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2.2.了解了解战国策战国策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德育目标: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导学重点:导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导学难点:导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1.1.阅读阅读“知识链接知识链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2.读通课文:读通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3.3.读懂课文读懂课文要求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
重点字词做好标记意;不会的做好记录重点字词做好标记1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皆朝于齐()昳丽()昳丽()朝服衣冠()朝服衣冠()()()孰视之(孰视之()窥镜自视(窥镜自视()谤讥(谤讥()期年之后(期年之后()邹忌(邹忌()间间()()进进 (2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形貌)形貌昳丽昳丽()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八尺有余()齐王)齐王纳纳谏(谏()朝服朝服衣冠(衣冠()()()孰孰视之(视之()何能何能及及君(君()私私我(我()客之客之美美我者(我者()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知不如徐公美()期年期年之后(之后()闻闻寡人之耳者(寡人之耳者()王之王之蔽蔽甚矣(甚矣()皆)皆朝朝于齐(于齐()chochoyyzhozhogungunshshkukubngbng chochoj jzuzujinjin认为认为光艳美丽光艳美丽长长,这里指身高这里指身高采纳,接受采纳,接受早晨早晨穿戴穿戴比得上比得上偏爱偏爱,动词动词以以为美为美实在实在满一年满一年使使听到听到受蒙蔽受蒙蔽朝见朝见同同“熟熟”,仔细,仔细 旦日旦日()与徐公)与徐公孰孰美(美()窥窥镜(镜()时时时时而间进(而间进()()(能能面刺面刺寡人之过者(寡人之过者()能能谤讥谤讥于市朝(于市朝()()()(3 3)通假字:孰视之)通假字:孰视之 (4 4)战国策战国策是是 (年代)(年代)(人(人名)编写的一部以名)编写的一部以 为主的是为主的是 史书,记载了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第二天第二天谁谁照照不时,有时候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间或,偶而当面指责当面指责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谏谏孰通熟,仔细孰通熟,仔细西汉末年西汉末年刘向刘向记言记言国别体国别体)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译读课文,疏通文意1.1.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字音,并作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字音,并作勾画批注勾画批注2.2.结合注解,逐字逐句理解字义、句义,结合注解,逐字逐句理解字义、句义,并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并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第一步:就第一步: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中自己不能理解中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与同桌讨论解决的字词句等,与同桌讨论解决第二步:与同桌讨论,还不能理解的字词第二步:与同桌讨论,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句等,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第三步:组长归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步:组长归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安排小组成员,在全班并安排小组成员,在全班“展示展示”时提出来时提出来一)朗读课文(一)朗读课文(第(第2 2、1010组)组)(二)质疑释难(二)质疑释难分小组逐段,提出不能理解的字义、词义、句义,由其他组解答。
分小组逐段,提出不能理解的字义、词义、句义,由其他组解答安排如下:安排如下:1.1.第一段:第一段:(1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第第1 1、3 3组;组;(2 2)旦日,客从外来)旦日,客从外来欲有求于我也欲有求于我也第第3 3、1212组组2.2.第二段:第二段:第第5 5、6 6、7 7组组(1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第(第5 5、6 6组)组)(2 2)王曰:)王曰:“善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第第6 6、7 7组组)3.3.第三段:第三段:第第9 9、1111组组4.4.第四段:第四段:第第4 4、8 8组组前一组提出疑难,后一组解答(也不仅限于指定的小组)要注前一组提出疑难,后一组解答(也不仅限于指定的小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的点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的点拨一)朗读课文(一)朗读课文(第(第2 2、1010组,组,5 5号)号)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徐公何能及君也!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吾与徐公孰美?美?”客曰: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王曰:王曰:“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质疑释难:分小组逐段,提出不能理解的字(二)质疑释难:分小组逐段,提出不能理解的字义、词义、句义,由其他组解答义、词义、句义,由其他组解答1.1.第一段:(第一段:(1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徐公何能及徐公何能及君也!君也!”第第1 1、3 3组,组,2 2号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形貌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昳丽朝朝服服衣冠,衣冠,窥窥镜,镜,谓谓其妻曰:其妻曰:“我我孰与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其妻曰:“君君美美甚甚,徐公何能,徐公何能及及公也!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忌不自信,而复复问其妾曰: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长,身高早晨穿戴穿戴照对对说说“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孰:副词,孰:副词,谁谁甚美。
太美甚美太美比得上比得上又又 【译文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他的妻子说:“您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妾说:“徐公怎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能比得上您呢?”(2 2)旦日,客从外来)旦日,客从外来欲有求于我也欲有求于我也第第3 3、1212组,组,3 3号号 旦日旦日,客从外来,客从外来,与坐谈与坐谈,问,问之之客曰:客曰:“吾与徐吾与徐公孰美?公孰美?”客曰:客曰:“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美也!君之美也!”明日明日,徐,徐公来孰孰视视之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远甚甚暮暮寝而思之曰:寝而思之曰:“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妾之我也;妾之美我者,美我者,畏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欲有求于我也。
有求于我也第二天第二天(邹忌)与(客)坐(邹忌)与(客)坐谈谈无义无义及、比得上及、比得上第二天第二天通通“熟熟”,仔细,仔细他,指徐公他,指徐公“甚远甚远”,太远,太远了了在晚上在晚上以以为美认为为美认为美)美)偏爱偏爱害怕害怕想想 【译文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于徐公。
今齐徐公今齐地地方方千里,百二十城,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宫妇左右,莫莫不私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由此观之,王之之蔽蔽甚矣!甚矣!2.2.第二段:第二段:第第5 5、6 6、7 7组:组:(1 1)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入朝见威王曰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第(第5 5、6 6组,组,6 6号)号)实在,确实在,确实实比比土地土地/方圆方圆国君旁边的近国君旁边的近臣臣没有没有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因受蒙蔽而不因受蒙蔽而不明明 【译文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王您受蒙蔽很深啦!”(2 2)王曰:)王曰:“善。
善闻寡人之耳者,受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第第6 6、7 7组,组,2 2号号)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群臣吏民,能面面刺刺寡寡人之人之过过者,者,受受上上赏;上书赏;上书谏谏寡人者,受中赏;能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谤议于于市朝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好对,好当面当面 指责指责过失过失上等的上等的授予授予劝劝谏谏 批评议论批评议论 公共场公共场所所 使使听到听到使听到 【译文译文】齐威王说:齐威王说:“好!好!”就下了命令: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3.第三段:第三段:第第9 9、1111组,组,1 1号号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市数月之后,数月之后,时时时时而而间间进期年期年之后,之后,虽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魏闻之,皆朝于齐集市集市不时,有时不时,有时候候偶然偶然满一年满一年即使即使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说的了4.4.第四段:第四段:第第4 4、8 8组,组,3 3号号 燕、赵、韩、魏闻燕、赵、韩、魏闻之之,皆,皆朝朝于于齐此所谓所谓战胜于朝战胜于朝廷齐王纳谏齐王纳谏”这件事这件事朝见朝见到到所说的所说的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按照下面的提示要求,归纳整理:按照下面的提示要求,归纳整理:1.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 2)朝服衣冠)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词,穿戴)(3 3)私我也)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 4)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或:(受受)蒙蔽)蒙蔽)(5 5)闻寡人之耳者)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听到)(6 6)吾妻之美我者)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认为为美)美)(7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1 1)今齐地方千里)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今义:(名词,地点,处所)(名词,地点,处所)(2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今义:(方位词)(3 3)明日,徐公来)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的下一天)(4 4)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今义:(诽谤,讥讽)(诽谤,讥讽)(5 5)窥镜而自视)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今义:偷偷地看(6 6)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今义:睡觉地方(7 7)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今义讽刺3.3.“而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 A表表并列并列 B B表修饰表修饰 C C表承接表承接 D D表转折表转折 E E表因果表因果 F F表假设,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请对以下句中“而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填入后面的括号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A)(A)忌不自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信,而复问其妾曰(C)(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B)(B)暮寝而暮寝而思之思之(B)(B)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E)(E)夫差与夫差与之成而去之之成而去之(C)(C)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F)(F)越可以无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D)(D)4.4.“者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中“者者”的意思或用法来: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的人)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的人)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原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原因)陈涉者,阳城人也(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陈涉者,阳城人也(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今者项庄舞剑(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今者项庄舞剑(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的禾苗)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的禾苗)5.5.掌握一词多义掌握一词多义 上上 受上赏(上等)受上赏(上等)下下 乃下令(下达)乃下令(下达)上书谏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呈上)(呈上)受下赏(下等)受下赏(下等)若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如)(如)朝朝 朝服衣冠(早晨)朝服衣冠(早晨)于是于是 入朝见威王(朝廷)入朝见威王(朝廷)门庭若市(好像)门庭若市(好像)能谤讥于市朝(公共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场合)皆朝于齐(朝见皆朝于齐(朝见 )之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的)于于 欲有求于我也(对)欲有求于我也(对)孰视之孰视之 (他,代指徐公)(他,代指徐公)皆以美于徐公(比)皆以美于徐公(比)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 能谤讥于市朝(在)能谤讥于市朝(在)己比徐公美这件事)己比徐公美这件事)皆朝于齐(到)皆朝于齐(到)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孰孰视之(同孰孰视之(同“熟熟”,仔细),仔细)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偏爱)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念此私自愧(私下)念此私自愧(私下)诚:臣诚知不如(确实,的确)诚:臣诚知不如(确实,的确)方今齐地方(方圆,纵方今齐地方(方圆,纵横)横)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方欲行(方才,刚)方欲行(方才,刚)善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善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间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间)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时时而间进(间或,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偶然)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又何间焉(参与)又何间焉(参与)王曰:王曰:“善。
善好,高明)(好,高明)中间力拉崩倒中间力拉崩倒(夹杂(夹杂)6.6.提示性默写提示性默写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美我者,私我也文中写邹忌对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看法的语句:妾之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我者,畏我也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期年之后”的的情况: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虽欲言,无可进者文中与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养多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掌握人际交往艺术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1.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1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2 2)妻、)妻、妾、客三答后,邹忌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的的“之之”指代什么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2.2.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3.3.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1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2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1)精彩的对话:精彩的对话:2)(2)精巧的结构:精巧的结构: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1)(1)为对方打算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不暴露游悦目的2)(2)用婉言相劝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忠言顺耳利于听3)(3)巧施攻心术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先对方之忧而忧(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第一步:就第一步: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中自己不能理解中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与同桌讨论解决的字词句等,与同桌讨论解决第二步:与同桌讨论,还不能理解的字词第二步:与同桌讨论,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句等,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第三步:组长归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步:组长归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安排小组成员,在全班并安排小组成员,在全班“展示展示”时提出来时提出来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1.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1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第(第5 5、1010组)(组)(2 2)妻、妾、客三答后,邹忌)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的的“之之”指代什么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到了什么呢?(第(第7 7、2 2组)组)2.2.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第(第8 8组)组)3.3.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1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第(第1 1组)组)(2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第(第6 6、9 9、1212组)组)(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1)精彩的对话:精彩的对话:第(第3 3、4 4组)组)(2)(2)精巧的结构:精巧的结构:第(第1111、1010组)组)(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1)(1)为对方打算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不暴露游悦目的第(第6 6、1212组)组)(2)(2)用婉言相劝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忠言顺耳利于听第(第1 1、7 7组)组)(3)(3)巧施攻心术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先对方之忧而忧第(第9 9、4 4组组)(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第(第2 2、8 8组)组)(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一)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1.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1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如何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与徐公比美的呢(第(第5 5、1010组)组)6 6号号 与徐公比美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与徐公比美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及妻、妾、客的三答2 2)妻、妾、客三答后,邹忌)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的的“之之”指代什么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第(第7 7、2 2组)组)3 3号号 “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的的“之之”指代上文的指代上文的“三问三问”“”“三三答答”,尤其是,尤其是“三答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孰视视”“”“窥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2.2.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第(第8 8组)组)1 1号号 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资料资料】以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私臣”与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臣之妾畏臣”与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相比;以“臣之客欲有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求于臣”与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3.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1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得这样的效果的?(第(第1 1组)组)2 2号号 王曰:王曰:“善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2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王纳谏的结果如何?(第(第6 6、9 9、1212组)组)5 5号号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结果是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鉴赏写作技巧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1)精彩的对话精彩的对话(第(第3 3、4 4组)组)4 4号号 A.A.三问:三问:问妻: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问妾:“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问客: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吾与徐公孰美?”【资料资料】第一问第一问的背景是: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第二问第二问的原因是: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己的美貌略有怀疑。
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第三问第三问的背景是: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B.B.三答:三答:妻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资料资料】妻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妾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
表达更加肯定的语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客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此所谓“言为心声言为心声”三问三答,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三问三答,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体体现本文对话的精彩现本文对话的精彩2)(2)精巧的结构:精巧的结构:第(第1111、1010组)组)4 4号号 邹忌讽齐王纳涑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与徐公比美);三比;三比(由已由已推王推王);三赏;三赏(齐王纳涑齐王纳涑);三变;三变(结果结果)。
前后呼应,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思、善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思、善助读资料助读资料】一是一是“思思”邹忌在三问之后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寝而思之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哉!”可以说这一可以说这一“思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二是“善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善”字,多么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善”字,才有下面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三赏”与与“三变三变”,才有,才有“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君的高大形象这一这一“思思”一一“善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三)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结合课文,请从以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下三方面进行阐述)(1)(1)为对方打算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不暴露游悦目的第(第6 6、1212组)组)3 3号号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蒙蔽甚矣”,于,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2)(2)用婉言相劝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忠言顺耳利于听第(第1 1、7 7组)组)1 1号号下级劝说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邹忌实话实说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忠言顺耳利于听”3)(3)巧施攻心术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先对方之忧而忧(第(第9 9、4 4组)组)5 5号号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四)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启示?(第(第2 2、8 8组)组)6 6号号 委婉委婉劝说的优点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以借鉴这种做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1.三人成虎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有虎,王信之乎?”曰曰“不信不信”二人言市有虎,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信之乎?”曰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乎?”王曰:王曰:“寡人信之寡人信之庞恭曰:庞恭曰:“夫市之无虎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返,竟不庞恭从邯郸返,竟不得见翻译:翻译:魏国被赵国打败了,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魏国被赵国打败了,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充当人质临行时,庞恭恭将要送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充当人质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要是接着又要是接着又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不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不相信?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还不相信呢?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还不相信呢?”魏王说:魏王说:“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说,我应该是会相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说,我应该是会相信的,这当然不会有假信的,这当然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庞恭起身说道:“谁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
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想果然如庞恭所料想的,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庞恭的的,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庞恭的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2.2.百里奚在虞国任大夫期间,秦穆公五年百里奚在虞国任大夫期间,秦穆公五年(前前655655年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唇亡齿寒”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的宝玉“垂棘之璧垂棘之璧”与名马与名马“屈产之乘屈产之乘”而答应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被俘虞君及百里奚被俘结合课文讨论:结合课文讨论: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战国策中庞恭的中庞恭的“三人成三人成虎虎”的进谏、百里奚的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的进谏,可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
为什么失败了呢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战国策中庞恭的中庞恭的“三人成虎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为什么失败了呢?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也赢得了国家强盛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
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阅读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朝廷“,完成下列各题完成下列各题1.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臣之妻臣之妻私私臣:臣:期年期年之后:之后:2.2.翻译下列语句翻译下列语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偏爱偏爱满一年满一年3.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善”字,而写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
这样写有何好处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善”字就抵得了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4.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未尝未尝苟且苟且:或或答人简札:答人简札:5.5.将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译成现代汉语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6.6.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随便、马虎随便、马虎有时有时以铜为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