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文献综述羽毛球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2.46KB|积分 20|2022-10-12 发布|文档ID:16098049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羽毛球发球、接发球文献综述通过中国知网以羽毛球发球为主题共搜索到文献13篇期刊、杂志论文、14 篇硕博论文, 以羽毛球接发球为主题共搜索到到文献20 篇期刊、杂志论文、10篇硕博论文,说明目前关 于羽毛球发球、接发球的研究较少2.1 关于羽毛球发球的研究按球飞行的角度和距离,可以将发球分为发后场高远球、后场平高球、后场平射球和前 场小球[3]黄慧、周志辉对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双队员的发球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发球时 多选择内角,目的是发该地区线路短、发球较为稳定,且球运行时间短,能减少接发球扑杀 得分几率,还有就是因为该地区刚好是接发球队员的反手,能尽可能的减少失分与被动;发 球在后场内、外角得分率较高,而前场得分率较低[4]李森将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同国外运动 员的发球做比较得出,我国运动员发球较为集中,大多在内角区域,而国外运动员发球变化 多,羽毛球场四个边角均有分布,给接发球队员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5]张欣、王文昌对 2005~2007年中外男子单打羽毛球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得出,在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 球选手在发球区域上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以发网前小球为主,避免发高球给对手下压进 攻的机会[6]。

    田俊宇对 2001 年世界锦标赛和中国公开赛,以及2002年汤姆斯杯赛和全英锦 标赛男双进行统计得出,总共有1978 个发球,发球直接得分的比例占1.42%,发球后取得 主动的比例为 23.1%,发球被动的比例为30.13%,这就说明在男双比赛中,通过发球直接得 分或取得主动的可能性较小[7]通过对世界优秀混双运动员发球得失分情况统计得出,发球 落点在后场内角和后场中路附近得分率较高,包括在后场外角边线处得分率都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前场区得分率就比较小,尤其是在前场内角,得分率更低[8]2.2 关于羽毛球接发球的研究接发前场小球的回击种类可分为接发球搓放小球、接发球钩对角小球、接发球挑高球、 接发球推球、接发球扑球五种,接发后场球回击种类可分为接发球击高远(平高)球、接发[3] 刘仁健•羽毛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8[4] 黄慧,周志辉.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发球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 26(3): 47-48.[5] 李森.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19(6): 64-86.[6] 张欣,王文昌.中外羽毛球男单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0, 15): 512-513.[7] 田俊宇.羽毛球男子双打发球方通过第3拍争取主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 3(4): 37-40.[8] 黄慧.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球击吊球、接发球击杀(抽杀)球三种[9]。

    张欣、王文昌指出,由于中外双方运动员在发球 时为限制对手进攻,因此多发网前小球,结果是高球、吊球、杀球等后场回击球技术使用较 少,但是当出现高球时,外国选手会积极主动的使用杀球进攻;同时,国外选手在接发球时 较我国选手较多使用推球技术,造成运动员被动回球失去进攻机会[10] 而仲达在他的硕士毕 业论文中提出,男双选手的接发球主要以平抽、回档网前球为主[11]通过何年平对中外女 双运动员接发球的技术统计表明,中外女双运动员接发球使用的技术概率的顺序是相同的, 依次为推球、扑球、拨球、放网,但是中国前三者的概率约为63.7%,国外的概率约为80% 且三种技术使用频率较为平均[11]2.3 新赛制对发球、接发球战术的影响管颖指出,国际羽联在2006 年宣布并实施的21分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比赛的对抗性、 偶然性和观赏性明显增强,同时也造成了女单运动员发球失误率的明显增加[12]陈莉琳也 指出女子单打由于赛制的改变不像其他四个单项比赛一样缩短了比赛时间,而是增加了比赛 时间,再加上每局间的休息时间减少,造成老队员体力不支,影响发挥,因此体能的要求更 加严格[13]蔡文皓也指出,新赛制取消了发球权,改为每球得分制,打破了运动员发球抢 攻模式,发球变化减少,减弱了发球威力,同时增加来回球次数,提高观赏性[14]。

    马骁、 王海滨指出,在每球得分的赛制下,失误率所占得分比例位居前列,而且高于主动下压和奇 迹抢网的失误率,因此应在积极进攻的同时,保证失误也是非常重要的取胜措施[15]2.4 关于羽毛球发球、接发球战术的研究 关于羽毛球发球、接发球战术的研究较少,杨立春对羽毛球单打的战术进行了研究指出, 羽毛球发球战术主要有4 种,一是发(高远、平高、平快、网前)球抢攻战术,根据对方具 体情况,有目的的选择发何种球,给对方造成接发困难;二是发后场高远球战术,针对后退 步法较慢、后场进攻威胁性小的对手,能更好的取得主动;三是平高球战术,使对方无暇考 虑攻击对策,造成回球质量不高;四是发网前球战术,迫使对方出现空当或使对方还击困难, 取得第三拍的主动[16]李森指出,我国选手应抓住接发球的有利时机采取扑两边、扑中路、[9] 刘仁健•羽毛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2[10] 张欣,王文昌.中外羽毛球男单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0,15): 512-513.[11] 仲达•羽毛球男子双打击球技术分析[D]•江苏:苏州大学,2007[11] 何年平.对羽毛球高水平女双运动员发接发球技术一般规律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9, 28(4): 43-44.[12] 管颖.新赛制下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发接发技战术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 3): 57.[13] 陈莉琳.新赛制下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 13(4): 35-37.[14] 蔡文皓.羽毛球新规则的影响及其对策[J].科技教育创新,2006, 23): 213-214.[15] 马骁,王海滨.新赛制下稳定性在羽毛球单打中的重要性[J].少年体育训练,2008, 6): 65-66.[16] 杨立春.羽毛球单打战术之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1): 113-115.扑中路半场或拨两边半场等战术来争取主动或得分,而不能采取死板固定的接发球技术及路 线[17。

    ]综上所述,关于羽毛球的单、双打发球研究较多的是发球后的效果、发球后对该球比赛 的得分影响、以及对发球落点的统计、发球后第三拍的优势等,对羽毛球接发球的研究集中 在回球时所使用的技术上,对羽毛球发球、接发球战术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对羽毛球发球 接发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羽毛球发球、接发球的发展趋势以及战术的变化[17]李森.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19(6): 64-8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jinzhua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