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鲁迅自传说课稿

文档格式:DOC| 2 页|大小 23.50KB|积分 15|2022-02-12 发布|文档ID:5399196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鲁迅自传》说课稿 高级中学 杨媛媛     我今天所说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鲁迅自传》第一课时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说教材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的课文文体丰富、内容精彩其中前三个单元就表达方式而言都属于记叙文,但又各有侧重第一单元是托物言志的散文,第二单元是人物传记,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这三单元的组合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系《鲁迅自传》安排在第二单元的首篇,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按“经历 十 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迅所交上的一份无愧的人生答卷因为它具备传记作品实事求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的文体特征,所以学生通过它既可以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又可通过学习它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所以教学这一篇传记,一方面要针对传记的特点,了解传记的写法和鲁迅的生平经历另一方面要通过了解文章相应的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所以教学本文应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二)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三)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文的重点,第二个目标是本文的教学难点第一课时完成前面两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将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过程     为了实现前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我按照“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的步骤展开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一部分,我运用了以旧引新法,由学生学过的第一单元导入新课,由后人对鲁迅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经历的兴趣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随意点名四位同学轮流朗读全文, 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找出标示时间的词语,和对应的事件或经历完成表格              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记忆得以强化,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夯实了基础,为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作准备   (三)了解鲁迅,学习鲁迅 根据相应的时代背景,思考鲁迅的人生做出了几次重要选择,并说出他这样做的原因。

    由此可看出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附文一《<呐喊>自序》,进一步认识鲁迅  2、查找有关鲁迅的材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课内所学的知识得以在课外延伸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这三种方法:     1、阅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阅读作为实现目标的导盲犬,教师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开头点名轮流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全体默读课文总结各段主要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理清文章的思路    2、点拨法对于对中国历史不是很了解、语文基础较差的本班学生,要从本文的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高尚的爱国情感确实很难突破,所以教师要适时点拨如从“鲁迅的一生有哪些重大选择”这个问题入手,提示学生为什么他不跟同乡人一样当幕友或商人?为什么要从水师学堂转入矿路学堂?为什么要到日本学医,后又弃医从文?……用课文的这些句子来启发学生概括出鲁迅的几次重大选择以及他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五、教学反馈 通过这样设计,本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较高,对鲁迅先生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回答前面几个问题应较顺利但要要体会透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来的鲁迅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还会出现刚回答问题不中肯,把次要经历当成重大转折来回答若能把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收集与鲁迅有关的材料布置在课前完成,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分析关键词句放在这个问题之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相对降低,效果会更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jkl656817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