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一般静设备施工方案

文档格式:DOC| 13 页|大小 153KB|积分 10|2022-11-13 发布|文档ID:16891428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07一般静设备施工方案1静设备施工程序2静设备施工工序管理3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要求3.1施工准备3.2基础验收及处理3.3设备开箱检验3.4设备垫铁制做3.5设备吊装就位与垫铁设置3.6设备的找平找正3.7设备垫铁隐蔽3.8设备试压3.9 塔盘安装3.10填料安装3.11设备清理封闭1静设备施工程序1.1一般静设备施工程序见图1施工准备设备出库出库检验A设备就位设备找正找平B设备防腐绝热A垫铁隐蔽A设备清理封闭A梯子平台安装B设备内件安装A设备(如需要)试压A基础验收及处理A垫铁设置安装C垫铁加工其余设备(如需要)试压A不需要试压的设备交工验收 图1一般静止设备施工程序图A为共检项目,B为专检项目,C为自检项目1.2大型塔类设备施工程序见图2施工准备设备出库检验A垫铁加工C设备摆放至吊装位置垫铁处置C设备(如需要)试压A附塔结构管线安装A防腐保温施工A设备吊装就位设备找正找平B垫铁隐蔽A设备内件安装A设备清理封闭A交工验收预留部分防腐保温施工A预留部分结构管线安装A基础验收及处理A图2大型塔类设备施工程序图2静设备施工工序管理一览表序 号工 作 内 容责 任 单 位或 责 任 人工 作 说 明 或 分 解 明 细1熟悉图纸专业技术负责人了解设备的结构、质量、材质及技术要求。

    2编制材料预算专业技术负责人按我公司施工定额编制辅材预算;根据我公司施工机具装备情况和本工程对施工机具的需求,编制施工机具和手段用料预算3编制施工方案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制:⑴编制依据:设备图、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施工工法等;⑵编制内容: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进度计划、劳动组织、需用施工机具和手段用料、交工技术文件等审批:本装置静设备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技术主管审定、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同时还须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审批4设备安装所需材料采购供应供应部根据预算和库存情况,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同合格的分供方签定采购合同,在合同规定的地点接收、查验所购材料,按施工计划将合格的材料供至现场5基础验收专业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施工班组长会同监理工程师(或其代表)、建设单位代表依据施工图和施工记录对设备基础外观、外形尺寸、位置尺寸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共同签署工序交接记录6设备开箱检验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业主施工单位随机资料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规格尺寸部件数;检查确认;办理移交手续7技术交底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制书面技术交底;由施工队长组织,质检、安全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包括质量、安全交底)。

    8垫铁加工钳工班由专业技术负责人计算每台设备所需的垫铁的规格数量;施工作业班组切制平垫铁,并将部分平垫铁送至机加工组加工成斜垫铁9基础处理钳工班基础顶面凿至合适标高;铲出垫铁放置平面(基础预留螺栓孔时则不需);铲麻面10设备吊装及垫铁放置起重班、钳工班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就位的同时将垫铁放置于事先铲好的基础垫铁面上(基础预留螺栓孔时则放于预留孔外侧)11设备找正和找平钳工班按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对设备进行调整(基础预留螺栓孔时须先进行初步找正和找平,螺栓孔灌浆后再最终找正和找平)序 号工 作 内 容责 任 单 位或 责 任 人工 作 说 明 或 分 解 明 细12共检专业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施工班组长会同监理工程师(或其代表)对设备安装偏差和垫铁安装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签署设备安装记录和垫铁隐蔽工程记录13附属梯子平台安装铆工班按钢结构施工程序、要求进行设备附属梯子平台的安装14 二次灌浆混凝土班设备安装检查合格后,安装施工单位向建筑施工单位办理二次灌浆委托手续;建筑施工单位进行设备的二次灌浆工作15换热设备等试压钳工班所有换热设备需要进行现场试压,根据设备结构型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试压方法;设置试压临时措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共检,检查合格,共同签署试压记录。

    16内件安装(若有内件)钳工班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或设备供货合同确定需要进行内件现场组装的设备;根据设备图和内件厂家制造图进行设备内件的安装,并向监理单位及业主三方确认安装质量17设备内部清理检查和封闭钳工班清除设备内部尘土、杂物、铁锈等;会同监理单位及业主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封闭人孔;共同签署隐蔽工程记录18防腐绝热防腐班、绝热班设备表面除锈,涂刷底漆;涂刷面漆或进行绝热层施工19交工验收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确认签署交工验收证书20开车保运钳工班配合车间人员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对发生的问题如损坏、泄漏等进行紧急处理21整理交工技术文件专业技术负责人整理施工过程记录及检验、试验报告整理竣工图3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要求3.1施工准备⑴ 所有施工人员熟悉设备安装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制造装配图及零部件图、设备安装说明性文件、专用工具使用说明书、工艺安装图、设备装箱单及合格证等;⑵ 对设备安装所需手段用料、辅助材料、施工机具、车辆等进行预先准备;⑶ 每一步工序施工前都要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质量、安全)对所有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对工程的情况、施工的程序和要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本装置设备安装的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3.2基础验收及处理⑴ 基础验收及工序交接建筑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的设备基础完工后向安装单位移交⑵ 基础处理①设备安装前需灌浆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麻面深度不少于10mm,密度为每平方米内3~5个点,与螺柱连接的表面应平整洁净②垫铁放置处周边50mm范围内基础表面需铲凿平整,保证垫铁与基础接触良好,铲平部位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③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或水浆应清除干净;④设备安装前被油污的混凝土层应铲除3.3设备开箱检验⑴ 设备到货后,由供应部门组织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及施工班组,会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对设备进行开箱检验:依据装箱单核对箱号、箱数,对设备及零部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根据设备装配图核对设备的主要几何尺寸、接口规格、管口方位,检查随机资料和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发现设备、零部件有损坏或质量缺陷,或者有缺件情况,应做好记录,由监理单位及时协调解决⑵ 对清点检查后的设备、零部件应分类挂牌标识,放置于洁净、通风处,小型部件要放置于木质货架之上,妥善保管,以防丢失3.4设备垫铁制做设备垫铁采用普通炭素钢钢板切割制做,垫铁的常用规格尺寸见下表 项次平垫铁斜垫铁L(mm)b(mm)L(mm)b(mm)c(mm)a(mm)11005011045≥3421006011050≥3431205013045≥3641206513055≥3651406515055≥4861606517055≥4871806520055≥4881807520065≥51092007522065≥510102507527065≥6121130010032080≥6121234010036080≥6141340010042080≥814LhbbhLac平垫铁斜垫铁垫铁切割可采用气割或机械切割,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要用砂轮机将毛边或飞溅物打磨干净。

    垫铁间的接触面必须机加工,满足光洁度的要求3.5设备吊装就位与垫铁设置⑴ 设备一般采用吊车吊装就位,吊装前,钳工应事先布置好垫铁,在设备上标注好管口方位就位过程中,钳工和起重工应密切配合,安全稳妥、正确无误地完成每台设备的吊装工作⑵ 垫铁放置时应检查表面平整状况,其表面应无油污每个地脚螺栓旁至少放置一组垫铁,垫铁组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组垫铁间距不大于500mm,有加强筋的设备底座垫铁应垫在加强筋下面Ll≥3L/4θ≤3°⑶ 尽量减少每组垫铁的块数,一般不超过4块,并且不宜用薄平垫铁,最厚的放置于垫铁组下面,最薄的放在垫铁组中间垫铁组高度:中小型设备一般为30~60mm,大型设备一般为50~100mm⑷ 斜垫铁必须成对相向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偏斜角度不超过3°(如右图所示)斜垫铁下应有平垫铁⑸ 设备调整完后,平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底板外缘10~20mm,斜垫铁至少比平垫铁长出1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10~20mm⑹ 设备、垫铁安装调整完毕,用0.25kg手锤对垫铁组逐组敲击听声检查,应坚实无松动经共检合格后,每组垫铁的各块垫铁间相互焊牢⑺ 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找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焊牢。

    ⑻ 当设备地脚螺栓为预留孔地脚螺栓时,地脚螺栓的埋设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螺栓长度;* 地脚螺栓与孔壁距离不小于20mm,与孔底距离不小于80mm;* 灌浆部位要清除铁锈、油污等杂物,螺纹部分涂油脂;* 螺母、垫圈间及与设备底座间接触良好,螺母上端螺栓螺纹露出2个螺距⑼ 在工作温度下产生膨胀或收缩的卧式设备,其滑动侧地脚螺栓应先拧紧,在设备安装和管线连接完成后,再松动螺母留下0.5~1mm的间隙,然后将锁紧螺母再次紧固,并保持这一间隙滑动支座的滑动面应进行清理,并涂上润滑剂3.6设备的找平找正⑴ 设备找平找正的基准设置如下:* 设备支承底面标高以基础上标高基准线为基准;* 设备中心位置以基础中心划线为基准;* 立式设备垂直度以设备上上下两端的测点为基准;* 卧式设备水平度以设备两侧中心划线为基准⑵ 设备找正、找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找平、找正应在同一平面内互成直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 设备的找平找正应根据要求用垫铁进行调整,不得用紧固或放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等方法进行调整 基础为预留螺栓孔时,先进行设备的初步找正找平工作,然后进行预留孔灌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设备的最终找正找平和紧固地脚螺栓工作。

    立式设备垂直度从两个互相垂直的角度使用线坠或经纬仪测量中心线,对于已保温的塔器,保温前应将中心线标识移植保温层外侧,找正过程应同时复测塔盘支撑圈的水平度 卧式设备水平度采用水平仪或U型管的方法通过测量设备水平中心线进行找平⑶ 设备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设备安装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一般设备与机械设备衔接的设备立式卧式立式卧式中心线位置D≤2000,±5D>2000,±10±5±3±3标高±5±5相对标高±3相对标高±3水平度—轴向L/1000径向2D/1000—轴向0.6L/1000径向D/1000垂直度h/1000,但不超过25—h/1000—方位沿底座环圆周测量D≤2000,10D>2000,15—沿底座环圆周测量5—注:L-卧式设备两支座间距离;D-设备外径;h-立式设备两端测点距离⑷ 设计对卧式设备有坡度要求时执行设计规定,无要求时坡向设备的排净方向高温或低温设备的位置偏差偏向冷热位移的反方向3.7设备垫铁隐蔽⑴ 设备垫铁隐蔽应在以下工作完成后进行:* 设备安装精度经检查合格;* 各层垫铁间焊接牢固;* 隐蔽工程记录完备;* 共检合格,签字手续齐全⑵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工作由安装单位和建筑单位配合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安装单位向建筑单位办理灌浆委托,确认具备灌浆条件;* 灌浆处用水清洗干净并润透后方可进行灌浆;* 一台设备的灌浆工作必须一次完成,不得分次浇灌;* 灌浆料采用标号较基础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者CGM灌浆料(应经监理单位认可);* 进行螺栓孔灌浆时,安装单位钳工应检查不得使螺栓歪斜或影响设备安装精度;二次灌浆时,灌浆层外表面应平整美观,上表面略有向外的坡度,高度略低于设备支座外缘上表面。

    3.8设备试压静设备是否需要进行现场压力试验须由建设和监理单位确定,一般情况下,除换热设备外的其它静设备有制造厂完备的试压证明文件时不再进行现场压力试验,换热设备则应全部进行现场压力试验⑴ 试压前的准备工作* 审查设备出厂合格证,研究图纸,熟悉设备结构及技术要求,确定试验方法和试压措施,并绘制试压流程图;* 设置试压临时措施:按试压流程图的要求,配接临时管线和试压泵,用盲板封堵设备管口,在最高处和最低处分别应设排气口和泄放口 在试压系统最低处和最高处安装两块压力表,压力表应经计量部门检验,量程为最大试验压力的1.5~2倍,精度不低于1.5级;⑵ 设备压力试验包括耐压试验及严密性试验,对于设计要求不允许有微量介质泄漏的设备,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还应做气密性试验⑶ 设备试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备试压过程中,不得对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 图样注明有压差限制者,试验过程中两侧受压要均衡且两侧压差不得超过设计压差;* 压力试验时各部位紧固螺栓要装配齐全;* 压力试验时,如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碳钢设备)剥落或加压装置出现故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压,查找原因,正确处理;* 碳素钢设备试验水温不得低于5℃;* 水压试验时,设备外壁应保持干燥;水压试验后,及时将水排放干净,排水时打开设备最高处的放空阀门,水排净后,应立即用压缩空气将容器内壁吹干;* 氏体不锈钢设备,水压试验时所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ppm;⑷ 换热器试压换热器试压安装前在预制场地进行压力试验,换热器须用枕木垫高,以便于法兰盲板及试压系统管线的设置。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压力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先进行壳程试压,再进行管程试压-- 壳程试压时,拆除两端管箱,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管程试压时,应安装两端管箱,对管箱程加压,检查两端管箱,对管程加压,检查两端管箱和有关部位 U型管式换热器压力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先进行壳程试压,再进行管程试压-- 壳程试压时,拆除管箱,安装试压环,然后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有关部位 管程试压时,拆除试压环,安装管箱,对管程加压,检查管箱有关部位 浮头式换热器压力试验,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当壳程试验压力等于或高于管程试验压力时,先进行壳程试压,再进行管程试压,最后对壳程进行试压 壳程试压:拆除管箱、外头盖及浮头盖,两端安装试压环,然后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管程试压:拆除试压环,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检查管箱和浮头有关部位 壳程试压:安装外头盖,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外头盖及有关部位 当管程试验压力高于壳程试验压力时,先进行管束试压,再进行管程试压,最后对壳程进行试压 管束试压:抽出管束,安装试压环、管箱和浮头盖,对管束加压,检查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有关部位。

    管程试压:将管束装入壳体内,安装管箱和浮头,对管束加压,检查管箱、浮头和有关部位 壳程试压:安装外头盖,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外头盖及有关部位 壳体试压:安装外头盖,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外头盖及有关部位 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压力试验程序,应按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3.9 塔盘安装⑴ 塔盘构件安装宜按下列顺序进行: * 支承点测量;* 降液板安装;* 横梁安装;* 受液盘安装;* 塔盘板安装;* 溢流堰安装;* 气液分布元件安装;* 通道板拆装;* 清理杂物;* 检查人员最终检查;* 通道板安装;* 人孔封闭;* 填写封闭记录⑵ 塔内件的验收、清点、检查及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交付安装的塔内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安装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塔内件开箱应在有关人员参加下,对照装箱单及图样,按下例项目检查与清点,并填写“塔内件验收清点记录” 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件名称、规格、型号及材质;-- 内件的尺寸及数量;-- 表面损伤、变型及锈蚀状况 内件安装时,塔盘板、降液板、横梁等可放置在现场保管,但要防止变形、损伤、腐蚀等情况发生;现场应保持平整清洁,不影响其它工程施工。

    易损易失零部件,应按类按规格作好标记后,存放在库房保管⑶ 设备内件安装的一般要求* 设备内件安装前,应仔细按施工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清理和检查,为避免制造误差可能引起的安装困难,首先要对内件进行预组装,并检查内件的总误差,符合设计要求后,将各对口连接处作上标记⑷ 安装塔盘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层塔盘的承载人数不得超过塔盘的承载能力,一般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塔内径(毫米)人数塔内径(毫米)人数< 150023200~400051500~200024000~500062000~250035000~630072500~320046300~80008* 塔内施工人员须穿干净的胶底鞋,且不得将体重加在塔板上,应站在梁上面或木板上;* 人孔及人孔盖的密封面及塔底管口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砸坏或堵塞;搬运和安装塔盘零部件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弄脏,避免变形损坏;* 施工人员除携带该层紧固件和必需工具外,严禁携带多余的部件;每层塔盘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检查,不得将工具等遗忘在塔内 塔盘卧装或立装的测量工作,都不应在塔体一侧受太阳光线照射下进行⑷ 塔盘安装的质量标准* 塔盘支撑圈上表面水平度允许偏差塔体内径(mm)允许偏差Di≤1600≤31600<Di≤4000≤54000<Di≤6000≤6* 相邻两层支撑圈的间距偏差不得超过±3mm。

    受液盘及塔盘板的局部水平度在300mm长度内不得超过2mm* 塔盘面水平度允许偏差塔器公称直径DN(mm)允许偏差Dg≤1600≤31600<Dg≤4000≤34000<Dg≤6000≤3* 溢流堰堰顶水平和堰高允许偏差塔器公称直径DN(mm)堰顶水平度偏差(mm)塔器公称直径偏差DN(mm)堰高允许偏差(mm)DN≤4000 ≤3DN<3000±1.51500<DN≤2500≤4.5DN>3000±3DN>2500≤63.10填料安装⑴填料装填工具采用专用料斗和帆布料笼⑵设备填料的装填工作应在以下工作完成后进行:* 设备已就位找正完毕,并经工序交接确认合格 设备压力试验完毕并经吹扫干净 料支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料支撑结构安装应平稳、牢固* 填料支撑结构的通道孔径及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孔不得堵塞 填料支撑结构安装后的水平度(指规整填料)不得超过2Di/1000,且不大于2mm⑷ 粒填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颗粒填料应干净,不含泥沙、油垢和污物 颗粒填料在安装过程中应避免破碎或变形,有损坏的必须拣出 规则排列颗粒填料应靠塔壁逐圈整齐正确排列,排列位置允许偏差为颗粒外径的1/4* 不规则排列颗粒填料从塔壁开始向塔中心均匀填平,填充松紧度要适当,避免有架空和变形,填料层表面应平整无杂物。

    颗粒填料的质量、填充体积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料床层压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料床层压板的规格、重量、安装中心线和水平度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在确保限位的情况下,不得对填料施加过大的附加力⑹ 体分布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液体分布装置各附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溢流槽支管开口下缘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允许偏差为2mm 喷头及其它分布装置的安装应牢固可靠⑺ 沫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除沫器丝网结构应按设计规定铺设,如设计无规定采用平铺,每层之间皱纹方向应错开一个角度,分块的丝网安装时,彼此之间与器壁之间均应挤紧;* 除沫器安装的中心、标高及水平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⑻ 填料安装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并填写“填料塔填充检查记录”经有关人员确认3.11设备清理封闭⑴ 设备均应进行清扫,以清除内部铁锈、泥沙、灰尘等杂物,对于无法进行人工清扫的设备,可用蒸汽或空气吹扫,吹扫过后必须及时除去水份,有热膨胀要求的设备不得使用蒸汽吹扫⑵ 设备清洗吹扫合格后,可进行最后的人孔封闭工作,设备的清洗和封闭必须经共检合格后,三方签字确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