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小古文100篇+注释(上册已经修改)

文档格式:DOC| 25 页|大小 186.50KB|积分 10|2022-05-18 发布|文档ID:9237470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word经典诵读五年级系列读本小古文一百篇班级: 某某: 上 册第一组 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乡 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芦 花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起来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 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如此有日,夜如此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9、日  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译文:子 [zǐ] 〔夜十一点至一点〕丑 [chǒu] 〔凌晨一点至三点〕寅 [yín] 〔夜三点至五点〕卯 [mǎo]〔早晨五点至七点〕。

    辰 [chén] 〔上午七点至九点〕巳 [sì]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午 [wǔ] 〔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 [wèi] 〔下午一点至三点〕申 [shēn] 〔下午三点至五点〕酉 [yǒu] 〔下午五点至七点〕戌 [xū] 〔下午七点至九点〕亥 [hài] 〔晚九点至十一点〕一白天加一夜晚,共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就是指这十二个时辰的‍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掉下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11、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与兔醒,如此龟已先至矣.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低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假如无眉,成何面目?〞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9〕谓:对某人说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第四组 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如此于禽兽何异? 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 ,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如此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注释1.心不在此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如此渐渐有疑;中如此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穿,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穿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方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以 致 /融 会 贯 通,都 /无 所 疑,方 始/ 是 学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疑渐渐释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3.朱熹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均用原文回答〕4.孟子说过:“尽信书,如此不如无书〞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A问之,B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补出文中A、B两处省略的内容A: B: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未成 弃去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欲作针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还卒业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4.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萤囊映雪 苏秦“锥刺股〞 孙敬“头悬梁〞5.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第五组 智慧少年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与原痕复称他物, 如此象重可知矣〞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方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1. 划分正确的停顿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3处〕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与原痕〔2处〕2. 解释如下文句中词的词义操之幼子 之〔 〕 幼〔 〕水痕所至 至〔 〕复称他物 复〔 〕4.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5.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诸小儿:小伙伴们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信然:真是这样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1. 划分正确的停顿2. 解释如下词的词义尝〔 〕 游〔 〕 唯〔 〕 必〔 〕人问之〔 〕 取之〔 〕3.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注释〔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2〕【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某某〕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6〕【自是】自此,从此〔7〕【释】放下〔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9〕【弃去】逃走〔10〕【迸】涌出〔11〕【退】回家〔12〕【了】了解〔13〕【于】在〔14〕【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 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15) 【破】打开,打破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那次以后京城和某某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备考训练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如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凛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3〕群儿戏于庭〔   〕 〔4〕足跌没水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第六组 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如此槁矣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1、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 揠〔yà〕--拔   4、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5、 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7、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8、趋--快走   9、往--去,到..去   10、 槁〔gǎo〕--草木枯槁   1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2、 耘苗:给苗锄草   13、非徒--非但徒,只是   14、益:好处   15、 子:儿子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字词翻译(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备注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闻:听说反:通假字,同“返〞,返回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伸展,舒展后作“伸〞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方:正在北:面向北方持其驾:驾着他的车之:动词,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奚:为何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者:…的人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此数者:这几个条件恃:依靠,依仗广:使动用法,使……广阔,扩展犹:犹如,好似王:统治天下数:屡次,频繁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第七组 神话传说26、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屡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27、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逐:竞争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某某、某某、某某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8、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某某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阅读理解“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9、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注释:  葬:埋  操:手持,拿着  干戚:干 ,盾;戚,斧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某某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舜〔shù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窳 yǔ:1、粗劣,坏仓廪: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廪:米藏曰廪耕历山 :在历山耕作 渔雷泽:在雷泽捕鱼 陶河滨:在黄河边制作陶器译文: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X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第八组 那些勤奋的人儿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与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  4资:财务,钱财  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6 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以:用……方法  8书:写  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10士人家:读书人家  11或:有时。

      12因: 借:……机会  13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14务:致力,从事  15文字:文章  16资:财务,钱财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是一个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该成语于欧阳修有关32、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翻译】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译文王冕是某某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似没有看见似的某某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35、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方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如此罔,思而不学如此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恼恨,怨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教师了   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防止鲁莽虚荣的风气37、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38、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 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利:利益于:对于义:道义讷读作nè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慎重而行动要敏捷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孔子说:“君子看重的在于义气,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得安宁〞孔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慎重,做事行动敏捷〞39、意志和品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1)为山:堆积土山2)篑:kuì,土筐〔3〕平地:填平洼地〔4〕覆:倾倒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释】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注释】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1) 雕:同“凋〞,凋零〔2〕然后:就 然,这样. 后,之后.【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40、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和颜悦色难〔nan二声〕:不容易弟子:年轻人服:做,操持劳,劳作之事先生:长者馔〔zhuan四声〕:食用曾〔zeng一声〕是以为孝乎:曾,副词,相承,就,一说难道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问什么是孝顺孔子说:“对于父母来说,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子游〔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就对他说:“现在我们所说的孝,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赡养父母我们知道狗或马都知道这个养,人假如是不孝顺父母的话,那不就和它们〔一般动物〕没有区别了吗?〞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长期在长者面前保持和颜悦色是很困难的长者有事,年轻人替他们劳动;有美酒好食时,让长者享用,就这些能以为是孝吗?〞 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某某叶县〕子高:叶公的字钩:衣服上的带钩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以:在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ǒu):窗户施〔yì〕:延伸,同“拖〞堂:厅堂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逃跑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好:喜欢夫:这,那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42、X人买履X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与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1.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X:春秋时代X国,在现今某某省的新X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7. 置: 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 其:他的,指X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 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 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与: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6. 曰:说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X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X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X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X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字词解释1.楚:楚国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3.珠:珍珠4.于:向,对5.X:X国6.者:.....的人。

    7.为:做,制造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9.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缀:点缀,装饰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21.椟:盒子22.而:却23.还:退还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28.未:不29.鬻〔yù 〕:卖[1] 翻译楚国有个商人,在X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X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44、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弗:不 应:回答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自相矛盾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如此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使:让〔4〕必:一定,必须,总是〔5〕南郭:复姓〔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7〕请:请求,要求〔8〕为:给,替〔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

    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14〕逃:逃跑〔15〕立:继承了王位〔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3]  第十一组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四季4.歇:消散5.颓:坠落6.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7.欲界:佛家语即指人世间8.晓:清晨9.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10.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封康乐公,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11.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12.俱:全,都13.跃:跳跃14.竞:强劲15复:再全文翻译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优时也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有些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随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享受风和日丽的天气一年之中,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48、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ù,隔夜的〕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zhàn,落花沾染水面〕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xián,全,都〕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某某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绣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49、某某之潮  某某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如此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注释1.某某:就是钱塘江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某某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某某入某某,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5.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6.沃日〔wò 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7.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某某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某某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某某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50、湖心亭看雪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通“桡〞,撑〔船〕)一小船,拥/毳(cuì,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与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陶庵梦记》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某某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5 / 2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无极剑圣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