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运动健身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0【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

文档格式:DOC| 9 页|大小 968.76KB|积分 10|2021-12-01 发布|文档ID:4330266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A卷 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2题1.表示平流层的序号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解析:根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序号①表示对流层、②表示平流层、③和④表示高层大气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  )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④层答案:A解析: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水汽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答案:D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辐射,二氧化碳、水汽等强烈吸收红外辐射,除一部分的可见光被阻挡、反射、吸收外,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能够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离太阳近 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④ B.④⑤C.②③ D.②⑤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6.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 D.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A解析: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故A项正确7.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答案:D解析: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白天有云,温度偏低,夜晚有云,温度偏高,温差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10题8.下列关于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长波辐射B.属于短波辐射C.对地面起减温作用D.是针对太阳辐射而言的答案:A解析: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式,属于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9.你认为下列哪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较强(  )A.森林 B.云层C.晴朗的天空 D.空气分子答案:B解析: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最强10.你认为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有(  )A.月球表面辐射 B.大气辐射C.反射 D.地面辐射答案:B解析:月球上因为无大气,所以缺失大气辐射的环节。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11~12题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答案:D解析: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D项正确12.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B解析: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两箱下垫面性质不同,甲箱地面辐射强于乙箱,因此甲箱气温高于乙箱,B项正确;实验中的日光是一样的,故A项错误;两箱中空气是一样的,故C项错误;两箱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是箱中气温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原因,D项错误二、综合题(共16分)1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各题8分)(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3)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面增热主要来自于图中的(以下填代号)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并将部分热量返还到地面,对地面起________作用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2)削弱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地面获得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4)① ② 保温解析:此题关键要看懂图地球受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增温后,只有小部分热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了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等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多;大气透明度越高,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地理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大气厚度越大,削弱太阳辐射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14.下图表示某一高度的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若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因________________而有利于飞机飞行2)若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则该层是________层,其空气运动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答案:(1)平流 臭氧能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 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且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2)对流 对流运动 大气温度上冷下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高层大气 该层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4)对流层 平流层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主要特征。

    B卷 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下图为某气象观测站释放的探空气球读图,回答1~2题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答案:D解析:考查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看出该气球所在高度100千米,处在高层大气中,所以该探空气球飞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变化符合D项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答案:A解析:大气总质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以上云雨绝迹,故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3.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A.晴天地面辐射强B.晴天大气辐射强C.晴天大气逆辐射强D.晴天大气逆辐射弱答案:D解析:出现霜冻意味着夜晚地面气温低,而夜晚地面温度主要依靠大气逆辐射维持晴天的夜晚因天空无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返回地面的热量少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结合下图回答4~5题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A解析: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C解析:在果树下覆盖地膜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6~7题6.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说明(  )A.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7.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答案:6.A 7.B解析: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越往高处气温越低;b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深秋季节,我国北方多大雾天气据此完成8~9题8.深秋时节辽宁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且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中,有利于浮尘产生答案:D解析:我国北方深秋、初冬时节,晴朗天气居多,昼夜温差大,并且降水少,扬尘较多,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大雾9.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B解析:白天的雾通过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较低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10.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当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答案:A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11.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答案:D解析: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气,也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近日点与远日点是相对而言的,地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球体,地球上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故近日点、远日点相差不大;早晨与傍晚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距离长,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下图为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温室效应”会使(  )A.A部分增大 B.B部分缩小C.C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答案:C解析:“温室效应”是指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长波的能力加强13.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中排放,则会使(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C.B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答案:A解析:A部分波长属于紫外线,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中排放,会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这样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减弱,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

    二、综合题(共34分)14.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2)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4)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乙解析:第(1)问,要注意下列几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吸收、散射、反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不能把反射作用和削弱作用等同起来;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不能把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等同起来第(2)问,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的夜晚气温低,原因是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第(3)问,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层对太阳辐射强烈反射的结果第(4)问,近地面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15.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读“某城市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2)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大气中出现了逆温(即气温下部低、上部高),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城市位于谷地(或盆地)中,污染物不易扩散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气温降低,若不符合此规律,说明气温异常第(2)题,该地发生重大烟雾事件,人为原因是工矿企业排放了大量污染物;气象原因是该地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形原因是该地是谷地(或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