油的卫生安全奠 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1] 王永芳,葛含光,王利强,等.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有机溶剂残留 量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 (2): 432-4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 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3] 向丽萍.浅谈食用植物油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改进[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7): 73.[4] 曹淑端,朱明,高小丽,等.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中15种有机溶剂残 留量[J].分析测试学报,2018,37 (2): 242-246.[5] 徐明全,李沧海.气相色谱百问精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6] 贺连香.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检测的意义及方法优化[J].食品安全导刊,2015 (9): 72-73.[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5009.262-2016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lisuyan211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