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文档格式:DOC| 23 页|大小 1.90MB|积分 10|2022-06-18 发布|文档ID:11057443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4-4-14至2014-4-27- 18 - / 23目 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I零件图III设计要求III课程设计说明书1.零件的分析1.1轴承座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1生产纲领- 1 -2.2生产类型与工艺特征... ....................................................................................23.工艺规程的设计3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3.2工艺规程设计44.绘制产品毛坯图55.选择定位基准56.选择加工方法57.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78.设计总结11参考文献1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4. .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Ⅰ、课程设计名称:机制工艺课程设计Ⅱ、课题名称:滑动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Ⅲ、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与设计技术要求: 1,绘制零件图。

    2,生产纲领:小批量 3,编制加工工艺规程4,撰写设计说明书学生(签名):日期: 评分:指导教师(签名):零件图毛坯图:设 计 要 求要求编制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容如下:1、 零件的分析与毛胚的确定2、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 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定位基准4、 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设备5、 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和总余量6、 确定一个工序的切削用量7、 确定工序尺寸,正确拟定工序技术要求8、 编写工艺文件9、 编写设计说明书 . .. . .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1.2零件的工艺分析⑴φ30与φ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⑵轴承座上、下表面与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 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

    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承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表面⑶φ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⑷其余表面要求不高2 零件的生产类型2.1生产纲领 根据任务书已知:⑴产品的生产纲领为180台/年,每台产品轴承数量2件⑵轴承座的备品百分率为3%,废品百分率为0.4%轴承座生产纲领计算如下:N=Qn(1+a)(1+b) =180x(1+3%)(1+0.4%)=192.816≈193(件/年)2.2生产类型与工艺特征 轴承座为支承件,查附表2确定,轴承座属于轻型小批量生产零件,工艺特征见表1(如下):表1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艺特征200台/年小批量生产(1)毛坯采用铸造,精度适中,加工余量相对较大(2)加工设备采用车床、铣床、钻床(3)加工设备采用组合夹具(4)工艺需编制详细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5)生产效率低,对人工的技术要求高3 毛坯的确定3.1确定毛坯类型与其制造方法 有附表5《常见毛坯类型》可知,材料为HT200,可确定毛坯类型为铸件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82)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42),查附表6《》可得出,轴承座上下表面机械加工余量为3.5,其余为3。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4 定位基准选择4.1选择精基准 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φ30孔中心线的距离为30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4.2选择粗基准选择不加工的φ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φ30孔(精基准),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φ30孔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5.1选择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附表可得孔、平面的加工方案,见表2如下:表2 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um加工方案底面IT93.2粗铣→精铣前后两面IT93.2粗铣→精铣底座上面IT93.2粗铣→精铣φ30外壁IT1425粗刨两槽IT1425粗刨φ30孔IT71.6粗车→半精车→精车φ35孔IT1425粗车φ9、φ13孔IT86.3钻削φ6、φ4孔IT14 25钻削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表3 轴承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容加工设备01检验外协毛坯检验02铣削座底下面以座底上表面定位,夹轴承孔两侧面;铣轴承底面,照顾尺寸30mm和表面粗糙度X5030A铣床03铣削座底上面以已加工底面定位,在轴承孔处压紧,铣轴承座两上表面X5030A铣床04铣削前后端面以加工底面定位,并夹紧,铣前后两端面X5030A铣床05铣削82mm侧面以已加工底面定位,铣82mm两侧面X5030A铣床06铣削42mm侧面以82mm两侧面为基准,夹紧前后两端面,铣42mm两侧面X5030A铣床07刨削把工件旋转一定角度,刨2mm×1mm槽B6050刨床08钻削钻φ9孔和φ13孔,保证φ13孔深8+0.2 0mmZ3025钻床09钻削以座底上平面定位,夹紧前后两端面,钻φ6孔Z3025钻床10钻削以后端面定位,夹紧两侧面,钻φ4孔,并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距离为7mmZ3025钻床11车削以底平面和前端面为基准,夹紧两侧面,车φ30和φ35两孔,并保证孔中心线到底平面的距离为30mm,间接保证上底面到φ30孔中心线的距离与其公差值12+0.05 0mmCA6140车床12车削车2x45倒角CA6140车床13去毛刺14总见入库6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底面的工序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考虑到高度方向上以下底面为尺寸基准,并要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高度为24mm。

    因此以轴承孔外圆面为粗基准先加工下底面,以加工后的平面为后面加工的精基准底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4:表4 底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15.53.5IT14±1.015.5±1.025粗铣132.5IT1212.5精铣121IT83.2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3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底面的工序偏差方便铣削,并要间接保证尺寸12+0.05 0,以与平面度,侧以下底面为精基准加工两底面两上底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5:表5 两上底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153IT14±1.018±1.025粗铣132IT1212.5精铣121IT83.2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左右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4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两侧面的工序偏差为后面加工做基准,且加工后面工序装夹方便两侧平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6:表6 两侧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883IT14±1.088±1.025粗铣842IT1212.5精铣821IT8823.2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 轴承座前后端面的加工过程如图5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前后两端面的工序偏差。

    因前端面是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基准,并为加工孔φ30的一个精基准,因此在次道工序中以基准加工下底面为两端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7:表7 前后两端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443IT14±1.044±1.025粗铣402IT1212.5精铣381IT83.2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轴承孔的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6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表面的工序偏差,为方便装夹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8:表8 轴承孔两侧面的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462IT14±146±1.025粗铣422IT1212.5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槽的加工过程如图7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刨削时尺寸为了在组装后在直角处出现应力集中轴承孔槽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9:表9 轴承座槽的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单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粗刨2×12×1IT14256.7 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沉孔的加工过程如图8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3《圆表面加工方案》得出钻削表面的工序偏差可以一次钻削除,由于要求精度并不高,但应保证孔沉孔φ13的深度与其公差精度。

    轴承座两沉头孔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10:表10 轴承座两沉头孔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双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φ94.5IT14φ925钻φ94.5IT10φ910钻φ132IT10φ136.36.8 确定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过程如图9与图10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圆表面加工方案》得钻削圆表面的工序偏差为润滑轴承座与轴承轴的输油孔,要求不高,可以一次钻削而成轴承座气孔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11:表11 轴承座气孔的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双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钻φ63IT1425钻φ42IT14256.10确定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1)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过程如图11所示\(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2《圆表面加工方案》得出粗车、精车圆表面的工序偏差轴承孔的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见表13:表13 轴承孔工序尺寸表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双边余量/mm公差等级偏差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毛坯φ243IT14±1φ24±125粗车φ271.5IT10± 0.5φ33.5± 0.512.5半精车φ291.0IT8±0.1φ30±0.13.2精车φ300.5IT2+0.021 0φ30+0.021 01.6粗车φ352.5IT14φ3512.57、设计总结经过三周的设计,轴承座的设计已经完成。

    这次设计不但巩固了也学知识,也是对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训练,这次设计是分工合作,整体讨论,具有极好的成果 在设计中,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然后整个组的在一起讨论,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想法都发表出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讨论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好方法,对于安排给自己的任务必须独自完成,有问题就和老师同学讨论,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方法,也要考虑设计后用于实践的成本,以与适用性,因此设计也要和实际相联系,源于实践,处于理论,用于实践参考文献[1] 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 机械工业. 2006.[2]周静卿等.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中国农业大学. 2007.[3]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3版). 机械化工业. 2009.[4] 荣第.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3版). 工业大学. 2007.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参考文献[1] 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 机械工业. 2006.[2]周静卿等.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中国农业大学. 2007.[3]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3版). 机械化工业. 2009.[4] 荣第.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3版). 工业大学. 200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