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新课标-人教版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2.,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0,30,N,60,N,90,N,(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单圈环流,赤 道 低 压 带,极地高压带,G,G,D,D,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单圈环流,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存在?,想一想:,赤 道 低 压 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课堂活动:,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画出来?,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0,60S,30S,90S,30,N,0,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1、全球有几个气压带,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2、赤道和极地为何形成不同的气压类型?,3、极地与副热带地区均为高气压带,但形成上有何不同?,4、气压带分布与雨带分布有什么关联吗?,5、讨论:你能解释为何太阳辐射最强在撒哈拉地区,而非赤道地区?,6、是否在30度附近一定是暖热干旱的气候?试举例说明。
夏季风、台风,30,N,0,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西 风 带,西 风 带,东 北 信 风 带,东 南 信 风 带,7、读风向:地面的实际风向是否与图中虚线箭头一致?,30,N,0,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西 风 带,西 风 带,东 北 信 风 带,东 南 信 风 带,讨论,1、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2、如果到北极去考察,我们搭帐篷的时候应避免门口朝什么方向?,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拓展知识,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0,60N,30N,9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G,D,G,G,G,D,D,D,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拓展知识,0,60N,30N,9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G,D,G,G,G,D,D,D,北半球的三圈环流,2326N,2326S,6634S,6634N,0,(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冬至夏至:,夏至冬至:,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幅度大约10左右,北移,南移,本节小结:,假设,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地表性质均一,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单圈环流,(热力环流),假设,地球不公,转,地球表面性,质均一,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自转,),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三)、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D,C,B,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C,C,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B,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B,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D,6、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C,二、读图题:,0,30,60,90,N,30,60,90,S,A,B,C,D,E,F,G,画出三圈环流,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完成P52活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
气候类型,主要成因,气候特征,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南北纬20,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世界气候分布图.swf,对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温和气压差异,项目,7月,(夏季代表),1月,(冬季代表),陆地,(热容,量小),气温,气压,海洋,(热容,量大),气温,气压,高(升温快),低,低(升温慢),高,低(降温快),高,高(降温慢),低,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阅读P53教材及下图思考: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切断?为什么?,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阅读P53教材及下图思考:,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切断?为什么?,一月,七月,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 欧 大 陆,洋,大,西,洋,太,平,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节环流,阅读教材P53插图,自主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何为季风?甲乙两幅哪是1月?哪幅为7月?,(2)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3)为什么东亚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否是唯一原因呢?,东亚季风,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东北风,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副热,带太,平洋,赤道附近印度洋,东南风,西南风,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 Constantly,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Be,写,在最后,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时 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