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文档格式:DOC| 8 页|大小 89KB|积分 10|2022-09-07 发布|文档ID:14943034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 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 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 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拟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 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 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 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 可以用来复习、稳固、提高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 教学的层次不是很清楚,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 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 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 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 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又一难点,如何在动态的过程中理解算式 的意义和计算过程,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教学条件很 差,别说运用多媒体,就连挂图都没有,真让人发愁前几天,黑板上用来吸卡片的小吸铁石被学生拿几个去了,只 剩下几个了,我说了这件事,这个周三早上上学时,我看见李子烨 拿来几个吸铁石放在黑板上,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今天,他又拿来 几个送给我,我说:“谢谢你,够用了”。

    要上课了,我灵机一 动,心想,我何不用这作为教学资源?这可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啊!上课了,我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动作说几句话,我先把原来的 3个吸铁石从黑板角拿到黑板中间,又把李子烨第一次送我的 4 个摆 在傍边,最后把后来送我的 3 个也摆在一边,摆完了我说:“谁 能把老师刚刚做的事连起来说一遍,并提一个问题?”大局部学生 举起了手,我点了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说:老师原来有 3 个 吸铁石,李子烨先送给老师 4 个,又送给老师 3 个,请问,老师一 共有多少个吸铁石呀?我问:要求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很快 列出 3+4+3=,在计算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先把 3 和 4 合并起来,再 把 7 和 3 合并起来有了连加作根底,教学连减就容易多了:我数 出 9 个吸铁石,接着拿走 2 个,又拿走 3 个要求学生完把老师刚 刚的动作完整说一遍,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老师 原来有 9 个吸铁石,一个同学拿走了 2 个,又有一个同学拿走了 3 个,请问老师还剩下几个呀?在理解算理时,我屡次重复刚刚的过 程,重点让学生明白第一个同学的吸铁石是从 9 个里面拿走的,第 二个同学的是从 7 个里面拿走的。

    教学中,有的学生说拿别人的东 西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不知不觉中知 识与技能目标达成了,情感目标也实现了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 学效果一定不会比运用多媒体差,因为我们的资源是鲜活的,过程 是动态的,生成是真实的我想,只要我们留意观察,教学资源无 处不在做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忆!在与其他听 课教师交流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 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 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拟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 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 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 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 可以用来复习、稳固、提高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 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 很清楚,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 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 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

    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 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 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 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 多加注意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珍贵 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时机,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 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习,这 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 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那么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 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 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先复习加法 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表达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 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 5+2=7,再 算 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 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 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 进行比拟,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 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

    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 法那么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 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那么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 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 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 10 的分与合在稳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 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 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 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 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 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 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 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 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 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这局部内容教学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 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 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根底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同时初步体会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例 1 时,课件先出示情境图中的`一局部,让学生说说图 意,并列出加法算式:4+2=6然后在让出示完整的情境图,根据 情境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个南瓜?并在此根 底上尝试让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前面加法的 根底上列出算式——6+1=7,还有的学生根据图意直接列出连加的 算式——4+2+1=7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上自然地引出了连 加的算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连加算式与两个加法算式之间的联 系紧接着我出例如 2 的情境图,直接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通 过交流让学生仅可能地说完整,说准确在此根底让学生列出算 式,学生在例 1 的根底上自然地列出了连减的算式:8-3-1=4(类 推)在引出连加和连减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生的算式与 我们以前学生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连续相加我们可 以称之为连加,连续相减我们可以说连减在此根底上再引导学生 观察连加与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都得算两次,也有 的说等于号前有三个数,还有的小朋友说先算前面的再算右边 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 往右计算。

    在情境图的理解后列出连加与连减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 算,很多小朋友根据图意很快的算出结果于是我去除情境图,让学生思考,没有情境图,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关注的重点集 中到算式上来,让学生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体会 到连加连减算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这样运算的顺序与图意 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从左往右计算想想做做习题,让学生根据算法,算出答案,说一说你是怎么 算的,稳固提高今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 过跑来 2 只小鸡,又跑来 1 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 过小鸡吃饱了,跑走 2 只,又跑走 2 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 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 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看懂图的根底上, 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 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 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 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 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 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 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上周,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 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这样的开展目标因此,如何运 用新理念,实践新教材,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 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谈谈我的体会和思 考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 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 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 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 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 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连加、连减是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根底,也 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 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 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 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 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 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 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 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 5 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 3 支铅笔,又买来 了 1 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 10 元钱,我买铅笔用了 2 元,买本子用了 3 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 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 在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 40 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 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局部设计 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稳固学生刚学到的 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需要改良的地方:在比拟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 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 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 个了不起的创造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猪头肉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